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多样性与云南的多民族和谐社会建设 被引量:12
1
作者 郭家骥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4-77,共4页
云南是中国文化多样性最为富集的省份之一。云南各民族文化多样性中蕴涵的和谐文化,直接建构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多样性促进创造性和多样性促进稳定性,是自然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云南的文化多样性对构建和... 云南是中国文化多样性最为富集的省份之一。云南各民族文化多样性中蕴涵的和谐文化,直接建构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多样性促进创造性和多样性促进稳定性,是自然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云南的文化多样性对构建和谐云南具有积极作用,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与发展文化多样性,推动云南的多民族和谐社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多样性 云南 多民族和谐社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与云南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家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1-34,共4页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民族立足中国国情、顺应世界潮流、切实推进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对云南民族地区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和...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民族立足中国国情、顺应世界潮流、切实推进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对云南民族地区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和发展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都具有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云南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云南民族地区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对生态环境的文化适应类型 被引量:16
3
作者 郭家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8-53,共6页
对生态环境的文化适应是生态人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当代可持续发展可资利用的宝贵文化资源。云南少数民族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的文化适应方式,以生态文化中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主线,大体可概括为四种类型。对每一种类型中自然与文化的... 对生态环境的文化适应是生态人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当代可持续发展可资利用的宝贵文化资源。云南少数民族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的文化适应方式,以生态文化中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主线,大体可概括为四种类型。对每一种类型中自然与文化的互动调适进行深入分析,可为云南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对民族地区实行分类指导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少数民族 生态环境 文化适应 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城市民族关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4
4
作者 郭家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0,共6页
随着云南省社会转型速度的加快,云南已进入社会矛盾和民族问题多发时期,这些多发的社会矛盾和民族问题大多集中在城市,民族问题城市化的特点日趋突出,城市日趋成为民族关系协调的重点和难点地区,民族工作的重点也应随之而向城市转移。
关键词 云南省 城市民族关系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民族关系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3
5
作者 郭家骥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72,共4页
云南民族关系现实格局存在十大基本特点,现实的云南民族关系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同时也进入了矛盾和问题多发的时期。历史和现实的经验都证明,国家权力在协调民族关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所以应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国际... 云南民族关系现实格局存在十大基本特点,现实的云南民族关系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同时也进入了矛盾和问题多发的时期。历史和现实的经验都证明,国家权力在协调民族关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所以应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国际影响诸方面,运用国家力量推动云南民族关系持续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民族关系 现状 持续和谐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矛盾冲突到共同发展——云南黑树林地区族群关系“百年干戈化玉帛”的启示 被引量:7
6
作者 郭家骥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15,共7页
云南黑树林地区"百年干戈化玉帛"历史发展过程,是一个地区族群矛盾成功化解的个案,其经验及其理论启示具有研究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在特殊情况下,民族内部矛盾也可视为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问题;地域认同会高于民族认同;民... 云南黑树林地区"百年干戈化玉帛"历史发展过程,是一个地区族群矛盾成功化解的个案,其经验及其理论启示具有研究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在特殊情况下,民族内部矛盾也可视为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问题;地域认同会高于民族认同;民族工作队在化解民族矛盾过程中发挥着特殊作用;国家权力在协调民族关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树林 族群关系 矛盾冲突 共同发展 民族工作队 国家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情认识新论 被引量:7
7
作者 郭家骥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2-87,91,共7页
作者在对传统云南省情认识论进行回顾与分析的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视角提出了新的云南省情认识论。作者认为,生态环境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民族文化多样性是云南省情的三大基本特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云南各民族为适应多样化... 作者在对传统云南省情认识论进行回顾与分析的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视角提出了新的云南省情认识论。作者认为,生态环境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民族文化多样性是云南省情的三大基本特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云南各民族为适应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和开发利用多样化的生物资源以求得生存与发展,创造了与生态环境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相互适应的民族文化多样性,形成并长期保持了三多一体、良性互动、高度融合的格局,可抽象并形式化为“三多一体”互动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最晚形成的民族文化多样性处于核心位置,对于三者能否良性互动发挥着关键作用。在21世纪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只要云南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长期保持并不断优化“三多一体”良性互动格局,云南就一定能率先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全国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情 生态环境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民族文化多样性 三多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计方式与民族关系变迁——以云南西双版纳州山区基诺族和坝区傣族的关系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郭家骥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14,19,共5页
由于生态环境和资源物产不同,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山区的基诺族和坝区的傣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适应各自环境的生计方式和互利互惠、优长互补的民族关系格局。随着橡胶引种成功和改革开放以来民营橡胶的大规模发展,橡胶种植... 由于生态环境和资源物产不同,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山区的基诺族和坝区的傣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适应各自环境的生计方式和互利互惠、优长互补的民族关系格局。随着橡胶引种成功和改革开放以来民营橡胶的大规模发展,橡胶种植业取代传统生计方式成为山区和坝区共同的、单一的支柱产业,导致传统的民族关系格局发生改变,并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将会成为影响西双版纳未来民族关系发展的主要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基诺族 坝区傣族 生计方式 橡胶种植 民族关系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云南散居民族的权益保障问题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俊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5-59,共5页
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云南散居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社会事业滞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体制的转变,原有一些保障散居民族权益的政策措施逐渐失效或难以落实,决定了需要不断加强其权益保障。健全散居民族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体系、保... 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云南散居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社会事业滞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体制的转变,原有一些保障散居民族权益的政策措施逐渐失效或难以落实,决定了需要不断加强其权益保障。健全散居民族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体系、保持扶持政策的有效性和连续性、加大政策法规的执行、监督力度和相应的宣传、倡导和理论研究,才能为散居民族创造平等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居民族 权益保障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化论 被引量:41
10
作者 郭家骥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0-84,共5页
生态文化是生态人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各民族为适应特定的生态环境而创造的生态智慧和生态知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和云南各民族人与自然和谐的地方性生态知识,为中华文明和云南各民族文化的长期延续作出了重要贡献。各... 生态文化是生态人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各民族为适应特定的生态环境而创造的生态智慧和生态知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和云南各民族人与自然和谐的地方性生态知识,为中华文明和云南各民族文化的长期延续作出了重要贡献。各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保护与复兴,将为中华民族和云南各民族在全球化进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 天人合一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的发明与迪庆州藏族的发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家骥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18,共5页
迪庆藏族传统的发展模式是农、牧、商三业并举。1997年后,为适应全球化、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迪庆藏族通过"传统的发明",促成了"香格里拉"落户迪庆和旅游业的迅速崛起,初步实现了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发展模式的延续与转型。
关键词 迪庆州藏族 传统的发明 文化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理论
12
作者 郭家骥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3-36,共4页
汉语"民族"一词是中国的本土词汇,是不具有国家和政治因素含义、主要基于文化差异来区分"我族"与"他族"的概念。在中国历史上,主要有"有教无类、华夷一家"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亦... 汉语"民族"一词是中国的本土词汇,是不具有国家和政治因素含义、主要基于文化差异来区分"我族"与"他族"的概念。在中国历史上,主要有"有教无类、华夷一家"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亦即"文化主义"和"民族主义"两种不同的民族关系理论。这两种理论作为两种工具,被灵活应用于不同的时空和不同的情势。从总体历史来讲,仍然是文化主义的民族观占据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 文化主义 民族主义 民族关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区性初级统一为全国大统一奠定基础——论南诏大理国的历史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家骥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3-147,共5页
南诏大理国是云南民族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一方面由于唐宋王朝中央错误的治滇政策导致了南诏大理国与中央王朝长达5个世纪的分立割据;另一方面南诏大理国又实现了云南的地区性初级统一,为元代更高层次的全国大统一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南诏大理国 历史作用 地区性初级统一 全国大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