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5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馆藏云南民族调查资料推介 被引量:1
1
作者 宋绮 毕先弟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4-35,92,共3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次史无前例的云南民族大调查之大型成果——云南民族调查资料群,一直保存于云南省社科院图书馆已近50年,鲜为人知。将其介绍于众,以期最大限度地使其发挥作用。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云南民族调查资料 民族文献 影视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繁荣云南社会科学 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建院20周年
2
作者 胡华生 王文成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12,共9页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建院20 年来, 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 高举邓小平理论 伟大旗帜, 以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宗旨, 立足云南, 突出应用研究, 加强基础研究, 扩 大国际国内学术交流, 在邓小平理论研究、民族学研究、...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建院20 年来, 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 高举邓小平理论 伟大旗帜, 以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宗旨, 立足云南, 突出应用研究, 加强基础研究, 扩 大国际国内学术交流, 在邓小平理论研究、民族学研究、东南亚研究、经济学研究及社会 学、宗教学、历史学、文献信息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为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 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云南对外开放等方面作出了应有 的贡献。本文对此作了简要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 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学术交流 对外开放 云南 社会科学 文明建设 社会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三十周年院庆公告
3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三十年栉风沐雨,三十载春华秋实。2010年12月,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将迎来建院三十周年华诞。在此,谨向所有关心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支持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建设与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广大学界同仁和国际友人致以诚挚的感谢!
关键词 社会科学院 三十周年 云南省 哲学社会科学事业 公告 2010年 学院建设 国际友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7年国情调研基地建设研讨会暨成果发布会综述
4
作者 宁发金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基地建设研讨会暨成果发布会于2017年9月5—6日在云南昆明召开。本次会议主要有三项议程:一是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云南基地签约揭牌;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 发布会 调研 国情 成果 综述 云南昆明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韧性理论视角下的现代社会文化变迁与适应——云南复兴村哈尼族的搬迁叙事
5
作者 刘婷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129,共8页
因国家工程建设需要,云南新平县复兴村哈尼族从高寒山区搬迁到低海拔河谷地区,克服了炎热环境和生计变化带来的困难,短期应对与长期适应相结合,有效地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计方式。复兴村哈尼族的个案说明,适应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因国家工程建设需要,云南新平县复兴村哈尼族从高寒山区搬迁到低海拔河谷地区,克服了炎热环境和生计变化带来的困难,短期应对与长期适应相结合,有效地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计方式。复兴村哈尼族的个案说明,适应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人类社会无论是生存环境、生计和社会文化发生较大改变,都会通过社区和文化韧性而得到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理论 生计和社会文化变迁 适应 哈尼族搬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社会科学》1995~2002年论文、引文统计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田青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271-276,共6页
作者通过对《云南社会科学》1995~2002年论文和引文等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其特点。
关键词 《云南社会科学》 作者分析 载文分析 引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应当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做出贡献
7
作者 边明社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共1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习总书记的讲话,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中国特色 应当 云南 面向未来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参与中国西部大开发笔谈 在云南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繁荣社会科学
8
作者 何耀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15,共2页
在世纪之交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向新世纪全面推进 ,党中央提出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一高瞻远瞩的战略构想 ,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西部 10个省、市、自治区 ,土地面积 54 0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56 % ;... 在世纪之交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向新世纪全面推进 ,党中央提出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一高瞻远瞩的战略构想 ,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西部 10个省、市、自治区 ,土地面积 54 0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56 % ;广袤的国土蕴藏着丰富的矿藏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土地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西部的开发将有力地推动全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全面发展。西部地区总人口 2 85亿人 ,占全国的 2 3% ,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开发西部地区 ,促进各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将有力地增强民族团结 ,保障边疆安全 ,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需要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社会科学 西部开发 民族文化 自身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开云南社会科学研究的新局面
9
作者 饶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12,共12页
饶华同志是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生前对我省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党的十二大召开后,他不顾重病缠身,根据十二大提出的战略方针,结合云南实际,倾吐了发展云南社会科学事业的雄心,就打开云南社会科学研究的新局面发表了讲... 饶华同志是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生前对我省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党的十二大召开后,他不顾重病缠身,根据十二大提出的战略方针,结合云南实际,倾吐了发展云南社会科学事业的雄心,就打开云南社会科学研究的新局面发表了讲话,所谈许多问题至今有的变成了现实,有的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是当时根据录音整理而成(已经本人审阅和修改),本刊作了少量删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经济发展 云南社会科学 各民族 小市镇 滇西 社会科学研究 少数民族 民族问题研究 新局面 中印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0年云南省人口空间分布的演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秦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6-172,180,共8页
利用第四至第七次云南省人口普查数据,通过人口分布结构指数、人口重心、人口数量和密度的变化分析等方法,对县域尺度下云南省人口空间分布的演化特征及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各县域人口数量总体上保持增长,但在“大永—澜沧... 利用第四至第七次云南省人口普查数据,通过人口分布结构指数、人口重心、人口数量和密度的变化分析等方法,对县域尺度下云南省人口空间分布的演化特征及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各县域人口数量总体上保持增长,但在“大永—澜沧线”沿线区域形成一条人口减少地带,致使人口空间格局呈现“中间塌陷、两侧增长”的特征。(2)云南各县域人口增速近年来普遍下降,人口增长表现出“东快西慢”的空间特征。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更加明显,在空间上表现出“东密西疏”的特征且呈现逐步加强的态势,结构上表现出由一般县域向区域性中心城市聚集的特征。(3)近年来云南东部出现一个“C”字型人口聚集带,这一地带现在已成为云南人口增长的核心区域。(4)“大永—澜沧线”作为划分云南人口东、西分布格局的界线已经显现出一定的合理性与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人口空间分布 人口密度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意义、要求及范式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青松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共5页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有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有助于增强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与学术自信,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总体要求是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有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有助于增强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与学术自信,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总体要求是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和专业性。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范式是,在精神原则、理论立场和根本方法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核心资源、问题意识和话语体系上凸显中国主体性地位,在学术资源和研究方法上注重对"他山之石"的积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马克思主义 文化自信 基本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
12
作者 李涛 任佳 +10 位作者 杨正权 边明社 王文成 郑晓云 郭家骥 董棣 黄小军 郑宝华 任仕暄 陈利君 谢青松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共1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此,总书记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和“灵魂”,这一表述颇有特色且意味深长,应当引起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 马克思主义 “灵魂” 总书记 座谈会 习近平 精神 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抗战:社会各界对日本侵略中国边疆的认知与应对
13
作者 曾黎梅 曹津永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139,共9页
抗战时期,对中国发动思想侵略,是日本侵华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政府尤其重视挑拨边疆各民族间的关系,解构边疆与内地的整体性,以达到分裂中国边疆领土、瓦解各民族团结抗战的目的。中国各界意识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意图后,不断反... 抗战时期,对中国发动思想侵略,是日本侵华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政府尤其重视挑拨边疆各民族间的关系,解构边疆与内地的整体性,以达到分裂中国边疆领土、瓦解各民族团结抗战的目的。中国各界意识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意图后,不断反思并修正中国边疆民族政策中存在的问题,以加强内地与边疆之间的互识与认同作为突破点,辅之以社会舆论及实践,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积极的思想抗战应对日本对中国的边疆侵略。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中国各界对思想抗战的推进,促进了边疆及内地民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对团结全国各族民众一致抗战,维护国家统一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抗战 边疆危机 认知和应对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边疆治理思想的科学内涵
14
作者 杨正权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6-112,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治理的系列重要论述,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系列重要论述的组成部分,也构成了当代中国边疆治理理论的重大创新。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治边方略的科学内涵,是做好新时代边疆工作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治理的系列重要论述,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系列重要论述的组成部分,也构成了当代中国边疆治理理论的重大创新。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治边方略的科学内涵,是做好新时代边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以坚持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边,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中华民族大团结为当代边疆治理的基本遵循,对落实好新时代强边固防工作重大政治责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维护边疆长期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治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学术话语体系建设
15
作者 郭家骥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7,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摆在全国各地各级领导和社科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认识、狠抓落实。笔者仅就感受最深的几个方面的落实工作谈点想法: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话语体系 学术 落实工作 座谈会 总书记 习近平 工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理论支撑
16
作者 郑晓云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和作用时高瞻远瞩,把哲学社会科学放在一个历史和现实、世界和中国的宏大时空中来加以考察,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对于全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因此当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也必须放...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和作用时高瞻远瞩,把哲学社会科学放在一个历史和现实、世界和中国的宏大时空中来加以考察,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对于全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因此当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也必须放在全人类发展的的视野中,关注人类共同的利益,解决人类共同发展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中国梦 国际影响力 人类文明 社会科学发展 人类发展 当代中国 总书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改革创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17
作者 任佳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3,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说:“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总书记的“讲话”也是从问题出发,分析当前我国社会科学存在的问题、面临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说:“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总书记的“讲话”也是从问题出发,分析当前我国社会科学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客观、充分地估价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哲学社会科学长远发展的方向,是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谋篇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改革创新 中国特色 科学体系 导向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 马克思主义 谋篇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科学方法践行哲学社会科学的人民性
18
作者 郑宝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10,共2页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作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最核心的是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把反映人民的呼声和需求作为科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和完善研究办法,“多出...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作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最核心的是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把反映人民的呼声和需求作为科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和完善研究办法,“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这是个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最重要、最深刻的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 科学方法 为人民服务 民性 先进思想 学术研究 社会风尚 科研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刻揭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19
作者 王文成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共2页
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科学阐述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渊源、时代特征和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深刻揭示了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指明了构建中国特... 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科学阐述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渊源、时代特征和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深刻揭示了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指明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思想深刻、内容丰富、高屋建瓴,是新时期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件,对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规律 纲领性文件 思想渊源 当代中国 座谈会 总书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20
作者 谢青松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12,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事实上,这一重要论断本身已蕴含着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同时也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了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 中国特色 中国风格 中国气派 当代中国 面向未来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