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金沙江上游滇西北高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效果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陈奇伯
寸玉康
王利民
王克勤
刘文盛
曹子林
-
机构
西南林学院
云南省香格里拉县水保办
-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5年第4期48-53,共6页
-
基金
云南省教育基金项目"金沙江干热河谷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环境退化机理研究"(02ZY059)水利部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项目"云南省香格里拉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监测与评价"(xh070303)
-
文摘
通过对金沙江上游滇西北高原植物群落调查、土壤理化分析、径流小区观测,对陆生生态系统的退化模式和生态修复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为干扰形成的退化生态系统通过人为诱导修复,可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功能较完善的人工生态系统。灌丛、次生林、人工混交林都已经形成明显的立体垂直结构,并有正向演替趋势。荒草丛、灌丛、人工混交林和次生林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29、2.58、2.04和2.03,对应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80、0.81、0.67和0.65。灌丛的土壤理化效应最佳,其0~30 cm土层土壤总孔隙度分别比坡耕地、荒草丛、天然次生林、人工混交林高8.7%、24.7%、45.9%和14.3%,有机质含量分别高19.3%、15.9%、276.8%和 50.9%。天然次生林由于本底立地条件差,理化性能赶不上其他类型。人工幼林和天然次生林有较好的减轻土壤流失的作用,分别比坡耕地减少土壤侵蚀量38.0%和52.3%,比荒草坡减少土壤侵蚀量25.0%和42.3%。
-
关键词
滇西北
生态退化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
Keywords
northwest of Yunnan
eco-degradatio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co-restoration
-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X171.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
题名滇西北高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的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10
- 2
-
-
作者
王利民
寸玉康
陈奇伯
-
机构
西南林学院环境科学系
云南省香格里拉县水保办
-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5-87,共3页
-
基金
云南省教育基金项目(02ZY059)
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项目(xh070303)"
-
文摘
在滇西北高原香格里拉县纳帕海周边区域,以荒草丛、自然恢复灌丛、自然恢复高山松次生林以及人工混交林等四种生态系统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互代法,视它们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中不同阶段,研究不同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变化规律。通过对各生态系统的群落空间结构、物种多样性、均匀度、生态优势度分析表明,滇西北高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群落结构的复杂性依荒草丛→灌丛→人工混交林→天然次生林逐渐增加。荒草丛、5年生灌丛、13年生人工混交林和15年生天然次生林的灌木层生物量分别为08、.170 4 t/hm2、2.044 9 t/hm2、3.796 5 t/hm2,草本层生物量分别为7.491 2 t/hm2、4.681 2 t/hm23、.985 2 t/hm2和1.696 6 t/hm2。
-
关键词
滇西北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群落结构
-
Keywords
northwest of Yunnan Provinc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mmunity structure
-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滇西北高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的土壤理化效应
被引量:4
- 3
-
-
作者
王利民
寸玉康
陈奇伯
-
机构
西南林学院
云南省香格里拉县水保办
-
出处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11,共5页
-
基金
云南省教育基金项目(02ZY059)
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项目"
-
文摘
以滇西北高原香格里拉县纳帕海周边区域的坡耕地、荒草地、自然恢复灌丛、自然恢复高山松次生林以及人工混交林等五种生态系统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互代法,将它们当作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中的不同阶段,研究不同地类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不同土层看,0-20cm土层的土壤孔隙度、自然含水量和pH值比20-50cm及50-100cm土层有所增加,土壤容重则比下层减小;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及速效钾向土壤表层富集。从不同植被类型看,自然恢复灌丛、荒草丛对0-20cm土层理化性质的改良作用大于人工混交林和高山松次生林。
-
关键词
滇西北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土壤理化效应
-
Keywords
northwest of Yunna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soil physiochemicaleffects
-
分类号
S714.2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滇西高原不同地类坡面产流产沙规律研究
被引量:25
- 4
-
-
作者
陈奇伯
寸玉康
刘芝芹
王克勤
王利民
-
机构
西南林学院
云南省香格里拉县水保办
-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1-73,共3页
-
基金
云南省教育基金项目(02ZY059)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项目
-
文摘
根据径流小区观测,对滇西高原主要典型地类的坡面产流产沙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灌木林和天然次生林,有较好的调节径流和减少土壤流失的作用,二者的产流量分别比坡耕地减少64.0%和63.7%,产沙量分别减少82.1%和74.5%;荒草地的产流产沙量分别比坡耕地减少19.9%和46.6%。产流量与产沙量均与降雨量和最大10min时段降雨强度呈显著幂函数关系,产沙量与产流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
-
关键词
滇西高原
土地类型
坡面径流
土壤侵蚀
-
Keywords
western plateau of Yunnan Province
land types
runoff from slope land
soil erosion
-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土壤侵蚀快速调查评价方法——ACED
- 5
-
-
作者
陈奇伯
寸玉康
-
机构
西南林学院
云南省香格里拉县水保办
-
出处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2004年第2期10-11,共2页
-
文摘
ACED是一种在欧洲应用广泛的介于小流域和径流小区尺度之间的半定量化土壤侵蚀快速调查评价方法,使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实用性强。这种方法更强调土壤侵蚀的具体部位、侵蚀部位的周围环境、径流泥沙的来源和去向、综合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治理措施的对位配置等问题。并注重协调土地经营者、土地管理者、规划部门与治理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
-
关键词
土壤侵蚀
ACED方法
调查评价
-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美国环境工程发展的历程与趋势
被引量:9
- 6
-
-
作者
陈奇伯
寸玉康
-
机构
云南林学院
云南省香格里拉县水保办
-
出处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2003年第6期11-12,共2页
-
文摘
环境工程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全球社会、政治动荡年代兴起的.1970年,在新成立的美国环境保护局的不懈努力下,环境工程学科的地位得以确立.1970年之前,只有环卫工程师,通过建造城市和工业废水处理厂来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到80年代,经过工程技术培训的环卫工程师们改名为环境工程师,以便更好地与新环境保护局更广泛领域的环境职责保持协调.现代环境工程学科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后,正处在强劲发展阶段,涉及大量民用、化工及农业工程等领域.
-
关键词
美国
环境工程
发展趋势
环境科学
生态环境
-
分类号
X1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