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坪县InSAR形变监测与滑坡灾害早期识别
1
作者 李若凡 李勇发 +6 位作者 左小清 黄成 邢明泽 李永宁 张荐铭 石超 顾晓娜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0-45,共6页
针对兰坪县地质灾害易发、频发,而传统方法难以实现广域滑坡早期识别的问题,本文采用SBAS-InSAR技术对兰坪县开展了滑坡的早期识别与分析研究。首先,针对兰坪县高山峡谷区SAR影像几何畸变影响严重的问题,利用R指数法提取该地区几何畸变... 针对兰坪县地质灾害易发、频发,而传统方法难以实现广域滑坡早期识别的问题,本文采用SBAS-InSAR技术对兰坪县开展了滑坡的早期识别与分析研究。首先,针对兰坪县高山峡谷区SAR影像几何畸变影响严重的问题,利用R指数法提取该地区几何畸变区域,以确保InSAR形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然后,利用SBAS-InSAR技术获取兰坪县2021年1月-2023年12月的地表形变信息,并结合光学影像对兰坪县滑坡灾害进行识别;最后,选取典型滑坡灾害点进行时空演化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提高高山峡谷区滑坡灾害识别的准确性,兰坪县共探测到42个形变区,主要分布在澜沧江流域两侧,研究成果可为兰坪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S-InSAR技术 兰坪县 高山峡谷区 几何畸变 滑坡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BiGRU-CNN-Net深度学习模型的星载GNSS-R植被含水量反演方法
2
作者 张永凤 布金伟 左小清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2-451,共10页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BiGRU-CNN-Net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定量反演植被含水量(VWC),将时延多普勒图像、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测量观测变量以及地表辅助参数作为模型输入,用土壤湿度主被动探测卫星中的VWC数据作为参考数据,将BiGRU-CNN-Net模型与...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BiGRU-CNN-Net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定量反演植被含水量(VWC),将时延多普勒图像、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测量观测变量以及地表辅助参数作为模型输入,用土壤湿度主被动探测卫星中的VWC数据作为参考数据,将BiGRU-CNN-Net模型与LightGBM和XGBoost两种模型反演的VWC进行对比.结果发现,BiGRU-CNN-Net模型的性能优于LightGBM和XGBoost模型,其Pearson相关系数R=0.85,均方根误差精度分别提升了14.86%和25.00%;平均绝对误差精度分别提升了30.65%和38.57%;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精度分别提升了54.94%和58.50%,表明BiGRUCNN-Net模型在反演VWC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测量 土壤湿度主被动探测卫星 植被含水量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CNN/BiLSTM/attention的滇川电离层TEC预测模型
3
作者 陈冠宇 李旺 +4 位作者 李家乐 刘佳悦 张仁中 朱浩泽 李震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8-239,共12页
针对中国云南-四川位于赤道电离异常区域(EIA)北冠带,“喷泉效应”导致电离层动力学特征异常复杂,传统的电离层模型适应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卷积神经网络(CNN)/双向长短时记忆(BiLSTM)神经网络/注意力机制(attention)的滇川电离... 针对中国云南-四川位于赤道电离异常区域(EIA)北冠带,“喷泉效应”导致电离层动力学特征异常复杂,传统的电离层模型适应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卷积神经网络(CNN)/双向长短时记忆(BiLSTM)神经网络/注意力机制(attention)的滇川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预测模型:采用具有多通道特征的CNN-BiLSTM-注意力机制(attention)神经网络构建该区域电离层模型;然后选取2023年(磁暴年)的双分日和双至日作为验证时段,评估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的预测精度分别为1.24总电子含量单位(TECU)、2.06TECU、1.69TECU和2.35TECU,对应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0.988、0.961、0.944和0.987;说明提出的模型可显著改正滇川区域太阳高峰年内的电离层延迟,能够为深入了解滇川区域的电离层时空演变机制,以及增强该区域的导航定位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模型 神经网络 滇川区域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总电子含量(T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