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和汉族骨密度分布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高国一 姜范波 +3 位作者 刘平华 马志强 吴东颍 杨玲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研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和汉族正常人群骨量分布情况,确定峰值骨量,分析其年龄段变化规律。为本地区制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健康傣族男女1126名,汉族健康男女1328名,年龄均为20~79岁。以1... 目的研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和汉族正常人群骨量分布情况,确定峰值骨量,分析其年龄段变化规律。为本地区制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健康傣族男女1126名,汉族健康男女1328名,年龄均为20~79岁。以10岁为一年龄段,对男女分别进行分组。用美国Alara公司提供的MetriscanTM指骨骨密度仪,对非习惯性用手的第2、3、4手指进行测量,取3个手指的平均骨密度值。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傣族和汉族男女峰值骨量都在30~39岁年龄段。骨量丢失12%以上傣族男女分别在60~69岁和50~59岁年龄段,汉族男女分别在70~79岁和60~69岁年龄段。骨量丢失25%以上傣族女性在60~69岁年龄段,汉族女性在70~79岁年龄段。傣族男女峰值骨密度分别为0.3378g/cm2和0.3349g/cm2。汉族男女峰值骨密度分别为0.3614g/cm2和0.3473g/cm2。傣族和汉族男性各年龄段骨密度均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0~29岁年龄段P<0.05,30~79岁年龄段P<0.001。傣族和汉族女性30~79岁年龄段骨密度均值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西双版纳傣族与汉族男性正常成人骨密度值差异有显著性;女性30岁年龄段以后差异有显著性。汉族男女骨密度均值高于傣族男女。傣族男女骨量丢失速率早于汉族男女。其差异是种族,还是饮食结构引起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值 民族 骨量丢失百分率 MetriScan骨密度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MetriScan^(TM)骨密度仪测量西双版纳、西藏、内蒙古地区健康人群骨密度的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高国一 杨玲 +4 位作者 姜范波 王威 平措扎西 阿叁次仁 汪建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875-879,共5页
目的应用放射吸收法测量云南西双版纳、西藏和内蒙古三个少数民族地区,对傣族、藏族和蒙古族健康人群的骨量分布差异和峰值骨量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诊断骨质疏松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健康男女1126名,年龄20~79岁。西藏... 目的应用放射吸收法测量云南西双版纳、西藏和内蒙古三个少数民族地区,对傣族、藏族和蒙古族健康人群的骨量分布差异和峰值骨量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诊断骨质疏松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健康男女1126名,年龄20~79岁。西藏藏族健康男女1531名,年龄20~79岁。内蒙东乌旗蒙古族健康男女901名,年龄20~79岁。以10岁为一年龄段进行分组。用美国Alara公司提供的MetriscanTM指骨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测量。数据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西双版纳傣族男女、西藏藏族男女和内蒙古东乌旗蒙古族女性的峰值骨年龄段均在30~39岁,蒙古族男性峰值骨年龄段在40~49岁。傣族和藏族男性骨量丢失12%以上在60~69岁年龄段,蒙古族男性70~79年龄段骨量丢失11.04%。傣族女性50~59岁年龄段骨量丢失达20.80%,藏族女性为13.67%。蒙古族女性丢失12%以上在60~69岁年龄段。三个民族不同年龄段骨密度值比较,男性除藏族和蒙古族20~39岁年龄段没有差异外,其余各年龄段均有显著性差异。女性除傣族和藏族20~29岁年龄段没有差异外,其余各年龄段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健康成人傣族男性与藏族和蒙古族健康成人男性相比骨密度有显著差异,藏族和蒙古族男性40岁以后骨密度均值有显著性差异。傣族女性与蒙古族女性各年龄段骨密度均有显著性差异,傣族与藏族女性30岁后骨密度有显著性差异。其差异是种族、地域,还是生活习性引起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值 民族 健康人群 骨量丢失百分率 Metriscan^TM骨密度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积颗粒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21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合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1期1295-1297,共3页
目的:探讨化积颗粒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30例功能性腹痛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15例,对照组给予消旋山莨菪碱、多潘立酮等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化积颗粒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 目的:探讨化积颗粒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30例功能性腹痛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15例,对照组给予消旋山莨菪碱、多潘立酮等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化积颗粒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81%,优于对照组的71.63%,观察组中医症候评分(0.53±0.16)分较对照组(1.46±0.33)分降低更为明显,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9%低于对照组的17.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积颗粒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健脾益胃、理气消积,多机制干预胃肠功能,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减少疾病复发,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积颗粒 消旋山莨菪碱 多潘立酮 小儿功能性腹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朗族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筛查模型的构建
4
作者 梁烨倍 杨春光 +7 位作者 曾华东 陶茹娓 胡秋明 唐小英 史华祥 吴伟 侯旭宏 贾伟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861-2868,共8页
目的构建布朗族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简易筛查模型。方法基于2017年布朗族18岁及以上居民的代谢性疾病的调查数据,将2993例调查对象按性别和年龄组分层(5岁1组)后,随机分为建模组(n=1497)和验模组(n=1496)。收集患者一般人口... 目的构建布朗族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简易筛查模型。方法基于2017年布朗族18岁及以上居民的代谢性疾病的调查数据,将2993例调查对象按性别和年龄组分层(5岁1组)后,随机分为建模组(n=1497)和验模组(n=1496)。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吸烟、饮酒、疾病家族史及个人疾病史,身高、体质量、腰围和血压等,测定空腹血浆血糖(FPG)、餐后或糖负荷后2 h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LT、AST和GGT等。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筛查模型,并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评估构建的筛查模型与已有模型在研究人群中的筛查效能,AUC比较采用DeLong法。结果基于布朗族成人的体格测量指标及实验室检测指标构建3个NAFLD模型,分别为简易无创模型1(包括年龄、BMI和腰围);增加血压指标的无创模型2和联合血液检测指标(糖尿病和ALT/AST)的模型3。3个模型对判别NAFLD的AUC(95%CI)在建模组分别为0.881(0.864~0.897)、0.892(0.875~0.907)和0.894(0.877~0.909),模型1与模型2、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0、<0.001);在验模组分别为0.891(0.874~0.906)、0.892(0.875~0.907)和0.893(0.876~0.908),3个模型AUC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综合考虑模型筛查效能、检查方法有无创伤性和检查费用,简易无创模型1被认为是该人群的最佳NAFLD筛查模型。当模型1得分为5分时,该切点的约登指数最大,选择得分≥5作为NAFLD的判别标准时,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在建模组和验模组中分别为86.5%和85.6%、79.7%和80.6%、50.3%和51.7%、96.1%和95.8%。结论基于年龄和肥胖指标构建的布朗族成人NAFLD筛查模型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对该人群NAFLD及其密切相关的其他代谢性疾病的人群干预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LOGISTIC模型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