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小左心室患者手术治疗的三年随访结果 被引量:8
1
作者 王霁阳 宋怡 +4 位作者 杨旭 杨眉 张晓羽 李翔 马润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87-691,共5页
目的: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MS)合并小左心室患者围术期综合治疗后的3年的随访结果。方法:将风湿性MS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共计152例,根据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将患者分为两组,LVEDVI值≤60 mm为小左心室组(n=67),LVEDVI... 目的: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MS)合并小左心室患者围术期综合治疗后的3年的随访结果。方法:将风湿性MS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共计152例,根据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将患者分为两组,LVEDVI值≤60 mm为小左心室组(n=67),LVEDVI值>60 mm为非小左心室组(n=85),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及随访后的临床指标。结果:同非小左心室组患者相比,入院时小左心室组的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收缩压(SPAP)较高(均P>0.05),而左心室舒张期容积(LVEDV)、LVEDVI和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较低(均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均有肝功能损伤,小左心室组肝功能各项指标(碱性磷酸酶除外)较非小左心室组患者高,保肝治疗后术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均恢复正常。术后即刻监测SPAP,小左心室组的SPAP与非小左心室组比较[(67.3.1±23.4)mm Hg vs(61.3±26.9)mm Hg,1 mm Hg=0.133 k 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2例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吸入万他维治疗,关胸时两组患者中万他维吸入者较未吸入者SPAP均明显降低,且小左心室组较非小左心室组万他维吸入者的SPAP也降低(P均<0.05)。术后3年心功能,与非小左心室组比较,小左心室组的LVEDVI较低,SPAP较高。术后3年随访时,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的LVEDVI、RVEF提高,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平均分级降低,6 min步行试验(6 MWT)的距离明显延长;与非小左心室组比较,小左心室组LVEDVI均较低,6MWT的距离均较短(均P<0.05)。术后随访(3.7±1.6)年发现,小左心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63.6个月vs 73.2个月)明显短于非小左心室组(P<0.05);两组患者的死亡率(2.6%vs 2.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S合并小左心室的患者术前心、肝功能较差,手术风险大;虽然经过围术期的护肝、吸入万他维降低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等处理,明显改善术后心、肝功能,但术后3年随访时小左心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仍明显短于非小左心室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狭窄 高血压 肺性 小左心室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方式及围术期二级预防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杨立斌 王玉珏(综述) 叶联华(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18-1323,共6页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从20世纪50年代发展至今仍为三支病变及左主干病变的标准血运重建方法,近年随着基础研究、临床诊疗、手术器械、学科交叉等发展,手术方式、桥血管获取、围术期二级预防等取得重要进展。文章主要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从20世纪50年代发展至今仍为三支病变及左主干病变的标准血运重建方法,近年随着基础研究、临床诊疗、手术器械、学科交叉等发展,手术方式、桥血管获取、围术期二级预防等取得重要进展。文章主要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方式以及围术期二级预防的发展现状、热点争议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 杂交手术 桥血管获取 二级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