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哨淋巴结活检判断口腔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8
1
作者 姚红磊 纳应坤 刘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6-198,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预测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ENTRAL、Medline、EMBASE、IFCC、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QVIP)、万方数据... 目的:系统评价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预测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ENTRAL、Medline、EMBASE、IFCC、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QVIP)、万方数据库等,收集应用前哨淋巴结活检判断口腔癌颈淋巴转移的诊断试验,应用统计软件Meta-DiSc 1.4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文献9篇,前哨淋巴结活检判断口腔癌颈淋巴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诊断优势比(DOR)及系统接收操作特性曲线(SROC)下面积分别为84%(95%CI 73%~92%)、100%(95%CI97%~100%)、19.16(95%CI 7.65~47.77)、0.22(95%CI 0.10~0.51)、97.72(95%CI 29.69~321.61)和0.99。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作为临床上判断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有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癌引流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微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华 李龙江 代晓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0-403,共4页
目的:明确口腔癌引流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微转移之间的联系。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住院治疗的12例口腔鳞癌患者术后颈部淋巴结标本共233个,通过病理检测分为正常、反应性增生和转移3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前2组微转移,结果使用S... 目的:明确口腔癌引流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微转移之间的联系。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住院治疗的12例口腔鳞癌患者术后颈部淋巴结标本共233个,通过病理检测分为正常、反应性增生和转移3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前2组微转移,结果使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5个淋巴结病理检查为转移,79个反应性增生,129个正常;正常黏膜上皮、鳞状细胞癌与转移淋巴结呈角蛋白强阳性,反应性增生与正常淋巴结的微转移检出率分别为29/79、12/129。结论:癌引流区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较正常淋巴结更易出现微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淋巴结 反应性增生 微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辅助下颧弓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骆琦 肖文芝 +1 位作者 陈涌 张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行颧弓骨折复位内固定的相关技术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8例患者,其中单侧颧弓骨折10例,单侧颧骨颧弓骨折8例,均在内镜辅助下经面部小切口暴露颧弓骨折断端,行断端解剖复位后,采用钛板在内镜辅助下进行颧弓骨折坚固内...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行颧弓骨折复位内固定的相关技术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8例患者,其中单侧颧弓骨折10例,单侧颧骨颧弓骨折8例,均在内镜辅助下经面部小切口暴露颧弓骨折断端,行断端解剖复位后,采用钛板在内镜辅助下进行颧弓骨折坚固内固定,恢复颧弓解剖形态。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双侧颧部对称,无张口、咀嚼功能障碍及明显并发症发生。面部瘢痕隐蔽,无明显瘢痕畸形。术后CT检查显示颧弓颧骨基本解剖复位,钛板固定位置良好。结论内镜辅助下经面部小切口行颧弓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手术创伤小,骨折复位效果好,并发症少,可作为部分颧弓骨折病例治疗的选择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弓骨折 内镜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硝基喹啉-1-氧化物诱导C57BL/6小鼠舌黏膜癌变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代晓明 刘华 +3 位作者 左志斌 秦少华 阮永华 李逸松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7-360,共4页
目的用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诱导C57BL/6小鼠舌黏膜癌变。方法将85只小鼠随机分为蒸馏水对照组(n=5)、1,2丙二醇对照组(n=5)、实验组(n=75),分别给予蒸馏水、1,2丙二醇及4NQO溶液饮用。实验组小鼠再分为15笼,每2周处死一笼... 目的用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诱导C57BL/6小鼠舌黏膜癌变。方法将85只小鼠随机分为蒸馏水对照组(n=5)、1,2丙二醇对照组(n=5)、实验组(n=75),分别给予蒸馏水、1,2丙二醇及4NQO溶液饮用。实验组小鼠再分为15笼,每2周处死一笼,对照组小鼠于28周处死。对小鼠进行称质量和大体观察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死亡1只。实验组小鼠体质量在24周后体质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实验动物的舌、口底、上颚、颊部共出现79处肉眼可见的病变,其中舌部病变70处(88.6%)。实验组动物在不同时间点黏膜病变不同,28周时均发生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对照组未见病变。结论舌癌动物模型被成功建立。实验12~16周及20~28周可作为研究舌黏膜癌变早期和中晚期阶段的时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硝基喹啉-1-氧化物 C57BL/6小鼠 舌黏膜 癌变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口底-颌下径路气管内插管麻醉在颅面部多发性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张莉 刘华 +1 位作者 岳万远 陈涌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8-210,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口底-颌下径路气管内插管麻醉在颅面部多发性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运用该技术方法治疗颅面部多发骨折且有鼻腔插管禁忌症的患者8例,本文对该技术方法麻醉过程中实时监测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_2)、心率(HR)、心电... 目的:探讨内镜下口底-颌下径路气管内插管麻醉在颅面部多发性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运用该技术方法治疗颅面部多发骨折且有鼻腔插管禁忌症的患者8例,本文对该技术方法麻醉过程中实时监测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_2)、心率(HR)、心电图(ECG)的适应证、器械的选择、操作要点、效果及安全性、注意事项进行了详尽的介绍。结果:插管及麻醉过程顺利,BP、SPO_2、HR和ECG保持正常,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术后未发生插管及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是复杂颅面部骨折患者全麻的一项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骨折 全身麻醉 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结膜切口入路行颧眶复杂骨折治疗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肖文芝 陈涌 +2 位作者 骆琦 刘华 张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评价经结膜切口入路行颧眶复杂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对46例54例颧眶复杂骨折,采用结膜切口入路并向外眦延伸5~10mm,43例附加口腔前庭黏膜切口,将骨折断端解剖复位后,采用钛板进行眶缘坚强内固定,钛网进行眶底粉碎性骨折的重... 目的评价经结膜切口入路行颧眶复杂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对46例54例颧眶复杂骨折,采用结膜切口入路并向外眦延伸5~10mm,43例附加口腔前庭黏膜切口,将骨折断端解剖复位后,采用钛板进行眶缘坚强内固定,钛网进行眶底粉碎性骨折的重建。结果46例颧眶复杂骨折患者术后左右颧部基本对称,眼球位置解剖复位,效果满意。术后无明显不良并发症,仅1例出现右侧角膜上皮剥脱,1例出现结膜水肿消退延迟,经用药后均恢复正常。结论经结膜切口入路能充分暴露颧眶复杂骨折,避免了面神经损伤、面部瘢痕等并发症,是治疗颧眶骨折的较好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眶骨折 结膜切口入路 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皱切口及颞浅筋膜瓣在腮腺全切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代晓明 刘华 +1 位作者 李逸松 刘流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1-23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除皱切口联合颞浅筋膜瓣在腮腺全切除术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92例腮腺全切除术。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S型切口,未行修复;实验组62例采用除皱切口联合颞浅筋膜瓣覆盖腮腺床,术后复诊了解是否存在味觉-出汗综合征。术区面... 目的:探讨应用除皱切口联合颞浅筋膜瓣在腮腺全切除术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92例腮腺全切除术。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S型切口,未行修复;实验组62例采用除皱切口联合颞浅筋膜瓣覆盖腮腺床,术后复诊了解是否存在味觉-出汗综合征。术区面部外形分级评定。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期18个月。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对照组8例(27.0%),实验组4例(6.5%)。面部外形评级对照组Ⅲ级22例,Ⅳ级8例;实验组Ⅰ级16例,Ⅱ级46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除皱切口联合颞浅筋膜瓣在腮腺全叶切除术后对面部外形的恢复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的预防有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全切术 除皱切口 颞筋膜瓣 FREY综合征 面部美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1例恶性肿瘤术后唇部缺损修复的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代晓明 刘华 +3 位作者 李逸松 肖旭辉 刘流 何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2-685,共4页
目的:对唇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修复手术进行总结。方法:71例唇部缺损修复术中应用滑行瓣6例,Karapandzic瓣28例,单侧切口Karapandzic瓣37例。术后复诊,记录开口度、口角对称性、术区动度及皮肤感觉。询问患者满意度。结果:本组患... 目的:对唇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修复手术进行总结。方法:71例唇部缺损修复术中应用滑行瓣6例,Karapandzic瓣28例,单侧切口Karapandzic瓣37例。术后复诊,记录开口度、口角对称性、术区动度及皮肤感觉。询问患者满意度。结果:本组患者以鳞状细胞癌为主(63例,88.7%)。肿瘤切除术后唇部缺损范围为唇长的40%~80%。术后随访3月~8年,局部均无复发。开口度正常52例(73.2%);口角对称性65例(91.5%);术区动度及皮肤感觉良好71例(100%);患者满意及基本满意71例(100%)。结论:使用滑行瓣、Karapandzic瓣修复唇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缺损 重建 Karapandzic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通气管用于治疗儿童腭裂修复术后的早期低氧血症 被引量:3
9
作者 卜林明 段瑞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8期447-447,共1页
关键词 鼻咽通气管 治疗 儿童 腭裂修复术后 早期 低氧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