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熔盐燃烧制备纳米LiN_(i0.05)Mn_(1.95)O_(4)正极材料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1
作者 马姣 钱志慧 +3 位作者 朱琴 白玮 郭昱娇 郭俊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6-142,共7页
采用熔盐燃烧法在300℃、400℃、500℃和600℃下燃烧反应1h,然后经650℃焙烧3h,制得4种LiN_(i0.05)Mn_(1.95)O_(4)正极材料。结果表明:所制LiN_(i0.05)Mn_(1.95)O_(4)正极材料的原有立方尖晶石结构均没有被改变,随燃烧反应温度递增,粒... 采用熔盐燃烧法在300℃、400℃、500℃和600℃下燃烧反应1h,然后经650℃焙烧3h,制得4种LiN_(i0.05)Mn_(1.95)O_(4)正极材料。结果表明:所制LiN_(i0.05)Mn_(1.95)O_(4)正极材料的原有立方尖晶石结构均没有被改变,随燃烧反应温度递增,粒径略微增大,由纳米类球形颗粒变为亚微米多面体类球形颗粒。其中,燃烧反应优化温度500℃制备的LiN_(i0.05)Mn_(1.95)O_(4)正极材料为纳米级多面体类球形颗粒,电化学性能优良,在1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和100次充放电后容量保持率分别是103.8mAh/g和90.3%,而5C和更高倍率10C时,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98.4mAh/g和88.2mAh/g,分别经500和1000次循环后仍有79.0%和76.1%的容量保持率。该材料具有较小的表观活化能(25.7kJ/mol)及较大的锂离子扩散系数(3.54×10^(-16)cm^(2)/s)。Ni掺杂提高了循环过程中LiMn 2O 4晶体结构稳定性,抑制了Jahn-Teller畸变,适宜的燃烧反应温度可制备纳米级颗粒样品,提升其高倍率容量和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n_(2)O_(4) 熔盐燃烧法 镍掺杂 JAHN-TELLER畸变 纳米尺寸 高倍率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燃烧法快速合成尖晶石型LiMn_(2)O_(4)正极材料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陶扬 刘晓芳 +2 位作者 郭俊明 向明武 白红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0-175,共6页
采用固相燃烧法在400℃、500℃、600℃和650℃一次燃烧反应1h,再在650℃焙烧6h,快速制备了LiMn_(2)O_(4)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燃烧反应温度的升高,材料的... 采用固相燃烧法在400℃、500℃、600℃和650℃一次燃烧反应1h,再在650℃焙烧6h,快速制备了LiMn_(2)O_(4)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燃烧反应温度的升高,材料的结晶性和颗粒逐渐增大,均属于亚微米尺寸,600℃是LiMn_(2)O_(4)材料颗粒快速生长的关键温度。电化学测试表明,放电比容量和倍率性能随着燃烧温度的升高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燃烧温度为400℃合成的LiMn_(2)O_(4)样品(LMO-400)具有最优的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在1C和5C,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1mAh/g和90.5mAh/g,循环1000次后容量保持率分为62.1%和67.5%。EIS和CV测试结果表明,LMO-400具有较小的电荷转移电阻150Ω、较小的表观活化能22.22kJ/mol以及较大的锂离子扩散系数1.35×10^(-15)cm^(2)/s。不同的燃烧反应温度对尖晶石型LiMn_(2)O_(4)颗粒尺寸、结晶性等有显著的影响,导致其电化学性能有显著差异,亚微米尺寸的颗粒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反应温度 固相燃烧法 LiMn_(2)O_(4) 正极材料 颗粒尺寸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温度对尖晶石型LiCr0.05Mn1.95O4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罗学英 张国欣 +3 位作者 向明武 郭俊明 刘晓芳 段开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7-151,157,共6页
以醋酸锂、醋酸锰和醋酸铬为原料,采用熔盐燃烧法在300℃、400℃、500℃、600℃一次燃烧反应1h和650℃二次焙烧6h制备LiCr0.05Mn1.95O4正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的物相组成、结晶性和形貌进行表征,并用恒电流充... 以醋酸锂、醋酸锰和醋酸铬为原料,采用熔盐燃烧法在300℃、400℃、500℃、600℃一次燃烧反应1h和650℃二次焙烧6h制备LiCr0.05Mn1.95O4正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的物相组成、结晶性和形貌进行表征,并用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表征。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具有LiMn2O4的尖晶石结构,没有任何杂质相,颗粒尺寸分布为110~250nm。燃烧温度为500℃合成的LiCr0.05Mn1.95O4正极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在1C、5C和10C倍率,循环100次后,其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0.29%、91.58%、90.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反应温度 熔盐燃烧法 锰酸锂 铬掺杂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晶石型锰酸锂正极材料LiNi_(0.01)Co_(0.03)Mn_(1.96)O_(4)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1
4
作者 段玉珍 朱金玉 +4 位作者 郭俊明 向明武 刘晓芳 白红丽 苏长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574-2582,共9页
采用固相燃烧法制备了具有多面体形貌的Ni-Co共掺杂尖晶石型LiNi0.01Co0.03Mn1.96O4(LNCMO)正极材料.研究结果表明,LNCMO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和长循环稳定性,在25℃,1C或5C倍率条件下,初始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0.6和102.3 m A·h/g,循... 采用固相燃烧法制备了具有多面体形貌的Ni-Co共掺杂尖晶石型LiNi0.01Co0.03Mn1.96O4(LNCMO)正极材料.研究结果表明,LNCMO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和长循环稳定性,在25℃,1C或5C倍率条件下,初始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0.6和102.3 m A·h/g,循环10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75.7%和78.3%;在10C和20C高倍率下,循环1000次后,容量保持率分别为78.8%和54.2%;即使在高温(55℃)和1C倍率下,循环1000次后容量保持率仍为76.6%.LNCMO具有较大的Li+扩散系数(4.77×10^-11cm^2/s)和较低的表观活化能(23.37 k 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o共掺杂 尖晶石型LiMn_(2)O_(4) 固相燃烧法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晶石型LiNiyZn_(0.02)Mn_(1.98-y)O_(4)(y≤0.10)正极材料的简易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5
作者 陈艳秋 梁林巧 +3 位作者 刘海洋 郭俊明 白玮 向明武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76-181,187,共7页
采用固相燃烧法快速合成Ni-Zn双掺杂的LiNi_(y)Zn_(0.02)Mn_(1.98-y)O_(4)(y≤0.10)正极材料。结果表明:所有制备材料的晶体结构与尖晶石型LiMnO一致,且无任何杂相生成;随着Ni掺杂量的增加,材料的粒径逐渐减小,结晶性增强。通过恒电流... 采用固相燃烧法快速合成Ni-Zn双掺杂的LiNi_(y)Zn_(0.02)Mn_(1.98-y)O_(4)(y≤0.10)正极材料。结果表明:所有制备材料的晶体结构与尖晶石型LiMnO一致,且无任何杂相生成;随着Ni掺杂量的增加,材料的粒径逐渐减小,结晶性增强。通过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对各种LiNi_(y)Zn_(0.02)Mn_(1.98-y)O_(4)(y≤0.10)正极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研究,其中,LiNi_(y)Zn_(0.02)Mn_(1.98-y)O_(4)(y≤0.10)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1C倍率可释放114.3mAh/g的首次放电容量,1000次循环后,保持66.8mAh/g的可逆容量,在5C的较高倍率,其首次放电容量也高达109.6mA/g,同样可实现1000次的长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Mn_(2)O_(4) Ni-Zn双掺杂 正极材料 固相燃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族元素改性尖晶石型锰酸锂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清 陶扬 +3 位作者 向明武 郭俊明 刘晓芳 白红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8-32,38,共6页
碳族元素包括C、Si、Ge、Sn和Pb这5种元素,位于周期表第四主族,其中C和Si是非金属元素且分别为良好的导体和半导体材料,Ge、Sn、Pb是金属元素,最高氧化数为+4,在周期表中从上往下,表现出惰性电子对效应,低氧化态趋于稳定,其单质、离子... 碳族元素包括C、Si、Ge、Sn和Pb这5种元素,位于周期表第四主族,其中C和Si是非金属元素且分别为良好的导体和半导体材料,Ge、Sn、Pb是金属元素,最高氧化数为+4,在周期表中从上往下,表现出惰性电子对效应,低氧化态趋于稳定,其单质、离子或氧化物等可对尖晶石型锰酸锂(LiMn_(2)O_(4))进行掺杂或表面包覆改性。Si和Ge元素主要取代LiMn_(2)O_(4)材料中的部分Mn^(4+)离子,据其不同氧化数,Sn既可以取代Mn^(3+)离子,也可以取代Mn^(4+)离子,Pb元素则取代Mn^(3+)离子。综述了历年来碳族元素掺杂和包覆改性尖晶石型LiMn_(2)O_(4)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展望了碳族元素改性尖晶石型LiMn_(2)O_(4)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酸锂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碳族元素 掺杂 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掺杂尖晶石型LiMn_(2)O_(4)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陶扬 罗宇旭 +3 位作者 刘清 刘晓芳 向明武 郭俊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4-80,共7页
尖晶石型LiMn_(2)O_(4)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安全无毒等优点,因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综述了近20年来Cr掺杂尖晶石型LiMn_(2)O_(4)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Cr掺杂尖晶石型LiMn_(2)O_(4)的机理、Cr掺杂量对LiMn_(2)O_(4)结构的影响... 尖晶石型LiMn_(2)O_(4)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安全无毒等优点,因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综述了近20年来Cr掺杂尖晶石型LiMn_(2)O_(4)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Cr掺杂尖晶石型LiMn_(2)O_(4)的机理、Cr掺杂量对LiMn_(2)O_(4)结构的影响、Cr单元掺杂及Cr与其他元素复合掺杂对LiMn_(2)O_(4)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展望Cr掺杂LiMn_(2)O_(4)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酸锂 CR掺杂 正极材料 尖晶石型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干燥软锰矿机理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黄秀兰 普婧 +3 位作者 康娟雪 张铭媛 段丽平 陈菓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4-198,124,共6页
采用微波加热法对软锰矿进行了深度干燥,考察了微波功率、物料质量、物料原始含水率、物料粒径等对其干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物料在微波干燥180 s时达到最大脱水速率,且采用微波干燥在800 s时间内可将物料脱水至3.83%;原料质量一定时... 采用微波加热法对软锰矿进行了深度干燥,考察了微波功率、物料质量、物料原始含水率、物料粒径等对其干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物料在微波干燥180 s时达到最大脱水速率,且采用微波干燥在800 s时间内可将物料脱水至3.83%;原料质量一定时,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大,有利于提高物料的脱水速率;微波功率一定时,在一定范围内增大物料质量和含水率,脱水速率就越快,干燥效果越好;物料粒径并非越小越好,反而大一些粒径的物料有助于物料加速脱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锰矿 微波干燥 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加热技术在攀西地区含钛物料预处理过程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晋 高磊 +1 位作者 郭胜惠 陈菓 《矿冶》 CAS 2022年第3期67-73,共7页
钛是现代工业领域发展所需的战略金属资源,钛工业的技术发展水平关系着国家综合实力。虽然我国攀西地区钛资源丰富,但是钛品位较低,这些含钛物料的生产过程需经过干燥、焙烧等多道火法工序,能耗较高。微波能会高效、选择性加热矿石中的... 钛是现代工业领域发展所需的战略金属资源,钛工业的技术发展水平关系着国家综合实力。虽然我国攀西地区钛资源丰富,但是钛品位较低,这些含钛物料的生产过程需经过干燥、焙烧等多道火法工序,能耗较高。微波能会高效、选择性加热矿石中的主要金属,产生热应力和表面裂纹,并打破脉石包裹相,从而产生显著的提质降耗效果。近年来,微波加热技术在多种矿石的火法预处理领域应用广泛。综述了微波加热技术在攀西地区低品位含钛物料预处理过程中的应用,尤其是钒钛磁铁矿、钛铁矿、钛精矿的微波电磁特性、微波深度干燥、微波辅助磨矿等典型技术,结果可为相关企业提供理论参考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干燥 焙烧 低品位含钛物料 提质降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2的微波法制备及其相转变
10
作者 郑孝英 何奥希 +3 位作者 陈晋 冯康露 李毅恒 陈菓 《矿冶》 CAS 2018年第6期38-41,共4页
以云南某高钛渣为原料,提出一种微波加热制备高品质人造金红石产品的新工艺,并对产物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高钛渣的主要成分是铁钛氧化物的固溶体,二氧化钛主要以锐钛矿形式存在,含少量金红石相。经过微波焙烧后,锐钛矿衍射峰消失... 以云南某高钛渣为原料,提出一种微波加热制备高品质人造金红石产品的新工艺,并对产物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高钛渣的主要成分是铁钛氧化物的固溶体,二氧化钛主要以锐钛矿形式存在,含少量金红石相。经过微波焙烧后,锐钛矿衍射峰消失,金红石衍射峰增强。高钛渣颗粒表面比较光滑、平整,微波焙烧后得到短棒状体金红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人造金红石 高钛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多孔碳应用于锂硫电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虹 李豫云 +3 位作者 向明武 苏长伟 郭俊明 白玮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11,20,共7页
锂硫电池具有理论能量密度高(2600Wh/kg)、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有望成为下一代最具潜力的高容量储能电池。然而单质硫和放电终产物LiS/LiS的导电性差、多硫化锂的“穿梭效应”仍是造成锂硫电池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碳基材... 锂硫电池具有理论能量密度高(2600Wh/kg)、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有望成为下一代最具潜力的高容量储能电池。然而单质硫和放电终产物LiS/LiS的导电性差、多硫化锂的“穿梭效应”仍是造成锂硫电池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碳基材料用作活性硫的载体是提高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的有效途径。近年来,生物质碳材料因具有独特的化学组成、来源广、低成本和易制备的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构筑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综述了不同的制备方法对各种生物质碳材料的孔结构及其碳硫复合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各制备方法与生物质多孔碳硫复合物存在的缺陷,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生物质 多孔碳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红石型TiO2制备及提质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康娟雪 张铭媛 +4 位作者 普婧 黄秀兰 段利平 高磊 陈菓 《工业加热》 CAS 2020年第3期31-35,共5页
金红石型TiO2是钛工业生产中重要的原料,探究一种高效、清洁的人造金红石的制备方法已成为世界相关行业研究的热点。对二氧化钛晶型的转变以及人造金红石的制备及提质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还原-氧化法,反应过程简单,适合含铁量较高的钛渣... 金红石型TiO2是钛工业生产中重要的原料,探究一种高效、清洁的人造金红石的制备方法已成为世界相关行业研究的热点。对二氧化钛晶型的转变以及人造金红石的制备及提质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还原-氧化法,反应过程简单,适合含铁量较高的钛渣;亚熔盐法,反应过程中的酸碱均能循环利用;选择性析出技术,能够改变钛渣的矿相结构使钛渣中杂质转变为易析出物相;酸浸法,可利用废酸处理钛渣制备金红石。而通过对钛铁矿进行预处理、改性处理及机械活化等方式则可以提高金红石的品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红石型TIO2 还原-氧化法 亚熔盐法 选择性析出技术 酸浸法 提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加热技术在冶金渣资源化利用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康强 李鑫培 +4 位作者 陈晋 和飞 林顺达 郭胜惠 陈菓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9年第3期133-139,共7页
冶金渣中含有大量的有价金属元素。为提高冶金渣的资源化利用率,实现固废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进而推动我国冶金工业的增值增效、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对近年来冶金渣的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微波加热技术在冶金... 冶金渣中含有大量的有价金属元素。为提高冶金渣的资源化利用率,实现固废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进而推动我国冶金工业的增值增效、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对近年来冶金渣的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微波加热技术在冶金渣资源化中的应用,旨在为合理开发利用不同的冶金渣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渣 固废资源化 微波加热 资源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锰矿的微波干燥特性
14
作者 苏晓 杜金佳 +3 位作者 普婧 阮榕生 段利平 陈菓 《矿冶》 CAS 2020年第1期74-78,共5页
以广西大新县软锰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加热进行干燥,分别在不同的软锰矿初始含水率、软锰矿质量、微波功率条件下进行了软锰矿的微波干燥试验,研究工艺参数对软锰矿微波干燥速率等的影响规律,以此研发出微波干燥软锰矿新工艺,为微波... 以广西大新县软锰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加热进行干燥,分别在不同的软锰矿初始含水率、软锰矿质量、微波功率条件下进行了软锰矿的微波干燥试验,研究工艺参数对软锰矿微波干燥速率等的影响规律,以此研发出微波干燥软锰矿新工艺,为微波干燥软锰矿的工业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试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锰矿 微波加热 干燥特性 含水率 水分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钛渣除杂技术研究进展
15
作者 康娟雪 普婧 +4 位作者 张铭媛 黄秀兰 段利平 彭金辉 陈菓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114,共4页
钛渣是生产钛白粉的重要原料,其TiO2品位及杂质成分和含量会影响钛白粉的质量和性能,为获得高品质的钛白粉,对钛渣除杂工艺技术进行了介绍。指出盐酸常压浸出除杂法适用于高钙镁型的钛渣,能去除Ca、Mg、Fe等酸溶性杂质,但不能除去Si、A... 钛渣是生产钛白粉的重要原料,其TiO2品位及杂质成分和含量会影响钛白粉的质量和性能,为获得高品质的钛白粉,对钛渣除杂工艺技术进行了介绍。指出盐酸常压浸出除杂法适用于高钙镁型的钛渣,能去除Ca、Mg、Fe等酸溶性杂质,但不能除去Si、Al等杂质;盐酸加压浸出除杂法能加深酸溶性杂质与酸的反应程度,缩减浸出时间,但对设备的抗压能力有较高要求;硫酸浸出除杂法能有效除去黑钛石类杂质及大部分硅酸盐类杂质,但对设备的腐蚀性较强;NaOH碱浸除杂法只适用于含Si量较高的钛渣,能有效去除钛渣中Si、Al等杂质;微波辅助除杂法具有选择性加热极性物质,能针对性去除MgO、CaO等杂质,但微波加热稳定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渣 酸浸 碱浸 微波 除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三苯胺-三唑双极性单元的橙红光阳离子型铱(Ⅲ)配合物的合成及在LEDs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秋宏 叶艳春 +4 位作者 任孟然 王凯民 唐怀军 汪正良 周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717-2724,共8页
以2-萘基吡啶(npy)为主配体,N,N-二苯基-4-[4-苯基-5-(吡啶-2-基)-4H-1,2,4-三唑-3-基]苯胺(DPPTA)为辅助配体,合成了含有三苯胺-三唑双极性结构单元的橙红光阳离子型有机铱(Ⅲ)配合物[(npy)2Ir(DPPTA)]PF6.该配合物的热分解温度高达345... 以2-萘基吡啶(npy)为主配体,N,N-二苯基-4-[4-苯基-5-(吡啶-2-基)-4H-1,2,4-三唑-3-基]苯胺(DPPTA)为辅助配体,合成了含有三苯胺-三唑双极性结构单元的橙红光阳离子型有机铱(Ⅲ)配合物[(npy)2Ir(DPPTA)]PF6.该配合物的热分解温度高达345℃,从20℃升温到100℃时,相对发光强度衰减28.0%,发光颜色稳定.其所含的双极性结构单元使其能有效地吸收GaN芯片的蓝光(λem,max=455 nm),进而可被蓝光高效激发.以GaN蓝光芯片作为激发光源,[(npy)2Ir(DPPTA)]PF6为下转换发光材料,可以制得橙红光LEDs;进一步与黄光材料Y3Al5O12∶Ce3+(YAG:Ce3+)联用,可以制得高效的中性白光和暖白光L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型铱(Ⅲ)配合物 双极性单元 暖白光二极管 下转换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对尖晶石型LiMn2O4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锐芳 温碧霞 +2 位作者 田亮 苏长伟 郭俊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2-145,149,共5页
通过微波诱导液相无焰燃烧法一步合成了一系列的尖晶石型LiMn2O4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化学测试等分析方法系统地探究了柠檬酸作为燃料和还原剂时对尖晶石型LiMn2O4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 通过微波诱导液相无焰燃烧法一步合成了一系列的尖晶石型LiMn2O4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化学测试等分析方法系统地探究了柠檬酸作为燃料和还原剂时对尖晶石型LiMn2O4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添加剂不会改变合成材料的初始物相组成,所有合成的产物均可被索引为尖晶石型LiMn2O4的立方晶系结构和Fd3m空间群。随着柠檬酸加入量的增加,LiMn2O4的颗粒尺寸趋于减小,结晶性增强。对合成样品进行室温下1C恒电流充放电测试时,发现样品的初始放电比容量随着柠檬酸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在0.8%时达到最大值,为125.2mAh/g,远高于未添加样品的92.1mAh/g。经过3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53.4%。循环伏安(CV)测试结果证实了在柠檬酸加入量为0.8%时具有最佳的电化学可逆性,电化学阻抗(EIS)测试显示最低的电荷转移电阻(Rct)值为95.2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锰酸锂 柠檬酸 液相无焰燃烧法 微波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_(2)TiF_(6)∶Mn^(4+)红光晶体发光性能及应用
18
作者 蒋琼芳 杨奇林 +3 位作者 李香归 胡雪梅 周强 汪正良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80-2187,共8页
采用溶剂挥发法,在室温条件下生长出掺不同浓度Mn^(4+)的K_(2)TiF_(6)∶Mn^(4+)红光晶体。样品在紫光区和蓝光区都表现出Mn4+的特征宽带激发,对应于其^(4)A_(2)→^(4)T_(1)和^(4)A_(2)→^(4)T_(2)能级跃迁。在蓝光激发下,所有晶体都呈... 采用溶剂挥发法,在室温条件下生长出掺不同浓度Mn^(4+)的K_(2)TiF_(6)∶Mn^(4+)红光晶体。样品在紫光区和蓝光区都表现出Mn4+的特征宽带激发,对应于其^(4)A_(2)→^(4)T_(1)和^(4)A_(2)→^(4)T_(2)能级跃迁。在蓝光激发下,所有晶体都呈现出一系列窄带红光发射,其中最强发射峰位于631 nm处。在这些晶体中,样品K_(2)TiF_(6)∶Mn^(4+)(13.18%)表现出最高效的红光发射,其内外量子效率分别高达97.2%和83.3%。值得一提的是,该样品表现出荧光负热猝灭效应,其在120℃时的红光发射强度是室温时的1.81倍。所得晶体与Y_(3)Al_(5)O_(12)∶Ce^(3+)(YAG∶Ce^(3+))组装的暖白光LED流明效率(LE)高达180.9 lm/W、色温低至3859 K、显色指数为91.3。与β‐SiAlON∶Eu^(2+)组装成白光LED器件,LE也达101.5 lm/W,显示色域为NTSC(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标准值的94%。因此K_(2)TiF_(6)∶Mn^(4+)晶体在白光LED照明及显示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光晶体 氟化物 发光性能 白光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