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体会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剑 王昆华 +2 位作者 龚昆梅 朱宇 李临海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2年第1期68-69,共2页
恶性肿瘤易导致机体处于高分解状态,老年胃癌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且术后需较长时间禁食,势必加重营养不良,增加手术并发症,影响胃癌患者的术后短期结局。
关键词 胃肿瘤 糖尿病 肠外营养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凡综合征患者胸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彭智攀 孔瑞泽 龚昆梅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4期100-102,共3页
马凡综合征(MFS)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可以发生胸主动脉夹层等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病变,发生胸主动脉夹层后需行胸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但围手术期病死率高,深入研究MFS患者胸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MFS患者发生... 马凡综合征(MFS)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可以发生胸主动脉夹层等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病变,发生胸主动脉夹层后需行胸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但围手术期病死率高,深入研究MFS患者胸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MFS患者发生胸主动脉夹层与原纤维蛋白-1(FBN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1(TGFBR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2(TGFBR2)基因突变及整合素α9(ITGA9)、肌动蛋白结合蛋白(SM22α)基因低表达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信号转导通路调节异常有关。FBN1基因突变是MFS(1型)患者发生胸主动脉夹层主要的机制之一,当FBN1基因突变时,蛋白质结构异常导致微纤维功能障碍,无法维持胸主动脉壁中膜弹力蛋白的稳定,胸主动脉血管壁中膜的弹性纤维断裂,胸主动脉壁中膜回弹能力下降,在受到异常的血流冲击后,出现局部血管管腔持续膨出,形成胸主动脉瘤,当胸主动脉内膜出现撕裂口,血液从撕裂口处流入内膜和中膜之间,形成胸主动脉夹层。TGFBR1和TGFBR2是TGF-β的信息传递分子,该基因突变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数量减少,促进MFS发生胸主动脉夹层。ITGA9基因低表达,诱导VSMC从收缩表型转化为合成表型,胶原纤维降解,导致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黏附能力下降,也导致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的黏附能为下降,胸主动脉壁中膜无法抵抗异常血流的切应力。SM22α基因是一种VSMC表型标志基因,其甲基化修饰导致低表达,诱导VSMC发生表型转化,参与细胞外基质重塑,血管壁中膜弹性下降,促进胸主动脉壁中膜退行性病变。TGF-β、AngⅡ信号转导通路参与VSMC的增殖、分化、调亡生理功能的调节,也参与血管性疾病的发生;在小鼠胚胎期阻断此信号转导通路,可以引起小鼠主动脉壁中膜层弹力纤维合成受损,最终形成胸主动脉瘤/胸主动脉夹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综合征 胸主动脉夹层 FBN1基因 TGFBR1基因 TGFBR2基因 ITGA9基因 SM22α基因 TGF-β、AngⅡ信号转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胃肠手术中转开腹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临海 王昆华 +3 位作者 龚昆梅 郭世奎 肖乐 刘为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1期987-989,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肠手术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5月~2011年4月213例胃肠道癌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胃癌24例,直肠癌118例,右半结肠癌22例,左半结肠癌25例,小肠癌24例。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腹腔镜胃...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肠手术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5月~2011年4月213例胃肠道癌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胃癌24例,直肠癌118例,右半结肠癌22例,左半结肠癌25例,小肠癌24例。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腹腔镜胃肠手术中转开腹的原因。结果中转开腹25例,中转率为11.7%(25/213)。腹腔镜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为粘连程度(β=1.792,P=0.000,95%CI:0.073~0.785)、术中出血(β=1.454,P=0.036,95%CI:-0.386~0.286)、肿瘤分期(β=0.874,P=0.039,95%CI:-0.206~0.270)、肿瘤分化程度(β=1.000,P=0.004,95%CI:0.015~0.183),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部位与中转开腹无关。结论腹腔镜胃肠手术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是粘连程度和术中出血。术前充分评估,严格选择适应证,并根据术中具体情况及术者实际水平,决定中转开腹时机,是降低中转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手术 腹腔镜 中转开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内脏异位行腹腔镜胆囊及阑尾联合切除术1例报告 被引量:3
4
作者 郭世奎 龚昆梅 +2 位作者 包维民 王昆华 吴政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2期189-190,共2页
关键词 全内脏异位 腹腔镜手术 联合切除术 阑尾 胆囊 手术误伤 解剖位置 解剖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粪便细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品制备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郭世奎 包维民 +3 位作者 龚昆梅 邵剑春 陈弟 王昆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9年第11期939-942,共4页
目的:比较结直肠癌患者粪便细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品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及获得DNA的质与量。方法:以粪肠球菌作为试验菌株,分别采用标准菌株法、PCR扩增产物纯化法和PCR扩增目的片段割胶纯化法制备标准品,比较三者用于细菌实时荧光定量... 目的:比较结直肠癌患者粪便细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品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及获得DNA的质与量。方法:以粪肠球菌作为试验菌株,分别采用标准菌株法、PCR扩增产物纯化法和PCR扩增目的片段割胶纯化法制备标准品,比较三者用于细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制作的好坏及用核酸蛋白检测仪Biophotmeter测定获得DNA的质与量。并将PCR扩增产物纯化法得到的产物进行测序。结果:PCR扩增目的片段割胶纯化法获得DNA的量及纯度均较低,为29.9±3.2和2.8±0.2,标准菌株法和PCR扩增产物纯化法的量及纯度均较高,分别为62.9±2.7及1.7±0.1,59.1±2.7及1.8±0.1;PCR扩增目的片段割胶纯化法与标准菌株法和PCR扩增产物纯化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菌株法和PC R扩增产物纯化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以标准菌株法为佳。采用标准菌株法及PCR扩增产物纯化法,能获得很好的标准曲线(r=-1.00)。并且纯化产物序列与目的片段序列完全相同。结论:标准菌株法及PCR扩增产物纯化法制备标准品作荧光定量PCR检测比PCR扩增目的片段割胶纯化法更适合肠道相关分子微生态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粪便 细菌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急性穿孔6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凌平 龚昆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7期141-142,共2页
目的:探讨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合理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其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穿孔患者多为进展期胃癌。本组治愈58例,死亡10例,死于严重腹膜炎感染性休克伴多脏器功能衰竭... 目的:探讨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合理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其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穿孔患者多为进展期胃癌。本组治愈58例,死亡10例,死于严重腹膜炎感染性休克伴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及正确术式是降低胃癌急性穿孔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穿孔 手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基因CD1d和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慢病毒载体的构建
7
作者 刘为军 任庆莹 +5 位作者 师义 陈贤玉 郭世奎 雷毅 徐玉 王昆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3年第3期169-172,共4页
目的:构建人免疫基因CD1d与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基因慢病毒载体。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获得CD1d的全外显子片段,使之克隆到带GFP荧光报告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质粒中,慢病毒包装质粒和穿梭质粒转染293T细胞,包装... 目的:构建人免疫基因CD1d与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基因慢病毒载体。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获得CD1d的全外显子片段,使之克隆到带GFP荧光报告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质粒中,慢病毒包装质粒和穿梭质粒转染293T细胞,包装成功后收集上清,浓缩,鉴定。取浓缩纯化后的病毒上清感染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表达。结果:电泳鉴定结果与目的基因表达条带完全吻合,克隆测序结果与NCBI收录的CD1d基因序列完全一致。重组慢病毒质粒可高效转染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大量绿色荧光。结论:成功构建了CD1d与GFP融合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CD1d基因的相关功能提供了适合的稳定转染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d基因 慢病毒 绿色荧光蛋白 基因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慢性传导性便秘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
8
作者 唐峻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9期114-115,共2页
目的 :探讨分析慢性传导性便秘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慢性传导便秘患者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金陵术对其进行治疗,在术后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并将护理的... 目的 :探讨分析慢性传导性便秘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慢性传导便秘患者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金陵术对其进行治疗,在术后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并将护理的效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这10例患者的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大便情况均恢复正常,无一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100.0%。结论 :对慢性传导便秘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防止其病情复发,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生传导便秘 手术 术后护理 方法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后脊髓缺血的病因及防治研究进展
9
作者 文鑫(综述) 龚昆梅 李玥锦(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05-609,共5页
自1994年Dake等[1]应用腔内支架成功治疗胸降主动脉瘤以来,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彻底改变胸主动脉疾病的治疗方式,现TEVAR主要用于治疗胸主动脉瘤、胸主动脉夹层和胸主动脉损伤、胸主动脉壁... 自1994年Dake等[1]应用腔内支架成功治疗胸降主动脉瘤以来,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彻底改变胸主动脉疾病的治疗方式,现TEVAR主要用于治疗胸主动脉瘤、胸主动脉夹层和胸主动脉损伤、胸主动脉壁内血肿、穿透性溃疡等[2,3]。与开放修复相比,TEVAR不仅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而且远期疗效相似[4],因此成为首选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腔内隔绝术 胸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瘤 主动脉壁内血肿 穿透性溃疡 围手术期并发症 脊髓缺血 腔内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远端新发破口的原因和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10
作者 刘跃 邱昌涛 +1 位作者 李玥锦 龚昆梅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1期102-106,共5页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是B型主动脉夹层(STBAD)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然而TEVAR术后存在一些特异性晚期并发症,包括支架移植物源性的远端新发破口(dSINE)等。dSINE大多发生较晚且无症状,容易被忽视,可造成腔内治疗失败。内膜片发生钙...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是B型主动脉夹层(STBAD)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然而TEVAR术后存在一些特异性晚期并发症,包括支架移植物源性的远端新发破口(dSINE)等。dSINE大多发生较晚且无症状,容易被忽视,可造成腔内治疗失败。内膜片发生钙化、患有结缔组织疾病、放置过大尺寸比的支架等组织学原因,覆膜支架的径向力、弹性回直力等生物力学原因,均可导致dSINE的发生。支架移植物长期慢性刺激和主动脉壁发生病变自身脆性变大共同作用导致TEVAR术后dSINE的发生,其危险因素包括覆膜支架的远端过大尺寸比、较短的支架长度、带有连接杆的支架、夹层持续时间过长、靶向主动脉段曲折度高、主动脉锥度比小、楔形并置角大等。dSINE通常会导致患者预后不良,使得TEVAR的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因而预防就显得格外重要,锥形支架技术、PETTICOAT—snowshoe技术、远端限制性支架技术、术者改良支架移植物技术、新型特异性支架技术等可预防dSINE的发生。dSINE发生后,可通过再次TEVAR置入新的覆膜支架以延伸覆盖新的远端破口,对患者造成二次创伤打击小;开放修复手术可以作为对发生dSINE时行再次TEVAR治疗失败后的补充,缺点是创伤大且手术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B型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并发症 远端支架源性新发破口 支架移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