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上腺皮质癌18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杨践 陆建波 +1 位作者 许海敏 陈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81-584,共4页
目的 :探讨肾上腺皮质癌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重点在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常规 10 %福尔马林液固定标本 ,HE染色或LSAB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观察。结果 :肾上腺皮质癌标本 18例 ,其中男性 11例 ,女性 7例。年龄 6~... 目的 :探讨肾上腺皮质癌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重点在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常规 10 %福尔马林液固定标本 ,HE染色或LSAB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观察。结果 :肾上腺皮质癌标本 18例 ,其中男性 11例 ,女性 7例。年龄 6~ 6 5岁 ,平均 4 0岁。功能性 8例 ,无功能性 10例。病理组织学特点 ,肿瘤体积大 ,可有包膜 ,出血坏死常见 ,核异型 ,核分裂象多见 ,嗜酸细胞 >70 % ,有包膜、血管及周围组织浸润 ,远处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未发现肾上腺皮质癌特异性标记抗体。结论 :对于肾上腺皮质癌的诊断 ,应将临床和病理组织细胞形态学主要特征与肿瘤浸润及转移的生物学行为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睫状体肿瘤1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杨亚丽 周虹 +2 位作者 赵霓姗 杨严丽 申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探讨睫状体(ciliary body, CB)原发性肿瘤的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8例CB原发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检测,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8例CB原发性肿瘤中,黑色素瘤8... 目的探讨睫状体(ciliary body, CB)原发性肿瘤的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8例CB原发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检测,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8例CB原发性肿瘤中,黑色素瘤8例(44.44%),黑色素细胞瘤3例(16.67%),平滑肌瘤3例(16.67%),无色素上皮腺癌2例(11.11%),无色素上皮腺瘤1例(5.56%),神经鞘瘤1例(5.56%)。结论 CB原发性肿瘤临床较少见,最常见的是黑色素瘤,其次为黑色素细胞瘤和平滑肌瘤、无色素上皮腺癌、无色素上皮腺瘤和神经鞘瘤。CB原发性肿瘤中黑色素细胞瘤、平滑肌瘤、上皮腺瘤和腺癌,均有独特的病理组织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体肿瘤 黑色素瘤 黑色素细胞瘤 平滑肌瘤 无色素上皮腺瘤 无色素上皮腺癌 神经鞘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3
作者 杨亚丽 吴友莉 +2 位作者 蓝洋 阎晓初 段光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1743-1750,共8页
目的探讨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肾细胞癌(fumarate hydratase-deficient renal cell carcinoma,FH-d 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加强对该罕见肿瘤的认识。方法收集2010-2020年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的2例FH-d RCC患者资料,包括组织病... 目的探讨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肾细胞癌(fumarate hydratase-deficient renal cell carcinoma,FH-d 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加强对该罕见肿瘤的认识。方法收集2010-2020年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的2例FH-d RCC患者资料,包括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下一代测序(NGS),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34和35岁。例1为双肾肿瘤伴肾门淋巴结转移,瘤细胞核级高,呈乳头状、腺管状排列。例2肿瘤位于肾脏上极并累及肾上腺,大部分区域瘤细胞分化好,呈大小不等的管状、囊状排列,周围伴局灶低分化区域。2例部分瘤细胞核内均可见到嗜酸性病毒包涵体样的大核仁及核仁周空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两例瘤细胞除表达上皮和肾源性标记外,均呈现CK7阴性/CA9灶性阳性;FH的表达例1缺失、例2无缺失,但2例NGS均检测到FH基因的体细胞突变。FISH检测未发现TFE3基因重排。结论FH-d RCC是一种具有FH基因突变的高级别肾细胞癌,侵袭性强、预后差。肿瘤细胞呈乳头状排列伴有明显的嗜酸性病毒包涵体样大核仁及核仁周空晕是其典型病理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酸水合酶 肾细胞癌 诊断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剪切弹性波成像对不同原因兔脂肪肝肝脏硬度的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汤跃跃 周虹 +3 位作者 张勇 李云燕 徐丽荣 陆永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57-1761,共5页
目的采用实时剪切弹性波成像检测高脂及酒精喂养的兔肝脏的弹性(硬度),并与病理对照,探讨不同原因导致的脂肪肝形成过程中肝脏硬度的发展趋势。方法 60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单纯性脂肪肝组及酒精性脂肪组。分别于不... 目的采用实时剪切弹性波成像检测高脂及酒精喂养的兔肝脏的弹性(硬度),并与病理对照,探讨不同原因导致的脂肪肝形成过程中肝脏硬度的发展趋势。方法 60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单纯性脂肪肝组及酒精性脂肪组。分别于不同时期行常规超声及弹性成像观察。测量兔肝脏弹性模量值(最大值、平均值及最小值)。20周后处死动物,将病理结果与弹性模量值进行比较,得出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的弹性模量值参考范围。结果单纯性脂肪肝组及酒精性脂肪肝组弹性模量值平均值均高于正常组(P<0.01);且酒精性脂肪肝组弹性模量平均值高于单纯性脂肪肝组(P<0.01)。酒精性脂肪肝组与单纯性脂肪肝组弹性模量平均值随病程增加(P<0.01)。S1~S4期弹性模量平均值诊断界值分别为:7.15、12.05、13.80、18.15 kPa。ROC曲线显示诊断肝硬化各期(S1、S2、S3、S4)的曲线面积分别为:0.957、1.000、0.991、0.997。结论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手段,能较客观反映肝脏硬度,检测不同病因引起的脂肪肝形成过程中纤维化发展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实时剪切弹性波成像 肝脏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转录因子在宣威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俎云芬 王熙才 +6 位作者 刘馨 陈艳 李承文 尚学琴 谢余澄 赵虹园 王继营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1-137,共7页
背景与目的通过检测宣威肺腺癌细胞株(XWLC-05)中甲状腺转录因子(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 1,TTF-1)mRNA和蛋白表达及宣威肺腺癌标本组织TTF-1和Ki-67蛋白的表达,分析宣威肺腺癌中TTF-1与Ki-67表达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背景与目的通过检测宣威肺腺癌细胞株(XWLC-05)中甲状腺转录因子(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 1,TTF-1)mRNA和蛋白表达及宣威肺腺癌标本组织TTF-1和Ki-67蛋白的表达,分析宣威肺腺癌中TTF-1与Ki-67表达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qRT-PCR方法检测XWLC-05中TTF-1 mRNA和免疫组化分析TTF-1及Ki-67蛋白表达。同时收集2008年1月-2012年3月96例手术后宣威肺腺癌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检测TTF-1及Ki-67的蛋白表达。结果 XWLC-05中TTF-1 mRNA低表达,免疫组化TTF-1表达阴性,Ki-67100%表达。96例肺癌患者TNM分期I期-II期66%(63/96)、III期34%(33/96),TTF-1蛋白表达率93%(89/96),Ki-67为70%(67/96),其中高分化腺癌TTF-1阳性表达率98%(31/39),中低分化腺癌89%(51/57)。TTF-1阳性表达随着分化程度的增加而增高(P=0.002),与Ki-67的表达负相关(P=0.01),与性别、年龄、吸烟史及分期无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median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与分期、TTF-1及Ki-67表达强度有关,I期-II期PFS高于III期(46个月vs32个月,P=0.001),TTF-1强阳性高于弱阳性和阴性组(45个月vs35个月,P=0.036),Ki-67弱阳性和阴性高于强阳性组(46个月vs40个月,P=0.048)。结论 TTF-1在肺腺癌中可能是一个肿瘤抑制基因,基于它能抑制Ki-67的表达,并且可作为宣威肺腺癌好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转录因子 KI-67 肺肿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畸形伴双侧肾上腺髓脂肪瘤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谢余澄 赵霓姗 肖桂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9-230,共2页
患者,社会性别女性,45岁。因“发现左侧腹部包块1年余,加重18天”入院。1年前无诱因出现腹部微痛,检查发现有包块,约核桃大小,逐渐增大,1年后包块增大迅速。自发病以来无发热、盗汗、消瘦等症状。患者青春期后无月经来潮,男性面容,可见... 患者,社会性别女性,45岁。因“发现左侧腹部包块1年余,加重18天”入院。1年前无诱因出现腹部微痛,检查发现有包块,约核桃大小,逐渐增大,1年后包块增大迅速。自发病以来无发热、盗汗、消瘦等症状。患者青春期后无月经来潮,男性面容,可见胡须,有喉节,胸部对称无畸形,乳房未发育,左下腹可扪及巨大包块,质软,活动度差,生殖器畸形,阴茎发育不全,短小,尿道开口于阴茎根部。 B超示胆囊多发息肉样物;CT示左侧腹膜后见巨大混杂密度病灶,其中见大量形态不规则的脂肪密度影,上界为膈下,下界至髂嵴水平。右侧肾脏上方腹膜后亦混杂密度影,大小8 cm &#215;4 cm,边界清。胰、左肾、胃、脾均受压并向前移位,左肾前移、下移进入盆腔且明显增大,边缘毛糙,肾门旋转。未见明确成形的子宫、前列腺、睾丸,可见较小阴茎影像。增强后腹膜后占位性病变实质部分有程度不等的强化,似有包膜,肝右叶内有小圆形无强化灶,未见明确肾上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髓脂肪瘤 两性畸形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