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云南省四十一个贫困县的战略地位
1
作者 赵俊臣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90年第1期55-58,共4页
云南是多民族聚居的山区、边疆省份,属全国经济不发达地区之一,贫困面很大。根据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贫困标准,云南全省共有四十一个贫困县,其中列入国家重点扶持的26个,省重点扶持的15个。1985年以前,全省有492万人未解决温饱问... 云南是多民族聚居的山区、边疆省份,属全国经济不发达地区之一,贫困面很大。根据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贫困标准,云南全省共有四十一个贫困县,其中列入国家重点扶持的26个,省重点扶持的15个。1985年以前,全省有492万人未解决温饱问题,到1988年底,已有242万人越过了温饱线,余下的250万贫困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县 战略地位 贫困地区 云南省 高寒山区 脱贫致富 重点扶持 经济不发达地区 区域经济开发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云南省农业发展战略的几点认识
2
作者 史新辰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86年第3期11-15,共5页
近来,我省农业发展战略研究中的一个新动向,就是更加重规战略选题和论证的科学性、实践性、可行性要求,并首先围绕粮食种植业进行了集思广益的充分讨论。但是,按整体性原则,如果缺乏较高层次的优化战略方案,就不可能把握住战略的正确方... 近来,我省农业发展战略研究中的一个新动向,就是更加重规战略选题和论证的科学性、实践性、可行性要求,并首先围绕粮食种植业进行了集思广益的充分讨论。但是,按整体性原则,如果缺乏较高层次的优化战略方案,就不可能把握住战略的正确方向,从而容易造成以偏慨全的弊病。因此,对农业发展战略有必要重新认识和研究。本文将对农业这个“制高点”谈一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发展战略 农业技术 云南省 生态农业 粮食种植业 发展战略研究 战略方案 重点目标 商品生产 农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云南省综合水利化道路
3
作者 康云海 《生态经济》 1991年第4期46-49,共4页
水利建设应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才能在不损坏农业生产环境条件下,迅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全省农业生产大发展?这是当前我省农业发展甚至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为此,本文将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 云南 水利建设 综合水利化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矿业开发问题的思考
4
作者 董棣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3-18,5,共7页
我省得天独厚的地质成矿环境,造就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储量,经过四十年的开发建设,已先后建成了锡、铜、钢铁、煤炭、轻化工、建材等矿产原料生产基地,矿业生产已成为我省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矿业开发对全省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截至198... 我省得天独厚的地质成矿环境,造就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储量,经过四十年的开发建设,已先后建成了锡、铜、钢铁、煤炭、轻化工、建材等矿产原料生产基地,矿业生产已成为我省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矿业开发对全省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截至1988年止,有色冶金系统共向国家提供有色金属140万吨,累计上缴利税30亿元,煤炭系统已形成年产2054万吨原煤的生产规模,并在保障全省用煤自给的前提下,出口创汇120多万美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矿业 乡镇矿山企业 矿业开发 开发问题 矿产开发 资源级差 矿产资源开发 资源税 非金属矿 乡镇矿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边疆民族山区生产力跳跃发展学术讨论综述
5
作者 赵俊臣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7-27,共1页
1月19日,省社科院部分专家学者集聚一堂,就省委书记普朝柱同志最近提出的云南边疆、民族、山区生产力跳跃发展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关键词 云南边疆 跳跃发展 民族山区 民族地区生产力 学术讨论 山区经济发展 社科院 产品经济 省委书记 热区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完善土地承包上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兼论云南农业土地管理
6
作者 董棣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92年第3期61-65,共5页
云南是一个以农业为基本经济运行体的省份,全省9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50%以上的工农业净产值、70%的财政收入、75%的国民收入、60%以上的外汇收入、80%以上的轻工原料,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农业。农业的兴衰,是云南经济发展的关... 云南是一个以农业为基本经济运行体的省份,全省9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50%以上的工农业净产值、70%的财政收入、75%的国民收入、60%以上的外汇收入、80%以上的轻工原料,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农业。农业的兴衰,是云南经济发展的关键。如何在云南人均1.2亩耕地上既解决吃饭,又解决农民的增收和致富,已成为云南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迫切需要从农村土地资源管理上,发掘更大的土地经营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承包制 土地管理 土地使用权 土地资源管理 土地承包关系 耕地 农村土地 农户 云南经济发展 农业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完善 被引量:1
7
作者 董棣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92年第1期21-24,共4页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进一步发展农村村社集体经济,充分发掘农业生产潜力,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制度。它在维护农村土地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性质基础上通过对联产承包的完善,突出并直接体现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适宜于我国...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进一步发展农村村社集体经济,充分发掘农业生产潜力,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制度。它在维护农村土地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性质基础上通过对联产承包的完善,突出并直接体现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适宜于我国现阶段农村生产力水平,符合社会主义农业发展方向的要求。但是,因目前对这一体制仍缺乏系统的理论导向,在实际的实施中还难以产生完整的规范效应。为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 集体经济组织 统分结合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相结合 统一经营 社会主义 农业发展方向 农村土地 我国现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力跳跃发展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永华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94年第1期69-72,共4页
生产力跳跃发展的理性思考周永华一、跳跃发展生产力是当今经济社会的普遍规律中共云南省委提出要边疆民族后进地区加快发展生产力,使其有一个跳跃式的发展。这个问题提得适时,提得正确。“跳跃发展生产力”,能使不少人很快联想起1... 生产力跳跃发展的理性思考周永华一、跳跃发展生产力是当今经济社会的普遍规律中共云南省委提出要边疆民族后进地区加快发展生产力,使其有一个跳跃式的发展。这个问题提得适时,提得正确。“跳跃发展生产力”,能使不少人很快联想起1958年的“大跃进”。其实,当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跃发展 一般生产力 后进地区 生产力要素 生产要素 产业结构 地方经济 发展生产力 劳动者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投入的生产力问题探讨
9
作者 康云海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2-18,57,共8页
本文着重探讨了农业投入机制的变化与农业生产的投入与产出关系,指出保证必要的投入是农业生产力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农业投入主体由国家独包变为国家、地方、农民个人三部分,充分调动和激发三者的投资积极性... 本文着重探讨了农业投入机制的变化与农业生产的投入与产出关系,指出保证必要的投入是农业生产力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农业投入主体由国家独包变为国家、地方、农民个人三部分,充分调动和激发三者的投资积极性,才能使农业投入有保障。因此,必须为农业生产建立发展积累补偿机制和创造一个有效刺激增加农业投入的环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进一步提高对增加农业投入的认识。2、明确投资主体和投资对象,建立多层次的农业生产发展积累补偿机制。3、制定《农业投入法》。4、把农业生产置于保护的地位。5、明确土地产权,推行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6、完善双层经营,发挥集体经济投资主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投入 农业生产力要素 生产力问题 农民 我国农业 粮食产量 补偿机制 发展农业 投资主体 农业基本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发达区域经济研究的新探索——评《不发达区域经济学》
10
作者 赵俊臣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96-97,共2页
不发达区域经济研究的新探索———评《不发达区域经济学》赵俊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呈现纷繁复杂的变化,一方面,发达区域进一步发展,不发达区域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集团化浪潮席卷大... 不发达区域经济研究的新探索———评《不发达区域经济学》赵俊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呈现纷繁复杂的变化,一方面,发达区域进一步发展,不发达区域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集团化浪潮席卷大地,并成为世界经济政治生活中的大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发达区域 区域经济学 新探索 经济研究 研究方法 新兴学科 定性与定量结合 发展经济学 研究内容 研究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资源进入市场经济运行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契机
11
作者 周永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2-46,共5页
在原有体制下,森林资源基本上处于“各取所需”的“无价值”状态,因而遭到过度的毁坏、并引致山区生态环境恶化,农村经济贫困。森林资源及其所维护的良好生态环境成了经济发展中的牺牲品。在建立市场经济机制之时,应该树立新的林业观念... 在原有体制下,森林资源基本上处于“各取所需”的“无价值”状态,因而遭到过度的毁坏、并引致山区生态环境恶化,农村经济贫困。森林资源及其所维护的良好生态环境成了经济发展中的牺牲品。在建立市场经济机制之时,应该树立新的林业观念和资源价值观念,让森林资源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共同组成的“完全价值”充分地表现出来,让毁损消耗森林者付出应有代价,作为因森林毁损而遭到生态效应损害的社会其他人应有的补偿、以及恢复森林资源所付出的必要社会劳动的经费保障。这才是“等价交换”,是贯彻“损坏者赔偿”的社会通则,以此来制止发展社会经济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 进入市场 完全价值 云南人民出版社 经济运行 生态环境恶化 森林覆盖率 生态效应 天气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经营机制转换与重塑农民动力机制
12
作者 董棣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5-41,共7页
农业经营机制是农业经营主体在从事经营活动时各种功能和运行方式的总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营机制改革的结果,取决于它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转换程度。一、农业经营机制转换的途径模式在80年代至9... 农业经营机制是农业经营主体在从事经营活动时各种功能和运行方式的总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营机制改革的结果,取决于它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转换程度。一、农业经营机制转换的途径模式在80年代至90年代的农业经济运行中,市场机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 生产经营动力 经营主体 经营方式 农业经营机制 农民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探讨
13
作者 康云海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91年第2期14-18,共5页
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实质上就是农业的现代化过程,是农业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我国解放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态势十分微弱。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改... 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实质上就是农业的现代化过程,是农业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我国解放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态势十分微弱。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改革开放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转移 非农产业 农业现代化 现代化过程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业开发 农业生产 十一届三中全会 快速转移 农业劳动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握好反贫困动力 提高扶贫攻坚效益
14
作者 周永华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97年第6期49-50,共2页
把握好反贫困动力提高扶贫攻坚效益周永华反贫困的动力包括内部动力和外推动力,即内因和外因。内因是贫困向“非贫困”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其发展变化的条件。10多年来,我国投入大量物力、财力、人力进行大规模扶贫工作,很多贫... 把握好反贫困动力提高扶贫攻坚效益周永华反贫困的动力包括内部动力和外推动力,即内因和外因。内因是贫困向“非贫困”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其发展变化的条件。10多年来,我国投入大量物力、财力、人力进行大规模扶贫工作,很多贫困地区人口相继脱离了贫困的事实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贫困 扶贫攻坚 贫困地区 扶贫项目 区域性贫困 效益 扶贫到户 内部动力 商品生产基地 发展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经济学研究中的数学方法
15
作者 左停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90年第3期54-55,共2页
杨春学同志在《论数学——定量方法在经济学研究中的能与不能》一文中认为:“在认识经济现象的质的规定性的过程中,数学和定量方法所能起到的作用是极有限的。”徐百兴同志则认为:“数学方法能进行经济学的质的分析。”
关键词 数学方法 计量经济学 科学数学化 定量方法 经济学研究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经济科学 规定性 思维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困民族山区商品经济发展的破题——加速超稳结构的解体
16
作者 史新辰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87年第2期7-12,共6页
商品经济是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但是,就如何加速特困民族山区发展商品经济的步伐及规模,现在不仅没有在实践上的破题,而且在理论上也没有真正做到正本清源。所以,我们现在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结合角度,一方面重... 商品经济是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但是,就如何加速特困民族山区发展商品经济的步伐及规模,现在不仅没有在实践上的破题,而且在理论上也没有真正做到正本清源。所以,我们现在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结合角度,一方面重新学习和领会马列主义和党中央关于发展商品生产与商品经济的原理、方针、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经济 民族山区 经济发展 商品生产 山区发展 生产力要素 社会发展 解体 经济结构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份制与政企分开
17
作者 赵俊臣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89年第2期39-42,共4页
政企不分,是我国国有企业体制的一大弊瑞。在所有仅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的理论指导下;我们大力准行承包制、租赁制和厂长(经理)负责制,虽然对改革政企不分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这些经营形式自身的局限。并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政企不分,是我国国有企业体制的一大弊瑞。在所有仅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的理论指导下;我们大力准行承包制、租赁制和厂长(经理)负责制,虽然对改革政企不分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这些经营形式自身的局限。并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甚至还有使政企不分通过合同和任期目际而合法化的危险,为此,必须寻找(?)政企真正分开的企业组织形式,而股份制就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资产管理机构 股份制企业 政企不分 政企分开 政府机关 行政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 企业股份 微观经济活动 承包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山致富战略的探索——墨江县总体战略发展研究
18
作者 史新辰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85年第3期8-12,共5页
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突破口,应是怎样加快占全省面积94%以上的广大民族山区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尽快送穷致富。
关键词 致富 墨江县 农村商品经济 治山 社会发展战略 民族山区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