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2019年臭氧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潘春梅 朱翔 +5 位作者 王健 向峰 沈秋莹 夏万永 万普娟 邱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6-164,共9页
为探讨高原山地城市臭氧污染特征,基于云南省国家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臭氧及相关污染物、气象监测数据,该文分析了臭氧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其他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19年臭氧污染集中在滇中区域的曲靖、玉溪以及滇西南区域的... 为探讨高原山地城市臭氧污染特征,基于云南省国家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臭氧及相关污染物、气象监测数据,该文分析了臭氧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其他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19年臭氧污染集中在滇中区域的曲靖、玉溪以及滇西南区域的普洱等城市;臭氧浓度月变化呈现"双峰型",日变化呈现"单峰型"特征,不同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的"周末效应";臭氧与湿度、温度的相关性较好,温度25~35℃,湿度20%~40%,风速0~5 m/s及西南风向容易出现臭氧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污染特征 气象条件 双峰型 单峰型 周末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三五”期间滇池外海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国涵 解倩 +3 位作者 闫琨 李振宇 苏涛 杨耀雷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0-247,共8页
基于“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滇池外海晖湾中、罗家营、观音山东、观音山中、观音山西、白鱼口、海口西和滇池南等8个采样点位底泥中7种重金属监测值,利用地质累计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等评价方法,对重金属进行污染特征分析... 基于“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滇池外海晖湾中、罗家营、观音山东、观音山中、观音山西、白鱼口、海口西和滇池南等8个采样点位底泥中7种重金属监测值,利用地质累计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等评价方法,对重金属进行污染特征分析及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As、Hg、Cr、Pb、Cd、Cu和Zn平均含量对比云南省土壤背景值分别超标0.46,4.70,0.47,0.73,3.47,1.17,1.13倍,且时空分布存在差异性。时间变化上,As、Cd、Cu、Zn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空间分布上,As、Hg、Cr和Pb含量高值集中在滇池外海南部水域,Cd和Cu在东部水域较高,Zn含量则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地质累计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表明,8个点位中滇池南、晖湾中和观音山西重金属污染程度较高,潜在生态风险也较高,引起污染累积以及潜在生态风险的指标主要为Hg、Cd和Cu。重金属来源分析结果显示,As、Hg、Cr、Pb具有相似的污染来源,初步推断为工业污染源;Cu和Cd主要来自农业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外海底泥 重金属 污染特征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大气光化学监测点位布设的经验和启示
3
作者 崔虎雄 柴文轩 +1 位作者 赵月 张国涵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我国大气光化学污染问题仍然形势严峻,逐渐成为影响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光化学监测点位的科学布设,有助于准确反映我国光化学污染状况,为研究光化学污染的形成机制、污染成因及控制策略提供技术支持。在总结美国光化学监... 我国大气光化学污染问题仍然形势严峻,逐渐成为影响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光化学监测点位的科学布设,有助于准确反映我国光化学污染状况,为研究光化学污染的形成机制、污染成因及控制策略提供技术支持。在总结美国光化学监测点位布设技术方法步骤和要求、点位布设发展历程基础上,结合我国光化学监测点位布设现状,探讨了我国光化学监测点位布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关于我国光化学监测点位布设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光化学监测 点位布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顶空-双柱双电子捕获检测器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四乙基铅的含量
4
作者 钟明霞 卞世闻 +3 位作者 徐小峰 何苗 张宇 李振宇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17-1123,共7页
将采集的水样直接置于22 mL顶空瓶并至10 mL刻度线,加入200μL甲醇(保存剂),立即密封,于4℃避光冷藏,48 h内完成分析。水样中的四乙基铅在弱碱性或碱性环境下,于60℃顶空平衡15 min,经气相色谱仪Y形分流口分别同时进入两根色谱柱,用双... 将采集的水样直接置于22 mL顶空瓶并至10 mL刻度线,加入200μL甲醇(保存剂),立即密封,于4℃避光冷藏,48 h内完成分析。水样中的四乙基铅在弱碱性或碱性环境下,于60℃顶空平衡15 min,经气相色谱仪Y形分流口分别同时进入两根色谱柱,用双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检测,得到两组数据,仅当双ECD均检出四乙基铅时,方判定为阳性结果,取较低的检出结果作为水样中四乙基铅的含量。结果显示,四乙基铅的质量浓度在0.1~10.0μg·L^(-1)内与对应的双柱双ECD检测得到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143s)分别为0.009,0.013μg·L^(-1)。按照标准加入法对空白水样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4.3%~120%,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均小于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乙基铅 自动顶空 双柱双电子捕获检测器 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酮衍生化-顶空-气相色谱法(NPD)测定水中水合肼
5
作者 钟明霞 闫琨 +3 位作者 徐小峰 冯晖 黄丽娟 李振宇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7-203,共7页
建立了丙酮衍生化-顶空-气相色谱法(氮磷检测器)测定水中水合肼的新方法。水中水合肼在弱碱性或碱性环境下,与丙酮发生衍生化反应,经顶空前处理,气相色谱分离后,用氮磷检测器检测。优化了此方法在测定水中水合肼时的衍生化反应条件、盐... 建立了丙酮衍生化-顶空-气相色谱法(氮磷检测器)测定水中水合肼的新方法。水中水合肼在弱碱性或碱性环境下,与丙酮发生衍生化反应,经顶空前处理,气相色谱分离后,用氮磷检测器检测。优化了此方法在测定水中水合肼时的衍生化反应条件、盐析效应、顶空温度、顶空平衡时间和反应体系的酸碱性等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测水合肼,校准曲线线性好(浓度范围为0.020~1.00 mg/L),相关系数为0.9997,水合肼检出限为0.004 mg/L(折合以肼计为0.0025 mg/L),方法重现性和准确度好,RSD为2.7%~5.8%,加标回收率为89.6%~105%。与传统的分光光度法相比,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能较好满足现阶段饮用水源地水体中水合肼的监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水合肼 丙酮衍生化 顶空 气相色谱(NPD)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鱼藻对阳宗海主要污染物净化效果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李琳 王慷林 李莲芳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0期195-199,216,共6页
金鱼藻具有较强的水质净化能力,可降低水体营养盐,吸附重金属。其作为阳宗海流域中分布广泛的沉水植物,必将对阳宗海主要污染物发挥一定的净化作用。结合阳宗海主要污染物情况,设计净化效果梯级试验、正交实验,探究金鱼藻对阳宗海特征... 金鱼藻具有较强的水质净化能力,可降低水体营养盐,吸附重金属。其作为阳宗海流域中分布广泛的沉水植物,必将对阳宗海主要污染物发挥一定的净化作用。结合阳宗海主要污染物情况,设计净化效果梯级试验、正交实验,探究金鱼藻对阳宗海特征污染物(总氮、总磷、砷)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当N处于高浓度,As、P处于低浓度时,金鱼藻水质净化平均处理效率最佳。结合阳宗海水质状况,推断金鱼藻自身水质净化效率能发挥到85%以上。该实验结果为合理利用金鱼藻改善阳宗海水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鱼藻 阳宗海 水质净化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基单原子纳米酶结合酸碱诱导分散液液微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表水中挥发酚 被引量:1
7
作者 闫琨 冯晖 +3 位作者 祝艳 李秋兰 杨德志 杨亚玲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9-604,共6页
本研究利用叶绿素铜钠具备的与天然叶绿素相同的金属卟啉结构特点,通过盐模板法合成了铜基单原子纳米酶(Cu-N-C)。Cu-N-C拥有优良的过氧化物酶和氧化酶活性,在H_(2)O_(2)存在下,能够将底物邻苯二胺(OPD),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 本研究利用叶绿素铜钠具备的与天然叶绿素相同的金属卟啉结构特点,通过盐模板法合成了铜基单原子纳米酶(Cu-N-C)。Cu-N-C拥有优良的过氧化物酶和氧化酶活性,在H_(2)O_(2)存在下,能够将底物邻苯二胺(OPD),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及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分别氧化为荧光、蓝色及绿色氧化物,其催化参数符合典型的米氏方程模型。在有或无H_(2)O_(2)存在条件下,Cu-N-C均能催化4-氨基安替比林(4-AP)和挥发酚偶联生成橙色产物。在与基于酸碱诱导的低共熔溶剂分散液液微萃取(AB-DLLME)技术结合之后,催化偶联体系可实现水质中挥发酚的快速高灵敏检测,方法检测限低至0.5μg/L。该方法用Cu-N-C替代有毒的K_(3)[Fe(CN)_(6)]作氧化剂,用低共熔溶剂微萃取替代氯仿,具有绿色、安全、高效的特点。且显色体系稳定,应用于地表水中挥发酚的测定,其平均加标回收率高于9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单原子纳米酶 酸碱诱导分散液液微萃取 挥发酚 地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