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精神病专科医院2005—2016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13
1
作者 于云彩 鲍天昊 +4 位作者 于云霞 熊昆武 张帆 张勇辉 张少川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27-530,共4页
目的对某精神病专科医院2005—2016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为精神病专科医院感染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个案调查、床旁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某精神病专科医院2005—2016年某日所有住院患者医... 目的对某精神病专科医院2005—2016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为精神病专科医院感染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个案调查、床旁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某精神病专科医院2005—2016年某日所有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结果 2005—2016年医院感染横断面共调查住院患者8 006例,实查率100.00%,平均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4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医院感染病例年龄≥55岁患者共203例,占73.29%。横断面抗菌药物日使用率为3.72%,以治疗性目的(86.24%)和一联用药(81.88%)为主;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45.91%。2005—2016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日共检出病原菌17株,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41.18%,未检出多重耐药菌。结论精神病专科医院需要提高医院感染管理风险防范意识,根据精神病专科特点进行医院感染防控,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专科医院 医院感染 横断面调查 现患率 病原菌 感染部位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正念减压疗法可改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照料者焦虑抑郁状态及其生活质量 被引量:3
2
作者 段登艾 王海明 +5 位作者 佟靓 阮静莹 王琦珠 陈志祥 阮冶 鲍天昊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5,共8页
目的:探索网络正念减压疗法(MBSR)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照料者焦虑抑郁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3月在云南省精神病医院封闭病房住院治疗的、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或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照料者93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索网络正念减压疗法(MBSR)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照料者焦虑抑郁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3月在云南省精神病医院封闭病房住院治疗的、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或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照料者93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名和MBSR干预组46名。对照组给予健康宣教、康复技能训练,干预组在健康宣教、康复技能训练的基础上给予8周基于网络的MBSR。分别于基线及8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SF-36健康量表(The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进行效果评价。结果:8周后,两组共脱落13名(对照组7名,干预组6名)。对照组与干预组基线SAS、SDS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8周后,干预组SAS、SDS分值较基线值均降低(均P<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而对照组较基线值无明显变化(均P>0.05)。对照组与干预组基线SF-36总分及各个维度分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8周后,干预组SF-36总分及各个维度分值较基线时均升高,除生理功能维度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而对照组较基线时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网络MBSR可以减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照料者的焦虑抑郁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减压疗法 网络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照料者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锂浓度水平及危急值在精神科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少川 陈志祥 +6 位作者 黄秋燕 张海庆 杨菠 周莉 胡怡 黄朝红 杨春霞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06-810,共5页
目的分析某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近3年来血清锂浓度监测及危急值情况,为精神病专科医院合理安全使用碳酸锂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5月1915例患者血清锂浓度监测数据结果,以及危急值发生率、临床处理率和药物... 目的分析某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近3年来血清锂浓度监测及危急值情况,为精神病专科医院合理安全使用碳酸锂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5月1915例患者血清锂浓度监测数据结果,以及危急值发生率、临床处理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等(设定的锂离子参考范围0.4~1.2 mmol·L^(-1),危急值范围为≥1.5 mmol·L^(-1))。结果 1915例锂离子检测结果中,女性患者血清锂浓度高于男性,男女患者血清锂浓度中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血清锂浓度呈递减趋势,不同年龄组血清锂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锂浓度监测的危急值发生率为2.04%(39例),临床处置率为100.00%,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89%。结论锂盐的个体化差异较大,对于长期使用锂盐治疗的患者,为确保用药安全,建议定期监测锂离子浓度;同时建立合理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可以促进医、护、技间各环节的配合与协调,进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盐 危急值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