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5篇文章
< 1 2 1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投资效益和利用率的有效措施——为纪念云南省高校联合测试中心成立十周年而作 被引量:13
1
作者 孙耀武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1年第2期59-63,68,共6页
为了提高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1991年,在云南省教育的领导下,成立了云南高校联合测试中心,本文总结了10年来该中心取得的效益、基本经验,并提出了今后的工作设想。
关键词 大型精密仪器设备 投资效益 利用率 联合测试中心 高校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2010年年会在曲靖师范学院召开
2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18-418,共1页
关键词 高校文科学报 云南省 曲靖师范学院 学报主编 会议 副教授 云南大学 云南曲靖 曲靖市 培训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2008年年会暨《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创刊百期纪念会
3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学报研究会 大学学报 高校文科 云南省 纪念会 百期 创刊 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首届年会纪要
4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90年第4期72-72,共1页
云南省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首届年会,于1990年9月20日至22日在昭通师专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学院、云南教育学院、云南财贸学院、云南艺术学院、云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云南省公安专科学校、昆明师专、... 云南省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首届年会,于1990年9月20日至22日在昭通师专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学院、云南教育学院、云南财贸学院、云南艺术学院、云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云南省公安专科学校、昆明师专、昭通师专,曲靖师专、蒙自师专、楚雄师专、文山师专、昭通教育学院、丽江教育学院共17所高校文科学报编辑部的代表35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文科学报 云南省 昭通师专 云南教育学院 云南民族学院 文山师专 学报编辑部 公安专科学校 年会 学报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野生榛属植物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及抗旱性评价
5
作者 肖梦娜 王金莉 王德新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5期87-90,100,共5页
为筛选出抗旱性强的野生榛属植物,对云南省4种野生榛属植物的叶片解剖结构特征进行分析,选取健康成熟叶片,通过石蜡切片法制作切片,光学显微镜下测定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等8个抗旱结构指标,... 为筛选出抗旱性强的野生榛属植物,对云南省4种野生榛属植物的叶片解剖结构特征进行分析,选取健康成熟叶片,通过石蜡切片法制作切片,光学显微镜下测定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等8个抗旱结构指标,依据累计贡献率≥85%的原则,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3个典型指标,再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不同野生榛属植物的抗旱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4种野生榛属植物叶片栅栏组织厚度为25.69~90.17μm,海绵组织厚度为23.18~45.39μm,叶片厚度为72.24~157.82μm,上表皮厚度为8.59~18.76μm,下表皮厚度为6.78~12.61μm。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上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叶肉组织疏松度3个指标为典型指标,云南省4种榛属植物抗旱性从强到弱表现为滇榛>维西榛>华榛>平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榛属植物 叶片解剖结构 隶属函数 抗旱性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益敏 冯显杰 +3 位作者 李媛婷 杨雪 向倩英 计培琨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5,共10页
云南省物种资源丰富但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生态环境脆弱性保护与植被覆盖联系紧密。为此,该文采用2000—2022年MOD13Q1数据集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利用最大值合成法(maximum value composite,M... 云南省物种资源丰富但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生态环境脆弱性保护与植被覆盖联系紧密。为此,该文采用2000—2022年MOD13Q1数据集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利用最大值合成法(maximum value composite,MVC)、Theil-Sen中位数趋势分析、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方法动态监测植被的时空格局变化。利用相关分析方法探讨植被对地形地貌、气候变化及土地覆被等影响因素的响应。研究表明:2000—2022年,云南省整体植被覆盖度较高,年均NDVI值在0.74~0.90之间,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增加趋势的面积占91.17%,滇东北增长速率最快;植被覆盖在地域上存在差异,滇东南、滇西南的植被覆盖高于滇西北、滇中、滇东北;在海拔3900 m以下,云南省NDVI值比较稳定,3900 m以上随海拔升高而NDVI值呈减少趋势;坡度<3°时,NDVI值最低,随着坡度增加,NDVI值先增加后降低;平面坡向的NDVI值最低,除平面坡向外,其余坡向对植被生长影响较小;2000—2022年,滇中、滇东南、滇东北的植被覆盖与降水呈正相关,表明降水有利于植被生长;而滇西南、滇西北与降水呈负相关。全区及各区域的植被覆盖与气温呈正相关,表明气温有利于植被生长。研究结果可为加强云南省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NDVI 植被变化 Theil-Sen趋势 MANN-KENDALL检验 相关性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生态环境质量与生态修复区识别 被引量:3
7
作者 杨雪 李益敏 +2 位作者 赵娟珍 蒋文学 李媛婷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7-290,共14页
[目的]分析云南省生态环境时空变化,识别生态修复优先序,为该省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SEI)研究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空间相关性,与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生态保护红线结合识别云南省生态修复优先序。... [目的]分析云南省生态环境时空变化,识别生态修复优先序,为该省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SEI)研究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空间相关性,与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生态保护红线结合识别云南省生态修复优先序。[结果]①22 a间云南省RSEI均值呈S形变化趋势,分别以2005年和2011年作为上升和下降的拐点。②2000—2022年空间上生态环境质量均表现为“西高东低”的态势,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好,而中部城市群及东部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差。③2000—2005年受退耕还林政策的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变好。2005—2011年则因旱灾和建设用地的剧烈扩张导致生态环境质量大幅下降。2011—2016年是旱灾后恢复时段,除中部城市化快速发展地区外,其他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在逐渐恢复。2016—2022年受国家政策的影响,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变好。④云南省生态环境质量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全局与局部自相关。⑤2000—2022年云南省碳储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2 a间总碳储量减少2.38×10^(7)t,在空间上总体表现为“南北高,中间低”的地带性分布特征。⑥云南省生态修复极优先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及东部地区,约占总面积的18.08%,生态修复优先区及中等优先区则分布较为广泛,约占总面积的70.17%。生态修复一般优先区主要位于普洱市等地,约占总面积的11.76%。[结论]云南省2000—2022年生态环境质量在时空上均呈现一定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区划分,因地制宜地治理生态环境,推进云南省生态及低碳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修复区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云南省水源涵养功能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俸汝 赵俊三 +3 位作者 林伊琳 陈国平 张龙江 彭苏芬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2-224,共13页
[目的]探讨水源涵养功能是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现有研究主要侧重于历史和现状的水源涵养功能评估,缺乏对未来水源涵养功能的认识,限制了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动态管理的指导价值。[方法]以云南省为例,结合系统动力学模型、斑块级... [目的]探讨水源涵养功能是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现有研究主要侧重于历史和现状的水源涵养功能评估,缺乏对未来水源涵养功能的认识,限制了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动态管理的指导价值。[方法]以云南省为例,结合系统动力学模型、斑块级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PLUS模型)和InVEST模型,构建了未来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下水源涵养评价框架。该框架可在未来气候变化和不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预测土地利用变化和评估水源涵养。基于3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和典型浓度路径(SSP1-1.9、SSP2-4.5、SSP5-8.5)的耦合情景对云南省水源涵养进行评价,并利用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识别云南省水源涵养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1)2000-2030年,耕地、未利用地面积整体减少,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逐渐增加,林地和草地呈波浪线变化;不同情景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大致相同,表现为草地>建设用地>耕地>未利用地>水域>林地。(2)2000-2020年水源涵养量总体上呈现逐渐减少趋势,减少2.27×10^(9)m^(3);受不同气候和土地利用模式的影响,不同情景下的水源涵养量有所差异,其中SSP2-4.5情景下的水源涵养量最高,为9.338×10^(9)m^(3);空间上呈“西南高东北低”的分布格局。(3)地理探测结果表明,年平均降水量、土壤类型、DEM是影响水源涵养时空分布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且降水量与其他因素交互显著增强。[结论]研究根据云南省水源涵养时空分异提出不同建议,为云南省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和可持续发展路线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6 SD-PLUS模型 InVEST模型 地理探测器 水源涵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锗矿资源成矿规律概要 被引量:1
9
作者 薛戈 王小虎 +8 位作者 刀艳 周家喜 邢程 肖高强 苏肖宇 曹晓民 董涛 李蓉 罗建宏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1-492,共12页
锗(Ge)矿是我国的战略矿种,也是云南省优势矿产。云南已探明Ge资源储量大,开发利用程度高,找矿空间大,主要包括煤层型和碳酸盐岩容矿型两类矿床。其中,煤层型锗矿床主要分布在滇西腾冲、芒市、沧源、临沧、澜沧等地,形成时代相对集中,... 锗(Ge)矿是我国的战略矿种,也是云南省优势矿产。云南已探明Ge资源储量大,开发利用程度高,找矿空间大,主要包括煤层型和碳酸盐岩容矿型两类矿床。其中,煤层型锗矿床主要分布在滇西腾冲、芒市、沧源、临沧、澜沧等地,形成时代相对集中,为新近纪;碳酸盐岩容矿型锗矿床主要分布在滇东北东川、会泽、彝良、鲁甸等地,与铅锌矿床同体共生,形成时代普遍认为是三叠纪。本文全面梳理这两类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和资源空间分布特征,总结了其成矿规律;综合圈定出找矿预测区共23处。由此提出,当前应加强现有Ge矿床深部和外围地区接替资源找探矿及综合回收利用研究,及时对找矿预测区和有利远景区进行找矿勘查与靶区优选工作,尽快实现老区资源增储和新区找矿突破,为打造世界级Ge资源产业基地和国家Ge矿资源战略储备需求提供资源和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锗矿 矿床类型 成矿规律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E平台1995—2022年云南省LULC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健 岳彩荣 +3 位作者 郭喜龙 李馨 张澜钟 徐天蜀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70,共13页
快速准确地获取土地利用信息,可为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的多时相Landsat图像密集时间叠加和随机森林算法对云南省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分析云南省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 快速准确地获取土地利用信息,可为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的多时相Landsat图像密集时间叠加和随机森林算法对云南省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分析云南省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Land use and Land cover,LULC)时空变化趋势,并使用地理探测器定量评估关键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LULC分类平均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88.64%、86.01%,精度较高,满足数据使用要求。2)云南省土地类型以林地、耕地、草地及稀疏灌草混交地为主,占比97.91%~98.38%,土地利用转移以林地和耕地互相转换、草地及稀疏灌草混交地转为耕地为主。3)云南省滇中和滇东部的土地利用强度总体高于其他地区,滇西北和滇西南地区的土地利用强度较低。4)不同驱动因素对LULC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植被类型、年均气温和土壤类型对LULC变化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高程、坡度、坡向、年均降水、人口密度、GDP和人口城镇化率等对LULC变化的影响程度普遍较高,其中GDP、人口密度和人口城镇化率对LULC变化程度影响较高。研究结果可为云南省后续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定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基础与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LULC) 遥感监测 谷歌地球引擎 地理探测器 驱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甘肃黄河石林和云南哀牢山失温事故的热平衡理论分析
11
作者 龙佳 董铭 苏怀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28-936,共9页
失温是野外活动中常被忽视的一种安全事故,其发生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热力学问题,并涉及具体的地理环境。从人体与环境的热传输和热平衡角度分析失温事故是提高公众对失温风险认知的有效途径,然而相关研究却鲜有报道。为此文章... 失温是野外活动中常被忽视的一种安全事故,其发生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热力学问题,并涉及具体的地理环境。从人体与环境的热传输和热平衡角度分析失温事故是提高公众对失温风险认知的有效途径,然而相关研究却鲜有报道。为此文章利用热平衡理论构建出一个人体维系正常体温理论所需服装热阻的计算模型,以2021年甘肃白银黄河石林和云南哀牢山2次最严重的失温死亡事件为案例,根据事件发生时的外界环境气温和人体活动状况(包括新陈代谢率和消耗系数)计算理论所需服装热阻。通过对比人体实际所穿服装热阻值与模型计算出理论所需服装热阻值来研究人体在事发环境下的失温风险。结果发现,在甘肃白银马拉松死亡事件中,理论所需服装热阻值均高于实际所穿服装热阻值,失温事故完全可能发生。对于哀牢山地质调查死亡事件,人体在事故发生期间只要处在登山和工作状态情景,理论所需服装热阻值与实际所穿服装热阻值差距不大,失温风险较低。但在宿营睡觉的状态下,理论所需服装热阻值就高于实际所穿服装热阻值且气温越低差距越大,尤其在夜间气温降到最低时,理论所需服装热阻值能高出实际所穿服装热阻值3.5倍以上,形成严重的失温风险。文章构建的模型能够对失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分析评估工作,为提高公众失温风险认识提供热力学、环境学的理论依据和研究范式,从而减少户外活动特别是地理工作者野外考察的失温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温 热平衡 服装热阻 黄河石林越野赛失温事件 云南哀牢山失温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新发现中排富钴矿点中钴的富集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丽清 周家喜 +4 位作者 杨昌华 姜永果 沈良 陶永林 罗开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0-525,共16页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已发现如水泄、厂街、白秧坪、金满等富钴矿床/点,且钴异常广泛发育,具有较大的钴找矿潜力。本次工作在兰坪-思茅盆地新发现中排钴超常富集矿点,初步研究显示矿石钴平均品位达到0.46%,但钴的赋存状态和富集规律尚不清...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已发现如水泄、厂街、白秧坪、金满等富钴矿床/点,且钴异常广泛发育,具有较大的钴找矿潜力。本次工作在兰坪-思茅盆地新发现中排钴超常富集矿点,初步研究显示矿石钴平均品位达到0.46%,但钴的赋存状态和富集规律尚不清晰。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结合黄铁矿的EMPA、LA-ICPMS微量元素和Mapping分析,试图查明该富钴矿点中钴的富集特征。富钴矿点含矿地层为中侏罗统花开佐组(J_(2)h),赋矿围岩为泥岩、砂岩夹泥灰岩,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受构造控制。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其次是黄铜矿等硫化物,脉石矿物有石英、白云石、方解石、沥青等。按矿物共生组合和生成顺序,将成矿期划分为黄铁矿-石英-沥青(Ⅰ)、黄铁矿-黄铜矿-(砷)黝铜矿-毒砂(Ⅱ)和黄铁矿-白云石-方解石-石英(Ⅲ)三个阶段。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Co主要富集在黄铁矿中(平均0.584%),含量远高于黄铜矿(平均0.003%)和(砷)黝铜矿(平均0.009%)。黄铁矿LA-ICPMS原位微量分析结果显示,Co含量变化范围为3.24×10^(-6)~76766×10^(-6),平均14941×10^(-6)。与石英、沥青共生的Ⅰ期黄铁矿中Co含量为3207×10^(-6)~76766×10^(-6),远高于其他期次黄铁矿,显示Co的超常富集。LA-ICPMS时间分辨率深度剖面图和电子探针面扫结果进一步显示,黄铁矿中Co元素在亚微米尺度上均匀分布,暗示Co主要以类质同象替代Fe进入黄铁矿晶格。第一阶段黄铁矿(Py1)中的Co/Ni比值和Se含量高于第二(Py2)和第三阶段(Py3)黄铁矿,As含量则变化趋势相反,暗示富钴黄铁矿较贫钴黄铁矿形成于更高温度和更低的pH条件。综上,本文认为中排富钴矿点中钴具有时空分布不均一特征,钴的超常富集与特殊的流体成分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有关,兰坪-思茅盆地具有良好的钴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状态 富集规律 黄铁矿 兰坪-思茅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地生兰根内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13
作者 吴峰婧琳 陈健鑫 +4 位作者 杨娅琳 姬靖捷 张东华 马焕成 伍建榕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7-55,68,共10页
为探究不同生长条件下地生兰根内微生物的分布情况,通过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不同生长条件下根内微生物群落差异,并对其进行潜在功能预测。结果表明,野生状态下地生兰根内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组培状态下,且野生地生兰根内微生... 为探究不同生长条件下地生兰根内微生物的分布情况,通过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不同生长条件下根内微生物群落差异,并对其进行潜在功能预测。结果表明,野生状态下地生兰根内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组培状态下,且野生地生兰根内微生物主要核心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mycet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组培状态下的核心菌群为变形菌门、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病毒类(Viruses noname)。此外,野生状态下和组培状态下兰科菌根真菌(orchid mycorrhiza fungi,OMF)的主要优势类群也存在显著差异。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在组培状态下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野生状态下。通过对2种不同生长条件下根内微生物代谢功能进行预测,结果发现,野生状态下碳水化合物代谢(carbohydrate metabolism)、氨基酸代谢(amino acid metabolism)、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以及辅因子和维生素代谢(metabolism of cofactors and vitamins)等功能基因较为丰富。该研究结果为地生兰的保育、组培苗菌根化培育和病虫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生兰 根内微生物 宏基因组 野生兰花 栽培兰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小粒咖啡果皮多酚生物活性评价及成分鉴定
14
作者 董仕豪 徐柠檬 +3 位作者 资璐熙 杨晶晶 秦粉 郭磊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0-377,387,共9页
通过溶剂提取和大孔树脂纯化得到了云南小粒咖啡果皮多酚(PYCAP),并测定了其生物活性。通过Lineweaver-Burk方程和Dixon方程探究了PYCAP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的抑制机理,分析了其对胰脂肪酶和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采用超高效... 通过溶剂提取和大孔树脂纯化得到了云南小粒咖啡果皮多酚(PYCAP),并测定了其生物活性。通过Lineweaver-Burk方程和Dixon方程探究了PYCAP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的抑制机理,分析了其对胰脂肪酶和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对PYCAP的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PYCAP具有较强的降血糖、降血脂和降尿酸能力;PYCAP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作用显著,其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_(50))分别为(0.073±0.002)和(0.056±0.005)g/L,且抑制类型均为竞争性-非竞争性混合抑制;PYCAP对胰脂肪酶、黄嘌呤氧化酶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IC_(50)分别为(0.034±0.003)和(0.251±0.011)g/L。PYCAP中共鉴定出27种多酚类化合物,主要为黄酮类10种、吡喃类7种和酚酸类10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小粒咖啡果皮 多酚 降血糖能力 降血脂 成分鉴定 食品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澳洲坚果果实内含物测定及多样性分析
15
作者 周涛 聂艳丽 +1 位作者 李翠萍 王大玮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8,共8页
为探究澳洲坚果果实内含物的多样性,本研究以71份澳洲坚果特异种质为材料,对种质果实的8种内含物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澳洲坚果种质果实内含物性状变异较为丰富,其中果糖、葡萄糖、蔗糖等变... 为探究澳洲坚果果实内含物的多样性,本研究以71份澳洲坚果特异种质为材料,对种质果实的8种内含物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澳洲坚果种质果实内含物性状变异较为丰富,其中果糖、葡萄糖、蔗糖等变异系数较高,分别为53.25%、37.39%和35.47%;蔗糖与葡萄糖、粗脂肪与果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其余内含物间相关性不显著。主成分分析提取前4个主成分,最大累积贡献率为64.591%。聚类分析将71份澳洲坚果种质果实含量分为七大类。对澳洲坚果种质内含物之间的差异和多样性进行深入分析,可为澳洲坚果育种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从而促进澳洲坚果行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 种质资源 内含物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牟定安益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16
作者 夏自辛 孙涛 +5 位作者 马致远 李泽姗 刘彦泽 杨小进 王庭震 付贵金川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6-163,共18页
与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相关的岩浆矿床,包括硫化物和氧化物矿床,是Ni-Cu-PGE和Fe-V-Ti矿床的重要类型。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以发育众多此类侵入体及其相关的岩浆Ni-Cu-PGE-Fe-V-Ti矿床而闻名。云南牟定安益矿床位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是... 与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相关的岩浆矿床,包括硫化物和氧化物矿床,是Ni-Cu-PGE和Fe-V-Ti矿床的重要类型。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以发育众多此类侵入体及其相关的岩浆Ni-Cu-PGE-Fe-V-Ti矿床而闻名。云南牟定安益矿床位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是一个产于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大型钛磁铁矿铂族金属矿床,赋存有超过3600万t铁矿石(平均Fe_(2)O_(3)为30%)、约39000 kg的铂族金属(Pt+Pd,平均品位为0.35g/t),伴生可观的V_(2)O_(5)和TiO_(2)矿产。含矿岩体呈岩脉状,岩性主要为含长单辉岩和含钛磁铁矿单辉岩,约占整个岩体的80%。笔者对安益岩体开展岩相学、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研究发现,安益岩体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与峨眉山高Ti玄武岩地区化学特征相近;含钛磁铁矿单辉岩和含长单辉岩的εNd(t=260Ma)值为-13.2~-11.3,(^(87)Sr/^(86)Sr)_(i)值为0.708496~0.709269,具有强烈的富集特征;与峨眉山高Ti、低Ti玄武岩、橄榄岩具有相似的地幔岩浆演化序列,位于玄武岩演化系列的中基性端元。样品地球化学特征及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安益岩体的母岩浆来源于深源地幔的部分熔融,且源区含有富集特征的地壳再循环物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显著的单斜辉石、斜长石及Fe-Ti氧化物的分离结晶,上升侵位过程中发生了较低程度的地壳混染,最终形成具有钛磁铁矿-铂族元素矿化的镁铁-超镁铁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源地幔部分熔融 岩石成因 钛磁铁矿型铂族矿床 安益镁铁-超镁铁岩体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澳洲坚果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
17
作者 周涛 王大玮 +1 位作者 聂艳丽 王正成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2-750,共9页
[目的]对云南省栽培的澳洲坚果种质资源进行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以筛选出综合表现较好的种质,为澳洲坚果优良品种选育、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71份澳洲坚果种质的果实和叶片样品,测定21个表型性状并进行变异分析。对各表型... [目的]对云南省栽培的澳洲坚果种质资源进行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以筛选出综合表现较好的种质,为澳洲坚果优良品种选育、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71份澳洲坚果种质的果实和叶片样品,测定21个表型性状并进行变异分析。对各表型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对澳洲坚果种质进行聚类分析。[结果]71份澳洲坚果种质的青皮果重为7.84~29.37 g,青皮果果形指数为0.92~1.42,出仁率为14.04%~42.08%。21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9.01%~46.26%,其中青皮果重、青皮果纵径、带壳果鲜重、青皮厚度等19个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大于10.00%,青皮果横径的变异系数最小(9.01%),叶片一侧叶缘刺数量的变异系数最大(46.26%)。南亚1号的果仁重明显高于其他种质,A4、桂热1号、Own Choice的种仁重也较高;A4的出仁率明显高于其他种质;桂热1号、广西1号、HAES 344、Own Choice的核果比较高而皮果比较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澳洲坚果各表型性状间关系复杂,多个表型性状共同影响果实大小和形态,青皮果重、青皮果横径、青皮果纵径均与带壳果横径、带壳果纵径、带壳果干重、种仁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5.135%,皮果比、青皮重、青皮厚度、青皮果果形指数等表型性状对主成分的影响较明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1份澳洲坚果种质可分为4个类群。[结论]71份澳洲坚果种质的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具有多样性,广西1号、A4、桂热1号、Own Choice、HAES 344的综合表现较好,可作为云南省澳洲坚果良种选育和推广种植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 表型性状 种质资源 多样性分析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武定新发现钴矿点典型热液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18
作者 程涌 王海鹏 +5 位作者 周家喜 文义明 罗开 胡金 钏茂山 蹇龙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16-2630,共15页
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的康滇地区前寒武纪地层中发育全球著名的Fe-Cu-Co多金属成矿省,其中Fe、Cu成矿作用研究程度高,而Co成矿作用研究薄弱。本研究团队在该成矿省之滇中地区新发现的观天厂独立钴矿点(Co品位为0.03%~0.92%,Co资源潜力近1&... 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的康滇地区前寒武纪地层中发育全球著名的Fe-Cu-Co多金属成矿省,其中Fe、Cu成矿作用研究程度高,而Co成矿作用研究薄弱。本研究团队在该成矿省之滇中地区新发现的观天厂独立钴矿点(Co品位为0.03%~0.92%,Co资源潜力近1×10^(4) t)为研究钴成矿作用提供了新的载体。本次工作利用LA-ICPMS技术对钴矿石中热液矿物(石英、白云石和黄铜矿)开展了微区原位微量元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早阶段和主成矿阶段石英(Qtz1和Qtz2)微量元组组成相似,均具有相对较高的Li、Mg、Al、P、Ti元素含量和较低的Ge、Rb、Sr、Ba、U元素含量,其中Al、Mg、Ti、Rb等元素可能主要是以微细独立矿物的形式赋存。主成矿阶段的白云石中Ca、Mn、Fe、Sr、Y、Ba和稀土元素(REE)含量较高,它们很可能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存在。黄铜矿中Se、In、Sn、Pb、Bi和Ge元素含量较高,其中Pb、Bi和Ge等元素部分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其余元素则多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黄铜矿微量元素特征与SSC型铜矿床较为相近,即具有相对较高的Ge含量,以及较低的Co、Ni、Zn、Mo、Ag、Cd、Sb、Au、Tl含量,而不同于其他类型矿床。热液矿物原位微量元素组成显示,主成矿阶段热液具有温度>200℃、偏酸性还原环境特征,而成矿晚阶段则由还原环境转变为氧化环境。综上,观天厂钴矿点与SSC型铜矿床可能具有相似的成因,均属于沉积变质-热液矿床,钴矿化很可能是后期热液对区域内含钴地质体(包括海相火山岩地层以及IOCG、SSC型等富钴矿床等)的活化-迁移-再富集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矿物 原位微量元素组成 成矿物质来源 矿床成因 观天厂钴矿点 康滇Fe-Cu-Co多金属成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对云南省主栽水稻品种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马孟莉 卢丙越 +1 位作者 刘艳红 王金才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52,共3页
以云南省主栽的12个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的CdCl2进行处理,测量培养5、10、15 d时的苗高和根系长度,以及培养15 d的根、茎、叶鲜重和干重,研究重金属镉对云南省主栽水稻品种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镉对根系的抑制程度大于... 以云南省主栽的12个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的CdCl2进行处理,测量培养5、10、15 d时的苗高和根系长度,以及培养15 d的根、茎、叶鲜重和干重,研究重金属镉对云南省主栽水稻品种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镉对根系的抑制程度大于对苗的抑制程度;镉胁迫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存在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随着镉浓度的升高和培养时间的延续,抑制效应逐渐增强;幼苗根、茎干质量百分率随着镉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而叶干质量百分率则随镉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不同品种对重金属镉的耐受性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水稻 镉胁迫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雪灾害后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以云南省盐津县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绍辉 李靖 +3 位作者 马长乐 李世友 张志华 章皖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8020-8021,8026,共3页
介绍了云南省盐津县受冰雪灾害后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其林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冰雪灾害 盐津县 林业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