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视人类学与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清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0-63,共4页
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十分丰富,也就意味着具有丰富的影视人类学资料,近年来云南的影视人类学也得到长足的发展。由于影视人类学具有影像存史、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作用,民族文化强省的建设也需要影视人类学的大力发展,二者存在相互... 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十分丰富,也就意味着具有丰富的影视人类学资料,近年来云南的影视人类学也得到长足的发展。由于影视人类学具有影像存史、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作用,民族文化强省的建设也需要影视人类学的大力发展,二者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人类学 民族文化强省 云南 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多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说 被引量:1
2
作者 杜玉亭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95-102,共8页
本文对云南多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进行了理论建构。其立论依据的个性方面, 是作为云南基本省情的民族多、山区多、边疆国境线长, 和作为现代云南基本省情的立体多元差异与市场先后律。文中对云南多民族特色社会主义的定义、内涵及其发... 本文对云南多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进行了理论建构。其立论依据的个性方面, 是作为云南基本省情的民族多、山区多、边疆国境线长, 和作为现代云南基本省情的立体多元差异与市场先后律。文中对云南多民族特色社会主义的定义、内涵及其发展战略特点进行了全面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定义 省情 多民族特色社会主义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苗族村寨基督教社会功能转换问题研究——“小水井现象”探析
3
作者 张雍德 古文凤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6-161,共6页
宗教的社会功能是宗教的属性特征,当其以运动形式外化为作用结果时,便有了社会价值尺度的两重性。出现于云南农村苗族基督教地区的"小水井现象",其功能转换所形成的正面价值,凸显出民族地区宗教在近年来发生的改变及效应,为... 宗教的社会功能是宗教的属性特征,当其以运动形式外化为作用结果时,便有了社会价值尺度的两重性。出现于云南农村苗族基督教地区的"小水井现象",其功能转换所形成的正面价值,凸显出民族地区宗教在近年来发生的改变及效应,为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正面作用增添了新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水井现象 基督教 功能转换 重视 偶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区移民的文化适应性问题——以云南省楚雄青山嘴水库、保山小湾水电站移民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清华 张惠君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6-119,共4页
目前,云南省水利水电移民人数约为50万人,到2020年我省水利水电移民将达到110至120万人,但移民的文化及文化适应性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云南具有典型意义的两个移民安置地的个案表明,移民的文化适应性问题确实存在。为了移民工... 目前,云南省水利水电移民人数约为50万人,到2020年我省水利水电移民将达到110至120万人,但移民的文化及文化适应性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云南具有典型意义的两个移民安置地的个案表明,移民的文化适应性问题确实存在。为了移民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移民的稳定发展,应该尽快制定移民的文化适应性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区移民 文化适应性 问题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纳家营回族生存智慧的政治人类学解读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红春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8-72,共5页
云南通海县的纳古镇自近代以来经历了种种政治危机,其对内外事务的组织与控制往往呈现为一种"认同性调控",即在历史、文化、血缘的认同一致的基础之上实现对自身的社会调控,采取了务实努力、建立和谐民族关系、关注社会、不轻... 云南通海县的纳古镇自近代以来经历了种种政治危机,其对内外事务的组织与控制往往呈现为一种"认同性调控",即在历史、文化、血缘的认同一致的基础之上实现对自身的社会调控,采取了务实努力、建立和谐民族关系、关注社会、不轻言"为宗教牺牲"等举措来保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有效化解了每一次政治危机。这种生存智慧的获取是民族对于自身历史、社会背景、宗教文化传统的完美整合,是政治人类学研究中应予以重视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智慧 地方性知识 纳家营 回族 政治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民族地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家骥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23-31,共9页
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进入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生产力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面对汹涌而来的市场经济大潮,面对与先进地区差距日趋扩大的态势,贫穷落后的云南民... 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进入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生产力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面对汹涌而来的市场经济大潮,面对与先进地区差距日趋扩大的态势,贫穷落后的云南民族地区究竟应当怎么办?对此,中共云南省委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云南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了新阶段民族地区的生产力应该产生一个跳跃式、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构想,在全省各族干部和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本文拟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民族地区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作一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民族地区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民族地区生产力 生产要素 理论与实践 解放生产力 高效配置 跳跃式发展 少数民族 要素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化论与20世纪的中国民族史学——治史学路的世纪回识 被引量:2
7
作者 杜玉亭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2期77-82,共6页
本文作者通过 2 0世纪治史学路的回识 ,认为进化论———五形态论是 2 0世纪中国民族史学通向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宏观共性是其学理的基本特征。而中国史学的传统特性是宏微通观 ,它可以在弘扬与兼收西学各种学理的基础上实现世界历史位... 本文作者通过 2 0世纪治史学路的回识 ,认为进化论———五形态论是 2 0世纪中国民族史学通向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宏观共性是其学理的基本特征。而中国史学的传统特性是宏微通观 ,它可以在弘扬与兼收西学各种学理的基础上实现世界历史位置的自然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论 20世纪 中国 民族史学 五形态论 宏观共性 微观个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性别视野下的哈尼族妇女卖工现象研究
8
作者 刘洁婷 王清华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8-250,共3页
哈尼族社会中将近一半的人口是妇女,可以说哈尼族妇女对哈尼族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在金平县民族团结广场附近,来自县城周边哈尼族村寨的哈尼族妇女带着劳动工具聚集在这里,等待卖工。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哈尼族 妇女 视野 民族团结 劳动工具 金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多民族和谐共处模式的特点及主要成因 被引量:4
9
作者 韩军学 刘军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9-73,共5页
云南多民族和谐共处模式具有"多元一体"与"和谐共处"两个基本特点,其形成源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有三个层面的原因值得关注:一是自然地理方面的多样性,造成了各民族"大分散、小聚居"、"交错分布、立... 云南多民族和谐共处模式具有"多元一体"与"和谐共处"两个基本特点,其形成源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有三个层面的原因值得关注:一是自然地理方面的多样性,造成了各民族"大分散、小聚居"、"交错分布、立体分布"状态以及物产及生产方式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从而推动了各民族间的相互交流;二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交往十分频繁,增进了人们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加强了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包容,奠定了多民族和谐共处的社会基础;三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的"宗教回避"策略,在保持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有效避免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维护了各民族的团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多民族和谐共存 世俗交往 宗教回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展情势及对策
10
作者 <西南少数民族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组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61-70,共10页
本文分析了西南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特征及发展现状,指出西南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迫切问题是:传统经营方式对发展商品经济造成阻碍;二元经济结构不利于民族地区的正常发展;现行体制和政策弊端给民族地区带来严重危害;人口增长过... 本文分析了西南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特征及发展现状,指出西南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迫切问题是:传统经营方式对发展商品经济造成阻碍;二元经济结构不利于民族地区的正常发展;现行体制和政策弊端给民族地区带来严重危害;人口增长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增加了沉重负担以及民族素质和传统文化与社会经济开发产生矛盾冲突。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对策建议: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多种类、多层次的发展途径;在改革中建立适合民族地区社会经济运行特点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实行全方位开放、促进广泛的横向经济联合,打破民族地区原有的封闭格局;科学技术和精神文明建设与各民族的客观实际相结合;在国家高层次宏观战略科学决策指导下,加快西南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民族地区 西南少数民族 社会经济发展 西南四省区 少数民族人口 后进民族 各民族 云南省 横向经济联合 人口增长过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傣族农奴社会》的电影创作分析
11
作者 和渊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9,共11页
将《西双版纳傣族农奴社会》放置到“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片”产生的特定背景中,通过对该影片所基于的西双版纳傣族社会历史调查与研究、影片拍摄提纲的撰写过程、影片拍摄提纲与影片的比较、当地文化持有者的场面调度等几方面的观... 将《西双版纳傣族农奴社会》放置到“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片”产生的特定背景中,通过对该影片所基于的西双版纳傣族社会历史调查与研究、影片拍摄提纲的撰写过程、影片拍摄提纲与影片的比较、当地文化持有者的场面调度等几方面的观察,尝试分析影片的整个摄制情况。与众多“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片”相比,该影片以复原拍摄为主要手段,综合运用动画、图表、字幕等影像方式,呈现出强烈的论文电影特征,影片对傣族社会制度与上层建筑的着力用笔也是众多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片中所未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片 傣族 民族志电影 论文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国界民族”概念与内涵的界定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清华 彭朝荣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9-23,共5页
目前,国内关于我国跨国界而居的民族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气候,但民族学界对这类特殊群体的称谓不尽相同,主要有"跨界民族"、"跨境民族"和"跨国民族"之称,这3个概念的定义和内涵的界定上仍然存... 目前,国内关于我国跨国界而居的民族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气候,但民族学界对这类特殊群体的称谓不尽相同,主要有"跨界民族"、"跨境民族"和"跨国民族"之称,这3个概念的定义和内涵的界定上仍然存在分歧、争议和不足。应把跨国界而居的特殊民族群体称之为"跨国界民族",其特点包括:(1)跨居于不同国家的各部分已拥有不同国籍;(2)跨居于不同国家仍有相对集中的聚居地;(3)跨居于不同国家的各部分仍保持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民族 跨境民族 跨国民族 跨国界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 被引量:58
13
作者 杨福泉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2-37,共6页
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杨福泉一中国各少数民族在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在经济上有了长足发展,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如果从文化的发展上看,在现代工业社会文化潮流的冲击下,体现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正大量流失,... 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杨福泉一中国各少数民族在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在经济上有了长足发展,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如果从文化的发展上看,在现代工业社会文化潮流的冲击下,体现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正大量流失,不少民族的服饰、语言、传统民居、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文化 我国现代化进程 少数民族文化 民族地区 纳西族 基诺族 各民族 印第安人 文化变迁 民族服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化与回归——云南迪庆“藏回”的文化走向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志农 李红春 李欣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13,共4页
自元、明至清,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云南藏区的回族逐渐适应了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强势的藏文化逐渐融入其原有文化中,这些藏区回族在吸纳藏文化的过程中,也奠定了藏-回两个民族和谐、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从文化变迁理论来看,文化是... 自元、明至清,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云南藏区的回族逐渐适应了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强势的藏文化逐渐融入其原有文化中,这些藏区回族在吸纳藏文化的过程中,也奠定了藏-回两个民族和谐、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从文化变迁理论来看,文化是族际边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超越族际边界羁绊的一种动力,不同族群的文化变迁与族群的变化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云南藏区回族(藏回)的文化特征表现为藏族和回族文化的亚文化,其群体也形成了一个亚族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回” 文化变迁 藏化 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经济互动的族群流动与文化建构——藏彝走廊“化賨”与“打賨”的经济人类学解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红春 金杰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3-127,共5页
至今活跃于云南西北部藏彝走廊的丽江及大理的汉、纳西、白、回等族群民间的"賨"是民间自发性的经济互助形式的经济现象。伴随历史变迁,如今丽江纳西族"化賨"的当代变迁呈现出地方社会文化再生产或社会文化资本化转... 至今活跃于云南西北部藏彝走廊的丽江及大理的汉、纳西、白、回等族群民间的"賨"是民间自发性的经济互助形式的经济现象。伴随历史变迁,如今丽江纳西族"化賨"的当代变迁呈现出地方社会文化再生产或社会文化资本化转变,而大理回族"打賨"已经成为地方重要融资渠道,并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总体来看,两个区域賨文化的流变所表述出的特定时代性与族群社会文化诉求,实践着不同的族群互动与文化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 经济互动 文化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壮族早期的社会形态 被引量:2
16
作者 颜恩泉 王明富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57-63,共7页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的壮族约九万左右,其中有八万多人居住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壮族是个古老的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笔者根据两万年前“西畴”人生息的红河水系,盘龙江上游畴阳河支流的...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的壮族约九万左右,其中有八万多人居住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壮族是个古老的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笔者根据两万年前“西畴”人生息的红河水系,盘龙江上游畴阳河支流的考古发掘资料,并对这一区域百越后裔的土著壮族支系侬人的生活习俗和民间文化进行调查,试将早期壮族社会形态划分为:咪弘制(母系制)、布弘制(父系制)、布版制(土司制)三个发展阶段。不妥之处,欢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先民 西畴 父系制 母系制 土司制 壮族地区 社会形态 百越 新石器 壮族支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影像在云南的实践 被引量:9
17
作者 章忠云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8-83,共6页
云南是中国社区影像实践的发源地,也是目前国内社区影像制作最发达的地区。社区影像在云南的实践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摸索尝试阶段、操作方式渐趋规范和参与式理论初步形成阶段、本土化初始阶段。作为纪录影像和传播媒介的一种新形态... 云南是中国社区影像实践的发源地,也是目前国内社区影像制作最发达的地区。社区影像在云南的实践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摸索尝试阶段、操作方式渐趋规范和参与式理论初步形成阶段、本土化初始阶段。作为纪录影像和传播媒介的一种新形态,它从用本土眼光看待和表述自我的立场出发,发起一场文化运动,促使相关问题得到解决和提供平等对话的平台。云南的实践表明,社区影像是一种行动研究而不是单纯的艺术探索,是当下传播体系的一种补充,对乡村文化传承和保护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社区影像 云南实践 自我表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昭通市农村基督教问题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雍德 古文凤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5-119,共5页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理论,为我国宗教的社会存在指出了方向。昭通市农村基督教在传播过程中体现出农村社会的特点,其拓展态势是诸多现实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基督教的存在对昭通农村社会具有两方面的作用。加快散居民族地区...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理论,为我国宗教的社会存在指出了方向。昭通市农村基督教在传播过程中体现出农村社会的特点,其拓展态势是诸多现实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基督教的存在对昭通农村社会具有两方面的作用。加快散居民族地区脱贫步伐,保证宗教政策的贯彻执行,注重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农村基督教存在与社会相协调的不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居民族地区 农村基督教拓展 社会适应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古代滇文化的民族属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桑耀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5-89,共5页
古代滇人留下的光辉灿烂、独具风格的青铜文化并非部分学者认为的那样,是越人或氐羌民族先民创造的,而是以云南古代濮人(即莫-孟人)为主,并有较多氐羌和部分百越族系参与形成的。
关键词 古莽之国 靡(芈) 莫(孟) 孟获 蟒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云南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被引量:3
20
作者 董建中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9-153,共5页
随着云南省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稳步推进,全省除了极少数边远贫困地区外,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已经逐步由普及转移到了提升教育质量上来,而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素质。要缩小东西部教育差... 随着云南省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稳步推进,全省除了极少数边远贫困地区外,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已经逐步由普及转移到了提升教育质量上来,而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素质。要缩小东西部教育差距和城乡教育差距,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的素质,已成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教师队伍建设 问题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