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乌龟亚属植物生物碱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梅佳华 查学志 +2 位作者 张海亮 李姓喜 马云淑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196-2208,共13页
山乌龟亚属(Subgen.Tuberiphania)植物主要富含阿朴啡类及其他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抗炎镇痛、抗心律失常、抗急性肺损伤、抗抑郁、抗阿尔茨海默病、抗菌抗病毒等作用。本文通过科学信息网络平台、美国国立... 山乌龟亚属(Subgen.Tuberiphania)植物主要富含阿朴啡类及其他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抗炎镇痛、抗心律失常、抗急性肺损伤、抗抑郁、抗阿尔茨海默病、抗菌抗病毒等作用。本文通过科学信息网络平台、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和中国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等,检索国内外近20年山乌龟亚属植物生物碱药理作用的相关文献,阐明其在不同细胞和动物模型中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为其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乌龟亚属 生物碱 异喹啉类生物碱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药物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蜜在古今中药制剂中的应用概况 被引量:9
2
作者 彭苑哲 任智先 +3 位作者 杨华 王皎 马云淑 王文苹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65-1569,共5页
蜂蜜作为药食两用和药辅合一的天然产物,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及生物活性,在多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大量中药方剂和制剂中使用蜂蜜,且用法与功能多样;但近年来对蜂蜜的研究集中于自身成分与活性,而对含蜜方剂的分析较少,对蜂蜜在中药... 蜂蜜作为药食两用和药辅合一的天然产物,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及生物活性,在多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大量中药方剂和制剂中使用蜂蜜,且用法与功能多样;但近年来对蜂蜜的研究集中于自身成分与活性,而对含蜜方剂的分析较少,对蜂蜜在中药制剂中的功能认识不足。基于此,本文收集统计了《伤寒论》《金匮要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急千金要方》这4本代表性中医药古籍和现代中药成方制剂中的含蜜品种,分析总结了古代用蜜方式与方剂功效间的关系以及中成药中蜂蜜的应用规律,以期通过古今对比突出蜂蜜价值、挖掘潜在新功能,为今后蜂蜜及含蜜中药制剂的深入研究与创新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 古方 中药制剂 药辅合一 药食两用 低共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橄榄油对急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3
作者 陈燕玲 杨瑞 赵声兰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2-89,共8页
旨在为橄榄油的功能扩展和高值化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通过给小鼠灌胃高浓度乙醇建立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研究摄入不同剂量橄榄油对小鼠急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通过对小鼠血清及胃组织中相关因子的变化及橄榄油剂量与胃黏膜损伤抑制... 旨在为橄榄油的功能扩展和高值化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通过给小鼠灌胃高浓度乙醇建立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研究摄入不同剂量橄榄油对小鼠急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通过对小鼠血清及胃组织中相关因子的变化及橄榄油剂量与胃黏膜损伤抑制率及上述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橄榄油高(8.0 mL/kg)、中(4.0 mL/kg)、低(2.0 mL/kg)剂量组均能有效降低小鼠急性胃黏膜损伤,小鼠胃组织仅见少量出血点和溃疡,胃黏膜损伤指数显著降低,胃黏膜损伤抑制率分别为60.58%、52.28%、46.06%;橄榄油各剂量组均能改善小鼠胃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充血及胃腺坏死情况,病理损伤积分均显著降低,橄榄油各剂量组小鼠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前列腺素E2(PGE2)含量和B淋巴细胞瘤-2(Bcl-2)mRNA转录水平均显著提高,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及胃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Bcl-2相关X蛋白(Bax) mRNA转录水平均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橄榄油剂量与胃黏膜损伤抑制率、胃组织中SOD活力、PGE2含量和Bcl-2 mRNA转录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中IL-6、TNF-α、IL-1β含量及胃组织中MDA含量、胃组织中NF-κB和Bax mRNA转录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橄榄油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增强胃黏膜屏障和修复功能,调节NF-κB、Bcl-2和Bax mRNA的转录水平,对乙醇诱导的急性胃黏膜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油 急性胃黏膜损伤 保护作用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龙掌血茎饮片、标准汤剂量值传递规律研究
4
作者 许松 朱志坤 +7 位作者 金文彬 余金兰 朱屹韬 赵琼 邓皙 李军山 马云淑 柯瑾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8-154,I0021-I0023,共10页
目的 建立飞龙掌血茎标准汤剂的制备工艺、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及其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饮片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研究飞龙掌血茎饮片-标准汤剂指纹图谱的变化,并分析指标成分毛两... 目的 建立飞龙掌血茎标准汤剂的制备工艺、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及其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饮片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研究飞龙掌血茎饮片-标准汤剂指纹图谱的变化,并分析指标成分毛两面针素在饮片-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方法 建立饮片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并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采用响应面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以8个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转移率作为评价指标,优选出最佳煎煮工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片、标准汤剂中毛两面针素含量,计算转移率。结果 飞龙掌血茎饮片、标准汤剂与各自的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分别为0.719~0.996、0.992~1.000。饮片中的11个共有峰转移8个至标准汤剂,其中5个共有峰采用对照品比对确认,分别为绿原酸(峰1)、木兰花碱(峰2)、橙皮苷(峰4)、毛两面针素(峰6)、飞龙掌血素(峰11)。15批标准汤剂的平均出膏率为9.29%,毛两面针素从饮片-标准汤剂的平均转移率为58.98%。结论 建立的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毛两面针素从饮片-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结果表明,其制备工艺科学可行,可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龙掌血茎 标准汤剂 指纹图谱 量值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类中药来源囊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俊言 王文苹 +1 位作者 张祎 杨枝中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9-360,共12页
植物类中药来源囊泡是由植物类中药细胞分泌的纳米囊泡体,其组分物质和功能活性与来源植物密切相关,具有多重生物效应和优良靶向性能。与动物来源囊泡比较,植物类中药来源囊泡兼具稳定性、特异性和安全性三大特点。植物类中药来源囊泡... 植物类中药来源囊泡是由植物类中药细胞分泌的纳米囊泡体,其组分物质和功能活性与来源植物密切相关,具有多重生物效应和优良靶向性能。与动物来源囊泡比较,植物类中药来源囊泡兼具稳定性、特异性和安全性三大特点。植物类中药来源囊泡的提取分离方法多样、各有优缺点,暂无统一标准,联用两种或更多方法时能更快速有效地获取高浓度、完整的囊泡。系统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植物类中药来源囊泡一般呈茶托状、球状或杯状,粒径为10~300 nm;含脂质、蛋白质、核酸等多种活性物质,是进行细胞间信息转移传递的重要部分;多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毒性较低,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纤维化等作用。植物类中药来源囊泡作为新型药物载体有优良的主动靶向性能,其囊腔结构可有效保护药物,从而显著提高药物的递送效率和体内外稳定性;选择适宜物理或化学手段修饰其囊腔结构后,可创建更为稳定、精准的药物载体。本文系统综述了植物类中药来源囊泡提取纯化和表征技术、活性评价和应用概况,为促进相关新活性物质和靶向药物载体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泡 植物类中药来源 纳米给药系统 药物载体 主动靶向 分子生物相容性 生物活性 表征技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通过下丘脑相关通路改善肥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徐美玲 张彦栋 +3 位作者 周建玲 苏东雪 李欣祝 庄馨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5-158,共4页
肥胖是机体能量摄入与支出失衡,导致全身慢性低度炎症和脂肪过度累积或分布异常的病理状态。摄食是机体能量摄入的主要来源,而下丘脑正是机体食欲调节的中枢,同时也是维持机体能量稳态的调控中枢,与肥胖的发展密切相关。大量文献报道中... 肥胖是机体能量摄入与支出失衡,导致全身慢性低度炎症和脂肪过度累积或分布异常的病理状态。摄食是机体能量摄入的主要来源,而下丘脑正是机体食欲调节的中枢,同时也是维持机体能量稳态的调控中枢,与肥胖的发展密切相关。大量文献报道中国中医药具有较好的减肥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不明。基于下丘脑对食欲和能量稳态调节作用探究中医药对肥胖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将为中医药治疗肥胖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整理通过调节下丘脑相关因子和通路发挥减肥作用的单味药、天然药物成分、中药复方及中医治疗手段,为研究中医药降脂减肥作用的具体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下丘脑 中药 瘦素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文献探讨异喹啉类生物碱抗肝癌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孙杏倩 蔡俊飞 +2 位作者 高家菊 普娟 马云淑 《粮油食品科技》 2021年第1期122-130,共9页
探索五种异喹啉类生物碱抗肝癌的作用机制。借助TCMSP、String、venny数据库与WebGestalt在线分析软件获取靶点并进行蛋白互作网络(PPI)、基因本体(GO)、基因相互作用(KEGG)功能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网络。同时查阅文献并进... 探索五种异喹啉类生物碱抗肝癌的作用机制。借助TCMSP、String、venny数据库与WebGestalt在线分析软件获取靶点并进行蛋白互作网络(PPI)、基因本体(GO)、基因相互作用(KEGG)功能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网络。同时查阅文献并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得到小檗碱型中的小檗碱、双苄基类生物碱的粉防己碱、苯菲啶喹啉类的血根碱、吗啡烷类中的青藤碱和吡咯菲里啶中的石蒜碱等几种常见的生物碱,根据结构作用机制阐述每一类代表性异喹啉类生物碱治疗肝癌的潜力及抗肝癌作用机制。五个活性成分共筛选得到52个作用靶标如p53(抑癌基因)、NCOA2(核受体共激活剂2)、IL-2(白介素2),主要涉及钙离子信号通路、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传导途径等通路。通过网络药理学和文献收集证实异喹啉类生物碱可能参与调控PI3K-Akt通路等,可以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对肝癌产生治疗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异喹啉类生物碱抗肝癌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喹啉类生物碱 肝癌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油酸值、过氧化值的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杨定法 牛若楠 赵声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29,共3页
为解决国标法测定植物油酸值、过氧化值溶剂安全性问题,以核桃油为实验材料,建立以更安全且容易获取的石油醚、二氯甲烷分别代替GB 5009.229—2016和GB 5009.227—2016中乙醚、三氯甲烷,测定植物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的方法,考察方法的精... 为解决国标法测定植物油酸值、过氧化值溶剂安全性问题,以核桃油为实验材料,建立以更安全且容易获取的石油醚、二氯甲烷分别代替GB 5009.229—2016和GB 5009.227—2016中乙醚、三氯甲烷,测定植物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的方法,考察方法的精密度,采用国标法和所建立方法测定4种植物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并对结果进行t检验,考察方法的准确度。结果表明:所建立方法平行测定了6次核桃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其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055%、1.318%;国标法和本实验方法同时测定4种植物油的酸值、过氧化值p值均大于0.05,两种方法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所建立的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好,并且提高了检测安全性,可用于植物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酸值 过氧化值 石油醚 二氯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指纹图谱、化学计量学和含量测定的截疫颗粒质量评价
9
作者 余金兰 许松 +6 位作者 李思琪 朱屹韬 王五兵 闫卓 李丹 康国娇 陈凌云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053-3057,共5页
目的评价截疫颗粒质量。方法建立HPLC指纹图谱,采用层次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最小偏二乘法-判别分析进行化学计量学研究,并测定马鞭草苷、虎杖苷、连翘酯苷A、升麻素苷、连翘苷、芹菜素的含量。结果15批样品指纹图谱有21个共有峰... 目的评价截疫颗粒质量。方法建立HPLC指纹图谱,采用层次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最小偏二乘法-判别分析进行化学计量学研究,并测定马鞭草苷、虎杖苷、连翘酯苷A、升麻素苷、连翘苷、芹菜素的含量。结果15批样品指纹图谱有21个共有峰,指认出12个,相似度均大于0.99。各批样品聚为2类或3类,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9.582%,6个共有峰VIP值大于1.0。6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97.55%~100.78%。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截疫颗粒的质量控制,各批次制剂之间一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疫颗粒 HPLC指纹图谱 层次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最小偏二乘法判别分析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核桃油预防高脂血症及对肠道菌群和肝脏代谢的调控
10
作者 杨瑞 马雅鸽 +3 位作者 陈燕玲 陈朝银 王晓艳 赵声兰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0-148,共9页
探讨VE核桃油对高脂膳食所致高脂血症的预防作用和机制。采用高脂膳食诱导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和造模同时灌胃VE核桃油提前干预的方法,通过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探讨VE核桃油对高脂膳食所致高脂血症的预防作用和机制。采用高脂膳食诱导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和造模同时灌胃VE核桃油提前干预的方法,通过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含量,考察VE核桃油预防高血脂的作用;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肝脏病理学检测,LC-MS技术检测肝脏代谢组,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探讨VE核桃油对肝脏代谢及肠道菌群的调控。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的变化相比,VE核桃油预防组血清TC、TG、LDL-C、MDA含量及ALT和AST活力升高及HDL-C含量和GSH-PX活力降低均显著被阻,肝脏肿胀和脂肪空泡明显较少;丹毒丝菌纲目科(Erysipelotrichaceae)及其异杆菌属(Allobaculum)丰度的降低和红蝽菌科(Coriobacteriaceae)、柯林斯菌属(Collinsella)、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等丰度的升高均显著被阻,有益菌丰度提高。筛选到148种高脂血症差异代谢物,VE核桃油预防高血脂的肝脏主要生物标志物为密叶辛木素、D-木糖酸、α-亚麻酸、亚精胺、泛酸、肌肽,差异代谢主要涉及调控癌症中心碳代谢、花生四烯酸、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等代谢通路。VE核桃油能显著预防高脂膳食导致的高血脂,其机制可能与防止高脂膳食诱发的大鼠肠道优势异杆菌属(Allobaculum)等丰度下降和调控肝脏代谢,有效增加肝脏密叶辛木素、D-木糖酸、泛酸和肌肽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核桃油 高脂血症 预防 肝脏代谢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产胡椒属植物镇痛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建玲 苏东雪 +3 位作者 李欣祝 徐美玲 马晓霞 庄馨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55-258,共4页
胡椒属(Piper)是胡椒科(Piperaceae)中最大的一个属,我国民间多用该属植物作为活血止痛和抗风湿性疾病药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胡椒属植物具有很好的镇痛活性,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但通过查阅知网数据库发现,从1970—2021年几乎没有对该属... 胡椒属(Piper)是胡椒科(Piperaceae)中最大的一个属,我国民间多用该属植物作为活血止痛和抗风湿性疾病药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胡椒属植物具有很好的镇痛活性,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但通过查阅知网数据库发现,从1970—2021年几乎没有对该属植物镇痛作用的系统总结和报道,因此对滇产胡椒属植物的镇痛作用、镇痛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胡椒属植物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属 疼痛 镇痛作用 镇痛活性成分 镇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抗心律失常离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查丽春 范晓 +4 位作者 郝佳旭 普娟 曾鹏辉 高家菊 马云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1-150,I0015,I0016,共12页
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Benzylisoquinoline alkaloids, BIAs)属于异喹啉类生物碱中的一类,根据其化学结构特点可分为小檗碱(Berberine, BBR)和原小檗碱类、阿朴菲类、苄基四氢异喹啉类、普罗托品类、双苄基异喹啉类等。此类生物碱来源中... 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Benzylisoquinoline alkaloids, BIAs)属于异喹啉类生物碱中的一类,根据其化学结构特点可分为小檗碱(Berberine, BBR)和原小檗碱类、阿朴菲类、苄基四氢异喹啉类、普罗托品类、双苄基异喹啉类等。此类生物碱来源中药及中药组方在治疗心悸、怔忡、厥证、胸痹等心血管相关疾病方面也有着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现代研究表明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较强的抗心律失常活性,从中药中开发抗心律失常单体活性成分,毒性、不良反应更清楚,开发成本更低。基于心律失常发病机制复杂的特点,通过多途径,多靶点作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现在临床使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大多属于单离子通道阻滞剂,具有致心律失常风险,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可通过影响Na+、K+、Ca2+多条离子通道、抗炎及氧化应激途径达到治疗多种心律失常的目的,极具开发前景。通过查阅、整理近40年的国内外文献,结合中医药理论对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的抗心律失常离子机制进行总结,可为开发安全高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治疗手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 心律失常 离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介导下羟基喜树碱纳米粒抗细胞增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柳任 窦晨 +3 位作者 张昆 王葳 郑永仁 程欣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753-3758,共6页
目的比较载羟基喜树碱纳米粒经超声刺激前后对鼠源性肝癌细胞H22、鼠源性乳腺癌细胞4T1、人正常肝细胞LO2及人源性肝癌细胞Bel-7402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MTS法检测超声前后羟基喜树碱原药、注射液及纳米粒对H22、4T1、LO2、B... 目的比较载羟基喜树碱纳米粒经超声刺激前后对鼠源性肝癌细胞H22、鼠源性乳腺癌细胞4T1、人正常肝细胞LO2及人源性肝癌细胞Bel-7402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MTS法检测超声前后羟基喜树碱原药、注射液及纳米粒对H22、4T1、LO2、Bel-7402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与羟基喜树碱注射液及原药比较,未经超声辐照,纳米粒对4种细胞的增殖抑制性较低,4T1细胞存活率>50%,H22细胞、Bel-7402细胞及LO2细胞存活率均>60%;经超声辐照48 h后,纳米粒对细胞的增殖抑制性升高(P<0.05),H22、4T1、Bel-7402、LO2细胞IC_(50)值降低至32.75、19.88、69.68、11.94μg/mL。结论未经超声辐照下羟基喜树碱纳米粒安全性较好;超声辐照后纳米粒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优于原药及其注射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喜树碱 纳米粒 超声 增殖 H22细胞 4T1细胞 LO2细胞 BEL-740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地风三萜类化学成分及含量测定研究
14
作者 王飘 李思琪 +4 位作者 王五兵 李昌芬 张意雪 易志恒 陈凌云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99-1203,共5页
目的研究钻地风[Rubus ellipticus Smith.var obcordatus(Franch.)Focke]的化学成分,并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柱色谱技术对钻地风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各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分离得到6... 目的研究钻地风[Rubus ellipticus Smith.var obcordatus(Franch.)Focke]的化学成分,并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柱色谱技术对钻地风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各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三萜类化合物单体,分别鉴定为蔷薇酸(1)、刺梨苷(2)、苦莓苷(3)、rotundic acid-28-O-β-D-glucopyranosyl ester(4)、rosamultin(5)、2α,3β,23-trihydroxyurs-12,18-dien-28-oic acid 28-O-β-D-glucopyranoside(6)。建立的HPLC色谱条件为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 nm,柱温25℃。结论化合物4为首次从钻地风中分离得到;所建立的5个成分同时测定方法稳定可靠,蔷薇酸、刺梨苷和苦莓苷在钻地风中含量较高,可考虑作为钻地风的质控指标,为其资源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地风 化学分离 五环三萜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羟基喜树碱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林柳任 丁雄 +1 位作者 窦晨 程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3-157,I0027,共6页
羟基喜树碱具有低毒、高效,抗菌谱广等特点,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种癌症的治疗。总结了不同类型的载羟基喜树碱纳米粒的最新研究进展,从被动靶向型纳米粒、主动靶向型纳米粒、刺激响应型纳米粒三部分探讨羟基喜树碱纳米载药系统在体内的药... 羟基喜树碱具有低毒、高效,抗菌谱广等特点,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种癌症的治疗。总结了不同类型的载羟基喜树碱纳米粒的最新研究进展,从被动靶向型纳米粒、主动靶向型纳米粒、刺激响应型纳米粒三部分探讨羟基喜树碱纳米载药系统在体内的药动学分布特征及药效作用。旨在为羟基喜树碱纳米粒在临床上开发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喜树碱 纳米载药系统 体内释放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建立小鼠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差异性的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潘蕊 喻锟 +5 位作者 张海亮 郑永仁 赵笑雨 唐钧泽 吴健铭 程欣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9-336,共8页
目的 比较肿瘤细胞注射和肿瘤组织块移植方法建立小鼠肝癌原位模型的差异,为小鼠肝癌原位模型的建立提供技术参考。方法 取健康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4组:A组注射小鼠肝癌H22细胞;B组注射腹水型肝癌H22细胞;C组采用小鼠肝癌组织块移植法;... 目的 比较肿瘤细胞注射和肿瘤组织块移植方法建立小鼠肝癌原位模型的差异,为小鼠肝癌原位模型的建立提供技术参考。方法 取健康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4组:A组注射小鼠肝癌H22细胞;B组注射腹水型肝癌H22细胞;C组采用小鼠肝癌组织块移植法;D组肝部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假手术组。定期观察各组小鼠活动情况、体重变化。记录4组小鼠的生存时间。观察各组小鼠肝部成瘤状况、肿瘤程度、与腹腔脏器粘连程度和转移情况,并进行B超成像,检测血清中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异常凝血酶原(des-gamma-carboxyprothrombin, DCP)的浓度及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A组、B组、C组小鼠造模操作时间分别为(3.36±0.44)min、(3.30±0.41)min、(5.68±0.65)min。建模第25天,A组、B组、C组小鼠成瘤率均100.0%,A组腹腔重度粘连率为40.0%,B组腹腔重度粘连率为60.0%,C组与D组均未出现重度腹腔粘连。A组、 B组、C组小鼠腹水出现率分别为40.0%、100.0%、0.0%;腹壁瘤出现率分别为30.0%、60.0%、0.0%。B组小鼠还存在肝转移情况(40.0%)。B超成像、血清AFP和DCP水平检测、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与D组小鼠相比,A组、B组、C组小鼠肝边缘均不光滑,回声欠均匀,可见稍低回声包块;保持AFP、DCP高分泌;存在大量炎症细胞与肿瘤细胞。结论 在第25天时,3种方法均可以建立肝癌原位移植模型,其中,相较于肝癌组织块移植,肿瘤细胞注射具有操作简单、肝内存在多个转移结节的特点。而肝癌组织块移植相较于肿瘤细胞注射,则具有对腹腔等脏器影响较小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原位移植 动物模型 B超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肾茶黄酮和多酚的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枝中 张文平 +2 位作者 张磊 郭冬梅 王文苹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6,共8页
[目的]优化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s,DESs)同时提取肾茶黄酮和多酚的工艺,评价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从6种不同组分的DESs中筛选出黄酮和多酚得率最高的组分,再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Box-Behinken设计试验优化... [目的]优化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s,DESs)同时提取肾茶黄酮和多酚的工艺,评价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从6种不同组分的DESs中筛选出黄酮和多酚得率最高的组分,再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Box-Behinken设计试验优化超声辅助DESs提取肾茶黄酮和多酚的工艺,并测定肾茶DESs提取物的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n_(氯化胆碱):n_(乙二醇)为1:5、含水量30%、料液比为1:20(g:mL)、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40 min是提取肾茶黄酮和多酚的最佳条件。响应面Box-Behnken设计表明:n_(氯化胆碱):n_(乙二醇)为1:5、含水量30%、料液比为1:21(g:mL)、提取温度为67℃、提取时间为42 min时,肾茶黄酮得率为140.87 mg/g,多酚得率为63.58 mg/g,均显著高于50%乙醇提取的得率。肾茶DESs提取物清除DPPH·、ABTS^(+)能力和还原能力均高于50%乙醇提取物。[结论]DESs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溶剂,绿色、高效地同时提取肾茶中的黄酮和多酚,为肾茶的深度开发提供基础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肾茶 黄酮 多酚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根标准汤剂提取工艺优化及其质量标准建立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国春 杨亚芳 +4 位作者 徐素娥 柯瑾 陈凌云 侯安国 金文彬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73-1781,共9页
目的优化鸡根标准汤剂提取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浸泡时间、加水量、一煎时间为影响因素,3,6′-二芥子酰基蔗糖含量、出膏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测定3,6′-二芥子酰基蔗糖含量及转... 目的优化鸡根标准汤剂提取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浸泡时间、加水量、一煎时间为影响因素,3,6′-二芥子酰基蔗糖含量、出膏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测定3,6′-二芥子酰基蔗糖含量及转移率,建立HPLC特征图谱,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最佳条件为浸泡时间60 min,加水量(12+11)倍,煎煮时间(47+20)min,综合评分为97.98分。15批标准汤剂平均出膏率为14.182%,转移率为20.468%;其特征图谱中有6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除S4、S8外)。各批标准汤剂聚为2类,3种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91.4%,峰2、6为质量标志物。结论该方法精密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鸡根标准汤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根标准汤剂 提取工艺 质量标准 响应面法 HPLC特征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瘟化湿颗粒制备工艺优化及其质量一致性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琼 马云淑 +3 位作者 李钦 许松 侯安国 王泽锋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72-3077,共6页
目的优化清瘟化湿颗粒制备工艺,并对其质量一致性进行评价。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加水倍数为影响因素,黄芩苷含量、连翘苷含量、出膏率、挥发油体积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 目的优化清瘟化湿颗粒制备工艺,并对其质量一致性进行评价。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加水倍数为影响因素,黄芩苷含量、连翘苷含量、出膏率、挥发油体积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成型工艺。采用HPLC指纹图谱与物理指纹图谱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对不同批次间颗粒质量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10倍量水提取2 h,提取3次,综合评分为0.9914分;最佳成型条件为糊精-麦芽糊精-微晶纤维素(1∶1∶1),药辅比1∶0.8,润湿剂85%乙醇。10批样品HPLC指纹图谱中有18个共有峰,相似度大于0.997,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9。结论该工艺合理可行,不同批次清瘟化湿颗粒质量稳定,可用于进一步完善该制剂的质量一致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瘟化湿颗粒 制备工艺 质量一致性 Box-Behnken响应面法 HPLC指纹图谱 物理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理念的小儿腹痛草标准汤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思成 李军山 +3 位作者 张岩岩 周云涛 侯安国 黄龙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1-948,共8页
目的运用质量源于设计理念(QbD),优化小儿腹痛草标准汤剂的制备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理论预测分析关键质量属性;采用失效模型与影响分析筛选关键工艺参数(CPPs);建立关键质量属性的测定方法;根据单因素实验确... 目的运用质量源于设计理念(QbD),优化小儿腹痛草标准汤剂的制备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理论预测分析关键质量属性;采用失效模型与影响分析筛选关键工艺参数(CPPs);建立关键质量属性的测定方法;根据单因素实验确定初步范围后使用Box-Behnken实验优化提取工艺;以熵值法进行综合评分;建立设计空间,选取较优操作空间进行工艺验证;以最佳工艺制备15批不同产地小儿腹痛草饮片的标准汤剂,最终建立其出膏率、浸出物、薄层色谱、指纹图谱、含量及含量转移率的质量标准。结果以獐牙菜苦苷含量、龙胆苦苷含量及出膏率为关键质量属性;以浸泡时间、加水量、煎煮时间为关键工艺参数;所建立的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筛选的最佳工艺为:浸泡时间90 min、加水量15倍、煎煮时间30 min(第二煎20 min);出膏率21.13%~30.73%;浸出物含量在82.00%~88.00%;薄层色谱中獐牙菜苦苷斑点清晰;15批样品与参照图谱的相似度均>0.85;獐牙菜苦苷含量250.64~385.21 mg·g^(-1),转移率43.76%~77.73%;龙胆苦苷含量0.69~2.70 mg·g^(-1),转移率56.02%~105.29%。结论基于以上方法及技术筛选出小儿腹痛草标准汤剂制备工艺,可为其配方颗粒的制剂开发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腹痛草 标准汤剂 獐牙菜苦苷 龙胆苦苷 质量源于设计 设计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