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瑞丽黄胸鼠肥满度季节性差异及影响因素
1
作者 周宏伟 任天广 +2 位作者 董文鸽 郭宪国 宋文宇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4年第2期56-62,共7页
黄胸鼠Rattus tanezumi是中国南部常见的鼠疫传染源和农业害兽。为了解不同环境因素对黄胸鼠肥满度的影响及其个体差异程度,本研究对2009年8月—2010年5月在云南省瑞丽市捕获的819只黄胸鼠肥满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胸鼠肥满度具有... 黄胸鼠Rattus tanezumi是中国南部常见的鼠疫传染源和农业害兽。为了解不同环境因素对黄胸鼠肥满度的影响及其个体差异程度,本研究对2009年8月—2010年5月在云南省瑞丽市捕获的819只黄胸鼠肥满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胸鼠肥满度具有明显的偏雄性二态现象:雄性的肥满度明显高于雌性;且在不同景观、不同生境、不同季节均有显著差异。在调查的10个月内,黄胸鼠的肥满度存在明显波动,其中雄性肥满度呈现出“三峰”:最高值(第一峰)出现在10月、第二高峰值出现在次年1月、第三高峰值在次年5月;雌性肥满度呈现为“双峰”:最高值(第一峰)出现在10月、第二高峰值在次年4月。这些结果提示应在1月、4月、5月、10月、12月等月份加强对黄胸鼠的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满度 害兽监测 黄胸鼠 季节变化 性二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怒江州部分地区独龙牛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情况及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岳凤娇 罗潇 李海龙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共5页
为了解云南省怒江州独龙牛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情况,从怒江州的鸠门当、古泉村、亚左洛村、茨开镇、独龙江乡分四个季度(春、夏、秋、冬)采集独龙牛粪便样本1129份,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 为了解云南省怒江州独龙牛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情况,从怒江州的鸠门当、古泉村、亚左洛村、茨开镇、独龙江乡分四个季度(春、夏、秋、冬)采集独龙牛粪便样本1129份,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所调查地区独龙牛毕氏肠微孢子虫总感染率为1.68%(19/1129);各地点之间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以独龙江乡感染率最高;4个季度中夏季感染率最高3.26%(9/276),春、秋和冬感染率分别为1.10%(3/272)、1.28%(4/312)和1.12%(3/269),但差异不显著(P>0.05)。序列分析发现,在19个阳性样本中成功鉴定出4种已知基因型(EbpC、BEB4、CHN3和CHN4)及2种新基因型(YNNJ1和YNNJ2),丰富了毕氏肠微孢子虫基因型数据。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所得6种基因型均为人兽共患基因型,提示怒江州独龙牛毕氏肠微孢子虫存在人兽互传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龙牛 毕氏肠微孢子虫 感染率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中华鼠耳蝠体表寄生虫感染调查及分析
3
作者 张现政 黄晓宾 +2 位作者 王玉娟 杨金颋 郑小燕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15-2922,共8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中华鼠耳蝠体表寄生虫感染情况,分析云南省中华鼠耳蝠体表寄生虫感染影响因素,为开展相关媒介传播性人兽共患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间在云南省境内3处采样点捕获到中华鼠耳蝠,... 【目的】了解云南省中华鼠耳蝠体表寄生虫感染情况,分析云南省中华鼠耳蝠体表寄生虫感染影响因素,为开展相关媒介传播性人兽共患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间在云南省境内3处采样点捕获到中华鼠耳蝠,采集并依据鉴定资料鉴别其体表寄生虫,使用完全随机设计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Chi-quare test)、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线性相关(linear correlation)和SPSS 26.0软件统计分析中华鼠耳蝠体表寄生虫感染情况。【结果】在捕获的53只中华鼠耳蝠中,有49只感染体表寄生虫,体表寄生虫感染率较高(92.45%);中华鼠耳蝠体表采集到的2841只寄生虫均属于革螨科和蛛蝇科成员,且以鼠耳蝠螨(Spinturnix myoti)、柯氏蝠螨(Spinturnix kolenatii)和织金巨刺螨(Macronyssys zhijinensi)为优势虫种。不同性别中华鼠耳蝠体表寄生虫感染差异显著,雌性中华鼠耳蝠寄生虫感染的平均多度(t=-4.566,P<0.01)和平均感染强度(t=-4.58,P<0.01)均极显著高于雄性;而中华鼠耳蝠体型(前臂长和体重)与其体表寄生虫平均多度并无相关性。【结论】云南省中华鼠耳蝠体表寄生虫感染普遍,不同性别中华鼠耳蝠之间体表寄生虫感染存在差异,存在性别偏倚的情况;中华鼠耳蝠体型与总体表寄生虫感染平均多度之间并无显著相关性。本试验结果将补充国内较稀缺的蝙蝠体表寄生虫研究,并为某些媒介传播性人兽共患病的预防提供重要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鼠耳蝠 体表寄生虫 革螨 蝙蝠蝇 人兽共患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测序技术在发现昆虫体内噬菌体中的应用
4
作者 米钰 钟佑宏 +4 位作者 杨娇 周格羽 王煜婷 艾志琼 巫秀美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2期242-245,共4页
采用系统综述评价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发现昆虫体内噬菌体的可行性。以“宏基因组”“扩增”“昆虫”“肠道微生物”“噬菌体”“metagenomics”“amplification”“insects”“gut microbes”“phage”为关键词,通过PubMed、中国期刊全文... 采用系统综述评价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发现昆虫体内噬菌体的可行性。以“宏基因组”“扩增”“昆虫”“肠道微生物”“噬菌体”“metagenomics”“amplification”“insects”“gut microbes”“phage”为关键词,通过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对2000年1月至2022年6月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纳入、排除标准,从227篇文献中筛选出合格的文献8篇,其中1篇为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从昆虫体内分离出噬菌体,其余7篇文章均为通过基因扩增测序技术发现昆虫体内存在WO噬菌体相关序列。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及基因扩增后测序均可发现昆虫体内是否存在噬菌体。宏基因组测序技术与PCR扩增测序技术结合可了解昆虫肠道内微生物的丰度及功能,以及噬菌体侵染情况和种类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测序技术 PCR扩增 昆虫 噬菌体 药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肿瘤患者弓形虫感染情况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栗广兴 朱兴全 +1 位作者 张莉 李海龙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0-94,共5页
弓形虫是一种重要的机会性寄生原虫,可感染人、哺乳动物及鸟类,引起人兽共患弓形虫病。目前,弓形虫感染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肿瘤患者的机体存在免疫功能障碍,对其进行放疗或化疗的... 弓形虫是一种重要的机会性寄生原虫,可感染人、哺乳动物及鸟类,引起人兽共患弓形虫病。目前,弓形虫感染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肿瘤患者的机体存在免疫功能障碍,对其进行放疗或化疗的过程中,则会进一步的降低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临床上因抗肿瘤治疗而引起的弓形虫为典型代表的难治愈性寄生虫病的重症化已经愈发明显。肿瘤患者合并弓形虫感染的相关研究逐渐成为弓形虫病研究热点。论文对我国肿瘤患者弓形虫的流行情况﹑基因分型﹑传播途径及防治措施做一概述,旨在为有效防控肿瘤患者弓形虫共感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病 肿瘤患者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妇弓形虫病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鑫磊 李倩 +1 位作者 张莉 李海龙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2-85,共4页
弓形虫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人和动物中广泛传播。孕妇感染弓形虫后多表现为隐性感染,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但该虫可通过垂直传播影响胎儿发育,造成早产、流产、畸形和死胎等不良妊娠现象。论文对弓形虫病流行病学、感... 弓形虫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人和动物中广泛传播。孕妇感染弓形虫后多表现为隐性感染,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但该虫可通过垂直传播影响胎儿发育,造成早产、流产、畸形和死胎等不良妊娠现象。论文对弓形虫病流行病学、感染因素、免疫学、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阐述弓形虫感染对孕妇的影响,为孕妇弓形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感染 孕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种属分布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珊珊 张莉 +1 位作者 李海龙 李倩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2-86,共5页
旋毛虫自发现以来,已有180年的历史,研究人员通过对亚洲和欧洲的共110个旋毛虫地理隔离株碱基进行分析发现,欧洲地理隔离株比亚洲地理隔离株的一致性更高,并且发现不同旋毛虫对动物的感染具有一定的异嗜性。随着Trichinella patagoniou... 旋毛虫自发现以来,已有180年的历史,研究人员通过对亚洲和欧洲的共110个旋毛虫地理隔离株碱基进行分析发现,欧洲地理隔离株比亚洲地理隔离株的一致性更高,并且发现不同旋毛虫对动物的感染具有一定的异嗜性。随着Trichinella patagoniousis的发现,使得旋毛虫种属已扩大到了9个种和3个分类地位尚不明确的基因型,又进一步扩充了旋毛虫的数据库。不同种旋毛虫宿主和分布范围在不断扩大,已经涉及到55个国家及150多种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感染旋毛虫,诸多因素均表明,旋毛虫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明确旋毛虫的种类、宿主及其地理分布对旋毛虫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种属 宿主 流行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某屠宰场猪弓形虫的分离及基因型鉴定 被引量:3
8
作者 罗潇 夏彬彬 +1 位作者 张莉 李海龙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2-125,共4页
为了分离云南省大理猪弓形虫虫株并鉴定其基因型,以大理屠宰场采集到的147份新鲜猪肝为材料,每份猪肝取2g生喂给未感染的实验猫,在喂食病料后6d^8d粪检,获得弓形虫卵囊(命名为TgPDL1)。提取弓形虫卵囊DNA,用套式PCR法扩增弓形虫B1基因... 为了分离云南省大理猪弓形虫虫株并鉴定其基因型,以大理屠宰场采集到的147份新鲜猪肝为材料,每份猪肝取2g生喂给未感染的实验猫,在喂食病料后6d^8d粪检,获得弓形虫卵囊(命名为TgPDL1)。提取弓形虫卵囊DNA,用套式PCR法扩增弓形虫B1基因并测序,使用PCR-RFLP技术在12个基因位点对弓形虫TgPDL1虫株进行基因型鉴定。结果表明,TgPDL1株扩增片段的序列与NCBI中弓形虫B1基因序列(AF179871)完全相同,12个基因位点与ToxoDB#9型株对比完全一致。说明该虫株为基因型ToxoDB#9型。猪弓形虫大理株的成功分离与鉴定,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分离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噬菌体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紫绍贵 张海鹏 钟佑宏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10期236-240,共5页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噬菌体对宿主具有专性感染特性,不仅可以杀灭细菌,而且可以作为食源性病原菌存在的指示器应用于食品、水和环境污染预警系统中。从受体、研究情况和应用三方面对国内外关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噬菌体的研究进行综...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噬菌体对宿主具有专性感染特性,不仅可以杀灭细菌,而且可以作为食源性病原菌存在的指示器应用于食品、水和环境污染预警系统中。从受体、研究情况和应用三方面对国内外关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噬菌体的研究进行综述,对其在养殖业、食品去污、保鲜以及卫生检测等方面的应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噬菌体 分离与鉴定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孢子虫基因组学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琪琪 罗潇 +1 位作者 张莉 李海龙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2-96,共5页
随着多种微孢子虫全基因组的测序完成,微孢子虫的基因组学研究,尤其是比较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方面成为微孢子虫的研究热点,这能够为进一步阐明其致病机制提供依据。同时,近年来对微孢子虫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微孢子虫在我国蚕... 随着多种微孢子虫全基因组的测序完成,微孢子虫的基因组学研究,尤其是比较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方面成为微孢子虫的研究热点,这能够为进一步阐明其致病机制提供依据。同时,近年来对微孢子虫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微孢子虫在我国蚕、水产动物及哺乳动物中大量流行,也在我国人群中流行,对其在各个宿主的分子流行病学进行概述,能够为研究其流行规律及趋势提供参考。人类研究微孢子虫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此基础上,预计未来对微孢子虫的基因组学研究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还将进一步完善,并在其侵染机制、分子诊断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孢子虫 基因组 基因型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