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栽培区气候条件对‘燕山早丰’板栗坚果经济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樊晓芸 郭素娟 +1 位作者 江锡兵 李艳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30,共9页
[目的]筛选影响不同栽培区‘燕山早丰’板栗坚果品质的关键气候因子,建立‘燕山早丰’板栗栽培关键气候因子评价体系,为‘燕山早丰’板栗品种科学种植和引种区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个不同栽培区‘燕山早丰’板栗品种为研究对象,将... [目的]筛选影响不同栽培区‘燕山早丰’板栗坚果品质的关键气候因子,建立‘燕山早丰’板栗栽培关键气候因子评价体系,为‘燕山早丰’板栗品种科学种植和引种区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个不同栽培区‘燕山早丰’板栗品种为研究对象,将坚果品质指标与气候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并构建坚果品质指标与关键气候因子的非线性回归方程。[结果]‘燕山早丰’在浙江金华坚果横径(33.63mm)、坚果纵径(26.98 mm)、果形指数(0.73)和单粒质量(10.86 g)均高于其他栽培区,在河北迁西可溶性糖含量(19.01%)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比值(1.69)均高于其他地区;影响‘燕山早丰’坚果品质的关键气候因子为温度因子、光照因子和水分因子,且温度因子中生长季均温日较差对坚果品质影响最大;‘燕山早丰’在生长季均温日较差25.89℃的生态区域坚果品质表现最佳,其品质指标优化值为:可溶性糖含量25.63%、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比值1.93、蛋白质含量8.32%。[结论]日照时数越长、平均温度越大、生长季均温日较差越大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燕山早丰’甜糯品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品质 气候因子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区域板栗品质差异性分析及气候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13
2
作者 樊晓芸 郭素娟 李艳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0-30,共11页
【目的】筛选影响板栗品质的关键气候因子,进行不同生态区域板栗气候适应性评价及其适宜性种植区划,为板栗引种以及科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我国不同生态区域(黄淮海、西北、长江中下游、西南等4大区域)105个板栗品种(含优系)... 【目的】筛选影响板栗品质的关键气候因子,进行不同生态区域板栗气候适应性评价及其适宜性种植区划,为板栗引种以及科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我国不同生态区域(黄淮海、西北、长江中下游、西南等4大区域)105个板栗品种(含优系)为研究对象,对其坚果单粒质量、果形指数等表型性状和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等内在品质进行差异性分析,选择4大区域中24个板栗主栽区的12个气候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筛选与板栗品质形成最密切的气候因子,通过逐步回归构建板栗气候品质评价模型;利用气候适应性指数(CAI)对板栗进行气候适应性评价和适宜性分区。【结果】(1)不同生态区域板栗表型性状和内在品质均存在显著差异性。长江中下游地区单粒质量和果形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黄淮海地区可溶性糖最高,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比值最大。(2)影响板栗坚果品质的主要气候因子为热量因子,其次为光照因子和水分因子。单粒质量与年平均温度和生长季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生长季温差呈显著负相关;果形指数与年平均温度和生长季平均温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含水量与生长季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与生长季温差和生长季日照时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生长季降水量呈不显著负相关;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比值与生长季平均温度和生长季温差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与年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年日照时数和生长季日照时数均呈负相关,与生长季降水量呈不显著负相关。(3)根据CAI,4大区域中24个板栗主栽区可划分为最适宜区、较适宜区和适宜区。黄淮海北部区域CAI值达到0.90~0.96,为最适宜区;黄淮海东部、西北和西南区域CAI值为0.81~0.89,属较适宜区;而长江中下游区域CAI值最低,为0.71~0.77,属适宜区。【结论】生长季温差大、平均温度高、日照时数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板栗坚果甜、糯品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品质差异 气候因子 适应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坚果形态数字化分析的板栗品种鉴别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彤彤 郭素娟 +1 位作者 李艳华 江锡兵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8-89,共12页
【目的】为解决板栗生产中品种混淆、利用率低等问题,采用几何形态测量法对不同板栗品种坚果形态进行数字化分析,建立板栗品种鉴别方法。【方法】以我国不同板栗主产区的80个品种,共3200个坚果为试验材料,统一参数对其平面、侧立面、底... 【目的】为解决板栗生产中品种混淆、利用率低等问题,采用几何形态测量法对不同板栗品种坚果形态进行数字化分析,建立板栗品种鉴别方法。【方法】以我国不同板栗主产区的80个品种,共3200个坚果为试验材料,统一参数对其平面、侧立面、底部组分别进行拍照。利用Image J软件,结合板栗坚果形态特征,按照一致顺序选择34个鉴定点,以此获得坚果形态坐标数据。利用Morpho J软件将数据进行普氏叠印分析,消除大小、位置等非形态因子的干扰,并以品种进行分类;对坐标数据进行相对扭曲分析,得到34个鉴定点的贡献率,以此提取重要鉴定点;通过主成分分析,将不同品种间坚果形态差异可视化,进行典型变量分析和判别分析,获得不同组分对不同板栗品种的鉴别效果。【结果】(1)相对扭曲分析显示,前25个鉴定点累计贡献率为87.7%,有较大的鉴别作用,作为重要鉴定点。(2)主成分分析显示,坚果的形态差异主要体现在果顶果肩、坚果平面轮廓形态、坚果厚度和底座相对大小。(3)典型变量分析显示,以不同组分单独进行鉴别时,大部分品种存在重合现象,区分度较低;以34个鉴定点综合鉴别时,不同品种间均有显著的区分,鉴别效果明显;以25个重要鉴定点进行鉴别时,效果与前者相似。(4)80个板栗品种以不同组分单独进行判别分析时,平面、侧面、底部组分正确率分别为72.5%~100.0%、71.8%~100.0%、70.0%~100.0%;以34个鉴定点进行综合判别,正确率为95.0%~100.0%;以25个重要鉴定点进行判别,正确率为92.5%~100.0%,后两者具有较高的判别率,能够实现80个板栗品种的鉴别。【结论】基于25个重要鉴定点的几何形态测量分析可实现不同板栗品种的准确鉴别,正确判别率达92.5%~100.0%,本研究建立了基于坚果形态数字化分析的板栗品种鉴别方法,将为生产实践中品种的正确应用提供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坚果形态 几何形态学 品种鉴别 数字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叶片形态数字化分析的板栗品种鉴别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彤彤 郭素娟 李艳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5-126,共12页
【目的】为解决生产中板栗品种易混淆、辨别困难等问题,采用几何形态测量法对不同板栗品种叶形进行数字化分析,建立板栗品种叶形鉴别方法。【方法】以来自我国不同板栗产区的80个品种叶片为试验材料,2年间重复采集叶样,每年6 400张。通... 【目的】为解决生产中板栗品种易混淆、辨别困难等问题,采用几何形态测量法对不同板栗品种叶形进行数字化分析,建立板栗品种叶形鉴别方法。【方法】以来自我国不同板栗产区的80个品种叶片为试验材料,2年间重复采集叶样,每年6 400张。通过扫描获取叶片图像,采用几何形态测量法及Image J软件,结合板栗叶片特征,选取24个鉴定点并按照一致顺序获取叶形坐标数据。利用Morpho J软件将叶形数据以产区、品种进行分类,进行普氏叠印分析将叶片大小与形状因子分离,进一步形成对称及非对称组分。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的异速生长分析并结合网格变化图将不同品种间叶形差异可视化,同时依据鉴别贡献率对24个鉴定点进行分类;借助典型变量、判别分析及显著性检验进行品种鉴别。【结果】1)不同品种叶片形态差异主要受对称组分影响,在非对称组分中差异不明显。对称组分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0.6%,可作为板栗品种差异分析的典型变量,对称组分的网格变化图显示品种间差异显著。2)主成分及异速生长分析显示,贡献率排名前14的鉴定点一致,可作为一级鉴定点。3)对称组分中前2个变量的累计贡献率为81.4%。散点图显示,除‘怀九’与‘燕丰’,‘燕山红栗’与‘燕昌’,‘燕龙’与‘燕明’,‘六月爆’与‘叶里藏’相似度较高,其余品种均能准确区分。4)产区间判别分析显示,除湖北与安徽(97.5%vs. 96.9%),其余产区间的正确判别率均达到100.0%;品种间判别分析显示,有99.3%的品种间判别率达到100.0%,个别品种判别率较低且均为95.0%以上,判别结果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5)聚类分析反映产区及品种间叶形的相似性,分类结果与种源地理分布基本吻合。【结论】基于24个鉴定点的几何形态测量分析可实现不同板栗品种的准确鉴别,筛选出的14个一级鉴定点,3个次级鉴定点,7个补充鉴定点,可准确反映不同板栗品种叶形的主要差异部位,正确判别率达95.3%~100.0%。建立的板栗品种叶形鉴别数据库和基于叶片形态数字化分析的板栗品种鉴别方法,将对板栗品种精准鉴别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叶片 几何形态学 品种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火灾燃烧产物研究概述 被引量:29
5
作者 向临川 王秋华 +3 位作者 龙腾腾 王儒龙 闫想想 张文文 《森林防火》 2020年第3期28-33,共6页
全球森林火灾频发,森林资源受到严重损害,燃烧产物对生态环境也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气候变化,人为干扰增多,世界各国森林防火形势也将更为严峻。本文主要总结国内外有关森林火灾燃烧产物相关文献,分析火灾释放烟气的主要成分、危害,阐... 全球森林火灾频发,森林资源受到严重损害,燃烧产物对生态环境也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气候变化,人为干扰增多,世界各国森林防火形势也将更为严峻。本文主要总结国内外有关森林火灾燃烧产物相关文献,分析火灾释放烟气的主要成分、危害,阐述森林可燃物烟气排放特征及其影响等相关内容。未来研究应聚焦燃烧产物成分、比例、组成以及对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开展更精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燃烧产物 烟气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高山峡谷地区森林火灾事故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龙腾腾 向临川 +4 位作者 王儒龙 崔飞 张文文 闫想想 王秋华 《森林防火》 2020年第4期21-23,52,共4页
对西南高山峡谷地区两起重大森林火灾事故进行致因分析,从人-森林-环境系统出发,得到致因机制。原始森林的可燃物大量积累、外界气候环境变化是火灾事故发生的内因与外因,这些不安全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固有危险源能量意外释放,最终造成... 对西南高山峡谷地区两起重大森林火灾事故进行致因分析,从人-森林-环境系统出发,得到致因机制。原始森林的可燃物大量积累、外界气候环境变化是火灾事故发生的内因与外因,这些不安全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固有危险源能量意外释放,最终造成严重人员伤亡事故。随着固有危险源和安全因素的不断积累,系统安全性不断降低,当二者的危险性达到一定程度时,系统状态发生突变,导致事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峡谷地区 森林火灾 致因机制 人-森林-环境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大自然保护中心的计划烧除情况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闫想想 王秋华 +4 位作者 龙腾腾 普俊 丁宗达 王儒龙 张文文 《森林防火》 2020年第2期46-50,共5页
依据美国大自然保护中心所属林地上计划烧除面积、次数及预备火烧面积等数据,研究计划烧除的特点和规律。分析表明,计划烧除的烧除面积、烧除次数及预备烧除面积均是东南方位的计划烧除最大,南部地区次之;计划烧除间隔为2-5年;1988-200... 依据美国大自然保护中心所属林地上计划烧除面积、次数及预备火烧面积等数据,研究计划烧除的特点和规律。分析表明,计划烧除的烧除面积、烧除次数及预备烧除面积均是东南方位的计划烧除最大,南部地区次之;计划烧除间隔为2-5年;1988-2008年十年间,计划烧除面积总体增加,2008-2018年十年间,计划烧除面积也在增加,但与1988-2008相比,增加面积较少;每年的计划烧除面积与计划烧除次数和为计划烧除所准备的面积大小有关,呈一定的正相关,即计划烧除次数越多,为计划烧除准备的面积越大,计划烧除面积就越大。建立起来的认识能为我国的计划烧除和林火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防火 计划烧除 火烧频率 火强度 美国大自然保护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