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古茶树资源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2
1
作者 蒋会兵 唐一春 +14 位作者 陈林波 王平盛 蔡新 虞富莲 杨柳霞 王兴华 李崇兴 江鸿键 王本忠 段学良 李静 何月波 王东 李少峰 卜保国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6-307,共12页
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古茶树资源,2010-2017年对云南省12个地区58个县/市的古茶树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依据《Flora of China》英文修订版分类确立了古茶树资源物种名录,建立初步的古茶树资源数据信息库。以此为基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古茶树资源,2010-2017年对云南省12个地区58个县/市的古茶树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依据《Flora of China》英文修订版分类确立了古茶树资源物种名录,建立初步的古茶树资源数据信息库。以此为基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统计学分析了云南古茶树资源种类组成、地理分布特征、生境类型及形态多样性。结果表明:云南古茶树种类多,调查共获得古茶树资源分布点474个,记录样本植株2570份,隶属7种6变种;古茶树资源分布广而不均,主要分布于滇西、滇南、滇东南及滇中哀牢山山脉,滇东南是古茶树物种多样性的分布中心,滇西是特有种的分化中心,云南古茶树资源的地理分布可能存在滇西-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W.W.Sm.)Melch.)、滇南-普洱茶(C.sinensis var.assamica(J.W.Mast.)Kitam.)和滇东南-厚轴茶(C.crassicolumna H.T.Chang)3个现有分布中心;古茶树资源生境复杂多样,可大致分为原生林、次生林和高山旱地等3类,不同生境分布的古茶树种类及其生长状况有差异;古茶树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其描述型性状多样性指数为0.58~1.48,数值型性状变异系数为4.37%~51.03%,总体上营养器官的变异性高于花部器官。本工作为进一步探讨云南地区古茶树资源的系统演化、多样性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本底资料。此外,根据古茶树资源现状,初步提出了一些保护利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茶树 资源调查 地理分布 生境 形态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白莺山地区茶树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毛娟 江鸿键 +2 位作者 李崇兴 马建强 陈亮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9-77,共9页
云南省云县白莺山地区是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阿萨姆茶(C.sinensis var.assamica)及中间过渡形态茶树广泛分布的区域。本研究利用30个SSR核心标记分析了130份白莺山地区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共检测到202个等位基因,平均每... 云南省云县白莺山地区是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阿萨姆茶(C.sinensis var.assamica)及中间过渡形态茶树广泛分布的区域。本研究利用30个SSR核心标记分析了130份白莺山地区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共检测到202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A)为6.73,期望杂合度(HE)为0.6135,近交系数(Fis)为-0.1745,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652,基因多样性(H)为0.6112。通过模拟不同样本数量,计算遗传多样性参数与样本量变化的回归曲线,发现样本量在40个时,能较好地反映白莺山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白莺山地区茶树的遗传多样性及取样策略,对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莺山 茶树 SSR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茶科所专家成功救治邦崴古茶树
3
作者 汪云刚 《农村实用技术》 2014年第7期55-56,共2页
位于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富东乡邦崴村委会新寨村民小组的邦崴古茶树,是云南省古茶树中的代表性植株,1991年被当地群众发现。多年来,当地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对该古茶树进行了保护。
关键词 古茶树 云南省 救治 专家 村民小组 村委会 拉祜族 普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沧市茶叶产业发展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姚元红 《中国茶叶》 2016年第12期6-8,共3页
茶叶是云南省临沧市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临沧有适宜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珍稀丰富的茶树资源、悠久多彩的茶文化和雄厚的产业基础,是滇红茶、蒸青绿茶的诞生地,是全国最大的红茶生产基地、普洱茶原料基地,曾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国... 茶叶是云南省临沧市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临沧有适宜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珍稀丰富的茶树资源、悠久多彩的茶文化和雄厚的产业基础,是滇红茶、蒸青绿茶的诞生地,是全国最大的红茶生产基地、普洱茶原料基地,曾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国红茶的出口外销和2l世纪初普洱茶的蓬勃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产业 临沧市 滇红茶 优势产业 传统特色 自然环境 茶树生长 茶树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茶树接穗与接穗母本的代谢物差异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泳臣 刘颖 +3 位作者 郑文忠 高峻 孔胜 吕才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54-1662,共9页
以两个通过群体选育获得的云南普洱茶优良品种‘云瑰’和‘福云6号’为接穗,均以茶树品种‘短节白毫’为砧木所形成的嫁接复合茶树为研究对象,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对两个品种的接穗与接穗母本的代谢物进行分析,考察嫁接前后茶树品种‘云... 以两个通过群体选育获得的云南普洱茶优良品种‘云瑰’和‘福云6号’为接穗,均以茶树品种‘短节白毫’为砧木所形成的嫁接复合茶树为研究对象,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对两个品种的接穗与接穗母本的代谢物进行分析,考察嫁接前后茶树品种‘云瑰’和‘福云6号’的差异代谢物和共同代谢物的种类、数量变化特征。结果发现:(1)两品种茶树嫁接后比嫁接前的农艺性状均有所改善,嫁接优势明显。(2)相对于‘云瑰’,‘福云6号’的接穗与接穗母本茶叶中差异代谢物的数量与种类都比较少,说明‘福云6号’嫁接在‘短节白毫’上时,接穗能最大程度地保留母本的特点。(3)‘云瑰’的接穗和接穗母本茶叶中检测和定量了115个差异代谢物,且含量表现上调的代谢物数量低于下调的数量;‘福云6号’的接穗和接穗母本茶叶中共检测和定量了47个差异代谢物,且含量表现上调的代谢物数量高于下调的数量。(4)‘云瑰’的接穗和接穗母本茶叶中差异代谢物在38条KEGG通路中富集,大多数已经鉴定的差异代谢物存在于苯丙氨酸代谢等相关途径中;‘福云6号’的接穗和接穗母本茶叶中差异代谢物在21条KEGG通路中富集,大多数已经鉴定的差异代谢物存在于与嘌呤代谢等相关途径中。该研究结果对充分发挥茶树嫁接技术在茶叶生产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嫁接 差异代谢物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和栽培大理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 被引量:8
6
作者 毛娟 江鸿键 +4 位作者 杨如兵 李崇兴 马成英 陈亮 马建强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4-462,共9页
大理茶是栽培型茶树的野生近缘种,了解大理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对于大理茶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至关重要。利用30对茶树核心SSR引物,对3个代表性的野生和栽培大理茶居群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30对SSR引物在所有大理茶... 大理茶是栽培型茶树的野生近缘种,了解大理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对于大理茶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至关重要。利用30对茶树核心SSR引物,对3个代表性的野生和栽培大理茶居群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30对SSR引物在所有大理茶样本中都能扩增出特异性产物,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2~14个,PIC范围为0.041~0.877,平均0.491。3个大理茶居群具有中等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其中大雪山(DXS)野生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香竹菁(XZQ)和白莺山(BYS)栽培居群的近交水平很高,近交系数(Fis)分别为0.728和0.913。居群配对分析显示,居群间遗传分化指数(Fst)均小于0.15,基因流(Nm)大于1。分子方差分析表明3个大理茶居群的遗传差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94.1%)。聚类分析显示,野生和栽培大理茶单株的遗传距离相对较大。基于PCoA和Structure的群体结构分析显示,野生居群的遗传背景单一,栽培居群的遗传背景较复杂,其中7个BYS栽培居群单株可能是大理茶和阿萨姆茶通过渐渗杂交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茶 SSR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小绿叶蝉在3个茶树品种上的消长动态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艳华 胡艳萍 +2 位作者 张军 石尚 黎美龄 《蚕桑茶叶通讯》 2022年第4期19-21,共3页
选择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云抗10号、云抗14号和云瑰进行调查,探究茶小绿叶蝉的消长动态。调查结果表明,茶小绿叶蝉在3个不同品种茶树上,一年的发生规律基本相同,有呈双峰型、有呈单峰型,但数值不同,不同茶树上的虫口发生时间也不同。
关键词 云南大叶种茶树 茶小绿叶蝉 消长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花棕柱组合盆栽技术
8
作者 陈红伟 《西南园艺》 2002年第1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兰花 综柱组合盆栽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