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蓝舌病病毒对视黄酸诱导基因I信号传导的调控
1
作者 鲁丹枫 张振兴 +2 位作者 李占鸿 朱沛 李卓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7-648,共12页
【目的】视黄酸诱导基因I(Retinoic acid inducible gene I,RIG-I)泛素化修饰链上第48位赖氨酸(Lysine,Lys)残基连接的多泛素链能够调控RIG-I蛋白的稳定性,以防止RIG-I信号和宿主抗病毒反应的过度激活。本研究旨在探讨蓝舌病病毒(Blueto... 【目的】视黄酸诱导基因I(Retinoic acid inducible gene I,RIG-I)泛素化修饰链上第48位赖氨酸(Lysine,Lys)残基连接的多泛素链能够调控RIG-I蛋白的稳定性,以防止RIG-I信号和宿主抗病毒反应的过度激活。本研究旨在探讨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是否也通过影响RIG-I的泛素化修饰调控其信号传导而利于自身增殖。【方法】以BTV感染永生化绵羊肺动脉血管内皮(Sheep pulmonary artery endothelium,SPAE)细胞,分别利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和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se,DUB)抑制剂PR-619处理细胞,通过RTqPCR分别检测环指蛋白125(Ring finger protein 125,RNF125)、泛素特异性蛋白酶4(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4,USP4)、RIG-I、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和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的转录水平以及BTV基因组拷贝数;利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检测以上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检测IRF3核转移水平。【结果】BTV感染上调RNF125、RIG-I、IRF3和IFN-α的转录和表达水平,转录水平上调1.20~8.68倍,表达水平上调0.06~3.94倍;USP4的转录水平轻微上调,但表达水平下调。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显著抑制BTV诱导的RIG-I降解,并导致IRF3细胞核转移率在感染后24 h(24 hour post-infection,24 hpi)和48 hpi较未处理对应组别分别上升9.67和8.66个百分点,IFN-α表达水平在48 hpi上调至未处理对应组别的2.18倍,BTV基因组拷贝数在24和48 hpi分别降低至未处理对应组别的74%和85%。DUB抑制剂PR-619处理明显促进RIG-I降解,IRF3细胞核转移率在24和48 hpi较未处理对应组别分别下降8.00和16.67个百分点,IFN-α表达水平在24 hpi下调至未处理对应组别的56.50%,BTV基因组拷贝数在24和48 hpi分别增加至未处理对应组别的1.93和1.49倍。【结论】BTV利用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调控宿主RIG-I信号传导而利于自身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 视黄酸诱导基因I 泛素化修饰 蛋白酶体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概述及净化技术探讨
2
作者 张振兴 李卓然 +3 位作者 杨秋艳 何于雯 周卓 宋建领 《中国畜禽种业》 2025年第2期118-124,共7页
猪伪狂犬病是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也是猪场生产管理需要防护的重要疾病之一,该文对猪伪狂犬病进行了系统性阐述,通过对猪伪狂犬病病原学、流行特征、临床症状进行全面介绍,并对猪伪狂犬病的检测方法和净化手段进行探究,以期为生猪养... 猪伪狂犬病是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也是猪场生产管理需要防护的重要疾病之一,该文对猪伪狂犬病进行了系统性阐述,通过对猪伪狂犬病病原学、流行特征、临床症状进行全面介绍,并对猪伪狂犬病的检测方法和净化手段进行探究,以期为生猪养殖提供科学的防治策略和理论基础,促进生猪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 病原学 流行特征 临床症状 检测方法 净化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