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蚯蚓-微生物互作调控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奕乔 刘嫦娥 +2 位作者 段昌群 罗庆睿 蔡粤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79-1687,共9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环境问题,对生物生存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生物互作调控重金属污染成为研究热点。阐述了蚯蚓-微生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协同作用以及重金属胁迫下蚯蚓-微生物互作影响凋落物分解、土壤碳氮循环...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环境问题,对生物生存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生物互作调控重金属污染成为研究热点。阐述了蚯蚓-微生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协同作用以及重金属胁迫下蚯蚓-微生物互作影响凋落物分解、土壤碳氮循环、植物生长进而调控土壤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参考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微生物 生物积累 凋落物分解 物质循环 重金属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龙葵对镉的富集转移及联合修复 被引量:1
2
作者 字玉奋 张维兰 +3 位作者 刘嫦娥 段昌群 罗庆睿 赵奕乔 《环境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201-212,共12页
镉是当前中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最主要的元素之一,对土壤质量、作物产量及人体健康等均会产生显著危害,镉污染土壤修复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与重点内容。文章通过室外模拟盆栽实验,以国际标准蚓种赤子爱胜蚓、超积累植物龙葵为研究对象... 镉是当前中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最主要的元素之一,对土壤质量、作物产量及人体健康等均会产生显著危害,镉污染土壤修复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与重点内容。文章通过室外模拟盆栽实验,以国际标准蚓种赤子爱胜蚓、超积累植物龙葵为研究对象,探讨了1、5条/kg蚯蚓密度(E1、E5)与龙葵(S)联合修复镉污染土壤效果以及蚯蚓和龙葵对镉的富集转移。研究表明:(1)龙葵株高、生物量、叶面积随镉胁迫浓度增加而显著减小,龙葵和蚯蚓对镉的富集随镉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2)蚯蚓、龙葵能有效富集土壤镉,促进土壤全镉和有效镉的去除,其中SE1处理组更有利于龙葵富集镉和土壤镉的去除,SE1处理下龙葵镉部分镉富集量达最大,分别为地上部149.85 mg/kg、地下部158.62 mg/kg,使得SE1处理组的土壤全镉含量最少,为32.84 mg/kg;(3)30 mg/kg镉胁迫下,S处理组龙葵富集系数为4.31,低于SE1(9.53)和SE5(6.47)处理组,可见龙葵对镉具有较好的富集和转移能力,且蚯蚓活动促进了龙葵对镉的富集转移能力;(4)镉胁迫下不同蚯蚓密度与龙葵联合栽植均导致土壤全磷、全碳含量显著下降,土壤pH与全氮含量显著增加。该研究可为镉污染土壤的生物组合修复模式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子爱胜蚓 龙葵 镉污染土壤 生物联合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空间尺度效应的云南异龙湖流域主要入湖河流污染源解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袁梦祥 赵洛琪 +6 位作者 高雨晗 黄律 马旭东 沈春节 刘嫦娥 付登高 段昌群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0-781,共12页
定量解析污染源对水质影响的贡献是水环境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基础。目前多通过水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以解析水体污染源的研究,忽略了空间尺度的差异性,引发景观配置不合理的后果。为此,本研究依据考虑空间尺度效应的污染源解析方法,基... 定量解析污染源对水质影响的贡献是水环境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基础。目前多通过水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以解析水体污染源的研究,忽略了空间尺度的差异性,引发景观配置不合理的后果。为此,本研究依据考虑空间尺度效应的污染源解析方法,基于异龙湖流域3条主要入湖河流的入湖口监测断面对雨季和旱季的水质数据进行研究。同时利用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APCS-MLR)和bioenv分析揭示河道不同尺度缓冲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质的影响并解析河流主要污染源。研究结果表明:(1)异龙湖主要入湖河流水质表现出季节性差异,旱季期间3条主要入湖河流的浊度、化学需氧量(COD_(Cr))、氨氮(NH_(3)-N)、总磷(TP)和总氮(TN)浓度平均值相比于雨季减幅分别为39.53%、39.93%、94.48%、38.29%和1.72%。其中,入湖河流水体中的TN在旱季和雨季的超标率分别为58%和74%,成为首要污染物;(2)在旱季,20 m缓冲区尺度内河流水质受耕地和裸地占比影响较大,随着空间尺度的扩大,至50~300 m缓冲区尺度时建设用地、林地及水体占比对水质的影响增加;在雨季,COD_(Cr)、NH_(3)-N、TP和TN受20~300 m缓冲区尺度下建设用地占比及200~300 m缓冲区尺度下的水体占比影响,溶解氧受20 m缓冲区尺度内建设用地占比及50~300 m缓冲区尺度下耕地占比影响;(3)异龙湖流域主要入湖河流在旱季的主要污染源是20 m缓冲区尺度内的裸地、20~100 m缓冲区尺度下的耕地、50~300 m缓冲区尺度下的建设用地以及100~300 m缓冲区尺度下的基塘—水库水体;雨季的主要污染源是20~300 m缓冲区尺度下的建设用地、200~300 m缓冲区尺度下的水库—基塘以及50~300 m缓冲区尺度下的耕地。本研究在污染源解析过程中提出考虑不同河道缓冲区的空间尺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受体模型的主观性,提高污染源识别和分配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可以帮助管理者明确在不同空间尺度下污染防治的重点,为水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 水质分异特征 土地利用 “源”“汇”景观理论 异龙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俊梅 付健梅 +4 位作者 张晨子 何志德 王筱春 段昌群 费宇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4-90,共7页
正确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健康状况是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化管理和建设的基础。论文在研究云南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生态环境特点和生态环境问题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自然生态环境、环境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管理能力三个方面选取能够... 正确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健康状况是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化管理和建设的基础。论文在研究云南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生态环境特点和生态环境问题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自然生态环境、环境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管理能力三个方面选取能够表征和反映云南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化程度的18个指标,建立指标体系,确立评价标准,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用模糊数学方法构建评价模型。以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为典型案例,确定评价指标及标准,评价其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健康状况。结果表明:2012年勐腊县生态环境整体状况属于健康状态。根据评价结果,明确了影响其城市生态环境健康的限制因素,主要有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水土流失面积及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普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生态功能区 城市生态环境 评价指标体系 勐腊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零价铁对赤子爱胜蚓的毒性效应研究
5
作者 罗庆睿 赵奕乔 +2 位作者 蔡粤 段昌群 刘嫦娥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7-408,共12页
纳米零价铁(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nZVI)在处理污染物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而得到了广泛研究。目前只有少数研究调查了nZVI的潜在生态毒性。本研究通过室内控制实验,设置对照(0 g·kg^(-1))、低(2.5 g·kg^(-1))、中(5.0 g&... 纳米零价铁(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nZVI)在处理污染物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而得到了广泛研究。目前只有少数研究调查了nZVI的潜在生态毒性。本研究通过室内控制实验,设置对照(0 g·kg^(-1))、低(2.5 g·kg^(-1))、中(5.0 g·kg^(-1))、高(10.0 g·kg^(-1))4个nZVI浓度梯度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进行为期28 d的暴露实验,运用整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ntegrated biomarker responses,IBR)指数评价28 d内蚯蚓生物标志物变化,结合Eisenia fetida体内铁的生物富集量,阐明nZVI对蚯蚓的生理生化毒性效应。研究表明:nZVI处理浓度及暴露时间对蚯蚓存活率、生物量损失及其8个生理生化指标具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Eisenia fetida的存活率、生物量及各项酶活性逐渐降低,同时其存活率及生物量也随着nZVI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总的来说,nZVI胁迫会使Eisenia fetida体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过度积累,使其产生氧化应激并造成DNA及细胞损伤,同时其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及抗氧化酶系统会迅速做出反应抵御外来胁迫;Eisenia fetida分泌大量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与铁形成稳定的复合物来降低其细胞毒性。通过IBR指数的计算发现:暴露初期Eisenia fetida受到nZVI带来的氧化胁迫导致ROS含量大量积累,故在暴露第7天时ROS的IBR指数偏差最大;暴露第14天时抗氧化防御系统正作出反应抵御外来胁迫,此时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IBR指数偏差最大;在暴露第28天时,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的IBR指数偏差最大,此时蚯蚓受到的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氧化损伤最为严重。本研究为nZVI的环境风险评估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零价铁 赤子爱胜蚓 氧化损伤 生物标志物 生物富集 综合毒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零价铁(nZVI)对蚯蚓-微生物-土壤生态系统的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嫦娥 岳敏慧 +5 位作者 谭辉林 张悦 张维兰 肖艳兰 潘瑛 段昌群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22-1732,共11页
为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纳米零价铁(nZVI)被广泛应用且备受关注,而nZVI对土壤无脊椎动物、土壤质量、微生物群落等的潜在影响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蚯蚓密度为0、10条∙kg^(−1)(土)]为研究对象,探讨不... 为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纳米零价铁(nZVI)被广泛应用且备受关注,而nZVI对土壤无脊椎动物、土壤质量、微生物群落等的潜在影响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蚯蚓密度为0、10条∙kg^(−1)(土)]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浓度nZVI(nZVI土壤质量为0、0.05%、0.25%和0.50%)暴露15 d、30 d和45 d后,蚯蚓-微生物-土壤生态系统的响应,为评价nZVI的环境安全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暴露45 d后,nZVI对蚯蚓存活率和生物量无显著影响,0.50%nZVI处理的蚯蚓存活率和体内MDA含量与15 d相比分别降低27.66%和0.86 nmol∙g^(−1);而蚯蚓生物量和CAT活性分别增加1.20倍和2.62倍。门或属水平下,nZVI对土壤微生物相对丰度、多样性指数和丰度指数无显著影响;与无添加nZVI处理相比,蚯蚓介导下0.50%nZVI处理土壤中大团聚体(>250μm)所占比例、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和速效磷含量分别显著升高15.69%、12.59%和21.20%。蚯蚓介导下nZVI处理中土壤大团聚体所占比例、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显著高于无蚯蚓投加的nZVI处理,可见,nZVI胁迫下蚯蚓活动极显著提高土壤团聚体结构的稳定性(P<0.01)。本研究发现长期暴露nZVI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无显著影响,但可以促进蚯蚓的生长,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土壤营养元素的生物有效性,为nZVI应用于污染修复与治理的环境安全性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零价铁 赤子爱胜蚓 毒性效应 土壤团聚体 细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维兰 张悦 +2 位作者 刘萍 段昌群 刘嫦娥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5-165,共11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之一,其治理与修复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土壤动物蚯蚓-植物联合修复成为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新途径,研究颇多。该文基于国内外大量文献,从蚯蚓活动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加速植...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之一,其治理与修复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土壤动物蚯蚓-植物联合修复成为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新途径,研究颇多。该文基于国内外大量文献,从蚯蚓活动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加速植物修复重金属、蚯蚓与微生物相互作用促进植物修复重金属、蚯蚓分泌液与排泄物改变重金属形态影响植物修复重金属3方面阐述蚯蚓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重要作用,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重金属 土壤 联合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俊梅 周天怡 +5 位作者 陈四瑜 吴春亚 吴顺 王宇 张晓章 费宇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15-221,共7页
对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进行调查,收集近期公众对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反馈信息,分析存在的问题,以促进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调查采取线上和线下问卷方式,接收有效问卷557份。调查统计结果得到公众对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满意... 对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进行调查,收集近期公众对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反馈信息,分析存在的问题,以促进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调查采取线上和线下问卷方式,接收有效问卷557份。调查统计结果得到公众对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平均分值为4.79分,处于“较满意”和“一般”这两个等级之间,接近“较满意”,未达到“满意”。生态环境方面的满意度分值为4.89,接近“较满意”;生态经济方面为4.99分,接近“较满意”程度;生态社会为4.64分,处于“一般”程度,说明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有待进一步推进,应加强滇池治理、噪声控制、太阳能利用、滇池周边旅游建设、内涝处理和交通拥堵处理情况等方面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满意度 调查 昆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战略背景下的云南省区域发展绩效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俊梅 何钰凌 +2 位作者 董森 吴正天 费宇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1-168,共8页
在主体功能区战略规划背景下,云南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积极响应中央政策,努力实现国土空间的合理利用。论文采用熵值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云南省昆明、德宏、普洱等16个州市发展现状进行绩效评价,旨在评价当前云南省主体功能区战略... 在主体功能区战略规划背景下,云南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积极响应中央政策,努力实现国土空间的合理利用。论文采用熵值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云南省昆明、德宏、普洱等16个州市发展现状进行绩效评价,旨在评价当前云南省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情况并由此提出合理建议。其中,重点开发区绩效评价评分从高到低排名为楚雄、玉溪、昆明、曲靖,限制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评分从高到低排名为普洱、临沧、保山、红河、德宏、昭通,限制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评价评分从高到低排名为大理、丽江、文山、西双版纳、迪庆、怒江,并由此提出相关建议,即:重点开发区应借鉴国外发展经验,调整产业结构,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产出,加强环境保护;农产品主产区应保持良好的发展方向,坚持基本农田不动摇的政策,发展特色农业;重点生态功能区应以改善自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要目标,加强第三产业发展,发展生态旅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战略 绩效评价 云南省区域发展 熵值灰色关联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镉胁迫下蚯蚓对土壤碳氮相关酶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0
作者 赵奕乔 罗庆睿 +3 位作者 段昌群 张悦 蔡粤 刘嫦娥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凋落物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而重金属污染会影响与碳氮循环有关的酶的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改变凋落物分解速率。文章为探究蚯蚓介导杨树凋落叶分解对铅镉污染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设置无(CK)、低(L... 凋落物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而重金属污染会影响与碳氮循环有关的酶的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改变凋落物分解速率。文章为探究蚯蚓介导杨树凋落叶分解对铅镉污染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设置无(CK)、低(L)、中(M)、高(H)4种铅镉浓度与有(E)、无(N)蚯蚓添加,共8种处理组,同时在表面施加8.0 g杨树凋落叶,进行90 d盆栽试验。研究表明:铅镉胁迫抑制了蚯蚓对杨树凋落叶分解,第90天CK-E处理杨树凋落叶的分解速率最大;土壤有机碳(SOC)和总氮(TN)含量则随暴露时间延长呈增加趋势,均为第90天时CK-E处理含量最高,比CK-N分别显著增加了19.61%和7.40%;且在低、中浓度铅镉胁迫下,蚯蚓的存在增加了土壤SOC、TN含量。各处理组土壤中与碳循环相关的酶(β-葡萄糖苷酶(BG)、酚氧化酶(PO)、过氧化物酶(POD)、β-木糖苷酶(XYS))及与氮循环相关的酶(脲酶(UR)、亮氨酸氨基肽酶(LAP)、β-N-乙酰氨基葡糖苷酶(NAG))的活性均随铅镉污染浓度增大而降低;蚯蚓显著影响了土壤BG、POD、XYS和NAG活性,且提高了铅镉污染土壤微生物丰富度。此外,随着暴露时间延长及土壤铅镉浓度增加,土壤中绿弯菌门和担子菌门相对丰度增加。研究表明,蚯蚓介导可减轻重金属铅镉污染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胁迫作用,会改变杨树凋落叶分解过程中BG、POD、XYS和NAG活性,改变释放的碳、氮的化学计量,进而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进程。该研究揭示铅镉污染条件下蚯蚓对杨树凋落叶分解状况、土壤碳氮相关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正确评价蚯蚓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的作用提供参考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养分循环 酶活性 蚯蚓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景感生态学视角分析城市立体绿化内涵与功能——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15
11
作者 汪元凤 董仁才 +4 位作者 肖艳兰 岳敏慧 王朋 段昌群 刘嫦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8085-8092,共8页
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城市建(构)筑物高度不断抬升,理应赋予城市空间载体更多的生态功能。景感生态学倡导在保持、改善和增加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同时提升居民满意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城市立体绿化具有降温、降噪、滞尘、固碳等功能,是节... 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城市建(构)筑物高度不断抬升,理应赋予城市空间载体更多的生态功能。景感生态学倡导在保持、改善和增加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同时提升居民满意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城市立体绿化具有降温、降噪、滞尘、固碳等功能,是节能减排的有效举措。通过对深圳市立体绿化实地调查和景感生态学分析,剖析了立体绿化在促进居民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触觉等物理感知及心理认知功能方面的作用,以及增强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机理。研究表明,立体绿化是城市景感营造的有效手段,既能增强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能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在增加城市绿视率的同时,丰富了居民的物理感知及心理认知。最后,讨论了景感生态学理论与方法在立体绿化中的实际应用,以及景感营造技术在城市绿色建筑中的作用,以期让景感营造技术为提升立体绿化水平,进而为促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感生态学 立体绿化 景感营造 深圳市 生态系统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群落结构与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肖艳兰 岳敏慧 +4 位作者 王朋 董红娟 汪元凤 段昌群 刘嫦娥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2-83,共12页
蚯蚓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生态功能,对土壤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以蚯蚓对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功能影响为切入点,重点探究蚯蚓群落结构及其分布的影响因素。文献分析表明,影响蚯蚓群落结构及其物种分布的因素主要包括气... 蚯蚓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生态功能,对土壤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以蚯蚓对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功能影响为切入点,重点探究蚯蚓群落结构及其分布的影响因素。文献分析表明,影响蚯蚓群落结构及其物种分布的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因素、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质量、季节变化、土壤植物多样性、土壤微生物、土壤污染及其他人类活动等。该研究从自然与人为两方面分析对蚯蚓群落及物种分布的影响,为掌握蚯蚓多样性及分布与塑造蚯蚓群落提供了科学基础,并为蚯蚓应用到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中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群落结构 分布 陆地生态系统 生态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湖滨区湿地鸟类栖息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廖辰灿 毛茜 +2 位作者 史惠灵 白皓天 李俊梅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8-84,共7页
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每月对滇池湖滨区28个样点和主城区3个滨水公园在内的共计31个样点进行湿地鸟类丰富度和土地覆被因子的调查。通过计算显著影响湿地鸟类丰富度的土地覆被因子参数的适宜性指数(HSI)单因子指数,采用单因素聚类分析... 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每月对滇池湖滨区28个样点和主城区3个滨水公园在内的共计31个样点进行湿地鸟类丰富度和土地覆被因子的调查。通过计算显著影响湿地鸟类丰富度的土地覆被因子参数的适宜性指数(HSI)单因子指数,采用单因素聚类分析将综合HSI(HSIt)分类,构建滇池湖滨区湿地鸟类栖息地的HSI模型,以此评价该湖滨区各样点作为湿地鸟类栖息地的适宜性。结果表明:滇池湖滨区的样点中除东大河的HSIt显著高于其他样点为极高适宜区,其他样点HSIt聚类均值均小于0.6,划分为高适宜区7个、中适宜区10个、低适宜区10个。而城区滨水公园的3个样点中,除翠湖为低适宜区外,莲花池、篆塘的HSIt显著低于其他样点,为极低适宜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 适宜性 滇池 湿地 鸟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乙草胺胁迫对蚯蚓-土壤-玉米系统的影响
14
作者 刘嫦娥 秦媛儒 +6 位作者 孟祥怀 董红娟 王朋 岳敏慧 肖艳兰 汪元凤 段昌群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9-558,共10页
重金属与农药复合型污染成为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然而当前关于两者共同作用对蚯蚓-土壤-植物系统的影响研究还很少。为了探讨镉-乙草胺复合污染对蚯蚓-土壤-玉米农田系统的生态毒理效应和生态过程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从镉-... 重金属与农药复合型污染成为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然而当前关于两者共同作用对蚯蚓-土壤-植物系统的影响研究还很少。为了探讨镉-乙草胺复合污染对蚯蚓-土壤-玉米农田系统的生态毒理效应和生态过程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从镉-乙草胺复合胁迫下蚯蚓生理响应、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形态特征等变化,探讨两者复合污染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镉-乙草胺复合胁迫下蚯蚓体内SOD活性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而MDA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复合胁迫处理第2 d和50 d时,20~30 cm土层的蚯蚓数量占所有土层蚯蚓总量百分比比对照分别增加1.34倍和1.14倍,蚯蚓对镉-乙草胺复合污染作出规避效应而向深层土壤迁移。2)镉-乙草胺复合胁迫下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与处理时间、处理方式、污染物无关,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土壤碱解氮含量呈先显著降低后升高的趋势。3)处理第50 d,30 mg·kg^(-1)镉、200 mg·kg^(-1)乙草胺及30 mg·kg^(-1)镉+200 mg·kg^(-1)乙草胺处理组玉米根数均显著低于对照,抑制率分别为23.21%、42.86%和50.00%,玉米生物量与株高呈相同趋势,即30 mg·kg^(-1)镉处理>200 mg·kg^(-1)乙草胺处理>30 mg·kg^(-1)镉+200 mg·kg^(-1)乙草胺处理。相关分析表明,两种污染物除对蚯蚓SOD活性产生拮抗效应外,对蚯蚓MDA、土壤养分与玉米生长指标均不存在交互作用。本研究得出镉-乙草胺复合污染促进蚯蚓向下迁移影响其垂直分布,并且可以通过改变土壤营养元素含量最终抑制玉米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乙草胺复合污染 蚯蚓垂直分布 玉米生长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介导下镉胁迫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玉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禹明慧 孟祥怀 +5 位作者 段昌群 潘瑛 秦媛儒 岳敏慧 王朋 刘嫦娥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654-2665,共12页
为了探讨重金属如何驱动土壤动物的行为(垂直分布)进而影响土壤理化性质与作物生长,以赤子爱胜蚓为研究动物,利用室内模拟实验系统研究了镉胁迫下蚯蚓的生理响应、趋避行为及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镉污染影响了蚯蚓生理特征... 为了探讨重金属如何驱动土壤动物的行为(垂直分布)进而影响土壤理化性质与作物生长,以赤子爱胜蚓为研究动物,利用室内模拟实验系统研究了镉胁迫下蚯蚓的生理响应、趋避行为及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镉污染影响了蚯蚓生理特征,总体上造成蚯蚓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而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增加,这种不利效应导致蚯蚓作出了趋避响应,表现出向土壤深层分布的趋势.例如,处理第50 d,10 mg·kg^-1和30 mg·kg^-1镉处理组表层(0—10 cm)蚯蚓数量分别下降19.73%和22.17%,且其垂直分布与蚯蚓体内SOD活性显著负相关、与MDA含量显著正相关.蚯蚓垂直分布还改变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与速效磷含量,处理第50 d,30 mg·kg^-1镉处理组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含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29.24%、15.50%、17.37%,且与蚯蚓分布数量极显著正相关.此外,玉米生物量和株高与土壤碱解氮、有机质、速效磷含量之间显著正相关.因此,土壤镉胁迫改变了蚯蚓的垂直分布,其行为变化改善了深层土壤营养状况(植物根系主要分布区),促进了玉米苗的生长,本研究成果可为镉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生态风险性评价提供新的实验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蚯蚓-玉米系统 规避效应 营养元素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