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云南省茶科所专家成功救治邦崴古茶树
- 1
-
-
作者
汪云刚
-
机构
云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
-
出处
《农村实用技术》
2014年第7期55-56,共2页
-
文摘
位于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富东乡邦崴村委会新寨村民小组的邦崴古茶树,是云南省古茶树中的代表性植株,1991年被当地群众发现。多年来,当地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对该古茶树进行了保护。
-
关键词
古茶树
云南省
救治
专家
村民小组
村委会
拉祜族
普洱市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普洱茶急性毒性安全性评价研究报告
被引量:44
- 2
-
-
作者
刘勤晋
陈文品
白文祥
李清泽
-
机构
西南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
云南省茶叶研究所
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宜良茶厂
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中心
-
出处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1-145,共5页
-
基金
本研究为农业部普洱茶行业标准制订资助项目
-
文摘
报道了采用昆明种小白鼠,用茶汤灌胃法对三个云南产不同年份的普洱茶产品和云南大叶烘青绿茶的急性毒性对比研究结果,三个普洱茶样品的LD50分别为:9.7 g/kg、11.2 g/kg、12.2 g/kg,而测得烘青绿茶的LD50为7.5 g/kg。并发现四个样品的一次灌胃量在5 g/kg以下时喂养观察十四天没有动物死亡,1/2LD50以下的灌胃量灌胃后多数动物表现出神经兴奋症状;随着灌胃剂量加大,动物在10 min后出现神经抑制症状。三个普洱茶样的急性致死时间只有一个高峰期,而烘青绿茶则有两个死亡高峰期,死亡原因是由过高浓度的咖啡碱和茶多酚有关,从LD50来看,两类茶叶的食用安全性都很高,但科学的饮茶法是饮茶健身的必然要求。
-
关键词
普洱茶
急性毒性
安全性
昆明种小白鼠
茶汤灌胃法
云南
大叶烘青绿茶
LD50
症状
灌胃剂量
食用安全性
-
Keywords
Tea Science
Puer tea
Acute Toxicity
Kunming White mouse
-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云南茶树昆虫区系特点及主要害虫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6
- 3
-
-
作者
罗亨文
汪云刚
张汉鹄
-
机构
云南省茶叶研究所
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
-
出处
《茶叶》
1997年第3期33-35,共3页
-
文摘
云南茶区临近热带,茶树昆虫区系极为丰富,除一些广布种,且多南方特有种,滇南、滇西南茶树大叶种地区又较滇北小叶种地区,害虫发生危害为甚。由于气候原因,害虫多无明显越冬现象,茶梢蛾除潜叶蛀梢型外,且有全蛀梢生态型。多种害虫都在雨湿季节发生危害重。地形复杂,海拔气温不一,害虫发生差异大,增加测报与防治难度。植物资源丰富,利于在“植物王国”里,在发挥生物群落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治理。
-
关键词
云南
害虫
发生
防治
茶树
-
分类号
S435.7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中国山茶属5个种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6
- 4
-
-
作者
李光涛
梁涛
张梅莉
-
机构
云南省茶叶研究所
-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88-91,共4页
-
文摘
山茶属植物目前已发现285种,其中研究过核型的仅22种。本文提供4个云南野生种和1个栽培种的核型,并讨论了它们的演化关系。其中3个种的核型尚未见报道。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为茶、滇缅茶、大理茶、元江茶和大苞茶,均取自云南茶叶研究所茶树种质资源圃。采用去壁低渗法制备染色体标本,染色体分类按Levan的命名系统进行,核型分类按Stebbins的方法,即“1A”为最对称,“4C”为最不对称。染色体计数观察30个以上的细胞进行统计,核型分析取5个以上细胞的平均值。
-
关键词
山茶属
核型
染色体型分类
中国
-
Keywords
Camellia, karyotype, classiqication of chromosome, china
-
分类号
S571.102.3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病原微生物在茶树病虫生物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2
- 5
-
-
作者
许玫
陈文品
-
机构
云南省茶叶研究所
-
出处
《中国茶叶》
2003年第5期16-17,共2页
-
-
关键词
病原微生物
茶树
病虫生物防治
研究应用
生物防治
-
分类号
S476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云南的大茶树
被引量:5
- 6
-
-
作者
陈红伟
-
机构
云南省茶叶研究所
-
出处
《茶叶》
2002年第1期56-56,共1页
-
-
关键词
野生型
栽培型
种质资源
云南
大茶树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云南红碎茶制造工艺初探
被引量:2
- 7
-
-
作者
梁名志
王平盛
浦绍柳
孙荣琴
-
机构
云南省茶叶研究所
-
出处
《中国茶叶》
2003年第6期24-25,共2页
-
基金
云南省科委应用基础研究基金(1999c0104m)
-
文摘
世界茶叶贸易中90%以上为红茶,其中又以红碎茶为主.我国为了出口创汇,于1957年开始试制红碎茶,1964年试行出口,红碎茶曾一度成为我国茶叶生产的增长点.
-
关键词
云南红碎茶
制造工艺
茶黄素
茶叶品质
鲜叶嫩度
萎凋时间
发酵时间
-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云南大叶种卷曲型、毛尖型名优绿茶研制报告
被引量:6
- 8
-
-
作者
梁名志
仇为高
王琳
浦绍柳
-
机构
云南省茶叶研究所
-
出处
《中国茶叶加工》
1999年第2期22-29,共8页
-
文摘
以云抗10号种和云南大叶群体种的一芽一叶初展或半开展鲜叶为原料,制作卷曲型、毛尖型名优绿茶是可行的。其工艺流程为:摊青(失重率,约18%)→杀青(温度约92℃,失重约27%)→揉捻(一次轻揉约10min)→做形(卷曲型和毛尖型,温度先高后低,失重率分别为58%~60%和53%左右)→干燥(低温慢烘,80℃~50℃)。
-
关键词
云南大叶种
名优绿茶
研制
绿茶
卷曲型
毛尖型
-
分类号
TS272.5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浅谈茶果胶质的研究
被引量:4
- 9
-
-
作者
季鹏章
-
机构
云南省茶叶研究所
-
出处
《广东茶叶》
1999年第1期25-25,35,共2页
-
文摘
果胶质,广泛存在于果实、蔬菜、叶、茎、种子和根中,能将相邻的细胞彼此粘合在一起。茶叶揉捻后常有粘手的感觉即果胶质在起作用。1838年在茶汤中首次发现果胶素盐类的存在。由于茶果胶质是茶叶成分之一,又是茶鲜叶品质的一项指标,对其研究有一定的特殊意义,本文就茶果胶质的性质、其在加工时的变化、所起的作用等作一系统的阐述。
-
关键词
茶
果胶质
化学性质
加工
品质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浅谈信息技术在茶叶种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 10
-
-
作者
张道中
樊志美
-
机构
云南省临沧市茶叶研究所
-
出处
《广东蚕业》
2021年第6期69-70,共2页
-
文摘
文章分析了信息技术在茶叶种植中的应用和发展,并将二者进行有效的融合,以期进一步优化茶叶种植技术,促进茶叶的质量。
-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经济发展
茶叶种植
应用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云南茶机史话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陈红伟
-
机构
云南省茶叶研究所
-
出处
《中国茶叶加工》
2003年第1期42-43,共2页
-
文摘
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勐海、凤庆两地引进或自制茶叶加工机械,成为云南茶机发展的开端。解放后,云南茶叶生产、科研单位一方面自行研制条机设备,另一方面又从省外、国外大量引进茶机产品,使云南茶叶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推动云南成为全国产茶大省。
-
关键词
云南
茶叶机械
研制
技术发展
引进设备
-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以茶当菜的云南特有民族
- 12
-
-
作者
陈红伟
-
机构
云南省茶叶研究所
-
出处
《广东茶叶》
2001年第3期39-40,共2页
-
-
关键词
以茶当菜
云南特有民族
茶文化
布朗族
基诺族
酸茶
腊味茶
凉拌茶
-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茶树种质资源对咖啡小爪螨的抗性鉴定
被引量:5
- 13
-
-
作者
曾莉
罗亨文
王平盛
-
机构
云南省茶叶研究所
-
出处
《中国茶叶》
1995年第5期20-21,共2页
-
文摘
咖啡小爪满〔Oligonychus Coffeae(Nietner)〕又名红蜘蛛,是我国茶区主要害螨之一.该螨多分布于茶丛上部叶片正面为害,致使叶片局部变成暗红色,失去光泽,且叶面上留有许多卵壳和脱皮壳,最后致使叶片硬化、干枯、脱落,茶园则呈一片枯黄色,严重影响茶树生机及茶叶产量和质量.为筛选出高抗优质的种质,为抗病虫育种提供亲本,笔者对34份茶树种质资源对咖啡小爪螨的抗性进行了鉴定.
-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咖啡小爪螨
抗虫性
鉴定
-
分类号
S571.103.4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高茶黄素红碎茶研制初报
被引量:6
- 14
-
-
作者
梁名志
王平盛
浦绍柳
孙荣琴
-
机构
云南省茶叶研究所
-
出处
《中国茶叶加工》
2003年第3期21-22,共2页
-
基金
云南省科委应用基础研究基金(1999C0104m)
-
文摘
世界上茶叶贸易90%以上为红茶,其中90%为红碎茶.我国为了使更多中国茶叶进入国际市场,于1957年开始试制红碎茶,1964年试行出口,红碎茶曾一度成为我国茶叶生产和出口增长点.
-
关键词
云南大叶种
茶黄素
红碎茶
工艺技术
品质
-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铁沙掌对小绿叶蝉的杀伤力与药效
- 15
-
-
作者
刘建川
马焰
-
机构
云南茅市农业局
云南省龙生茶叶研究所
-
出处
《蚕桑茶叶通讯》
1999年第2期26-27,共2页
-
文摘
经测定,铁沙掌对小绿叶蝉若虫的杀伤力为100%。田间药效,在小绿叶蝉发生的高峰期5月~6月,用2.5%铁沙掌可湿性粉剂2000倍和1500倍,处理后7d内成虫达71.3%和77.4%,若虫83.5%和90.8%的药效;处理后14d,成虫的校正防效达70.7%和90.7%,若虫达89.3%和98.5%。因此,铁沙掌对小绿叶蝉若虫的防治效果较佳。
-
关键词
铁沙掌
小绿叶蝉
药效
杀伤力
茶树
害虫
-
分类号
S435.7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兰花棕柱组合盆栽技术
- 16
-
-
作者
陈红伟
-
机构
云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
-
出处
《西南园艺》
2002年第1期41-41,共1页
-
-
关键词
兰花
综柱组合盆栽
管理
-
分类号
S682.31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