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CR的履带车辆路径跟踪与转向控制算法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法安 杨全合 +2 位作者 张兆国 李安楠 徐红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6-395,425,共11页
针对丘陵山区单边制动农用履带车辆路径跟踪精度低、控制次数多、转向偏差大等问题,本文开展不同负载条件下履带车辆路径跟踪控制研究。首先,对履带车辆的转向运动学进行理论分析,并建立履带车辆运动学模型;其次,根据履带车辆单边制动... 针对丘陵山区单边制动农用履带车辆路径跟踪精度低、控制次数多、转向偏差大等问题,本文开展不同负载条件下履带车辆路径跟踪控制研究。首先,对履带车辆的转向运动学进行理论分析,并建立履带车辆运动学模型;其次,根据履带车辆单边制动转向特性,提出一种基于瞬时旋转中心(Instantaneous center of rotation, ICR)的大角度转向控制算法,该算法能够根据规划路径的转向点位置与履带车辆转向瞬心,规划出最优的转向目标点,并控制履带车辆在该转向目标点一次性转向到所需航向,与此同时,完成转向控制器设计;最后,开展履带车辆在3种不同负载条件下的仿真试验与田间试验。仿真结果表明,大角度转向控制算法产生的跟踪路径平均误差面积与平均转向控制次数分别降低68.95%、68.77%;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大角度转向控制算法产生的跟踪路径平均横向偏差均值、平均转向控制次数与转向点处平均最小偏差分别减少57.27%、33.93%、62.29%,且路径跟踪效果更优,验证了大角度转向控制算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满足履带车辆路径跟踪的要求,为实现农用履带车辆的路径跟踪提供理论基础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履带车辆 路径跟踪 转向瞬心 转向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走式三七联合收获机液压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漫漫 杨全合 +3 位作者 解开婷 王媛 徐东辉 张兆国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0-680,共11页
针对丘陵山区三七收获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及成本高等问题,开展自走式三七联合收获机液压系统研究。首先,对整机关键工作部件的液压系统进行理论分析、计算与设计,完成了液压元件选型。然后,利用AMESim软件建立液压系统仿真模型,开展各... 针对丘陵山区三七收获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及成本高等问题,开展自走式三七联合收获机液压系统研究。首先,对整机关键工作部件的液压系统进行理论分析、计算与设计,完成了液压元件选型。然后,利用AMESim软件建立液压系统仿真模型,开展各液压元件工作状态仿真分析,验证了液压系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最后,制造样机并开展田间试验,完成了对整机液压系统工作性能的测试。试验结果显示:驱动一级升运链、振动轮、二级升运链与提升装置的液压马达的平均转速偏差分别为1.15%,2.05%,5.10%,4.09%;升降、倾角调节与倾卸液压缸的平均收回同步偏差率分别为0.63%,1.16%,0.62%,平均收回锁止偏差率分别为0.34%,0.66%,0.33%;倾卸液压缸的平均伸出同步偏差率与平均伸出锁止偏差率分别为0.56%,0.30%。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液压系统满足自走式三七联合收获机的作业要求,可为丘陵山区根茎类联合收获机液压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联合收获机 液压系统 仿真分析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伪距及多普勒频移的改进GNSS定位算法研究
3
作者 王法安 王博洋 +3 位作者 张兆国 刘新琦 倪畅 梁晋豪 《农业机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51-60,共10页
针对三七种植区树木遮挡引起的卫星导航信号弱和相位失锁等导致智能化设备定位精度差问题,提出了基于伪距及多普勒双差定位算法的三七联合收获机遮蔽环境改进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定位算法。由于... 针对三七种植区树木遮挡引起的卫星导航信号弱和相位失锁等导致智能化设备定位精度差问题,提出了基于伪距及多普勒双差定位算法的三七联合收获机遮蔽环境改进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定位算法。由于伪距测量和多普勒频移测量受影响因素的不同,以伪距双差及多普勒频移双差为输入,载噪比为权重,通过卡尔曼滤波实现测量值融合,降低估计误差校正伪距和多普勒频移测量。采用贝叶斯信息准则选择正则化参数,并通过Lasso回归求解重加权最小二乘问题,实现模型稀疏化,得到改进定位结果。使用u-blox ZED-F9P高精度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接收机采集RINEX格式报文,并通过Matlab实现了数据提取与位置解算。在开阔环境、荫棚遮蔽和树荫遮蔽工况下进行了实车定位精度试验。试验结果与传统伪距定位算法相比,静态定位时,开阔环境、荫棚遮蔽环境和树荫遮蔽环境位置误差分别降低13.43%、56.08%和46.35%,定位偏差均方根误差分别减少75.64%、62.31%、50.21%;动态工况下定位误差分别降低36.97%、52.14%、62.37%,定位偏差均方根误差分别减少45.34%、60.24%、65.81%。所提方法有效降低了GNSS卫星信号差、相位失锁带来的定位误差,有效提高了复杂工况下农机定位精度与定位可信度,可为丘陵山区因树木遮挡导致智能化设备定位精度差问题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导航定位 伪距双差 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三七收获机挖掘铲铲型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兆国 余小兰 +2 位作者 李汉青 程一启 解开婷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9-88,共10页
为降低三七收获机工作时能耗和阻力。研制两种收获三七挖掘铲,即二阶凹面挖掘铲和组合式挖掘铲。基于三七土壤物理特性,通过EDEM软件对两种挖掘铲作虚拟挖掘试验,分析挖掘铲所受阻力。仿真结果表明,二阶凹面挖掘铲挖掘阻力大于组合式挖... 为降低三七收获机工作时能耗和阻力。研制两种收获三七挖掘铲,即二阶凹面挖掘铲和组合式挖掘铲。基于三七土壤物理特性,通过EDEM软件对两种挖掘铲作虚拟挖掘试验,分析挖掘铲所受阻力。仿真结果表明,二阶凹面挖掘铲挖掘阻力大于组合式挖掘铲。以挖掘铲作业速度、挖掘深度和入土角度为试验因素,挖掘铲阻力为试验指标,采用Design-Expert软件作试验设计,完成土槽挖掘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式挖掘铲受到阻力较小,影响阻力因素由大到小为挖掘深度、作业速度、入土角,最优挖掘参数为:挖掘深度为30 cm;作业速度为0.6 m·s^-1;入土角为20°。组合式挖掘铲符合温室三七收获作业农艺要求,为温室三七收获机挖掘铲设计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掘铲 三七 土槽试验 离散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珠梨微波热风耦合干燥工艺优化及动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丽霞 周杰 +2 位作者 张付杰 辛立东 秦淘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0-47,共8页
为研究宝珠梨微波热风耦合干燥特性及品质工艺优化,在不同热风温度、微波功率和热风风速条件下对宝珠梨进行试验,研究不同干燥因素对干燥速率和有效水分扩散系数的影响,并建立适合预测宝珠梨水分比变化规律的干燥动力学模型。以宝珠梨... 为研究宝珠梨微波热风耦合干燥特性及品质工艺优化,在不同热风温度、微波功率和热风风速条件下对宝珠梨进行试验,研究不同干燥因素对干燥速率和有效水分扩散系数的影响,并建立适合预测宝珠梨水分比变化规律的干燥动力学模型。以宝珠梨干品色泽、硬度和干燥速率作为品质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和综合评分法优选微波热风耦合干燥宝珠梨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在5.296×10^(-9)~9.66×10^(-9) m^(2)/s之间变化。通过对7个干燥动力学数学模型进行拟合,发现Page模型能够更好地预测宝珠梨干燥过程中水分比的变化规律,它具有最大R^(2)平均值、最小的χ^(2)和均方根误差平均值。各因素对宝珠梨干燥综合效果影响主次顺序:微波功率>热风温度>热风风速,综合效果最佳的组合:热风温度60℃、微波功率500 W、热风风速2.0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珠梨 干燥特性 优化 微波热风耦合 Pag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蒸制一体机设计及干燥均匀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丽霞 周杰 +3 位作者 张付杰 辛立东 李子建 秦淘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7-64,共8页
为提高黄精蒸制过程中自动化水平及改善蒸制一体机干燥阶段箱体内风场的均匀性,根据黄精蒸制工艺要求,以三菱PLC为主控制器、威纶通触摸屏为人机交换界面,设计一种蒸制一体机,实现黄精蒸和干燥工艺连续进行。运用Fluent软件对蒸制一体... 为提高黄精蒸制过程中自动化水平及改善蒸制一体机干燥阶段箱体内风场的均匀性,根据黄精蒸制工艺要求,以三菱PLC为主控制器、威纶通触摸屏为人机交换界面,设计一种蒸制一体机,实现黄精蒸和干燥工艺连续进行。运用Fluent软件对蒸制一体机干燥阶段箱体内风场流速进行模拟分析,同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Y=-0.18 m处截面的平均风速和3条轴心线(z=0.5,0.6,0.7 m)上速度方差最小值为评价指标,通过综合评分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得出最佳参数组合:进风风速4 m/s,出风口直径110 mm,出风口位置x=60 mm,y=105 mm,此条件下箱体内风场均匀性最好。在载物盘上均匀选取9个点,通过黄精蒸制品的含水率来验证蒸制一体机干燥阶段的均匀性,试验测得这9个点上黄精蒸制品的含水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相差0.81%。研究为黄精自动化加工设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蒸制 PLC Fluent软件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种苗的物理机械特性试验
7
作者 田蕊 张兆国 +1 位作者 程一启 崔秀明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8期1379-1382,共4页
对不同等级三七种苗的质量、根长和根直径、密度、含水率、压缩特性和剪切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质量、根长和根直径、密度、含水率都与三七种苗的等级呈正相关,其最大轴向压缩应力、径向压缩应力、轴向剪切应力、径向剪切应力分... 对不同等级三七种苗的质量、根长和根直径、密度、含水率、压缩特性和剪切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质量、根长和根直径、密度、含水率都与三七种苗的等级呈正相关,其最大轴向压缩应力、径向压缩应力、轴向剪切应力、径向剪切应力分别为1.82、0.41、0.51、1.14 Mpa,平均轴向压缩弹性模量、径向压缩弹性模量、轴向剪切模量、径向剪切模量分别为0.051、0.008、0.011和0.032 Mpa。通过研究三七种苗的物理机械特性,为其移栽和采挖机械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种苗 物理机械特性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收获机组合式挖掘铲减阻效果研究——基于EDEM 被引量:16
8
作者 程一启 张兆国 +2 位作者 张丹 崔振猛 杨海慧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5-60,共6页
针对三七的特殊农艺及三七机械化收获阻力大的特点,设计了一种由二阶平面铲和土壤破碎铲组合的三七收获机组合式挖掘铲。采用EDEM离散元仿真软件对两种铲关键部件进行了工作阻力的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工作速度分别为0.5、0.7、0.9m/s时,... 针对三七的特殊农艺及三七机械化收获阻力大的特点,设计了一种由二阶平面铲和土壤破碎铲组合的三七收获机组合式挖掘铲。采用EDEM离散元仿真软件对两种铲关键部件进行了工作阻力的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工作速度分别为0.5、0.7、0.9m/s时,挖掘深度分别为100、150、200mm条件下,组合式挖掘铲的水平与垂直阻力皆小于传统挖掘铲,表面组合式挖掘铲在降低工作阻力有着更好的性能。该研究旨在为三七及其他块茎类作物挖掘铲的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收获机 组合式挖掘铲 工作阻力 离散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走式三七联合收获机设计与行驶通过性试验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兆国 王媛 +3 位作者 温博 郭思危 解开婷 王成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06-319,共14页
针对自走式三七联合收获机匮乏、整机通过性差、行驶稳定性弱等问题,设计了一款履带自走式三七联合收获机,并开展丘陵黏重土壤条件下的整机行驶通过性与稳定性研究。首先,对自走式三七联合收获机行走系统进行设计;其次,利用质心交集法,... 针对自走式三七联合收获机匮乏、整机通过性差、行驶稳定性弱等问题,设计了一款履带自走式三七联合收获机,并开展丘陵黏重土壤条件下的整机行驶通过性与稳定性研究。首先,对自走式三七联合收获机行走系统进行设计;其次,利用质心交集法,获取整机在多种工况下稳定行驶的质心范围,确定整体布局方案;最后,开展自走式三七联合收获机在直行、转向、爬坡及越障4种工况下的仿真试验与田间试验。仿真结果表明:联合收获机具有良好的直行与单边制动转向性能,符合稳定通过20°及以下纵坡、15°及以下横坡、高350 mm田埂以及宽900 mm壕沟的设计要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联合收获机直行偏移率为3.79%,最小转弯半径为1480 mm,能够稳定通过20°及以下纵坡、15°及以下横坡、高350 mm田埂以及宽900 mm壕沟,其运动姿态及俯仰角、翻滚角曲线变化规律与仿真结果一致,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表明该联合收获机行驶通过性能良好,能够满足设计需求。设计的履带自走式三七联合收获机整机通过性强,能够实现在黏重土壤、缓坡地段下稳定行驶,可为丘陵山区根茎类联合收获机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自走式联合收获机 丘陵山区 通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收获机挖掘铲减阻特性分析与试验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法安 倪畅 +3 位作者 张兆国 徐红伟 解开婷 王博洋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9-190,199,共13页
针对丘陵山区三七机械化收获挖掘阻力大和根茎损伤率高的问题,以不同铲型挖掘铲为研究对象,开展三七收获机挖掘铲作业机理与参数优化对比试验。通过理论分析与力学计算,确定各铲型挖掘铲主要结构参数,并通过Solidworks建立挖掘铲三维模... 针对丘陵山区三七机械化收获挖掘阻力大和根茎损伤率高的问题,以不同铲型挖掘铲为研究对象,开展三七收获机挖掘铲作业机理与参数优化对比试验。通过理论分析与力学计算,确定各铲型挖掘铲主要结构参数,并通过Solidworks建立挖掘铲三维模型。开展4种铲型挖掘铲的位移流向仿真对比试验,追踪根茎颗粒和土壤颗粒空间运动轨迹,获得三轴位移分部,表明野猪头部仿生曲线特殊的曲率变化对破土阻力有显著影响,仿生铲面通过改变土壤颗粒流动方向,从而降低挖掘阻力。利用Design-Expert 13软件,以挖掘铲铲长、铲宽和铲刃倾角为试验因素,以挖掘阻力为试验指标进行组合试验,得到最优作业参数组合为:铲长354 mm、铲宽40 mm、铲刃倾角70°,在该组合下平均挖掘阻力为439.75 N。开展高速摄影试验,获取三七根茎和土壤运动轨迹,结果表明三七根茎和土壤颗粒运动趋势与仿真试验一致,验证离散元模型可靠性。搭建试验台架,以入土角、铲片间距和挖掘速度作为试验因素,以挖掘阻力作为试验指标进行正交试验,得到不同工作参数对挖掘阻力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入土角、铲片间距、挖掘速度,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入土角15°、铲片间距80 mm、挖掘速度0.4 m/s。综合评估挖掘铲减黏降阻性能,仿生式挖掘铲作业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掘铲 三七收获机 减阻特性 挖掘阻力 离散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种植土壤离散元仿真模型参数标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法安 曾悦 +3 位作者 张兆国 解开婷 李东昊 何忠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8-597,共10页
[目的]获取三七Panax notoginseng种植土壤与触土部件相互作用的离散元仿真模型参数。[方法]基于Hertz-Mindlin with JKR接触模型建立三七种植土壤离散元模型并进行参数标定。首先,以土壤颗粒间及土壤-65Mn钢板间的JKR表面能、恢复系数... [目的]获取三七Panax notoginseng种植土壤与触土部件相互作用的离散元仿真模型参数。[方法]基于Hertz-Mindlin with JKR接触模型建立三七种植土壤离散元模型并进行参数标定。首先,以土壤颗粒间及土壤-65Mn钢板间的JKR表面能、恢复系数、静摩擦系数、动摩擦系数为试验因素,以土壤堆积角、土壤在65Mn板上的滚动距离为评价指标。其次,采用基于Box-Behnken的响应面优化方法建立土壤堆积角、滚动距离回归模型。[结果]对回归模型进行寻优,得到仿真标定的土壤颗粒间JKR表面能、恢复系数、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的最优值分别为14.88 J/m2、0.53、0.46和0.150,标定的土壤-65Mn板间JKR表面能、恢复系数、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的最优值分别为7.02 J/m2、0.59、0.57和0.058。通过三七挖掘铲仿真试验与土槽试验对比分析得到,挖掘铲受X、Y轴方向平均阻力仿真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分别为9.91%、8.78%。[结论]标定的离散元土壤模型参数准确度高,研究可为三七收获机触土部件及装备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离散元法 参数标定 堆积角 JKR接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履带车辆自适应预瞄跟踪模糊控制算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法安 王博洋 +4 位作者 张兆国 解开婷 李安楠 倪畅 房汉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2-43,共12页
针对现有单边制动履带车辆跟踪控制算法同周期内并行控制难、跟踪精度低、转向控制次数较多等问题,该研究以电控化改装后江苏筑水农机3B55型履带运输车为试验平台,开展单边制动履带车辆路径跟踪控制算法研究。通过单边制动履带车辆运动... 针对现有单边制动履带车辆跟踪控制算法同周期内并行控制难、跟踪精度低、转向控制次数较多等问题,该研究以电控化改装后江苏筑水农机3B55型履带运输车为试验平台,开展单边制动履带车辆路径跟踪控制算法研究。通过单边制动履带车辆运动学分析,构建车辆预瞄跟踪模型,提出一种预瞄跟踪模糊控制算法,将横向偏差与航向偏差作为多输入输出模糊控制器输入参数,实现车辆同一控制周期内转向与直线行驶的并行控制。为了优化车辆路径跟踪精度与转向控制次数,提出改进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SSA)的自适应前视距求解算法,考虑车辆的横向偏差和转向路径角度约束,解析较优前视距离,通过仿真和田间试验对算法进行跟踪精度与转向控制次数综合评价。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自适应预瞄跟踪模糊控制算法跟踪多角度规划路径时,车辆转向控制次数为89次,误差面积为1.74 m2。田间作业路况下,由于试验路面起伏不平,并且随速度增加车辆跟踪精度下降,但跟踪精度及转向控制次数随前视距离的变化规律与仿真结果一致,当车辆分别以0.14、0.47和0.83 m/s跟踪路径时,自适应预瞄跟踪模糊控制算法相对于固定前视距离预瞄跟踪模糊控制算法车辆转向控制次数分别减少13.59%、9.87%和11.25%,误差面积分别减少19.93%、48.48%和54.59%,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单边制动履带车辆的农机自动导航技术提供创新思路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车辆 路径跟踪 模糊控制 麻雀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复杂田间收获作业的轻量化三七目标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法安 何忠平 +2 位作者 张兆国 解开婷 房汉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3-143,共11页
针对目前三七检测算法在复杂田间收获工况下检测精度低、模型复杂度大、移动端部署难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YOLOv5s的轻量化三七目标检测方法。首先,采用GSConv卷积方法替换原始颈部网络的传统卷积,引入Slim-neck轻量级颈部网络,降... 针对目前三七检测算法在复杂田间收获工况下检测精度低、模型复杂度大、移动端部署难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YOLOv5s的轻量化三七目标检测方法。首先,采用GSConv卷积方法替换原始颈部网络的传统卷积,引入Slim-neck轻量级颈部网络,降低了模型复杂度,同时提升了模型精度;其次,使用ShuffleNetv2轻量型特征提取网络对主干网络进行轻量化改进,提升了模型实时检测性能,并采用角度惩罚度量的损失(SIoU)优化边界框损失函数,提升了轻量化后的模型精度和泛化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PN-YOLOv5s模型参数量、计算量、模型大小分别为原YOLOv5s模型的46.65%、34.18%和48.75%,检测速度提升了1.2倍,F_(1)值较原始模型提升了0.22个百分点,平均精度均值达到了94.20%,较原始模型低0.6个百分点,与SSD、Faster R-CNN、YOLOv4-tiny、YOLOv7-tiny和YOLOv8s模型相比能够更好地平衡检测精度与速度,检测效果更好。台架试验测试结果表明,4种输送分离作业工况下三七目标检测的准确率达90%以上,F_(1)值达86%以上,平均精度均值达87%以上,最低检测速度为105帧/s,实际收获工况下模型的检测性能良好,可为后续三七收获作业质量实时监测与精准分级输送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目标检测 轻量化 复杂收获作业工况 三七 YOLOv5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穿山甲前足的三七仿生挖掘铲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法安 倪畅 +1 位作者 张兆国 王博洋 《农业机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0-19,共10页
针对三七收获作业时挖掘铲存在挖掘阻力大和能耗高等问题,以穿山甲前足爪趾为仿生原型,设计了一款高效减阻仿生挖掘铲。以三七根茎及种植土壤为研究对象,计算得本征物理参数,设置Bonding键参数建立三七根茎离散元模型,分析根土黏结机理... 针对三七收获作业时挖掘铲存在挖掘阻力大和能耗高等问题,以穿山甲前足爪趾为仿生原型,设计了一款高效减阻仿生挖掘铲。以三七根茎及种植土壤为研究对象,计算得本征物理参数,设置Bonding键参数建立三七根茎离散元模型,分析根土黏结机理,利用Hertz-Mindlin with JKR建立三七根茎-种植土壤离散元复合模型;通过三维扫描获取穿山甲爪趾点云模型,并运用Solidworks建立仿生挖掘铲三维模型,根据爪趾三维模型设计仿生挖掘铲外形结构;对挖掘铲铲尖与铲柄进行力学分析,确定影响作业质量的设计参数;基于EDEM离散元法建立部件-土壤-作物多元仿真模型,以土壤颗粒速度矢量、土壤扰动率及挖掘阻力为评价指标进行仿真试验,得到不同指标的影响规律;通过台架试验验证仿生挖掘铲作业性能,获取仿生挖掘铲和平面挖掘铲平均挖掘阻力分别为1171.69、1442.36 N,平均减阻率为18.81%,台架与仿真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试验结果表明仿生挖掘铲具有良好减阻降耗特性,仿生结构设计合理,能满足酸性红土条件下三七收获挖掘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根茎 挖掘铲 仿生 穿山甲前足爪趾 离散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N-YOLO v8s-Pruned的轻量化三七收获目标检测方法
15
作者 王法安 何忠平 +2 位作者 张兆国 解开婷 曾悦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1-183,共13页
为实现三七联合收获作业过程中的自适应分级输送和收获状态实时监测,本文针对三七根土复合体特征和复杂田间收获工况,提出一种基于YOLO v8s并适用于Jetson Nano端部署的三七目标检测方法。在YOLO v8s对三七准确识别的基础上,针对其新的... 为实现三七联合收获作业过程中的自适应分级输送和收获状态实时监测,本文针对三七根土复合体特征和复杂田间收获工况,提出一种基于YOLO v8s并适用于Jetson Nano端部署的三七目标检测方法。在YOLO v8s对三七准确识别的基础上,针对其新的模型结构特性,利用通道剪枝算法,制定相应剪枝策略,保证模型精度的同时提升实时检测性能。采用TensorRT推理加速框架将改进模型部署至Jetson Nano,实现了三七目标检测模型的灵活部署。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PN-YOLO v8s-Pruned模型在主机端的平均精度均值为93.71%,参数量、计算量、模型内存占用量分别为原始模型的39.75%、57.69%、40.25%,检测速度提升44.26%,与其他目标检测模型相比,本文改进模型在计算复杂度、检测精度和实时性方面具有更好的综合检测性能。在Jetson Nano端部署后,改进模型检测速度达18.9 f/s,较加速前提升2.7倍,较原始模型提升5.8 f/s。台架试验结果表明,4种输送分离收获作业工况下三七目标检测的平均精度均值达87%以上,不同输送分离收获作业工况和不同流量等级下的目标三七计数平均正确率分别达92.61%、91.76%。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三七目标检测平均精度均值达84%,计数平均正确率达88.11%,图像推理速度达31.0 f/s。模型检测性能和计数效果能够满足复杂田间收获工况下目标三七的检测需求,可为基于边缘计算设备的三七联合收获作业自适应分级输送系统和收获作业质量监测系统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复杂收获作业工况 目标检测 通道剪枝 Jetson Nano YOLO v8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NSS/INS的拖拉机导向轮偏转角度测量系统设计与试验
16
作者 冯爽 张兆国 +2 位作者 孙连烛 王法安 解开婷 《智能化农业装备学报(中英文)》 2024年第2期33-41,共9页
传统的角度传感器在拖拉机导向轮偏转角度的测量中存在准确度不足、安装调试复杂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拖拉机在自动导航作业时的高精度、高稳定性的需求。鉴此,本文旨在构建并验证一种新型系统,该系统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 传统的角度传感器在拖拉机导向轮偏转角度的测量中存在准确度不足、安装调试复杂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拖拉机在自动导航作业时的高精度、高稳定性的需求。鉴此,本文旨在构建并验证一种新型系统,该系统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和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INS)的技术原理,能够实现对拖拉机导向轮动态角度的实时解算。首先,对GNSS/INS融合原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设计了相应的GNSS/INS数据测量台架试验,以获取角度传感器的测量值。随后,采用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KF)、扩展卡尔曼滤波(extended Kalman filter,EKF)和无迹卡尔曼滤波(untraced Kalman filter,UKF)三种滤波算法对角度测量值的滤波处理,以超调量、响应时间和稳定性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UKF在本系统中表现最优。其次,针对不同工况(沥青路面和农田),进行了拖拉机在自动导航下转向和直线性能测试。在转向性能测试中,进行了1°、5°和15°的不同角度的固定测量,结果显示在1°时两种环境的响应时间最小,但均产生了最大超调量,同时随着角度的增加,系统对稳态误差的降低有明显作用。直线自动导航性能测试中,沥青路面和农田的最大横向偏差分别为17.51 mm和18.52 mm,系统误差分别为10.45 mm(2σ)和21.07 mm(2σ)。通过对比两种工况,沥青路面的各项性能指标上均优于农田环境,但两种工况在精度、响应时间和平稳性上均满足自动导航系统需求,可应用于拖拉机的自动导航作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INS 拖拉机 导向轮偏转角度 卡尔曼滤波 自动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改进YoloV4模型检测复杂环境下马铃薯 被引量:40
17
作者 张兆国 张振东 +3 位作者 李加念 王海翼 李彦彬 李东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170-178,共9页
为解决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在作业过程中分级清选的问题,并在收获作业过程中实时监测评估收获状态,该研究提出一种在光照亮度变化大、土壤与薯块遮挡、机器振动以及尘土干扰等情况下对马玲薯进行识别检测并快速准确获取马铃薯数量以及损伤... 为解决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在作业过程中分级清选的问题,并在收获作业过程中实时监测评估收获状态,该研究提出一种在光照亮度变化大、土壤与薯块遮挡、机器振动以及尘土干扰等情况下对马玲薯进行识别检测并快速准确获取马铃薯数量以及损伤情况的机器学习模型。在卷积神经残差网络中引入轻量级注意力机制,改进YoloV4检测网络,并将YoloV4结构中的CSP-Darknet53网络替换为MobilenetV3网络,完成特征提取。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方法相比于传统Open-CV识别提高了马铃薯识别精度,相比于其他传统机器学习模型,MobilenetV3-YoloV4识别速度更快,马铃薯识别的全类平均准确率达到91.4%,在嵌入式设备上的传输速度为23.01帧/s,模型鲁棒性强,能够在各种环境下完成对正常马铃薯和机械损伤马铃薯的目标检测,可为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智能清选以及智能收获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目标检测 深度学习 马铃薯 YoloV4 MobilenetV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分离缓冲马铃薯收获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46
18
作者 张兆国 王海翼 +3 位作者 李彦彬 杨曦 IBRAHIM Issa 张振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6-109,共14页
针对云南山地黏土条件下马铃薯机械化收获分离效果差、明薯率低、伤薯率和破皮率较高等问题,采用多级分离振动、多重缓冲和低位侧铺的方式,设计了一种多级分离缓冲马铃薯收获机。在阐述机具整体结构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理论计算确... 针对云南山地黏土条件下马铃薯机械化收获分离效果差、明薯率低、伤薯率和破皮率较高等问题,采用多级分离振动、多重缓冲和低位侧铺的方式,设计了一种多级分离缓冲马铃薯收获机。在阐述机具整体结构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挖掘装置、多级分离缓冲装置、主动振动装置等主要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建立抛送分离阶段薯土运动模型,获取微波浪形薯土分离相关技术特征;建立马铃薯筛面滑动模型,对薯块的运动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得出薯块顺流、回流的运动规律;分析土块在输送分离过程中的碰撞特性,确定了影响分离破碎效果的因素。以含杂率和土壤覆盖度为试验指标,采用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了空载试验,并利用高速摄影和三轴姿态传感器实时获取分离筛上土壤的分布状态和运动规律,结果表明,分离筛最佳工作参数组合为:一级分离筛线速度1.42 m/s、二级分离筛线速度2.2 m/s、侧输出线速度1 m/s,此时土壤覆盖度69.11%,含杂率2.56%。在分离筛最佳工作参数组合下,以明薯率、破皮率和伤薯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了田间收获试验,结果表明:当工作速度1.05 m/s、挖掘深度180 mm、振动强度Ⅱ级、筛面倾角22°时,明薯率为99.1%、破皮率为1.41%、伤薯率为1.32%,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国家行业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收获机 黏重板结土壤 低位侧铺 分离缓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控制履带自走式温室三七收获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2
19
作者 张兆国 王一驰 +3 位作者 李汉青 刀方 张振东 薛浩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7-135,158,共10页
针对温室三七收获机械化程度低、收获效率低、破损率高等问题,设计一种液压控制履带自走式温室三七收获机。在满足农艺要求的基础上,使用履带式行走底盘,并对其进行运动学分析,利用RecurDyn对整机直线行走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单侧牵引动力... 针对温室三七收获机械化程度低、收获效率低、破损率高等问题,设计一种液压控制履带自走式温室三七收获机。在满足农艺要求的基础上,使用履带式行走底盘,并对其进行运动学分析,利用RecurDyn对整机直线行走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单侧牵引动力为1357 N,质心波动平稳;建立了根土混合物运动学模型,并确定挖掘部分最优结构参数。利用FluidSIM软件和GX Developer软件开发平台分别设计了本地操作系统和远程控制系统,使整机具有行走、传动和升降功能。田间试验表明:在不同控制模式下,整机能顺利完成直行、转弯和挖掘装置升降等功能,液压控制系统和机械部分工作顺畅,直线行走稳定,行走偏移量为0.49%,液压缸前进、后退速度均为0.22 m/s,误差满足要求;平均伤根率为1.77%,平均损失率为1.48%,无明显埋根现象,满足三七收获机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走式三七收获机 温室 履带底盘 液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主根微波真空-热风分段式干燥特性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付杰 辛立东 +3 位作者 李丽霞 周杰 李子建 林宇浩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4-222,共9页
为研究三七主根微波真空-热风分段式干燥特性及品质,探讨不同功率密度(0.50 W/g、0.75 W/g、1.00 W/g、1.50 W/g)、腔室压力(1 kPa、3 kPa、5 kPa、10 kPa)和温度上限(45℃、50℃、55℃)对三七主根干燥特性及有效水分扩散系数的影响,建... 为研究三七主根微波真空-热风分段式干燥特性及品质,探讨不同功率密度(0.50 W/g、0.75 W/g、1.00 W/g、1.50 W/g)、腔室压力(1 kPa、3 kPa、5 kPa、10 kPa)和温度上限(45℃、50℃、55℃)对三七主根干燥特性及有效水分扩散系数的影响,建立分段式干燥拟合模型,并对比分析三七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三七主根微波真空-热风分段式干燥主要分为减速阶段和恒速阶段,恒速阶段发生在干基含水率从1.0 g/g降至0.5 g/g阶段。三七主根干燥过程中微波真空阶段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D_(eff))为7.84×10^(-10)~1.80×10^(-9)m^(2)/s,并且随着温度上限、功率密度的增大及腔室压力的降低而增大,热风干燥阶段的D_(eff)为1.45×10^(-10)~6.82×10^(-10)m^(2)/s。对干燥过程进行分段拟合,发现Weibull模型能更好地预测三七主根微波真空-热风分段式干燥规律。与热风对照组相比,微波真空-热风分段式干燥可缩短干燥时间44.6%~60.0%,其三七干制品总皂苷含量最高为10.2%,其应用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干燥特性 模型 分段式干燥 微波真空-热风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