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树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1
作者 杨芳 江冰冰 +6 位作者 雷金梅 郭存武 李丽梅 徐嘉忆 王兴华 袁文侠 王白娟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6-272,共7页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叶斑病是茶树重要的叶部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2023年,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茶园进行病害调查时发现茶园茶树30%的叶片出现类似茶树叶斑病的症状...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叶斑病是茶树重要的叶部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2023年,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茶园进行病害调查时发现茶园茶树30%的叶片出现类似茶树叶斑病的症状,为明确该病原,采用组织分离法和有伤接种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和致病性测定,分别观察形态学特征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确定病原菌的种类。结果表明,分离的3个菌株均能够侵染茶树叶片,是茶树叶斑病的致病菌;根据其形态学特征并结合多基因(ITS、TUB2和TEF-1α)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确定引起茶树叶斑病的病原菌为Nigrospora musae。研究结果可为该病菌引起的茶树叶斑病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叶斑病 黑孢菌 病原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云南茶山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静 王白娟 +4 位作者 陈立佼 沈晓静 朱铭锋 刘本英 吴文斗 《现代电子技术》 2022年第16期75-79,共5页
针对目前大部分农业种植信息系统指标单一的问题,文中利用J2EE架构、MVC设计模式结合Spring Tool SuiteTM(STS)软件进行开发,设计一种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GIS等技术的多维度、全方位的云南茶山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架构分为业... 针对目前大部分农业种植信息系统指标单一的问题,文中利用J2EE架构、MVC设计模式结合Spring Tool SuiteTM(STS)软件进行开发,设计一种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GIS等技术的多维度、全方位的云南茶山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架构分为业务层、应用层、应用支持层、数据层和IT基础层,最终对茶山分布、茶叶品种、产品、种质资源、土壤、病虫害分布等关键因子进行分析统计和可视化呈现。系统已经完成近50座古茶山数据录入、分析和管理,并为用户提供服务。在应用中发现,所设计系统页面简洁友好、层次清晰、可视化效果好,“一张图”囊括茶山数据,能满足管理人员对茶山数据的多方面需求,以及实现茶山的动态数据管理分析统计和科学决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山 地理信息系统 系统设计 大数据处理 分析统计 可视化呈现 精准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萎凋方式对滇红茶香气物质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吴亚敏 王兴华 +8 位作者 徐嘉忆 邓秀娟 雷金梅 杨芳 武天宇 周淼 袁文侠 张书珩 王白娟 《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52-60,共9页
为探究摇晾式萎凋、日光萎凋、复式萎凋、室内自然萎凋、加温萎凋对滇红茶香气物质的影响,选取‘云抗10号’春季一芽二叶鲜叶为原料,在其他工艺参数一致的情况下分别采用上述5种萎凋方式加工滇红茶,分别对茶样香气物质进行检测分析。结... 为探究摇晾式萎凋、日光萎凋、复式萎凋、室内自然萎凋、加温萎凋对滇红茶香气物质的影响,选取‘云抗10号’春季一芽二叶鲜叶为原料,在其他工艺参数一致的情况下分别采用上述5种萎凋方式加工滇红茶,分别对茶样香气物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共检测出227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醇类58种、醛类36种、酮类23种、酸酯类59种、碳氢类42种、其他类9种,其中醇类物质占比最高;共有46种香气物质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所有差异显著的醛类物质中摇晾式萎凋处理的占比均高于其他萎凋方式。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分析结果表明ROAV≥0.1的物质有32种,其中19种物质的ROAV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萎凋方式虽然不能改变滇红茶香气的主体物质,但对香气物质的丰度及占比影响较大,尤其是摇晾式萎凋方式与其他萎凋方式差异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滇红茶的加工选择适宜的萎凋方式及高香型滇红茶的加工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茶叶加工 滇红 萎凋方式 GC-MS 香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荫蔽对云南小粒咖啡生豆体外生物活性的影响
4
作者 沈晓静 叶仁凤 +3 位作者 龚姝淳 李湘 雷秋琳 姜薇薇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0-153,共4页
以不同距离荫蔽树下生长的云南小粒咖啡生豆为原料,分析咖啡生豆甲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总黄酮、总酚和糖含量均以距离荫蔽树2 m处最高,最高含量分别为总黄酮(116.52±2.25)mg/g、总酚(26.42±0.35)... 以不同距离荫蔽树下生长的云南小粒咖啡生豆为原料,分析咖啡生豆甲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总黄酮、总酚和糖含量均以距离荫蔽树2 m处最高,最高含量分别为总黄酮(116.52±2.25)mg/g、总酚(26.42±0.35)mg/g、糖(62.00±2.59)mg/g;在距离荫蔽树2 m和3 m处的咖啡样品的DPPH·和ABTS^(+)·清除能力、FRAP的抗氧化能力、α-淀粉酶抑制活性,相较于其他距离均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咖啡 荫蔽树 抗氧化活性 降血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红花羊蹄甲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差异 被引量:1
5
作者 杨芳 江冰冰 +5 位作者 雷金梅 郭存武 吴亚敏 李宏胥 王兴华 王白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45-1854,1919,共11页
红花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 Dunn.)兼具园林观赏及药用价值。为进一步探究红花羊蹄甲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鉴定并分析叶片与花朵的挥发性成分差异。结果表明,在叶片和花朵中共鉴定... 红花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 Dunn.)兼具园林观赏及药用价值。为进一步探究红花羊蹄甲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鉴定并分析叶片与花朵的挥发性成分差异。结果表明,在叶片和花朵中共鉴定到840个挥发性成分,分为萜类、酯、杂环化合物等16类化合物。差异代谢物在倍半萜和三萜生物合成通路中显著富集。PCA结果表明,红花羊蹄甲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之间存在差异。聚类热图结果表明,大多数代谢物在花朵中的富集量相对较高。不同部位显著差异代谢物有90种,红花羊蹄甲叶片中代谢物种类含量较高的是酮、醛类;花朵中代谢物种类含量较高的是萜类、酯类。本研究通过对红花羊蹄甲不同部位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全面分析和鉴定,为后续深入挖掘和利用红花羊蹄甲中多样化的挥发性成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羊蹄甲 差异代谢物 代谢组学分析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迈山7个村寨古树茶的品质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春华 袁文侠 +5 位作者 张世浩 何俊杰 李蕾 刘晓慧 黄玮 王白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9,共9页
【目的】初步探究景迈山古树茶的品质特征。【方法】选取景迈山7个主要村寨茶园,按照一芽两叶的标准采摘制作成晒青毛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对茶样挥发性物质进行筛选和分类,采用常规方法测定理化成... 【目的】初步探究景迈山古树茶的品质特征。【方法】选取景迈山7个主要村寨茶园,按照一芽两叶的标准采摘制作成晒青毛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对茶样挥发性物质进行筛选和分类,采用常规方法测定理化成分,并结合感官审评对茶叶品质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出45种香气物质,主要包括醇类、碳氢类、氧杂环类、芳香烃类、酮类、醛类等。筛选出16种具有香气特征的物质,可分为果香、木香(清香)和花香3种类型,除芒景下寨未检测出花香型外,其余村寨均含有上述3种香气特征物质,形成晒青茶的“花蜜香”。景迈山晒青茶平均含水量7.91%,水浸出物含量52.35%,游离氨基酸含量2.67%,茶多酚含量26.75%,可溶性糖含量7.60%,咖啡碱含量49.62 mg/g,没食子酸含量1.62 mg/g,黄酮含量6.50%,总儿茶素含量197.87 mg/g。【结论】景迈山古树茶理化成分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可根据特有香气成分以及理化成分判别茶样来源。研究结果为景迈山古树茶品质预测模型的建立以及品质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迈山 晒青毛茶 挥发性成分 理化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香樟不同部位挥发性次生代谢产物差异 被引量:1
7
作者 雷金梅 江冰冰 +5 位作者 杨芳 郭存武 夏宇薪 邓秀娟 刘晓慧 王白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79-1691,共13页
香樟是宝贵的芳香植物资源,研究香樟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可为进一步提取和筛选香樟天然活性物质提供依据。本研究以香樟的鲜叶和鲜果为材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进行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叶片和果实共检... 香樟是宝贵的芳香植物资源,研究香樟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可为进一步提取和筛选香樟天然活性物质提供依据。本研究以香樟的鲜叶和鲜果为材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进行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叶片和果实共检测出1158种次生代谢产物,包括萜类、酯、杂环化合物、烃类、酮、醛等16类,其中萜类、酯和杂环化合物三类次生代谢产物占比最高。通过PCA和聚类分析发现,叶片与果实相比,存在141种差异代谢产物上调和417种下调。KEGG富集分析发现,叶片与果实的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倍半萜类和三萜类生物合成、单萜类生物合成、苯丙烷类生物合成等途径。萜类在叶片的相对含量占比达到92.33%,果实中的相对含量占比达到82.73%,是香樟中主要的挥发性成分,也是重要的药理活性物质。研究结果表明香樟叶片和果实挥发性次生代谢物的种类和含量差异较大,本研究可为香樟叶片和果实资源的精细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樟 挥发性成分 代谢组学 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等级软枝乌龙茶品质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刘晓慧 王琼 +5 位作者 邓锶涵 董海玉 周心如 和秀星 周佳 王白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4-470,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等级软枝乌龙茶化学特征及其品质差异。【方法】以台湾引种至云南腾冲的特级、一级和二级软枝乌龙茶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审评、内含成分检测和挥发性成分检测分析不同等级乌龙茶的品质差异,研究其化学成分及含量、挥发... 【目的】探究不同等级软枝乌龙茶化学特征及其品质差异。【方法】以台湾引种至云南腾冲的特级、一级和二级软枝乌龙茶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审评、内含成分检测和挥发性成分检测分析不同等级乌龙茶的品质差异,研究其化学成分及含量、挥发性成分及含量与茶叶等级的关系。【结果】感官审评得分、水浸出物含量、茶多酚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和简单儿茶素占比与茶叶等级呈正相关;酯型儿茶素占比与茶叶等级呈负相关。3个等级的软枝乌龙茶共检测出191种挥发性成分,有24种共有组分,挥发性成分中己酸己酯、(E)-己酸-2-己烯酯和D-柠檬烯含量与茶叶等级呈正相关,十七烷、十八烷、吲哚和雪松醇等含量与茶叶等级呈负相关。【结论】水浸出物、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等含量及儿茶素组成与茶叶等级相关性较大,可作为软枝乌龙茶等级划分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枝乌龙茶 茶叶等级 品质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晓慧 董海玉 +3 位作者 周心如 邓锶涵 何小芳 王白娟 《茶叶》 CAS 2022年第2期95-98,共4页
《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是茶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一门反映茶产业链向第三产业延伸的重要课程,是茶学学科发展的基础和前沿。本着“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理念,本文从理论、实践、新技术应用三个教学方面,探讨《茶叶深加工... 《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是茶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一门反映茶产业链向第三产业延伸的重要课程,是茶学学科发展的基础和前沿。本着“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理念,本文从理论、实践、新技术应用三个教学方面,探讨《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课程教学模式,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思考,并通过教学方法的设计与改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改革,提高教学效果,以期培养出茶学本科复合型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的综合利用 茶叶深加工 课程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脉冲电场预处理普洱熟茶对SD大鼠体内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冷彦 王静 +5 位作者 吴文斗 沈晓静 陈立佼 杨贺凯 吴奇 王白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08-1214,共7页
【目的】分析不同高压脉冲电场(high voltage pulsed electric field, HPEF)预处理普洱熟茶对SD大鼠体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影响。【方法】采用DCFH-DA(2,7-dichlorofuorescin diacetate)结合多功能荧光酶标仪检测... 【目的】分析不同高压脉冲电场(high voltage pulsed electric field, HPEF)预处理普洱熟茶对SD大鼠体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影响。【方法】采用DCFH-DA(2,7-dichlorofuorescin diacetate)结合多功能荧光酶标仪检测大鼠肝、肾、心、脑组织内ROS水平的变化,并利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相比,HPEF预处理组与未预处理组均能降低大鼠肝、肾、心、脑组织内ROS水平,剂量越高ROS水平越低,且除心脏外,其余组织HPEF预处理组对ROS的抑制作用优于未预处理组;HPEF预处理高剂量组(2.0 g·kg^(-1)·bw)处理8周后,肝脏、肾脏和脑组织中ROS水平可分别降低24.51%、63.20%、68.24%,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中剂量组(1.0 g·kg^(-1)·bw)可以降低肝脏、肾脏和脑组织中ROS水平20.67%、60.41%、64.17%,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低剂量组(0.5 g·kg^(-1)·bw)可以降低肾脏和脑组织中ROS水平55.91%、57.67%,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除空白组外,大鼠肝、肾、心、脑组织内ROS水平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结论】普洱熟茶可降低大鼠肝、肾、心、脑组织内的ROS水平,HPEF预处理可提高普洱茶的该抑制作用,可为普洱茶功效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脉冲电场 普洱熟茶 DCFH-DA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脉冲电场处理普洱熟茶对大鼠体内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冷彦 赵艳 +5 位作者 王静 沈晓静 陈立佼 陈亚平 杨贺凯 王白娟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年第10期103-110,共8页
为了研究高压脉冲电场(HPEF)处理后的普洱熟茶对SD大鼠体内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云南临沧三级普洱熟茶为试验材料,选择12 kV、162 Hz、55 min作为HPEF预处理条件,对SD大鼠灌胃4周后和8周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和肝、肾、心、脑中谷胱... 为了研究高压脉冲电场(HPEF)处理后的普洱熟茶对SD大鼠体内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云南临沧三级普洱熟茶为试验材料,选择12 kV、162 Hz、55 min作为HPEF预处理条件,对SD大鼠灌胃4周后和8周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和肝、肾、心、脑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抑制羟自由基能力以及丙二醛(MDA)含量指标。结果表明,灌胃经HPEF处理的普洱熟茶后,大鼠血清、肝、肾、心、脑中GSH-Px、CAT活力和抑制羟自由基能力均较空白组增加,MDA含量较空白组减少,且在一定剂量条件下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在相同浓度下,HPEF组相对于普洱茶组GSH-Px活力、CAT活力和抑制羟自由基能力均得到增强,MDA含量降低,且在一定剂量条件下差异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在相同条件下,灌胃8周后较灌胃4周后,GSH-Px活力、CAT活力和抑制羟自由基能力均得到增强,MDA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脉冲电场 普洱熟茶 抗氧化活性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及其功能成分在口腔疾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永慧 周心如 +3 位作者 董海玉 邓锶涵 王白娟 刘晓慧 《中国茶叶加工》 2022年第1期37-42,共6页
口腔疾病是人类常见疾病之一,影响人们生活和心理状态。茶叶在口腔疾病治疗中具有杀菌消炎、防龋固齿等作用,其药理成分通过多种途径进行防龋,以自身抗菌性阻止致龋菌生长,抑制产酸,促进钙磷元素吸收,巩固牙周,消炎灭菌,降低牙周炎续发... 口腔疾病是人类常见疾病之一,影响人们生活和心理状态。茶叶在口腔疾病治疗中具有杀菌消炎、防龋固齿等作用,其药理成分通过多种途径进行防龋,以自身抗菌性阻止致龋菌生长,抑制产酸,促进钙磷元素吸收,巩固牙周,消炎灭菌,降低牙周炎续发的可能性,同时对于蛋白基因表达和细胞生长具有一定的调控功能,防止部分口腔疾病发生恶化。文章综述了茶叶在口腔疾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茶叶药用开发提供一定的依据,并为茶叶的科学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口腔疾病 药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晒青毛茶与普洱熟茶茶汤中的滋味物质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心如 范苏行 +5 位作者 张田芳 董海玉 王白娟 刘福桥 刘刚 刘晓慧 《中国茶叶加工》 2023年第2期56-61,共6页
文章以晒青毛茶和发酵后熟茶为研究材料,以审评茶汤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审评和理化检验的方法,对比分析晒青毛茶和普洱熟茶审评茶汤中的滋味品质差异。结果表明,晒青毛茶茶汤中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可溶性糖含量、茶多酚总量以及儿茶素各... 文章以晒青毛茶和发酵后熟茶为研究材料,以审评茶汤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审评和理化检验的方法,对比分析晒青毛茶和普洱熟茶审评茶汤中的滋味品质差异。结果表明,晒青毛茶茶汤中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可溶性糖含量、茶多酚总量以及儿茶素各组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渥堆后熟茶,咖啡碱含量则变化不显著;晒青茶与熟茶茶汤颜色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晒青茶的亮度值较大,而红黄色度、蓝绿色度值则小于熟茶;感官审评结果显示晒青毛茶总体体现出汤色黄绿明亮、滋味浓爽的品质,熟茶则表现为红褐明亮、滋味醇和。通过理化检测结合感官审评,探究了晒青毛茶与普洱熟茶茶汤中的滋味品质差异,以期为探寻茶汤中化学成分及其他理化性质的变化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晒青毛茶 普洱熟茶 茶叶感官审评 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草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沈晓静 袁文娟 +3 位作者 刘佳瑶 陈雨萌 陈蕊 字成庭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2-110,共9页
紫草在中国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是一种传统中药,具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等功效。紫草中有醌类、黄酮类、酚酸类等多种活性成分,以醌类为主。研究表明紫草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抗炎等多种活性。基于对文献的整理,综述了紫草的主要化... 紫草在中国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是一种传统中药,具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等功效。紫草中有醌类、黄酮类、酚酸类等多种活性成分,以醌类为主。研究表明紫草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抗炎等多种活性。基于对文献的整理,综述了紫草的主要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应用方面的工作和进展,为紫草在医药、食品等领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应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生豆多糖提取及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沈晓静 解富娟 +1 位作者 周绍琴 冯宇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4-149,181,共7页
目的:为咖啡中多糖成分的研究和天然活性多糖的开发提供基础数据。方法:研究了云南小粒咖啡生豆多糖(GBP)的水提工艺和抗氧化活性。应用响应面法对咖啡生豆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共同鉴定... 目的:为咖啡中多糖成分的研究和天然活性多糖的开发提供基础数据。方法:研究了云南小粒咖啡生豆多糖(GBP)的水提工艺和抗氧化活性。应用响应面法对咖啡生豆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共同鉴定和表征咖啡生豆多糖的结构特点。采用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和FRAP法评估咖啡生豆多糖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咖啡生豆多糖水提法的最佳工艺条件:提取温度59℃、提取时间45 min、液料比(V水∶m咖啡生豆)21∶1 (mL/g)、浓缩体积1/8及乙醇体积分数75%,该条件下咖啡生豆多糖得率达9.56%。多糖样品经红外光谱和电镜扫描显示咖啡生豆是表面呈不规则的孔状结构的多糖。咖啡生豆多糖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为2.32 mg/mL(IC50)、0.011 mmol Trolox/g GBP,铁还原能力为0.95 mmol Fe2+/g GBP。结论:咖啡生豆多糖是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不规则孔状结构多糖,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咖啡 生豆 多糖 水提法 表征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果皮果胶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功能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泽林 高艳 +3 位作者 邬文君 赵春燕 范江平 沈晓静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8-132,149,共6页
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云南小粒咖啡果皮粗果胶的超声提取工艺,并与纯化后精果胶的功能特性进行比较,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精果胶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101 min、超声时间15 min、料液比1∶15(g/mL),在此条件下... 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云南小粒咖啡果皮粗果胶的超声提取工艺,并与纯化后精果胶的功能特性进行比较,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精果胶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101 min、超声时间15 min、料液比1∶15(g/mL),在此条件下粗果胶得率为3.82%±0.74%。纯化后,果胶中总糖含量增加了9.59%,多酚和蛋白质含量减少了1.96%和0.08%,酯化度和乙酰化度降低了8.97%和2.64%;纯化可提高果胶的持水性、持油性和乳化性,降低乳化稳定性。在纯化前后的果胶中均未检测到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此外,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精果胶的微观结构粗糙、紧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小粒咖啡 果胶 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