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质及种子大小对普洱地区14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罗娅婷 邱其伟 崔现亮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59-966,共8页
以普洱地区14种常见植物种子为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其在白光、黑暗、红光和蓝光条件下的萌发特性,并分析了种子大小与萌发率、萌发速率、萌发开始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光质对四方蒿、沙针、尖子木、藿香蓟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率... 以普洱地区14种常见植物种子为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其在白光、黑暗、红光和蓝光条件下的萌发特性,并分析了种子大小与萌发率、萌发速率、萌发开始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光质对四方蒿、沙针、尖子木、藿香蓟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光质对大叶斑鸠菊、云南山枇花、臭灵丹、车桑子、光萼猪屎豆、葫芦茶、云南地桃花、西南宿苞豆、岗柃、中国宿苞豆10个物种的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率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以上物种中除中国宿苞豆外,其他物种种子萌发率均在20%以下,处于休眠状态。四方蒿种子在白光(89.9%)和红光(84.7%)下萌发率最高,红光下种子萌发最快(4.93),蓝光下种子萌发开始时间最晚(11.3d);沙针种子在白光下萌发率最高(80.4%)、萌发速率最快(2.71),在黑暗和蓝光下萌发率较低(43.9%和38%)、萌发速率最慢(0.73和0.85),白光、红光下萌发开始最早(11d),黑暗条件下萌发开始最晚(21.7d);尖子木种子萌发率在白光、黑暗、蓝光下均在86%以上,而红光下仅32%且萌发速率最慢(1.29),在蓝光下萌发开始时间最晚(13d);藿香蓟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率在红光下最高(分别为71.3%和6.46),黑暗条件下最低(分别为42.5%和2.62);大叶斑鸠菊萌发开始时间在黑暗条件下最早(6d),其次是白光下(7d),蓝光和红光下较晚,分别为8d和7.7d。14个物种种子的萌发率与种子大小间均有显著负相关关系;种子萌发速率、萌发开始时间与种子大小间也有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种子大小与萌发率、萌发速率和萌发开始时间的关系不会随着光质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质 蓝光 红光 萌发 种子大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入侵程度紫茎泽兰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马筱 王桔红 +2 位作者 罗娅婷 崔现亮 段富院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64-2074,共11页
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是一种生态危害性较大的入侵植物。为探讨不同入侵程度下紫茎泽兰的化学计量特征,进一步揭示其营养策略与入侵机制,该研究以紫茎泽兰及其本土伴生种条叶猪屎豆(Crotalaria linifolia)为对象,测定研究了... 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是一种生态危害性较大的入侵植物。为探讨不同入侵程度下紫茎泽兰的化学计量特征,进一步揭示其营养策略与入侵机制,该研究以紫茎泽兰及其本土伴生种条叶猪屎豆(Crotalaria linifolia)为对象,测定研究了轻度入侵、中度入侵和重度入侵下紫茎泽兰根、茎、叶中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与其入侵地土壤养分状况,并进一步比较了紫茎泽兰和条叶猪屎豆的C、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3种入侵程度下,紫茎泽兰叶N、P含量均显著大于根和茎N、P含量,将更多的N和P分配至叶,增加资源获取,以利快速生长。(2)3种入侵程度下,紫茎泽兰茎N∶P<根N∶P<叶N∶P,且茎N∶P在中度入侵下显著大于轻度入侵,在入侵过程中其茎呈现出较高的生长速率,可促进其获取更多环境资源,增强生长竞争优势。(3)与本土种条叶猪屎豆相比,紫茎泽兰具有更高的根P、茎P含量,根和茎C∶P、N∶P均显著小于条叶猪屎豆,各器官C∶N均显著大于条叶猪屎豆,显示出较高的养分利用效率及较低的资源需求量。(4)紫茎泽兰茎C和叶C、茎N和叶N均呈显著正相关,茎C∶P与根C∶P存在极显著负相关,说明对能量和资源的分配在生长和贮存之间存在权衡。研究认为,紫茎泽兰在入侵过程中采取增加地上部分的资源分配与利用以利于快速生长,同时具有较高的资源获取能力及较低的资源需求量,进而提高竞争能力,成为一种重要的入侵策略,促进其成功入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入侵程度 营养利用策略 弃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花野茼蒿种子的萌发特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崔现亮 罗娅婷 +1 位作者 王桔红 李孙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6期143-145,共3页
研究不同温度、不同光照条件,以及不同储藏方式、储藏时间对蓝花野茼蒿种子萌发能力的影响,以期为其生态入侵预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蓝花野茼蒿种子属于需光发芽种,且在不同储藏条件、储藏时间下均能有64%以上的萌发率。冷藏时间对... 研究不同温度、不同光照条件,以及不同储藏方式、储藏时间对蓝花野茼蒿种子萌发能力的影响,以期为其生态入侵预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蓝花野茼蒿种子属于需光发芽种,且在不同储藏条件、储藏时间下均能有64%以上的萌发率。冷藏时间对4℃冷藏种子的萌发开始时间无显著影响;室温和-20℃储藏种子的萌发开始时间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均有先推迟再提前的趋势;到储藏200 d后,3个储藏条件种子均在第4天开始萌发。且50和100 d储藏种子的萌发开始时间在3个储藏条件间有显著差异。不同储藏条件下,种子储藏100 d后均可达到最高的萌发率(室内储藏种子和-20℃储藏种子的萌发率达100%,显著高于4℃冷藏种子的78.67%),但随着储藏时间增加到200 d,萌发率又降低(室内储藏的86.47%,显著高于4℃储藏的64%和-20℃储藏的66%)。3个储藏条件的种子,在储藏50 d时的萌发速率均比未储藏的显著降低;随着储藏时间增加到100 d,萌发速率均又显著升高;但随着储藏时间达到200 d,室内储藏种子的萌发速率继续加快,而4和-20℃储藏又有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光照 种子储藏 萌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