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重楼生长发育特性及皂苷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翠 张浩 +3 位作者 谭敬菊 戚淑威 和桂花 游燕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20-1324,共5页
【目的】研究了不同繁殖方式、不同生长年限的云南重楼生长发育特性和皂苷含量变化规律。【方法】每年3-10月观察种子繁殖和根状茎切段繁殖的云南重楼植株生长发育状况,并定期取样分析,测定不同部位的形态特征及皂苷含量。【结果】1~2... 【目的】研究了不同繁殖方式、不同生长年限的云南重楼生长发育特性和皂苷含量变化规律。【方法】每年3-10月观察种子繁殖和根状茎切段繁殖的云南重楼植株生长发育状况,并定期取样分析,测定不同部位的形态特征及皂苷含量。【结果】1~2年生根状茎切段苗和1~4年生实生苗为营养生长期,叶片数、叶面积、株高变化较大;实生苗第5年,根状茎切段苗第3年开始进入生殖生长期,开花结果后,叶片数、叶面积、株高、开花率、出苗时间、倒苗时间逐年趋向稳定。根状茎大小、生长量和皂苷含量随着生长年限逐年稳步增长。第8年的实生苗成年植株根状茎大小(L×D)为4.0~10 cm×2.5~7 cm,重量为15~60.0 g;根状茎切段苗成年植株大小(L×D)为4~10 cm×2.5~7 cm,重量为50~100 g。【结论】1~8年生长期间,云南重楼切段苗地下根茎生长量为实生苗的2倍以上,植株个体间生长量差异较大。根状茎切段苗第5年、实生苗第6年药用部位皂苷Ⅰ、Ⅱ、Ⅵ、Ⅶ总含量可达药典标准,8年生云南重楼皂苷含量可达药典标准2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重楼 切段苗 实生苗 生长发育特性 皂苷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传统腌制食品可培养乳酸菌多样性及其发酵特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振宇 杨海英 +2 位作者 詹梦涛 陆小凯 杜刚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56,共4页
以云南传统腌制食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纯培养分离、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进行乳酸菌多样性考察,并对分离菌株进行了发酵特性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云南传统特色腌制食品中可培养乳酸菌多样性强,从11个样本中分离得到10株优势乳酸... 以云南传统腌制食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纯培养分离、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进行乳酸菌多样性考察,并对分离菌株进行了发酵特性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云南传统特色腌制食品中可培养乳酸菌多样性强,从11个样本中分离得到10株优势乳酸菌,涵盖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明串球菌属(Leuconostoc)、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的菌株,分别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1097b、哈尔滨乳杆菌(Lactobacillus harbinensis)1119b、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1128b、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1133b、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1116b、1125b、1126b、1127b、肠系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1089b、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1129b;另外,不同分离源的乳酸菌发酵特性差异显著,乳酸发酵类型多样性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腌制食品 乳酸菌 多样性 发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品肿痛系列药物体外经皮渗透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媛 刘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5期1109-1111,共3页
目的:考察不同剂型,不同给药方式的金品肿痛系列药物体外经皮渗透特性,指导临床用药及市场销售。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以雄性小鼠皮肤为屏障、30%乙醇生理盐水为接收液,收集各剂型及各给药方式不同时间点的接收液,采用高效液相... 目的:考察不同剂型,不同给药方式的金品肿痛系列药物体外经皮渗透特性,指导临床用药及市场销售。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以雄性小鼠皮肤为屏障、30%乙醇生理盐水为接收液,收集各剂型及各给药方式不同时间点的接收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绘制累积透过曲线,对金品肿痛系列药物体外经皮渗透量、稳态透皮速率进行研究。结果:金品肿痛系列药物体外经皮渗透符合Higuchi方程。肿痛搽剂(涂搽给药)体外24 h累积透过量为57.3082μg/cm2;稳态透皮速率(J)为11.96μg/(cm2·h);肿痛气雾剂(喷射给药)体外24 h累积透过量为52.1414μg/cm2;稳态透皮速率(J)为7.444μg/(cm2·h);肿痛气雾剂(涂搽给药)体外24 h累积透过量为38.1809μg/cm2;稳态透皮速率(J)为9.737μg/(cm2·h)。结论:金品肿痛系列药物中搽剂为长效制剂,气雾剂为速释制剂,且喷射给药方式经皮渗透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经皮渗透 高效液相色谱法 金品肿痛系列 栀子苷 稳态透皮速率 累积透过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片类药物依赖者生活质量量表的初步编制 被引量:15
4
作者 肖琳 吴尊友 +5 位作者 李建华 罗巍 陈康林 王勇胜 陈均 谢联智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86-388,共3页
目的编制阿片类药物依赖者生活质量测量工具。方法采用个人访谈、文献回顾、认知预试验方法,结合专家组意见,形成初始量表。将内容效度分析、反应度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用于条目筛选及量表的信效度评价。结... 目的编制阿片类药物依赖者生活质量测量工具。方法采用个人访谈、文献回顾、认知预试验方法,结合专家组意见,形成初始量表。将内容效度分析、反应度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用于条目筛选及量表的信效度评价。结果形成了阿片类药物依赖者生活质量量表测试版。该量表包含61条目,总体克朗巴赫α系数为0.958,重测信度为0.917;维度的设置与预期的量表内容框架一致,六个维度分别为身体健康、家庭关系与社会支持、心理健康、毒品依赖、日常生活活动与经济状况、满意度,可以解释方差的53.68%,CFI为0.95,SRMR为0.07,社区吸毒组、强制戒毒组、美沙酮治疗组的量表总分分别为(57.1±11.7,64.6±10.9,70.9±12.5,F=57.13,P<0.0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量表总分与MOSSF-36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722(P=0.000)。结论阿片类药物依赖者生活质量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质量 阿片类药物依赖者 信度 效度 心理测量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状三七水提物的止血镇痛作用和急性毒性反应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吴其国 符德欢 +2 位作者 毛小明 胡叶青 高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期138-140,共3页
[目的]观察姜状三七的止血镇痛作用及急性毒性反应,为姜状三七的临床应用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用水回流提取姜状三七,经浓缩干燥后得干浸膏粉,用前配制;镇痛作用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止血作用采用小鼠断尾法和毛细管法;并用其最大给药... [目的]观察姜状三七的止血镇痛作用及急性毒性反应,为姜状三七的临床应用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用水回流提取姜状三七,经浓缩干燥后得干浸膏粉,用前配制;镇痛作用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止血作用采用小鼠断尾法和毛细管法;并用其最大给药浓度的药液进行小鼠灌胃给药,连续观察14 d,记录小鼠毒性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姜状三七中(2.58 g/kg)、低(0.64 g/kg)剂量组明显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姜状三七高(5.16 g/kg)、中(2.58 g/kg)、低(0.64 g/kg)剂量组均可明显缩短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对小鼠灌服最大给药浓度(90 g/kg),相当于50 kg成人用量的1 000倍,未出现毒性反应。[结论]姜状三七有镇痛止血作用,且其毒性小,用药范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状三七 止血 镇痛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宝丹喷雾剂的抗炎镇痛作用和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荣光 杨兆祥 +3 位作者 王京昆 赵加强 肖丹 普俊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1-914,共4页
目的研究百宝丹喷雾剂的抗炎镇痛作用和急性毒性。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40%乙醇溶液)、阳性对照组(吲哚美辛搽剂)、百宝丹喷雾剂高、中、低剂量组(百宝丹喷雾剂4倍浓缩液、2倍浓缩液、原药液),皮肤涂... 目的研究百宝丹喷雾剂的抗炎镇痛作用和急性毒性。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40%乙醇溶液)、阳性对照组(吲哚美辛搽剂)、百宝丹喷雾剂高、中、低剂量组(百宝丹喷雾剂4倍浓缩液、2倍浓缩液、原药液),皮肤涂抹给药,每隔30min1次,连续6次,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研究百宝丹喷雾剂的抗炎作用,采用扭体法和热板法研究百宝丹喷雾剂的镇痛作用。按高、低剂量(百宝丹喷雾剂4倍浓缩液、原药液,1.0mL/只),将实验豚鼠分为完好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皮肤涂抹给药,每隔6h1次,连续4次,考察百宝丹喷雾剂的急性毒性。结果百宝丹喷雾剂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炎性肿胀,提高热板法所致小鼠疼痛的痛阈值,减少醋酸致痛时小鼠扭体反应的次数,且其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实验表明,百宝丹喷雾剂在完好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豚鼠上均未发现明显急性毒性。结论百宝丹喷雾剂具有显著的抗炎和镇痛作用,经皮给药无明显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宝丹 抗炎 镇痛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褶白环蘑的鉴定及急性经口毒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游金坤 岳万松 +3 位作者 孙达锋 崔佳丽 李雪松 吴素蕊 《中国食用菌》 2022年第8期50-52,59,共4页
对采集到的野生大型真菌子实体进行形态学及rDNA-ITS鉴定,并研究其小鼠急性经口毒性。结合子实体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结果,该野生子实体鉴定为粉褶白环蘑(Leucoagaricus leucothites);其鲜品和干品均为实际无毒级别。研究结果为粉... 对采集到的野生大型真菌子实体进行形态学及rDNA-ITS鉴定,并研究其小鼠急性经口毒性。结合子实体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结果,该野生子实体鉴定为粉褶白环蘑(Leucoagaricus leucothites);其鲜品和干品均为实际无毒级别。研究结果为粉褶白环蘑的快速识别及食用安全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褶白环蘑 形态学鉴定 RDNA-ITS 急性经口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孢子油体外美白功效试验
8
作者 崔佳丽 谭莹 +1 位作者 代秋琼 游金坤 《中国食用菌》 2025年第2期90-94,共5页
为探索灵芝孢子油体外美白功效,利用细胞试验及相关分子生物学手段,分析灵芝孢子油对黑色素瘤细胞株B16-F10的影响。结果发现,灵芝孢子油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能力与浓度成正比。灵芝孢子油在质量浓度为20μg·mL^(-1)和50μg·... 为探索灵芝孢子油体外美白功效,利用细胞试验及相关分子生物学手段,分析灵芝孢子油对黑色素瘤细胞株B16-F10的影响。结果发现,灵芝孢子油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能力与浓度成正比。灵芝孢子油在质量浓度为20μg·mL^(-1)和50μg·mL^(-1)时,能明显降低黑色素瘤细胞株(B16-F10)细胞内黑色素的相对含量(P<0.01或P<0.001),而在质量浓度为10μg·mL^(-1)时,灵芝孢子油对黑色素含量的影响不明显。灵芝孢子油在10、50μg·mL^(-1)浓度下均能明显降低B16-F10细胞中酪氨酸酶的表达(P<0.01或P<0.001),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因此,在本次试验条件和所使用的浓度范围内,灵芝孢子油具有明显的体外美白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灵芝孢子油 体外美白 黑色素 酪氨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尿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谭莹 黄萍 +1 位作者 操红缨 吴清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6期1163-1166,共4页
多尿症动物模型是评价抗利尿药、调节机体水液代谢药物有效性的必要手段,将常用多尿症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旨在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多尿症 动物模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痢沙防治猪鸡细菌性泻痢试验研究
10
作者 周学文 朱煜兰 +2 位作者 杨生元 杨显生 李鼎禄 《云南畜牧兽医》 2001年第4期7-8,共2页
关键词 细菌性泻痢 克痢沙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蜈蚣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韦迪 李倩 +3 位作者 袁名睿 万近福 李月婷 王永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19-1222,共4页
目的 研究蜈蚣草Pteris vittataL.的化学成分.方法 蜈蚣草全草60%乙醇提取物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凝胶、C18色谱柱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芦丁(1)、山... 目的 研究蜈蚣草Pteris vittataL.的化学成分.方法 蜈蚣草全草60%乙醇提取物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凝胶、C18色谱柱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芦丁(1)、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2)、山柰酚-3-O-芸香糖苷(3)、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4)、淫羊藿次苷B6 (5)、ethyl β-D-xylopyranoside (6)、苯乙烯-4-O-β-D-吡喃葡萄糖苷(7)、苯丙氨酸(8)、phenyl-β-D-glucopyranoside (9)、4-羟基-2-甲氧基-苯基-β-D-葡萄糖苷(10)、松脂醇-4”-吡喃葡萄糖苷(11).结论 化合物2~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草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朝阳草抗癌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人伟 林咏月 +1 位作者 戚育芳 蔡毓琼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1-33,共3页
从水朝阳草Inula helianhus-aguatica C.Y.Wu ex Ling的花部份分离出3种结晶,其中晶Ⅲ确认为抗癌有效成分,经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解析鉴定为Ergolide,井作了立体结构的研究。
关键词 水朝阳草 Ergolide 抗癌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伞骨草利尿抗炎活性及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涛 吴德松 +5 位作者 郑春丽 胡疆 蔡建 张荣豪 黄先健 施晓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753-3759,共7页
目的研究伞骨草水提物的利尿和抗炎作用,以及利尿后对电解质平衡、糖代谢及肾脏功能的影响,并对伞骨草水提物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小鼠代谢笼法,检测盐水负荷小鼠在给药6 h后的排尿量,并分析小鼠尿液中离子浓度、血清中糖原、... 目的研究伞骨草水提物的利尿和抗炎作用,以及利尿后对电解质平衡、糖代谢及肾脏功能的影响,并对伞骨草水提物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小鼠代谢笼法,检测盐水负荷小鼠在给药6 h后的排尿量,并分析小鼠尿液中离子浓度、血清中糖原、尿素氮和肌酐的变化;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计算耳廓肿胀度及肿胀抑制率,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法,计算足趾肿胀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初步评价伞骨草水提物的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伞骨草水提物能明显增加小鼠的排尿量,尿液中K+、Cl-的浓度明显增加,高剂量组Na+、Ca^[2+]浓度明显增加;伞骨草对小鼠血清中的糖原、尿素氮和肌酐均无明显影响;伞骨草中、高剂量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趾肿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伞骨草水提物24 h内小鼠单次灌胃给药急性毒性试验的LD50为:12.33 g·kg^(-1)(相当于生药82.15 g·kg^(-1)),动物在4 h内出现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主要表现为腹泻、俯卧、竖毛、运动失调、死亡,腹泻至给药第2天恢复。结论伞骨草水提物具有明显的利尿和抗炎作用,并且对机体的血糖水平和肾脏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伞骨草 利尿 急性毒性 抗炎 离子浓度 电解质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叶种茶抗癌降脂实验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力群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73-174,共2页
茶在动物肿瘤模型上证实有抗癌作用。Ryn报导,艾氏腹水癌小鼠喂以含有5%、10%乌龙茶、铁观音和绿茶饲料,均可抑制腹水癌的生长。昆明医学院附属一院内科心血管组,用云南沱茶与安妥明对比治疗高脂血症,证明云南沱茶有较好的降脂作用。
关键词 降脂作用 艾氏腹水癌 动物肿瘤模型 安妥明 云南大叶种 实验动物 脂血症 人胃腺癌细胞系 细胞形态结构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叶茶抗癌降脂的实验报告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力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3,共3页
云南大叶种茶含茶多酚23.76%,其不同浓度的水溶液,对体外培养的人胃腺癌细胞的杀伤力,分别为5氟脲嘧的1/10~1/100;其消除胆固醇的降脂作用,较红毛茶和青毛茶为优。二者均与茶多酚和儿茶素有关。
关键词 云南大叶茶 抗癌 降脂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小鼠前额叶皮质锥体神经元的放电抑制作用研究
16
作者 任可可 刘慧浪 +3 位作者 刘霞 白占涛 武胜昔 王文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小鼠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PFC)锥体神经元动作电位的效应。方法:成年C57小鼠或Thy1-GCaMP 3.0小鼠,制作含PFC的冠状脑片。分成正常脑脊液孵育组(对照组)和槲皮素孵育组(50μmol/L),给予高钾(5 mmoL/L KCl)人...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小鼠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PFC)锥体神经元动作电位的效应。方法:成年C57小鼠或Thy1-GCaMP 3.0小鼠,制作含PFC的冠状脑片。分成正常脑脊液孵育组(对照组)和槲皮素孵育组(50μmol/L),给予高钾(5 mmoL/L KCl)人工脑脊液灌流两组脑片记录GCaMP荧光信号,全细胞膜片钳记录两组PFC锥体神经元放电,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检测神经元活性。结果:5 mmol/L KCl人工脑脊液可以明显引起对照组GCaMP脑片PFC锥体神经元荧光信号增强,而对槲皮素组无明显作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显示槲皮素组神经元能够产生动作电位。但与对照组相比,产生放电所需刺激强度增加,连续放电能力降低。PI染色显示槲皮素组神经元死亡数目减少。结论:槲皮素孵育可以通过抑制小鼠前额叶皮质锥体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从而提高神经元在体外环境的生存能力。其具体的离子通道机制及细胞信号通路研究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前额叶皮质 神经元 动作电位 GCaMP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云南民族药材的用药经验及毒性和药效 被引量:4
17
作者 高丽 彭玲芳 +3 位作者 赵春梅 符德欢 王京昆 朱兆云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3-507,共5页
5卷集《云南民族药志》收载了云南25个少数民族常用的1040种民族药用植物和多民族用药经验,其中有多个民族记载的有毒药材147种(剧毒5种,大毒14种,有毒57种,小毒71种)。为保障民族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应用现代科学技... 5卷集《云南民族药志》收载了云南25个少数民族常用的1040种民族药用植物和多民族用药经验,其中有多个民族记载的有毒药材147种(剧毒5种,大毒14种,有毒57种,小毒71种)。为保障民族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云南民族药志》中收载的30种常用有毒民族药材进行安全性、有效性及生药学系统研究。本文选择其中代表性的山乌龟、金刚纂、云南蓍、老虎芋和柳兰5种民族药材,归纳总结其民族用药经验及毒性;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该5种民族药材均有一定毒性;药效实验结果表明,山乌龟具有镇痛作用,金刚纂具有抗炎作用,云南蓍具有镇痛作用,老虎芋具有镇痛及镇咳作用,柳兰具有镇痛及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民族药 用药经验 毒性 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化妆品原料的抗氧化活性及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倩 徐明 +3 位作者 肖茹月 罗春 李战国 梅双喜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02-1207,共6页
对灯盏花化妆品原料(EBCI)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同时建立其中两种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DPPH、ABTS、·OH清除法考察EBCI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同时用H_(2)O_(2)诱导HHF-1细胞氧化损伤模型考察EBCI对细胞存活率和细胞中谷胱甘肽... 对灯盏花化妆品原料(EBCI)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同时建立其中两种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DPPH、ABTS、·OH清除法考察EBCI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同时用H_(2)O_(2)诱导HHF-1细胞氧化损伤模型考察EBCI对细胞存活率和细胞中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影响;建立了HPLC法同时测定EBCI中野黄芩苷和4,5-二-O-咖啡酰奎宁酸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显示EBCI具有DPPH、ABTS和·OH自由基清除能力,IC_(50)分别为46.93、91.36和89.37μg/mL,在4、20μg/mL质量浓度下能显著提高氧化损伤HFF-1细胞的存活率且能显著提高细胞中GSH含量。野黄芩苷和4,5-二-O-咖啡酰奎宁酸分别在0.0093~0.3722、0.0085~0.3409 m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3.47%、103.38%(RSD均小于2%)。结果表明EBCI具有抗氧化作用;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稳定、准确可靠,可用于EBCI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 化妆品原料 抗氧化 野黄芩苷 4 5-二-O-咖啡酰奎宁酸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重楼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玛 苏钛 +2 位作者 李云 熊永兴 邱斌 《种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3-146,共4页
以20份不同产地的滇重楼种子为试验材料,依据滇重楼种子检验规程,测定滇重楼种子的长度、宽度、净度、千粒重、含水量、生活力、发芽率,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滇重楼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结果表明,滇重楼种子质量可分为3级,其... 以20份不同产地的滇重楼种子为试验材料,依据滇重楼种子检验规程,测定滇重楼种子的长度、宽度、净度、千粒重、含水量、生活力、发芽率,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滇重楼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结果表明,滇重楼种子质量可分为3级,其中生活力和千粒重作为质量分级的主要指标。本研究建立了适用于滇重楼种子的分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重楼 种子 质量分级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七叶莲种质果实性状及种子质量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郑雷 李云 +1 位作者 李玛 邱斌 《种子》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2-104,共3页
以不同七叶莲种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七叶莲种质果实性状及种子质量。结果表明:1)不同七叶莲种质果实和种子性状差异显著,果实长度、宽度、种子长度、宽度及百果重以种质Ⅱ最高,分别为6.03 mm、5.81 mm、3.56 mm、1.90 mm和9.0 g;种... 以不同七叶莲种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七叶莲种质果实性状及种子质量。结果表明:1)不同七叶莲种质果实和种子性状差异显著,果实长度、宽度、种子长度、宽度及百果重以种质Ⅱ最高,分别为6.03 mm、5.81 mm、3.56 mm、1.90 mm和9.0 g;种质Ⅳ最低,为4.33 mm、4.22 mm、2.56 mm、1.48 mm和4.0 g。2)不同七叶莲种质果实中所含种子粒数和百果种子重差异明显,种质Ⅰ果实中含5~6粒种子所占比例和百果种子重最高,为68.9%和1.870 0 g,而种质Ⅳ最低,为25.5%和0.624 8 g。3)大粒种子(>16目)所占比例、种子生活力及萌发率以种质Ⅱ最高,为94.1%、84.3%和82.0%;种子千粒重和饱满度以种质Ⅰ最高,为2.373 5 g和90.4%;大粒种子(>16目)所占比例、种子千粒重、种子生活力及萌发率均以种质Ⅳ最低,分别为4.8%、1.338 0 g、66.3%和55.7%。研究表明,不同七叶莲种质果实性状及种子质量存在显著差异,种质Ⅱ综合性状优良,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莲 种质 果实性状 种子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