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采晒青茶拼配技术及其品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学艳 黄飞燕 +2 位作者 朱艳娇 黄文桃 吕才有 《茶叶通讯》 2022年第2期202-210,共9页
云南大叶种晒青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的唯一原料,其滋味浓醇回甘、香气清香浓郁。为了提高云南夏秋茶利用率及茶产业经济效益,推广机械化采摘技术,本研究以秋季云抗10号大叶种鲜叶为主要原料,经机械加工制成晒青茶,与临沧、普洱... 云南大叶种晒青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的唯一原料,其滋味浓醇回甘、香气清香浓郁。为了提高云南夏秋茶利用率及茶产业经济效益,推广机械化采摘技术,本研究以秋季云抗10号大叶种鲜叶为主要原料,经机械加工制成晒青茶,与临沧、普洱等地的9份晒青茶进行拼配,并对拼配成品茶主要内含成分及挥发性香气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地区间原料拼配可以提升晒青茶品质,调剂春秋茶差异。德宏秋季晒青茶与普洱市宁洱县的春季晒青茶按照2∶1的比例拼配,成品茶汤色绿黄明亮,滋味浓醇回甘,带花香和蜜香;茶多酚(21.7%)、氨基酸(1.59%)、水浸出物(41%)含量增加;醇类(6种,32.74%)、醛类(7种,5.19%)、烯烃类(10种,8.79%)重要挥发性香气物质丰富。可见,通过拼配可在多方面提高机采秋茶品质,拼配后的晒青茶成本较低,是一款适合大众消费的经济适用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 晒青茶 拼配技术 品质 香气成分 普洱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红茶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7
2
作者 雷绵森 刘学艳 杨坚 《茶叶通讯》 2023年第2期159-165,共7页
滇红茶是云南省传统代表茶类,主要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加工制成。因其“形美、色艳、香高、味浓”的特点享誉国内外,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为云南省茶叶产业甚至国民经济做出巨大贡献。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 滇红茶是云南省传统代表茶类,主要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加工制成。因其“形美、色艳、香高、味浓”的特点享誉国内外,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为云南省茶叶产业甚至国民经济做出巨大贡献。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滇红茶科研文献,从滇红茶种质资源及适制性、品质特征与主要成分、保健功效、加工技术、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措施等五个方面总结概括了滇红茶的研究进展,旨在帮助相关学者了解滇红茶,并为滇红茶今后的产品创新与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红茶 品质特征 活性成分 保健功效 加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对土壤锗的吸收及富集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苏奇倩 安福全 于龙凤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对锗元素具有较强的吸收利用能力,从而促进自身生长发育。经过生物富集作用,茶树将有毒的无机锗(GeO_(2))转化为无毒的有机锗(Ge-132),其中有机锗极易为人体所吸收,有益于身体健康。目前锗在茶树中的应用研究... 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对锗元素具有较强的吸收利用能力,从而促进自身生长发育。经过生物富集作用,茶树将有毒的无机锗(GeO_(2))转化为无毒的有机锗(Ge-132),其中有机锗极易为人体所吸收,有益于身体健康。目前锗在茶树中的应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深入探究其富锗机制是研究开发富锗茶的关键。因此,综述了土壤中锗的分布及其与茶树生长的关系、茶树对锗的吸收利用以及锗在茶树中的富集作用及机制,为今后提高茶树对土壤锗的吸收效率及富锗茶的种植开发提供基础信息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锗元素 土壤 吸收利用 富集作用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低咖啡碱茶树品系(种)红茶与绿茶的品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学艳 于龙凤 +1 位作者 苏向宇 吴成远 《茶叶通讯》 2023年第3期370-375,共6页
为了研发低咖啡碱茶叶新产品,以滇红集团种植资源圃经单株选育的‘可可茶’为研究对象,采摘3个品种(系)茶树鲜叶分别制成红茶和绿茶。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茶样中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可可碱、茶色素等生化成分含量,采用HPLC法... 为了研发低咖啡碱茶叶新产品,以滇红集团种植资源圃经单株选育的‘可可茶’为研究对象,采摘3个品种(系)茶树鲜叶分别制成红茶和绿茶。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茶样中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可可碱、茶色素等生化成分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儿茶素含量,结合感官审评对6个茶样进行品质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茶样感官品质符合普通的红茶、绿茶国家标准;内含成分含量方面,所有茶样的咖啡碱和可可碱含量均低于0.5%,可作为低咖啡碱茶树资源;3个绿茶样的茶多酚含量为15.8%~17.8%,3个红茶样的茶多酚含量为10.2%~13.2%。茶色素含量方面,3个红茶样以茶褐素(5.4%~7.9%)和茶红素(6.2%~6.4%)为主;儿茶素含量方面,6个茶样的儿茶素均以EGCG、EGC为主。1号茶树最适合加工红茶,2号茶树最适合加工绿茶,3号茶树加工红茶和绿茶均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咖啡碱 茶叶 茶树品种(系)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锗对植物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苏奇倩 安福全 于龙凤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31-38,共8页
有机锗化合物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抗氧化、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和膳食补充。无机锗化合物可被植物吸收,在植物组织中富集并转化为有机锗化合物,通过培育富锗植物获取有机锗化合物是获取有机锗的有效途径... 有机锗化合物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抗氧化、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和膳食补充。无机锗化合物可被植物吸收,在植物组织中富集并转化为有机锗化合物,通过培育富锗植物获取有机锗化合物是获取有机锗的有效途径。综述外源锗在植物中的应用、锗在植物中的分布及代谢、锗对植物的生理作用和植物锗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从植物分子水平上对锗的吸收、转运及分配机理和锗在植物逆境中的生理生化机制等方面进行展望,以期为富锗植物的种植和增强植物的保健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种子萌发 生长发育 生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中没食子酸及其改善饮食诱导的糖脂代谢紊乱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绍梅 李晓君 +1 位作者 宋文明 潘联云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1-440,共10页
糖脂代谢紊乱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脂肪肝的重要原因之一。普洱茶中的没食子酸能够通过调节能量代谢和脂肪细胞分化、促进葡萄糖吸收与利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进而改善饮食诱导引起的葡萄糖和脂质代谢紊乱。没食子酸通过AMPK途径... 糖脂代谢紊乱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脂肪肝的重要原因之一。普洱茶中的没食子酸能够通过调节能量代谢和脂肪细胞分化、促进葡萄糖吸收与利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进而改善饮食诱导引起的葡萄糖和脂质代谢紊乱。没食子酸通过AMPK途径、IR-Akt途径以及PPAR-γ受体调节线粒体能量代谢、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吸收,从而维持糖脂代谢稳态。本文综述了普洱茶中的没食子酸及其改善饮食诱导的糖脂代谢紊乱作用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没食子酸 饮食诱导 糖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SPME/GC-MS技术对勐海县晒青茶的挥发性物质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学艳 黄飞燕 周启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84-91,共8页
为了解勐海县晒青茶的挥发性物质信息,本试验使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勐海县8份晒青茶样品进行挥发性物质检测。电子鼻检测结果表明:8个茶样可分为4组,其中南糯山(NN)、西定(XD)、布朗山(BL)... 为了解勐海县晒青茶的挥发性物质信息,本试验使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勐海县8份晒青茶样品进行挥发性物质检测。电子鼻检测结果表明:8个茶样可分为4组,其中南糯山(NN)、西定(XD)、布朗山(BL)、格朗和(GL)、章家三队(ZJ)的5份茶样为一组,而巴达(BD)、布朗山边境(BJ)、巴达章朗(ZL)分别为一组;硫化物及烃类化合物是电子鼻富集到的晒青茶样的主要挥发性物质。GC-MS结果显示:8个晒青茶样共检测到55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以醇类(9种)、酯类(7种)、醛类(9种)、酮类(6种)、烯烃类(13种)、烷烃类(5种)、杂环类(4种)为主。醇类物质对晒青茶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影响最大,最高为ZL茶样(64.02%),最低为BJ茶样(37.14%),主要表现在芳樟醇和植物醇两种物质上。8个晒青茶样中共有的挥发性物质合计19种,含量较高的10种分别是3种醇(芳樟醇、α-松油醇、香叶醇)、2种醛(苯乙醛、藏花醛)、2种酮(β-紫罗兰酮、植酮)、2种杂环类(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和1种酯(二氢猕猴桃内酯)。格朗和乡的晒青茶挥发性物质总相对含量高于南糯山乡和西定乡,主要表现在醛类物质上;布朗山乡的晒青茶优势香气物质为酮类和烷烃类;西定乡的优势香气物质为烯烃类,即不同产地的晒青茶具有不同的优势挥发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勐海晒青茶 挥发性物质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锗素营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学艳 王朝雯 +3 位作者 唐兴莹 雷绵森 计憬润 于龙凤 《中国茶叶》 2022年第5期13-17,共5页
微量锗元素对茶树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参与茶树体内的新陈代谢,还影响茶树叶片中有机锗含量。为便于学者了解茶树锗素营养研究现状,进一步探索茶树吸收与转化锗元素的机理,从而开发富锗茶资源。文章从锗资源概况及有机锗... 微量锗元素对茶树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参与茶树体内的新陈代谢,还影响茶树叶片中有机锗含量。为便于学者了解茶树锗素营养研究现状,进一步探索茶树吸收与转化锗元素的机理,从而开发富锗茶资源。文章从锗资源概况及有机锗保健功效、有机锗的测定方法及茶树体内的锗含量、茶树对锗元素的吸收累积特性及可能机理、富锗茶资源的开发及其应用前景4个方面进行综述,希望为学者了解富锗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锗元素 茶树 保健功效 测定方法 富锗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果皮发酵制备乙醇工艺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旋 张航 +1 位作者 吴丹 杨延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第6期5-6,8,共3页
在咖啡初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果皮废弃物,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可利用咖啡果皮制备乙醇。文章通过对影响咖啡果皮发酵制备乙醇的3个因素(接种量、发酵时间、氮源)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确定了咖啡果皮发酵制备乙醇... 在咖啡初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果皮废弃物,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可利用咖啡果皮制备乙醇。文章通过对影响咖啡果皮发酵制备乙醇的3个因素(接种量、发酵时间、氮源)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确定了咖啡果皮发酵制备乙醇最优工艺条件为接种量25%、发酵时间12 h、尿素0.2%,实际测定乙醇体积分数为3.42%,可为咖啡加工后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果皮 发酵 乙醇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咖啡种壳发酵制备乙醇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旋 鲁秀才 +1 位作者 吴丹 杨延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第7期10-11,13,共3页
以临沧咖啡种壳为原料,通过对接种量、发酵时间、氮源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确定了咖啡种壳发酵制备乙醇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25%,发酵时间12 h,磷酸二氢铵为0.1%,实际测定乙醇体积分数为2.80%。
关键词 咖啡种壳 发酵 乙醇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对晒青茶加工过程的代谢物分析
11
作者 刘学艳 吕才有 《茶叶通讯》 2022年第4期498-509,共12页
云南大叶种晒青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的唯一原料,具有滋味浓醇回甘、香气清香浓郁带日晒味等特点。为了解云南大叶种晒青茶的品质形成机理,本研究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云抗10号’晒青茶加工过程的“摊放叶”“杀青叶”“... 云南大叶种晒青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的唯一原料,具有滋味浓醇回甘、香气清香浓郁带日晒味等特点。为了解云南大叶种晒青茶的品质形成机理,本研究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云抗10号’晒青茶加工过程的“摊放叶”“杀青叶”“揉捻叶”“干燥叶”进行代谢物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晒青茶加工过程中,四组样品一共检测到649个代谢物,主要是黄酮类、脂类、酚酸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生物碱类。这些物质主要通过黄酮类生物合成、氨基酸类代谢、谷胱甘肽代谢、磷酸戊糖途径合成和降解。通过差异代谢物筛选,摊放叶和杀青叶之间共有97个差异代谢物,其中上调61个、下调36个;杀青叶和揉捻叶之间有23个差异代谢物,其中上调8个、下调15个;在揉捻叶和干燥叶之间有71个差异代谢物,其中上调31个、下调40个,主要是黄酮类(鼠李柠檬素、香叶木素、高车前素、山奈酚、圣草酚)和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还原型谷胱甘肽、L-苏氨酸、S-腺苷-L-蛋氨酸、L-天冬氨酸-O-二葡萄糖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晒青茶 代谢物 代谢组学 茶叶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茶树品种寿眉白茶品质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缪伊雯 周静芸 +4 位作者 杨春明 罗正飞 汪毅 龚正礼 童华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83-294,共12页
为探究不同茶树品种寿眉白茶品质及其物质基础。本研究以福安大白茶(FA)、福鼎大毫茶(FD)、梅占(MZ)和凤庆大叶种(FQ)所制寿眉白茶为原料,采用感官审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顶空固相微萃取结... 为探究不同茶树品种寿眉白茶品质及其物质基础。本研究以福安大白茶(FA)、福鼎大毫茶(FD)、梅占(MZ)和凤庆大叶种(FQ)所制寿眉白茶为原料,采用感官审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分析寿眉白茶品质,并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及其置换检验,并基于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值和P值筛选标志差异性化合物。结果表明,4个茶树品种加工的白茶的感官评价和理化结果均存在差异,其中4个茶树品种的寿眉白茶在感官品质上均具有较好的感官品质且各具特色。不同的寿眉白茶的水浸出物为45.48%~46.89%,茶多酚为16.79%~19.96%,咖啡碱为41.34~56.61 mg/g,茶黄素总量为3.31~8.22 mg/g,儿茶素总量为143.90~165.62 mg/g,非酯型儿茶素含量为21.55~36.01 mg/g,酯型儿茶素含量为114.14~134.16 mg/g,游离氨基酸总量为30.35~38.31 mg/g,不同茶样在非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上存在差异。4个茶样共检测出57种挥发性化合物,其总量范围在121.63~203.43μg/g,其中醇类和醛类化合物占比最多。不同的茶样在挥发性化合物的香气类型、种类及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基于4个茶样的93个化合物建立的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可实现对茶样的有效区分,并筛选出56种影响其品质的标志差异性化合物(VIP值>1且P<0.05)。综上所述,不同茶树品种对寿眉白茶品质特征存在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4种寿眉白茶的品质调控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寿眉白茶 感官品质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9份茶树种质资源叶片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13
作者 魏春梅 安福全 +3 位作者 苏奇倩 苏向宇 吴成远 于龙凤 《茶叶学报》 2024年第4期21-32,共12页
【目的】分析49份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从中挖掘农艺性状优异的茶树资源,为茶树种质筛选提供遗传材料和理论参考。【方法】以49份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18个叶片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与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49份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从中挖掘农艺性状优异的茶树资源,为茶树种质筛选提供遗传材料和理论参考。【方法】以49份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18个叶片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结果】49份茶树种质资源的18个叶片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0.31~2.15,数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达29.4%;主成分分析表明,叶长、叶面积、叶长宽比、叶质、叶身和叶面6个叶片性状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69.37%,是形成供试茶树种质资源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表明,供试茶树可分为4大类,各类群间特征显著、差异较大,并且分类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筛选的主要性状划分结果基本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叶长与叶宽、叶面积、叶脉对数呈极显著相关,叶片大小与叶长、叶宽、叶面积、叶脉对数呈极显著相关,叶尖与叶身、叶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推测供试资源的叶片性状规律表现为叶片越大,叶片越接近披针形,其叶脉对数就越多;叶长宽比的值越大,叶尖越接近于急尖、渐尖。【结论】供试茶树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筛选出的6个叶片农艺性状可作为茶树种质资源识别和鉴定的主要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叶片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