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博弈论组合赋权-模糊集基坑风险评估
1
作者 阮永芬 梁龙元 +3 位作者 朱靖帅 施虹 乔文件 蔡龙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83,共12页
为解决基坑坍塌风险评价等级问题,优化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提高基坑风险等级评估的准确性,从而采取有效治理措施控制基坑风险。首先,采用层次模型建立基坑坍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定性指标采用量化等级进行定量转化,然后引入模糊集理论建... 为解决基坑坍塌风险评价等级问题,优化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提高基坑风险等级评估的准确性,从而采取有效治理措施控制基坑风险。首先,采用层次模型建立基坑坍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定性指标采用量化等级进行定量转化,然后引入模糊集理论建立评价指标模糊关系,针对传统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不能处理模糊性及不完整性信息的缺点,采用D数理论改进层次法(D-AHP)确定一级指标主观权重,提高了在赋权过程中专家对指标的偏好性;为提高评价体系中风险指标权重的精确性,综合熵权法(entropy weight method,EWM)和指标相关性权重确定法(criteria importance through intercriteria correlation,CRITIC)的赋权优点,利用改进博弈论对熵权法和CRITIC法求出的二级指标权重进行组合赋权,得到二级指标客观权重,线性耦合主客观权重得到最终权重,从而建立基坑坍塌风险评价模型,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基坑风险等级;同时,建立基于施工监测数据结合改进博弈论组合赋权的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 solution,TOPSIS)评价模型进行对比验证。结合昆明5号线某地铁基坑为例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模型评价结果与实际工程情况相吻合,验证了改进博弈论组合赋权结合模糊集评价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同时验证了组合赋权的合理性,为基坑风险评估提供新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HP 熵权法 指标相关性权重确定法 改进博弈论 模糊集 逼近理想排序法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AHP与熵权法的膨胀土胀缩等级云模型评价 被引量:14
2
作者 阮永芬 高春钦 +1 位作者 李志伟 刘克文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8-223,共6页
利用云模型、改进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对膨胀土胀缩等级进行评价,主要采用了液限、胀缩总率、塑性指数、天然含水率和自由膨胀率等5个评价指标,并以15个膨胀土实测数据作为实例进行研究.首先根据胀缩性等级分类标准,生成每个评价标准的... 利用云模型、改进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对膨胀土胀缩等级进行评价,主要采用了液限、胀缩总率、塑性指数、天然含水率和自由膨胀率等5个评价指标,并以15个膨胀土实测数据作为实例进行研究.首先根据胀缩性等级分类标准,生成每个评价标准的云数字特征,建立各评价因子的云模型;然后结合综合权重值,计算出综合确定度;最后综合确定度值最大的级别即为该膨胀土的胀缩等级.云模型的评价结果与未确知测度法、物元可拓模型和变权靶心贴近度法的评价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且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模型 胀缩等级 改进层次分析法 改进熵权法 确定度 距离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衬齿形桩竖向承载力的小孔扩展理论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阮永芬 王熙冬 +1 位作者 李志伟 刘克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567-2573,共7页
砂衬齿形桩是砂衬与带齿的预应力管桩相结合,形成一种复合承载的桩。以小孔扩张理论为基础,研究桩侧圆孔扩张及桩端球孔扩张作用的影响,分析砂衬齿形桩竖向及侧向承载力的发挥机制。结果表明,桩侧摩阻力增大是由桩-土间摩擦力和桩齿间... 砂衬齿形桩是砂衬与带齿的预应力管桩相结合,形成一种复合承载的桩。以小孔扩张理论为基础,研究桩侧圆孔扩张及桩端球孔扩张作用的影响,分析砂衬齿形桩竖向及侧向承载力的发挥机制。结果表明,桩侧摩阻力增大是由桩-土间摩擦力和桩齿间重塑土体抗剪切力产生的。考虑压桩过程对土体扰动的影响,方程中加入土体扰动修正系数进行修正,并分析桩齿间剪切力在桩承载力中所占比例。用分析计算结果与国家规范、地方标准及现场静载试验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分析计算结果是正确可行的。此研究分析方法对砂衬齿形桩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及后续的改进提供了理论分析基础,研究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形桩 齿间剪切力 土体扰动修正系数 圆孔扩张作用 球孔扩展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膨胀土的膨胀率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黄春丽 阮永芬 +2 位作者 李志伟 马金龙 张涛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759-3766,共8页
对取自不同场地的膨胀土,掺入4种常用改性剂生石灰、熟石灰、粉煤灰、水泥后,对膨胀土在不同掺入比情况下,改性膨胀土的自由膨胀率、有荷及无荷条件下的膨胀率及变形量的变化规律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强膨胀潜势的膨胀土改... 对取自不同场地的膨胀土,掺入4种常用改性剂生石灰、熟石灰、粉煤灰、水泥后,对膨胀土在不同掺入比情况下,改性膨胀土的自由膨胀率、有荷及无荷条件下的膨胀率及变形量的变化规律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强膨胀潜势的膨胀土改性剂的最佳掺量为10%,掺入生石灰后自由膨胀率降幅最大,熟石灰的最小;中膨胀潜势的膨胀土改性剂最佳掺量为8%,掺入生石灰后其自由膨胀率降幅最大,掺入水泥的最小。最佳掺量条件下生石灰和水泥改性土的有荷及无荷膨胀率均较小,且无荷膨胀稳定时间较短,即水泥及生石灰的改性土变形较小,利于其上建构筑物的稳定。生石灰改性效果优于熟石灰,相关研究应明确选用的是生石灰还是熟石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剂 膨胀土 自由膨胀率 有荷膨胀率 无荷膨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四氯化碳污染场地自然恢复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丁一凡 郝光 +3 位作者 刘本华 张子明 杨鑫鑫 刘明柱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65-1472,共8页
为了给某四氯化碳污染场地修复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在场地监测采样的基础上结合地球化学还原脱氯作用的反应过程,筛选了硫酸盐、二价铁、氯化物、三氯甲烷、碳酸氢盐作为标志性组分,开展了场地自然恢复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划分对比了污染... 为了给某四氯化碳污染场地修复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在场地监测采样的基础上结合地球化学还原脱氯作用的反应过程,筛选了硫酸盐、二价铁、氯化物、三氯甲烷、碳酸氢盐作为标志性组分,开展了场地自然恢复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划分对比了污染羽中部内外两区域各指标的质量浓度差异,结果显示:污染羽中部范围内标志性组分间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即反应物硫酸盐质量浓度明显降低,伴随了生成物二价铁所占比例的明显升高和降解产物氯离子与三氯甲烷质量浓度的升高,且显示了碳酸氢盐质量浓度的减少;上述指标之间的关系说明了四氯化碳脱氯作用的发生。本次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显示出该污染场地具有较强的自然恢复潜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 四氯化碳 自然恢复 还原脱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炭质土地基流变非线性沉降计算
6
作者 陈海应 阮永芬 +3 位作者 丁海涛 施虹 乔文件 程芸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24-1332,共9页
泥炭质土是一种特殊的区域性软土,其上建构筑物易产生较大工后沉降,对建构筑安全影响很大。将其沉降分为三个部分:侧向变形引起的沉降、侧限条件下产生的沉降及次固结沉降,根据邓肯-张本构模型建立压缩模量与割线模量间关系,结合广义胡... 泥炭质土是一种特殊的区域性软土,其上建构筑物易产生较大工后沉降,对建构筑安全影响很大。将其沉降分为三个部分:侧向变形引起的沉降、侧限条件下产生的沉降及次固结沉降,根据邓肯-张本构模型建立压缩模量与割线模量间关系,结合广义胡克定律推导式,计算得到侧向变形产生的沉降。分别利用e-p、e-lgp及e-lnp曲线计算土压缩模量,用分层总合法计算侧限条件下的沉降。对泥炭质土进行高压固结蠕变试验,通过邓肯-张模型概念得到割线模量,并对原始五元件流变模型进行非线性改进,再引入修正系数φs对原始五元件流变模型及非线性模型进行修正;用修正后的两模型对蠕变试验曲线进行拟合,发现修正原始模型拟合效果极差,修正非线性模型拟合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9,并得到适合描述泥炭质土蠕变的本构方程;最后采用修正后的两模型,结合分层总和法计算次固结沉降。研究结果表明泥炭质土最终沉降计算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吻合,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也为泥炭质土的沉降计算提供了计算理论及能反映其蠕变特性的本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质土 次固结沉降 分层总和法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