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体训练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伍周文 何欣怡 《临床荟萃》 2024年第12期1085-1088,共4页
目的探讨文体训练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云南省精神病医院门诊复诊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文体训练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服药... 目的探讨文体训练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云南省精神病医院门诊复诊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文体训练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服药依从性+健康宣教,文体训练组在服药依从性+健康宣教的基础上,进行4周文体训练。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the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进行医学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效果评价。结果4周结束后,2组共脱落15例,其中文体训练组脱落8例,对照组脱落7例。基线时2组MCMQ及SF-36的各维度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周后,文体训练组MCMQ的屈服维度分(17.73±2.93 vs 19.78±3.69)、回避维度分(17.73±2.16 vs 19.43±2.06)均低于对照组,面对维度分(19.14±3.09 vs 16.78±3.74)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体训练组SF-36的躯体疼痛维度分(69.18±10.42 vs 61.91±12.91)、总体健康维度分(55.32±7.00 vs 47.09±11.14)、生命活力维度分(55.77±7.14 vs 50.26±9.45)、社会功能维度分(61.23±11.14 vs 54.09±9.25)、情感职能维度分(53.36±10.30 vs 46.17±12.89)、精神健康维度分(48.50±5.23 vs 44.13±6.5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文体训练可以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康复期 文体训练 应对方式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对首发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陆香秀 王海明 +1 位作者 张轶杰 邱尔仙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4期320-324,共5页
目的探索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对首发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云南省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的符合入组标准的首发抑郁障碍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先后顺序先分入联合... 目的探索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对首发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云南省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的符合入组标准的首发抑郁障碍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先后顺序先分入联合组(32例),再分入对照组(32例),对照组单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联合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的基础上,联合CBT,使用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si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斯特鲁普试验(Struse color word test,Stroop)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采用SPSS分析2组治疗前后组内、组间的差异性。结果2组在治疗前WCST和Stroop评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8周末,2组总应答数(total response,RA)、正确应答数(correct response,RC)、持续正确数(persistent correct,RP)、持续错误数(persistent error,RPE)评分均显著改善,但联合组RC、RP、RPE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冲突反应时、中性反应时、干扰反应时减分明显,但联合组减分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能够改善首发抑郁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 抑郁障碍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辩证行为疗法联合舍曲林对伴有非自杀性自伤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段登艾 邓燕 +1 位作者 张志雄 谷樟林 《临床荟萃》 CAS 2023年第4期319-323,共5页
目的探索辩证行为疗法(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DBT)联合舍曲林对伴有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疗效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云南省精神病医院诊断为伴有NSSI... 目的探索辩证行为疗法(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DBT)联合舍曲林对伴有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疗效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云南省精神病医院诊断为伴有NSSI的青少年抑郁障碍的住院患者,按照入组先后顺序先分入联合组(35例),再分入对照组(35例),对照组服用舍曲林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合并DBT干预。分别于基线(T0)、6周后(T1)、6月后(T2)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进行测量,并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观察指标进行分析。结果T0时2组人口学资料、问卷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1、T2时自杀总分、HAMD、积极应对、消极应对评分存在组间差异(P<0.05),表现为联合组自杀总分、HAMD、消极应对分值降低更明显,积极应对分值提高更明显;2组自杀总分、HAMD、消极应对评分的差异存在时点×组别的交互作用。结论给予伴有NSSI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提供DBT干预,能够降低HAMD分值,减少NSSI行为的发生,提高积极应对方式,摒弃消极应对方式,且持久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辩证行为疗法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 应对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