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柱间连接型消能子结构有限元模拟及参数分析
1
作者 丁维册 苏何先 +2 位作者 潘文 兰香 孙柏锋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72,共12页
为优化消能子结构设计参数并探究其抗震性能,针对建筑结构中常见的柱间连接型消能子结构,利用ABAQUS软件建立考虑钢材硬化和钢筋与混凝土黏结滑移的消能子结构有限元模型,结合消能子结构拟静力试验结果验证分析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 为优化消能子结构设计参数并探究其抗震性能,针对建筑结构中常见的柱间连接型消能子结构,利用ABAQUS软件建立考虑钢材硬化和钢筋与混凝土黏结滑移的消能子结构有限元模型,结合消能子结构拟静力试验结果验证分析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对消能子结构梁柱配筋率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等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分析。研究表明:采用Chaboche本构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钢材硬化的规律,通过削减钢筋的卸载刚度可间接模拟钢筋与混凝土黏结滑移引起的强度和刚度退化。消能子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滞回面积与梁柱配筋率、混凝土强度等级呈正相关,当达到一定值后增幅减缓;在罕遇地震对应的位移状态下,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能显著提高试件的耗能能力;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与梁柱配筋率呈负相关,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相关性随加载位移增加而改变;提高柱的配筋率能更显著提高试件在罕遇地震对应位移状态下的割线刚度,当柱配筋率达到一定值后增幅减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能子结构 有限元 剪切型软钢阻尼器 骨架曲线 耗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高原湖泊城市“山水营城”传统地景研究——以滇池、洱海地区为例
2
作者 尹露曦 成朋轩 孙波 《园林》 2025年第8期107-114,共8页
滇池、洱海地区作为云南高原湖泊地区的代表,历史时期城市营建充满“山水营城”地景智慧,目前对其展开的研究有待完善。基于历史文献梳理,从山水文化溯源、山水空间营建、山水意境呈现三方面开展滇池、洱海地区传统地景研究。结果表明:... 滇池、洱海地区作为云南高原湖泊地区的代表,历史时期城市营建充满“山水营城”地景智慧,目前对其展开的研究有待完善。基于历史文献梳理,从山水文化溯源、山水空间营建、山水意境呈现三方面开展滇池、洱海地区传统地景研究。结果表明:云南高原湖泊地区山水环境本底具有较强的向心性、阻隔性,其中水域变迁对聚落发展影响最为显著;汉文化与佛教文化综合作用于滇池、洱海地区的山水文化思想及山水审美;云南府城及大理古城背山面水,具有典型的“山水坐朝”格局,居游于山水体现了人地情感的深层次交融;“昆明八景”“太和十六景”均充分涵盖山、水、城要素,山水意境特色突出。提示山—水—城融合是云南高原湖泊地区发展的重要原则,在保证山水视廊连通性的同时,通过激活贯穿古今的山水游览方式,以“亲历”的知觉感知体验重新搭建人地情感链接。旨在补充西南地区地景成果,并为“山水城市”的现代性探索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景观 传统城镇景观 山水营城 高原湖泊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国土空间用途分类体系构建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杨红辉 张云柯 +2 位作者 樊凯 陈华 师子乾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2-67,共6页
文章立足于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时代背景,针对我国现行国土空间用途分类体系存在的条块分割、缺乏统筹及标准制定各自独立封闭、内涵不清等问题,借鉴国内各地关于建立国土空间用途分类体系的实践经验,并结合云南省的生态、民族和边疆等特... 文章立足于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时代背景,针对我国现行国土空间用途分类体系存在的条块分割、缺乏统筹及标准制定各自独立封闭、内涵不清等问题,借鉴国内各地关于建立国土空间用途分类体系的实践经验,并结合云南省的生态、民族和边疆等特色,细化分类,构建了涵盖3个大类、18个一级类、88个二级类和45个三级类,覆盖城乡、地上地下和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的国土空间用途分类体系,以便更好地指导云南省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服务地方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规划改革 用途分类体系 用途管制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修复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以云南青海湖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周瑾 彭晓丽 《绿色科技》 2022年第24期129-134,139,共7页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工业发展进程的加速,用水量和排水量也在迅速增长,资源不足造成的天然水资源缺乏和环境污染使得水体环境污染和水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运用生态修复的手法,对云南青海湖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进行了研究,根据现状...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工业发展进程的加速,用水量和排水量也在迅速增长,资源不足造成的天然水资源缺乏和环境污染使得水体环境污染和水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运用生态修复的手法,对云南青海湖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进行了研究,根据现状条件将青海湖湿地公园总体结构为:“一湖、两廊、七区、十二景”,分为湿地科普区、水田展示区、水上森林区、湿地洲渚区、康体休闲区、水岸风情区、云岛景观区等功能区,并就相关问题提出湖泊淤泥清理、农田回填方案设计、建立分级净化系统、生物多样性营造、植物修复等生态修复策略。通过水利、生态修复以及与景观相结合,为今后湖泊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及设计思路。旨在修复青海湖水环境景观,营造一种集生态保护、地域特色文化展示、科普教育、旅游观光等功能为一体满足人们心理和行为需求的湖泊湿地公园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湿地公园 湖泊 云南青海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量时期沿海城市避难场所的用途管制探索——基于土地发展权视角
5
作者 马程伟 文超祥 师子乾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75,共9页
存量时代的沿海城市面临经济转型与灾害治理的双重挑战,避难场所作为韧性建设的核心要素,其用途管制囿于市场介入不足而难以应对存量更新的现实诉求。回溯了沿海城市避难场所的建设历程和演进特征,揭示其用途管制需求由“平面应急”转... 存量时代的沿海城市面临经济转型与灾害治理的双重挑战,避难场所作为韧性建设的核心要素,其用途管制囿于市场介入不足而难以应对存量更新的现实诉求。回溯了沿海城市避难场所的建设历程和演进特征,揭示其用途管制需求由“平面应急”转向“立体响应”的客观规律。通过剖析现阶段避难场所面临空间效益挖潜不足、政府单一建设乏力、规划模式无法适应等问题及原因,提出基于“多元权益再配置”的用途管制改革思路。进一步从土地发展权的内涵特征出发,建构了避难场所用途管制的基础框架,包括:主体确权、路径配置、策略修正。在此基础上,综合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利益的权衡,制定了基于正负清单引导的空间“约束”与“激励”模式,并提出智慧化防灾赋能路径,从而促进沿海城市避难场所的可持续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城市 避难场所更新 用途管制 土地发展权 防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城市空间生产的理论逻辑与建设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家贤 朱德宝 +1 位作者 苏涵 徐坚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0,共7页
从当前美丽城市空间生产的三重典型困境出发,基于空间生产理论,将研究视角从现实空间拓展到虚拟空间,系统分析数字生态文明时代空间生产内涵的新变化及虚实空间生产交互的新机制。在此基础上,剖析新时代美丽城市空间生产的权力、资本和... 从当前美丽城市空间生产的三重典型困境出发,基于空间生产理论,将研究视角从现实空间拓展到虚拟空间,系统分析数字生态文明时代空间生产内涵的新变化及虚实空间生产交互的新机制。在此基础上,剖析新时代美丽城市空间生产的权力、资本和社会3大逻辑变革,探讨虚实共生的空间生产新范式,提出美丽城市建设的策略:推动多元权力协同,实现美丽愿景;引导“耐心资本”参与,建设美丽空间;回归日常社会生活,重塑美丽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城市 数字生态文明 空间生产理论 虚实共生的空间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活性炭对mZVI/活性炭吸附还原Cr(Ⅵ)的影响
7
作者 王文豪 程业兴 +3 位作者 王雨银 侯婷婷 吴晓峰 李玉才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58,共9页
基于活性炭(AC)的良好吸附性能和其可与微米零价铁(mZVI)结合形成微电解体系的特性,采用球磨法(BM)合成多种mZVI/ACs复合材料,并探讨该类材料对Cr(Ⅵ)的去除效能,对最佳复合材料去除Cr(Ⅵ)的机理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BM可使AC与mZVI... 基于活性炭(AC)的良好吸附性能和其可与微米零价铁(mZVI)结合形成微电解体系的特性,采用球磨法(BM)合成多种mZVI/ACs复合材料,并探讨该类材料对Cr(Ⅵ)的去除效能,对最佳复合材料去除Cr(Ⅵ)的机理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BM可使AC与mZVI有效结合,短时球磨条件下mZVI/AC(木质)对Cr(Ⅵ)的去除效果较优。溶液中的Cr(Ⅵ)主要由次生Fe^(2+)还原,而AC不仅可加强mZVI/AC对Cr(Ⅵ)的吸附,而且还促进了mZVI的腐蚀,进而强化了对Cr(Ⅵ)的去除。通过监测Cr(Ⅵ)和总Cr的浓度变化,并结合固相XPS分析,推测mZVI/AC(木质)对Cr(Ⅵ)的潜在去除途径涉及吸附-还原过程和还原-螯合-沉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Ⅵ) 微米零价铁 活性炭 腐蚀 吸附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漾濞6.4级地震公共建筑的震害特征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昆 周煜 +2 位作者 陶思宇 吕珏 曲哲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共8页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发生6.4级地震,成为继2014年6.5级鲁甸地震和6.6级景谷地震之后云南省内时隔7年的又一次震级大于6级的破坏性地震。漾濞地震虽然与鲁甸地震在震级、震源深度和震源机制等方面均较相似,但漾濞地震震中附近的地面运...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发生6.4级地震,成为继2014年6.5级鲁甸地震和6.6级景谷地震之后云南省内时隔7年的又一次震级大于6级的破坏性地震。漾濞地震虽然与鲁甸地震在震级、震源深度和震源机制等方面均较相似,但漾濞地震震中附近的地面运动强度远不及鲁甸地震,且漾濞县的抗震设防烈度远高于鲁甸;相应地,漾濞地震对抗震设防建筑造成的破坏也远轻于后者。本文首先通过比较这三次地震震中附近的强震记录的反应谱,并结合公共建筑的震后应急评估结果,说明漾濞地震和鲁甸地震中公共建筑破坏程度的显著差异。进而以位于漾濞县城的两栋钢筋混凝土公共建筑为例,介绍此次地震中砌体填充墙和吊顶等典型非结构构件的震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建筑 非结构构件 砌体填充墙 集成吊顶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高原坝区全要素管控重点与空间规划策略 被引量:9
9
作者 师子乾 樊凯 +2 位作者 王春芳 陈华 李德强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8-73,共6页
近年来,人口的迅速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各项建设活动的日益增多,对高原坝区的生态环境及耕地资源造成了不小的破坏,因此需要有效预防和治理高原坝区建设“乱”象,保护坝区的优质水资源和耕地,控制坝区城镇无序扩展,打造生态优良、生... 近年来,人口的迅速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各项建设活动的日益增多,对高原坝区的生态环境及耕地资源造成了不小的破坏,因此需要有效预防和治理高原坝区建设“乱”象,保护坝区的优质水资源和耕地,控制坝区城镇无序扩展,打造生态优良、生产高效、生活美好的坝区环境。文章在分析云南高原坝区各要素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生态文明思想及国土空间规划内涵,梳理“山水林田湖草城”各要素的管控重点,进而从总体空间布局、分区规划、分类规划、整体风貌管控和设施布局等方面提出基于全要素管控的高原坝区空间规划策略,希望能为同类地区的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坝区 空间治理 全要素管控 国土空间规划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瑞丽江-大盈江流域发展规划实践与创新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华 师子乾 +2 位作者 张文静 陈鹏 李德强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4-81,共8页
流域发展规划是在区域尺度上通过跨部门、跨行政区的协调,综合统筹水、土、生物和文化等资源要素,最大限度地适应自然规律、发挥生态系统功能,为实现流域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大化及可持续发展所做出的整体谋划和战略部署。新时代,... 流域发展规划是在区域尺度上通过跨部门、跨行政区的协调,综合统筹水、土、生物和文化等资源要素,最大限度地适应自然规律、发挥生态系统功能,为实现流域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大化及可持续发展所做出的整体谋划和战略部署。新时代,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云南瑞丽江—大盈江流域发展规划为例,从当前流域发展规划编制的战略导向出发,从生态优先、对外开放、设施完善、产业转型、社会公平和城乡统筹6个方面总结其发展规划的实践经验,进而提出集政策导向研究、系统规划研究、对比分析研究、融合规划研究和精准规划研究于一体的流域发展规划编制方法,力图创新流域发展规划编制的模式与技术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流域发展规划 系统规划 瑞丽江—大盈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新型城镇化推进的难点与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家贤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36,共8页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欠发达地区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最大潜力地区。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如何促进这些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对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云南为例,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发现...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欠发达地区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最大潜力地区。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如何促进这些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对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云南为例,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发现,云南已经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期,但统计数据背后存在容易忽视的“五不”情况,同时面临五方面难题需要引起重视,由此围绕人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来了做什么、如何吸引人留下来四大关键问题提出新时代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建议,以期为广大同类城镇化发展潜力区更好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欠发达地区 高质量发展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域文化景观视角的藏族乡村聚落解析与保护研究——以云南梅里雪山雨崩村为例 被引量:11
12
作者 蒋凯峰 耿博壕 +1 位作者 翟辉 康佳意 《园林》 2020年第8期68-73,共6页
乡村聚落是民族文化传承、乡愁意识承载和独特地文保护的重要系统,在旅游开发的冲击下容易丢失自己的场所精神,具有研究保护的重要价值。以云南省雨崩村为例,运用地域文化景观理论的研究方法,从“人—地”“人—神”“人—人”三对关系... 乡村聚落是民族文化传承、乡愁意识承载和独特地文保护的重要系统,在旅游开发的冲击下容易丢失自己的场所精神,具有研究保护的重要价值。以云南省雨崩村为例,运用地域文化景观理论的研究方法,从“人—地”“人—神”“人—人”三对关系探析藏族聚落的文化景观体系,并根据雨崩村发展旅游后出现的生态破坏和建筑风貌失控等困境,提出了“保护生态基底,织补景观体系;坚守场所精神,维护传统风貌;加强活态保护,发挥村民自治”的应对策略,以期丰富乡村聚落文化景观的研究理论,保护“人—地—神”和谐互动的聚落景观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文化景观 藏传佛教 雨崩村 保护与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持续理念的平展结合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被引量:3
13
作者 彭晓丽 孙波 +1 位作者 周瑾 张潇予 《现代园艺》 2023年第10期88-90,共3页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道路景观对于增强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具有深远意义,城市道路绿化代表了一座城市的精神风貌,尤其是在重要展会期间,精美的道路绿化景观对于凸显城市形象与城市风情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各大城市重要展会期间对于道路景...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道路景观对于增强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具有深远意义,城市道路绿化代表了一座城市的精神风貌,尤其是在重要展会期间,精美的道路绿化景观对于凸显城市形象与城市风情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各大城市重要展会期间对于道路景观的设计往往是将现状多年生植物替换为展会期间景观效果优良的时令花卉,该做法虽然保证了展会期间道路景观效果,但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有所不符。为此,探讨如何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道路景观,综合考虑道路景观在展会期间与平常时期的景观效果,从塑造城市魅力与形象的角度出发,将城市道路景观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城市道路景观平展结合设计的策略及手法。将一套比较切合实际的、成熟的平展结合理念运用到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推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走向绿色可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 平展结合 道路绿化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滨湖城市社区低碳生态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峰越 仇同斌 +2 位作者 程海帆 鞠爽 崔金丽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61,共9页
基于高原滨湖城市的低碳生态发展需求,梳理现有低碳生态社区相关理论,选取可量化指标,构建包括道路交通、自然生态、土地利用和基础设施4个准则项、16个指标项的高原滨湖城市社区低碳生态评价体系,并以大理市主城区22个城市社区单元为... 基于高原滨湖城市的低碳生态发展需求,梳理现有低碳生态社区相关理论,选取可量化指标,构建包括道路交通、自然生态、土地利用和基础设施4个准则项、16个指标项的高原滨湖城市社区低碳生态评价体系,并以大理市主城区22个城市社区单元为研究对象,综合评价其低碳生态情况,得出以下结果:22个社区整体呈现“核心-边缘”格局,9个低碳型或较低碳型社区均分布在核心街道(下关街道),外围社区得分沿苍山路和人民北路递减且多为高碳型或较高碳型社区,这些社区与城市空间形态相契合;22个社区各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街道朝向符合气候及滨湖地形特征;下关街道公共服务设施集聚且设施能源使用效率高,在有限用地条件下呈现出“服务-就业”双中心的特点。针对评价结果,提出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模式、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复合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完善升级基础设施配置的策略,以期为高原滨湖城市社区的低碳生态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生态目标导向 城市社区单元 评价体系 测度分析 大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刚度矩阵分析法的变刚度橡胶支座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静 潘文 +1 位作者 张岩岩 蔡正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06-118,共13页
在橡胶支座力学行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隔离三维地震或竖向振动的新型变刚度橡胶支座,并阐述了能解决变刚度支座非均质体力学问题的刚度矩阵分析法。首先,基于常用橡胶支座解析解和压剪试验的非线性响应分析,采用刚度矩阵分析法对该... 在橡胶支座力学行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隔离三维地震或竖向振动的新型变刚度橡胶支座,并阐述了能解决变刚度支座非均质体力学问题的刚度矩阵分析法。首先,基于常用橡胶支座解析解和压剪试验的非线性响应分析,采用刚度矩阵分析法对该支座进行计算,其结果和试验值高度一致验证了该方法计算精度较高。接着,对比三种支座结果:在相同外部荷载和材料参数下,厚层支座力和变形最大,变刚度支座和普通支座力和变形显著低于厚层支座;不同轴压下,P-Δ效应表现为厚层支座力和变形及水平刚度受轴压影响最为显著,而变刚度支座与普通支座受轴压影响较小。通过算例表明,可通过调整变刚度支座实现竖向刚度的优化。综合而言,变刚度支座对力和变形的承载能力较好,为三维隔震(振)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刚度橡胶支座 刚度矩阵分析法 厚层橡胶支座 三维隔震(振) P-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柱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潘钻峰 葛雄 +1 位作者 张海鹏 曾滨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3-53,共11页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裂性能和较高的承载能力,但在实际工程中,裂缝控制要求较为严格,容易出现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端配筋过多,进而导致梁端承载力过剩,难以实现“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原则。针对这一问题,提出3种不同连接...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裂性能和较高的承载能力,但在实际工程中,裂缝控制要求较为严格,容易出现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端配筋过多,进而导致梁端承载力过剩,难以实现“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原则。针对这一问题,提出3种不同连接形式的预应力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柱节点,通过6个预应力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柱框架节点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抗裂等级(影响梁预应力筋数量)、梁柱节点形式对节点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延性、刚度退化等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连接形式的6个试件均发生了“梁端弯剪破坏”,而节点和柱破坏轻微,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节点通过使用型钢混凝土柱实现了“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目标,试件延性和耗能能力较好;二级抗裂的节点试件强度退化、割线刚度退化较三级抗裂更快,抗震性能稍差;三种形式的节点中,形式2节点的强度退化、刚度退化较慢,抗震性能较好,且施工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梁 型钢混凝土柱 节点 抗震性能 反复加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无人机影像多特征信息的滑坡识别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钰洁 刘佳佳 +2 位作者 孙龙 易邦进 李佳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118,共10页
滑坡灾害具有较强的突发性和破坏力,快速、准确识别滑坡对受灾区的应急救援、灾害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具备操作灵活、高时效性和高分辨率等优势,为特定区域的滑坡数据获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以... 滑坡灾害具有较强的突发性和破坏力,快速、准确识别滑坡对受灾区的应急救援、灾害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具备操作灵活、高时效性和高分辨率等优势,为特定区域的滑坡数据获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以云南省绿春县为研究区,以UAV影像为数据源,首先构建研究区的数字正射影像(digital orthophoto map,DOM),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尺度分割;然后综合光谱、形状和纹理等多特征信息,计算样本分离度后优化特征空间;最后基于面向对象的贝叶斯(Bayes)分类方法进行滑坡识别与精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Bayes方法得到的滑坡识别总体精度(overall accuracy,OA)达92.49%,Kappa系数达0.888,其中滑坡区域的生产者精度(producer accuracy,PA)和用户精度(user accuracy,UA)分别为89.84%和83.17%。此外,与决策树(decision tree,DT)、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3种分类方法的滑坡识别结果进行精度对比,Bayes方法的OA较其他分类方法提高3.26%~5.86%,Kappa系数提高0.048~0.092。该方法对于复杂、破碎山地的滑坡识别精度较高,能够满足基于高分辨率UAV影像的滑坡精细化识别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对象 贝叶斯分类 滑坡 无人机影像 多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初期雨水污染特性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云丽 段淑璇 +2 位作者 卢林 钟荣军 李海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549-559,共11页
初期雨水污染作为雨水径流污染中的主要控制对象,是当前广受关注的非点源污染之一。为深入认识我国初期雨水污染特性及控制技术研究现状,从初期雨水标准体系、污染特性、控制技术及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并横向梳理了多种控制技术的... 初期雨水污染作为雨水径流污染中的主要控制对象,是当前广受关注的非点源污染之一。为深入认识我国初期雨水污染特性及控制技术研究现状,从初期雨水标准体系、污染特性、控制技术及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并横向梳理了多种控制技术的影响参数及研究进展,为研究与设计人员优化控制初期雨水污染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为污染控制过程中的技术升级与应用决策提供支撑。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展望,我国初期雨水污染管理可结合研究数据与工程经验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并统筹考虑城市到地块各层次的控制措施设计并完善初期雨水控制效果评估与监管体系,进一步为初期雨水科学管理与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期雨水 径流污染 影响因素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江石头城木结构传统村落火灾荷载统计与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静 仝艳民 +3 位作者 李丽 刘兆丰 夏明君 付道贤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37-1542,共6页
为丰富中国木结构建筑传统村落火灾荷载的基础数据,以丽江石头城传统村落为调查对象,选择当地70户民居、18户客栈以及2栋办公建筑为样本,对村落木结构建筑火灾荷载种类、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民居类建筑的总体火灾荷载密度均值为27... 为丰富中国木结构建筑传统村落火灾荷载的基础数据,以丽江石头城传统村落为调查对象,选择当地70户民居、18户客栈以及2栋办公建筑为样本,对村落木结构建筑火灾荷载种类、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民居类建筑的总体火灾荷载密度均值为2762 MJ/m^(2),客栈类建筑总体火灾荷载密度均值为3329.19 MJ/m^(2),办公类建筑火灾荷载密度均值为2608.15MJ/m^(2)。该地区的民居类建筑和客栈类建筑的火灾荷载密度均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火灾荷载密度 火灾危险性 木结构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引水工程主要受水区水汽输送时空变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何士华 赖毅舟 +2 位作者 叶凤艳 沈春颖 潘锋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6-44,62,共10页
基于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以滇中引水工程主要受水区为研究对象,计算了受水区上空21 a水汽输送通量及水汽输送通量散度,并对其水汽输送、水汽辐合与水汽辐散等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其水汽输送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平均水汽输... 基于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以滇中引水工程主要受水区为研究对象,计算了受水区上空21 a水汽输送通量及水汽输送通量散度,并对其水汽输送、水汽辐合与水汽辐散等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其水汽输送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平均水汽输送由西北至东南方向逐渐增加,并以纬向输送为主;水汽来源随季节移动,研究区夏季受西南风控制,水汽输送强度明显小于其他3个季节;5—7月份,研究区水汽输送强度逐渐衰减,7月份,研究区850 hPa气压层南部地区存在水汽辐合中心,450 hPa气压层西南部为水汽辐散带,在西南部易于形成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输送 水汽输送通量 水汽辐合 水汽辐散 滇中引水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