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玛玉茶种质资源的叶片结构与生化品质成分分析
1
作者 严慧婷 王艳燕 +12 位作者 陆建伟 饶自蕾 李媛媛 常润润 赵红艳 杨俊聪 张丽兰 白捌普 陆丽萍 白冰 王白娟 高峻 刘志薇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1-586,共16页
玛玉茶(Camellia sinensis var.pubilimba‘Mayu’)是云南绿春县主栽的白毛茶变种资源。以茶变种(C.sinensis var.sinensis,CSS)和普洱茶变种(C.sinensis var.assamica,CSA)为对照组,系统分析28份种质的叶片解剖结构与生化成分,首次构... 玛玉茶(Camellia sinensis var.pubilimba‘Mayu’)是云南绿春县主栽的白毛茶变种资源。以茶变种(C.sinensis var.sinensis,CSS)和普洱茶变种(C.sinensis var.assamica,CSA)为对照组,系统分析28份种质的叶片解剖结构与生化成分,首次构建其种质资源评价体系。结果表明,玛玉茶(MY组)叶片气孔密度高于对照,MY组的M4、M5气孔面积较CSS和CSA分别减少30.0%和10.6%,上表皮独特波浪状蜡质层;抗寒性隶属函数分析显示,M4和M5种质得分较高(0.975和0.689),且栅/海比对抗寒性呈显著正向影响(β=0.179,P<0.01)。生化分析表明,玛玉茶水浸出物(46.8%)与茶多酚(32.14%)稳定性高(CV<5%),酚氨比(9.05~14.54)兼具红茶与绿茶适制性;其儿茶素品质指数显著优于对照(P<0.05),且苦味氨基酸较CSS降低18.04%,鲜味氨基酸较CSA提升17.76%,而甜味氨基酸在品种间无显著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PCA)结合差异代谢物筛选出10种特征标志物(甲硫氨酸、茶氨酸、咖啡碱以及7种儿茶素衍生物),可用于区分玛玉茶与对照组。该研究从结构适应性与生化成分层面揭示了玛玉茶的种质特异性,为其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及功能成分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玉茶 白毛茶 叶片结构 生化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嫁接对茶树代谢物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茶凤官 刘颖 +7 位作者 高峻 孔胜 赵一明 周泳臣 左登鸿 吕才有 丁海琴 郑文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45-51,共7页
为了探究茶树嫁接前后代谢物的差异,以“桃形叶”为接橞、“短接白毫”为砧木,采用切接法进行茶树嫁接。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嫁接前后茶树中的物质进行检测,并结合主成分(PCA)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方... 为了探究茶树嫁接前后代谢物的差异,以“桃形叶”为接橞、“短接白毫”为砧木,采用切接法进行茶树嫁接。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嫁接前后茶树中的物质进行检测,并结合主成分(PCA)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方法,研究嫁接前后茶树中代谢物的变化。结果表明,嫁接前后茶样中共检测到804种代谢物,其中105种代谢物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与嫁接前相比,嫁接后的茶样中有44种差异代谢物显著上调,61种差异代谢物显著下调,差异代谢物下调的数目大于上调;另外嫁接后的茶样中黄酮和氨基酸等物质的相对含量显著增加,而脂质和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等物质的相对含量则显著减少;此外,通过KEGG代谢通路的研究发现,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分布在嘌呤代谢、烟酸酯和烟酰胺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类黄酮生物合成、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光合生物的固碳作用、咖啡碱代谢、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等20条代谢途径中,其中被KEGG注释到的差异代谢物有24种,主要以黄酮和核苷酸及其衍生物为主,且通路中大部分黄酮类物质显著上调,而核苷酸及其衍生物则显著下调。综上,品种“桃形叶”通过嫁接会使代谢物的含量发生显著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嫁接茶树茶叶的加工和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嫁接 广靶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代谢通路 切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茶树接穗与接穗母本的代谢物差异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泳臣 刘颖 +3 位作者 郑文忠 高峻 孔胜 吕才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54-1662,共9页
以两个通过群体选育获得的云南普洱茶优良品种‘云瑰’和‘福云6号’为接穗,均以茶树品种‘短节白毫’为砧木所形成的嫁接复合茶树为研究对象,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对两个品种的接穗与接穗母本的代谢物进行分析,考察嫁接前后茶树品种‘云... 以两个通过群体选育获得的云南普洱茶优良品种‘云瑰’和‘福云6号’为接穗,均以茶树品种‘短节白毫’为砧木所形成的嫁接复合茶树为研究对象,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对两个品种的接穗与接穗母本的代谢物进行分析,考察嫁接前后茶树品种‘云瑰’和‘福云6号’的差异代谢物和共同代谢物的种类、数量变化特征。结果发现:(1)两品种茶树嫁接后比嫁接前的农艺性状均有所改善,嫁接优势明显。(2)相对于‘云瑰’,‘福云6号’的接穗与接穗母本茶叶中差异代谢物的数量与种类都比较少,说明‘福云6号’嫁接在‘短节白毫’上时,接穗能最大程度地保留母本的特点。(3)‘云瑰’的接穗和接穗母本茶叶中检测和定量了115个差异代谢物,且含量表现上调的代谢物数量低于下调的数量;‘福云6号’的接穗和接穗母本茶叶中共检测和定量了47个差异代谢物,且含量表现上调的代谢物数量高于下调的数量。(4)‘云瑰’的接穗和接穗母本茶叶中差异代谢物在38条KEGG通路中富集,大多数已经鉴定的差异代谢物存在于苯丙氨酸代谢等相关途径中;‘福云6号’的接穗和接穗母本茶叶中差异代谢物在21条KEGG通路中富集,大多数已经鉴定的差异代谢物存在于与嘌呤代谢等相关途径中。该研究结果对充分发挥茶树嫁接技术在茶叶生产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嫁接 差异代谢物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圩茶风干叶香气的判别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赵一明 梁大艳 +6 位作者 丁海琴 高峻 周泳臣 茶凤官 孔胜 刘颖 吕才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6期197-203,270,共8页
[目的]采用电子鼻技术对13个底圩优良群体种的风干叶香气进行研究。[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PCA)与线性判别分析(LDA),对底圩茶新梢和成熟叶的干茶、茶汤和叶底香气物物质进行分析和判别。[结果]电子鼻技术对13个底圩优良群体种风干叶均... [目的]采用电子鼻技术对13个底圩优良群体种的风干叶香气进行研究。[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PCA)与线性判别分析(LDA),对底圩茶新梢和成熟叶的干茶、茶汤和叶底香气物物质进行分析和判别。[结果]电子鼻技术对13个底圩优良群体种风干叶均有较好的响应。PCA分析表明,新梢干茶和茶汤的贡献率分别为99.85%、99.85%,高于成熟叶干茶和茶汤的贡献率(99.32%、99.71%),叶底则相反,新梢贡献率(99.84%)低于成熟叶贡献率(99.94%);LDA分析表明,新梢干茶和茶汤贡献率(85.44%、91.62%)高于成熟叶干茶和茶汤贡献率(77.92%、88.87%),叶底新梢贡献率(98.09%)低于成熟叶(98.17%);PCA贡献率均高于LDA,则PCA较LDA更能明显地区分13个底圩优良群体种风干叶的香气。通过电导率G/G_(0)值可以判别出硫化物挥发性成分为底圩茶第一主要成分,芳香成分、有机硫化物为第二主要成分,氮氧化合物为第三主要成分。[结论]应用电子鼻技术对13个底圩优良群体种的香气鉴定是可行的,有望在底圩茶检测领域得到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圩茶 风干叶 香气分析 电子鼻 主成分分析法 线性函数判别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组学手段揭示嫁接茶树接穗对砧木的影响
5
作者 周泳臣 刘颖 +3 位作者 郑文忠 高峻 孔胜 吕才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8-131,共14页
利用代谢组与转录组的技术手段对嫁接后的茶树砧木短节白毫和未经过嫁接的茶树品种短节白毫进行分析,揭示关键代谢物及基因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1)茶树品种短节白毫作为砧木在嫁接后其表型性状发生了改变,叶长叶宽显著增加,节间变长。... 利用代谢组与转录组的技术手段对嫁接后的茶树砧木短节白毫和未经过嫁接的茶树品种短节白毫进行分析,揭示关键代谢物及基因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1)茶树品种短节白毫作为砧木在嫁接后其表型性状发生了改变,叶长叶宽显著增加,节间变长。(2)茶树品种短节白毫作为砧木在嫁接前后共检测到807个代谢物,其中有238个显著变化的差异代谢物,127个差异代谢物在嫁接后含量降低,而另111个含量增加。这些差异代谢物按照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黄酮类、酚酸类、鞣质、有机酸、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核苷酸及其衍生物、脂质、其他类、木质素与香豆素、生物碱。差异代谢物在40条KEGG通路中富集,大多数已经鉴定的差异代谢物存在于嘌呤的代谢、类黄酮的生物合成、黄酮及黄酮醇的生物合成、花青素生物合成等途径中。筛选出9 984个差异基因,4 830个差异基因在嫁接后含量降低,有5 154个差异基因在嫁接后含量增加,差异基因在140条KEGG通路中富集,大多数已经鉴定的差异基因存在于植物-病原相互作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植物的MAPK信号、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苯丙烷生物合成等途径中。(3)短节白毫作为砧木在嫁接后其黄酮类物质含量[根皮苷(C01604)等]在基因LOC1142564376等的调控下整体上是减少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物质含量[5-氨基戊酸(C00431)等]在基因LOC114260176等的调控下整体上是增加的;酚酸类物质含量[对香豆醛(C05608)等]在基因LOC114292363等的调控下整体上是增加的。期待该研究结果为嫁接在茶树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促进茶树育种、茶叶的品质及制茶工艺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嫁接 砧木 代谢组学 转录组测序 联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文化文创产品设计
6
作者 王艳燕 高峻 +1 位作者 张婉清 任海涛 《茶叶》 2023年第4期257-261,共5页
本文目的是设计普洱茶文化创意旅游产品,使普洱茶文化创意产品更加丰富且有灵魂。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分析,从普洱茶文化内涵中寻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比如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茶马古道文化元素等,并结合文创产品... 本文目的是设计普洱茶文化创意旅游产品,使普洱茶文化创意产品更加丰富且有灵魂。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分析,从普洱茶文化内涵中寻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比如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茶马古道文化元素等,并结合文创产品的设计原则等,应用多媒体技术,把文化元素融入到文创产品创意中。结果设计出茶叶包装、手提袋、抱枕、文化衫、提袋、胸针等系列文创产品。普洱茶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的开发,能够更好地激活旅游产品市场,助力云南茶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文化 文创产品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