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民族旅游地区保护与开发互动机制探索——云南省邱北县仙人洞彝族文化生态村个案研究 |
王国祥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3
|
|
2
|
生态人类学视域中的藏族垃圾观念与垃圾处理——以云南省德钦县明永村为例 |
曹津永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3
|
民族乡撤乡建镇、改办的思考——基于昆明市6个民族乡的案例研究 |
王俊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6
|
|
4
|
气候变化的社会性别研究理论与发展 |
尹仑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5
|
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价值理论 |
黄光成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6
|
中国民族生态法律制定研究 |
尹仑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7
|
论“民族村”对散居民族理论体系创新发展的意义 |
王俊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8
|
灾害文化与文化防灾的互动逻辑 |
李永祥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6
|
|
9
|
世界茶文化源头之辩 |
史军超
|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1 |
8
|
|
10
|
霸王鞭舞的现代建构与昆明西郊白族认同研究 |
王俊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5
|
|
11
|
迈向以社区需求为导向的防灾减灾研究——写在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 |
李永祥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5
|
|
12
|
传统知识的传承、创新和运用——对云南德钦红坡村的应用人类学研究 |
尹仑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
|
13
|
神话的思维形式因素 |
邓启耀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2
|
|
14
|
傣族民间工艺的休闲价值及人类学意义——以滇南花腰傣民间工艺为例 |
刘婷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5
|
试论当代城市婚姻家庭的调适 |
郑海
|
《云南社会科学》
|
1988 |
0 |
|
16
|
“吾丧我”与“庄周梦蝶”——从《齐物论》看庄子对“我是谁”的终极追问 |
谢青松
赵娟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7
|
|
17
|
东巴教与苯教“卵生说”的比较 |
和建华
|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5
|
|
18
|
简论普米族族源与人口变动 |
杨照辉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5
|
|
19
|
论《格萨尔》史诗中的藏汉友谊 |
徐国琼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3
|
|
20
|
建设绿美乡村推进乡村振兴 |
刘兵
|
《云南农业》
|
202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