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低温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剑 李立 +7 位作者 王晓川 张升宁 李来邦 莽源祎 高扬 陈永林 任刚 李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46-851,共6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预处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Sham)组、HIRI组、亚低温处理(MH)组和MH+LY294002处理(MH+LY)组,每组10只,分别于肝缺血再灌注3、6、12、24 h后收集大鼠的血清及... 目的探讨亚低温预处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Sham)组、HIRI组、亚低温处理(MH)组和MH+LY294002处理(MH+LY)组,每组10只,分别于肝缺血再灌注3、6、12、24 h后收集大鼠的血清及肝组织标本。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PI3K(p-PI3K)、蛋白激酶B(Akt)和磷酸化Akt(p-Akt,Ser308)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TUNEL法和Western Blot检测分析肝组织中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ALT、AST活性。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 HIRI组p-PI3K、p-Akt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h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5. 217、5. 456,P值均<0. 01);经亚低温处理后大鼠肝组织中p-PI3K、p-Akt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I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0. 434、14. 116,P值均<0. 01)。HIRI组、MH组和MH+LY组大鼠再灌注后3、6、12、24 h的血清AST、ALT活性明显高于Sh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01)。TUNEL染色结果显示,HIRI组大鼠的细胞凋亡百分比[(42. 25±3. 50)%]明显高于Sham组[(3. 21±0. 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10. 187,P <0. 01);相比于HIRI组,MH组明显下调了细胞凋亡百分比(12. 42±1.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7. 784,P <0. 01),且HIRI组与MH+LY组的细胞凋亡百分比[(38. 19±2. 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 059,P> 0. 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HIRI组中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 101,P <0. 05),促凋亡蛋白Bax、fas和fasl表达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1. 016、4. 735、10. 201,P值均<0. 01),亚低温处理之后可明显下调HIRI对凋亡相关蛋白的调控作用。氧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HIRI组、MH组和MH+LY组大鼠肝组织中SOD、GSH-Px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Sh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而MDA在HIRI组、MH组和MH+LY组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Sh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 MH组大鼠肝组织中SOD、GSH-Px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I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2. 894、2. 731,P值均<0. 05),但MD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HIR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 888,P <0. 05)。此外,亚低温+LY294002处理明显下调了MH组对肝组织中SOD、MDA和GSH-Px表达的调控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2. 999、2. 944、2. 620,P值均<0. 05)。结论亚低温对HIRI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发挥下调肝细胞凋亡和增强体内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再灌注损伤 1-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类 大鼠 Sprague-Dawl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8 nm激光联合胡椒碱对毛囊外根鞘无色素黑素细胞黏附、移行及酪氨酸酶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吴一菲 曹萍 +4 位作者 王晓川 朱振东 陈伟 刘畅 薛琴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34-639,共6页
目的:研究308 nm准分子激光(EL)联合胡椒碱对毛囊外根鞘无色素黑素细胞(AMMC)黏附、移行及酪氨酸酶相关蛋白(TRP-1及TRP-2)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对AMMC黑素合成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AMMC分别予308nm EL(激光组)、胡椒碱(胡... 目的:研究308 nm准分子激光(EL)联合胡椒碱对毛囊外根鞘无色素黑素细胞(AMMC)黏附、移行及酪氨酸酶相关蛋白(TRP-1及TRP-2)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对AMMC黑素合成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AMMC分别予308nm EL(激光组)、胡椒碱(胡椒碱组)及二者联合(联合干预组)作用72 h、120 h及168 h,同时设阳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AMMC黏附及移行情况,并定量分析荧光染色后AMMC细胞内TRP-1及TRP-2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余4组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AMMC的黏附及移行。联合干预组、激光组及阳性对照组TRP-1及TRP-2表达均上调,其中联合干预组促进作用最强。胡椒碱作用72 h可促进AMMC细胞内TRP-1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而对TRP-2的表达无影响。结论:308 nm EL联合胡椒碱具有促进AMMC黏附、移行及提高细胞内TRP-1及TRP-2表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8 nm准分子激光 胡椒碱 黑素细胞 无色素 毛囊外根鞘 黏附 移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感染继发马尔尼菲青霉病 被引量:1
3
作者 高飞 刘敬 曹萍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15-516,共2页
报告HIV感染并发皮肤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1例。患者女,34岁。因持续发热40 d,全身散在分布丘疹就诊。皮损为全身散在分布暗红色丘疹,部分丘疹中央坏死、溃破,呈脐凹状。皮损真菌培养确诊为马尔尼菲青霉病,抗HIV抗体检测阳性。该文同时... 报告HIV感染并发皮肤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1例。患者女,34岁。因持续发热40 d,全身散在分布丘疹就诊。皮损为全身散在分布暗红色丘疹,部分丘疹中央坏死、溃破,呈脐凹状。皮损真菌培养确诊为马尔尼菲青霉病,抗HIV抗体检测阳性。该文同时回顾了云南省报道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病 HIV感染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发性表皮痣1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桂秀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0-140,共1页
关键词 表皮痣 泛发性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万乃洛韦致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
5
作者 吴一菲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17-317,共1页
关键词 盐酸万乃洛韦 药物不良反应 多型红斑型药疹 药疹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