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及直肠系膜IVIM参数预测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婕 陈建有 +5 位作者 李振辉 蒋洁智 李志林 艾丛慧 马益 谭静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1,67,共7页
目的通过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研究肿瘤及直肠系膜对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synchronous rectal liver metastasis,SRLM)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为直肠癌的112例患者资料。其中42例为S... 目的通过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研究肿瘤及直肠系膜对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synchronous rectal liver metastasis,SRLM)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为直肠癌的112例患者资料。其中42例为SRLM,将患者分为SRLM组(n=42)和非SRLM组(n=70)。在肿瘤最大层面勾画3个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分别位于肿瘤、近肿瘤区直肠系膜(ROI距肿瘤<5 mm)和远肿瘤区直肠系膜(ROI距肿瘤>10 mm),测量IVIM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纯扩散系数(pure diffusion coefficient,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pseudo-diffusion coefficient,D*)、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f)。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Wilcoxon检验分别比较两组间和各组内参数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参数的预测效能。结果与非SRLM组相比,SRLM组远肿瘤区ADC、D、f增高(P<0.001),近肿瘤区D、f增高(P<0.05),肿瘤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后两组远肿瘤区ADC均低于对应近肿瘤区参数和肿瘤参数(P<0.05),D均低于对应近肿瘤区参数和肿瘤参数(P<0.001),但近肿瘤区ADC、D与对应肿瘤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肿瘤区f虽低于近肿瘤区f,但在SRLM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肿瘤区ADC、D、f预测SRLM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69(95%CI:0.675~0.862)、0.745(95%CI:0.644~0.845)、0.733(95%CI:0.635~0.831)。结论远肿瘤区直肠系膜IVIM参数ADC、f、D,可作为预测发生SRLM的影像学指标,对及时明确SRLM、发现隐匿性和高风险肝转移患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肝转移 直肠系膜 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MRI在乳腺癌诊断与疗效预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孙绍梅 王若兰 +2 位作者 毕承柳 李勤勍 杨军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197,228,共6页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女性生命健康的疾病,准确高效的诊疗策略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近年来,基于乳腺MRI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研究在乳腺癌早期诊断、精准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都取得显著进展。本综述...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女性生命健康的疾病,准确高效的诊疗策略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近年来,基于乳腺MRI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研究在乳腺癌早期诊断、精准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都取得显著进展。本综述就近年来AI 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乳腺癌分子分型、乳腺背景实质强化定量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预测、疗效预测、复发预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同时提出当前存在的局限性和面临的挑战,以期为优化诊疗策略、促进基于乳腺MRI的AI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影像组学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压缩感知技术在肿瘤影像检查中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郭效宾 柯腾飞 +3 位作者 刘一帆 保莎莎 李志林 廖承德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35-1638,共4页
磁共振在肿瘤检查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且不可取代,但检查时间较长限制了其更广泛的临床应用。压缩感知技术是基于磁共振图像的稀疏特性,通过有选择性地采集少量重要数据并通过稀疏重建算法进行原始信号的重构,可在不牺牲空间分辨率的... 磁共振在肿瘤检查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且不可取代,但检查时间较长限制了其更广泛的临床应用。压缩感知技术是基于磁共振图像的稀疏特性,通过有选择性地采集少量重要数据并通过稀疏重建算法进行原始信号的重构,可在不牺牲空间分辨率的同时极大地缩短磁共振检查时间,能使磁共振在肿瘤检查中发挥更大作用。本文主要介绍压缩感知技术及其在临床肿瘤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压缩感知 乳腺肿瘤 前列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影像组学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价及预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白颖楠 周蓉艳 +1 位作者 宁子睿 李卓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7-211,223,共6页
乳腺癌发病率已跃居全球肿瘤性病变首位,且仍呈上升趋势。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NAT)已被广泛应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和空间分辨力,在评估病灶范... 乳腺癌发病率已跃居全球肿瘤性病变首位,且仍呈上升趋势。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NAT)已被广泛应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和空间分辨力,在评估病灶范围、早期诊断、疗效预测和预后评估中越来越重要;基于MRI的影像组学可以分析肉眼无法分辨的内部纹理特征,在评估肿瘤异质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研究已证实乳腺癌NAT疗程不同时间点MRI评估各有优劣,多时序评估较单一时序更精准。本综述旨在探讨在影像组学的支持下纵向时间MRI图像评价NAT疗效的研究现状、存在争议及应用前景,以及MRI影像组学预测乳腺癌患者NAT远期预后的挑战。本研究提示多序列纵向时间MRI图像影像组学模型评估肿瘤反应的优越性,为未来影像组学更多分析方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乳腺癌 新辅助治疗 疗效 预后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的人工智能在直肠癌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朱钰 欧阳治强 +5 位作者 单海燕 杨露 褚吉祥 廖承德 柯腾飞 杨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6-180,共5页
直肠高分辨率MRI具有极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能够清晰显示直肠肠壁、直肠系膜筋膜、腹膜反折及邻近器官的受侵状况,是评估直肠癌(rectal cancer,RC)的首选影像学方法。然而,常规MRI的语义特征仍然不足以辅助临床医生做出诊疗决策。因此,在R... 直肠高分辨率MRI具有极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能够清晰显示直肠肠壁、直肠系膜筋膜、腹膜反折及邻近器官的受侵状况,是评估直肠癌(rectal cancer,RC)的首选影像学方法。然而,常规MRI的语义特征仍然不足以辅助临床医生做出诊疗决策。因此,在RC患者的诊疗随访过程中,需要新型无创影像学标志物来定量描述肿瘤特征,指导临床制订治疗策略,实现个体化诊疗。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医学中的发展及广泛应用,其为基于高分辨MRI的RC评估提供了客观的参考依据,能更好地辅助临床医生做出精准的诊疗决策。本文总结了近年来AI在RC病灶分割、T分期评估、淋巴结转移预测、新辅助治疗后疗效评估、预后预测中的应用,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基于MRI的AI在RC方面的应用进展,并为将来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人工智能 磁共振成像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评估现状 被引量:19
6
作者 贺银付 高德培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4-128,共5页
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决定着非小细胞肺癌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无创性准确评估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在临床治疗上至关重要。近年来,CT、MRI、PET/CT、支气管内镜超声、影像组学等影像检查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的转移评... 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决定着非小细胞肺癌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无创性准确评估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在临床治疗上至关重要。近年来,CT、MRI、PET/CT、支气管内镜超声、影像组学等影像检查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的转移评估都有了不同程度进展;本文对这些影像检查方法的进展进行综述,以便临床更好地选择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评估手段及进一步改进这些评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纵隔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PET/CT 支气管内镜超声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特征识别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 被引量:22
7
作者 薛珂 李卓琳 +3 位作者 李振辉 赵美琳 孙诗昀 丁莹莹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DWI和动态增强MRI(DCE-MRI)的影像组学特征识别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穿刺或手术病理结果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380例患者,在穿刺或手术前行DWI和DCE-MRI检查,手工逐层勾画ADC及DCE剪影图像... 目的:探讨基于DWI和动态增强MRI(DCE-MRI)的影像组学特征识别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穿刺或手术病理结果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380例患者,在穿刺或手术前行DWI和DCE-MRI检查,手工逐层勾画ADC及DCE剪影图像上的病灶并提取感兴趣区的影像组学特征,利用秩和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VM-RFE)进行特征筛选并降维,最后使用支持向量机(SVM)构建分类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HER-2过表达型75例,非HER-2过表达型305例。从ADC及DCE剪影图像提取1294个特征,经过筛选及降维最终选出6个关键影像组学标签。SVM构建的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及验证集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及0.81,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和一致性。结论:基于DWI和DCE-MRI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诊断效能,是识别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的一种潜在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影像组学 支持向量机(SVM)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扩散成像技术在阿尔兹海默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徐男 刘一帆 +3 位作者 郭效宾 保莎莎 杨军 廖承德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75-1178,共4页
阿尔兹海默病(AD)是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损害为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最常见于中老年人,其病因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近年来随着MRI技术的不断发展,扩散成像在AD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监测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包括了... 阿尔兹海默病(AD)是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损害为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最常见于中老年人,其病因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近年来随着MRI技术的不断发展,扩散成像在AD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监测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包括了扩散张量成像、神经突方向分散度和密度成像、扩散峰度成像、自由水扩散成像等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兹海默病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