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溪市油菜产业化开发的意义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1
1
作者 杨世先 周丽红 张建康 《耕作与栽培》 2006年第5期22-24,共3页
油菜是玉溪的主要油料作物,菜油是当地人民的主要食用植物油。立足玉溪实际,从油菜种植及产业化开发对玉溪烤烟生产、畜牧业发展、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及农民增收等诸多方面的重要性作了深入剖析,指出了在玉溪油菜种植及产业化开发中存在... 油菜是玉溪的主要油料作物,菜油是当地人民的主要食用植物油。立足玉溪实际,从油菜种植及产业化开发对玉溪烤烟生产、畜牧业发展、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及农民增收等诸多方面的重要性作了深入剖析,指出了在玉溪油菜种植及产业化开发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菜籽 产业化 植物油 饼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溪市柑桔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桂芬 王有生 唐劲梅 《中国果业信息》 2007年第7期21-22,共2页
柑桔在云南省玉溪市水果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更好地促使玉溪市柑桔产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果品质量及经济效益,是目前玉溪市柑桔产业可持续发展较为关键的问题。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对策 柑桔产业 玉溪市 水果生产 经济效益 果品质量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春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试验研究初探 被引量:24
3
作者 杨进成 杨庆华 +4 位作者 王树明 朱有勇 李惠芬 何霞红 李作森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0-124,共5页
为探索小春作物多样性对病虫害的持续控制规律及增产增收效果,2000~2001年在云南玉溪市峨山、澄江和红塔区共设6组小春作物多样性混种大区同田对比试验及18.7hm2典型大田示范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麦类与蚕豆混种或油菜与蚕豆混... 为探索小春作物多样性对病虫害的持续控制规律及增产增收效果,2000~2001年在云南玉溪市峨山、澄江和红塔区共设6组小春作物多样性混种大区同田对比试验及18.7hm2典型大田示范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麦类与蚕豆混种或油菜与蚕豆混种不仅能有效地持续控制、减少病虫为害,减少农药、化肥施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而且能增产、增收;此外,混种引起了油菜、麦类及蚕豆主要经济性状和蚕豆根瘤生物量不同程度的变化,预示出小春作物油//豆或麦//豆间存在的相生相克规律,初步搭配的几个优化混种组合可供生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春作物 生物多样性 混种 病虫害控制 产量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蚕豆间作控制病虫害与增产效应分析 被引量:33
4
作者 杨进成 刘坚坚 +6 位作者 安正云 朱有勇 李成云 陈向东 卢玉娥 李红彦 甸兰芬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0-348,共9页
为系统探索农作物病虫害持续控制策略,保护农田生态环境,2002~2007年在云南省玉溪市进行36组小麦蚕豆间作与单作同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和各组试验小麦蚕豆间作比单作对主要病虫害都有不同程度的持续控制效果,尤其对蚕豆... 为系统探索农作物病虫害持续控制策略,保护农田生态环境,2002~2007年在云南省玉溪市进行36组小麦蚕豆间作与单作同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和各组试验小麦蚕豆间作比单作对主要病虫害都有不同程度的持续控制效果,尤其对蚕豆赤斑病和蚕豆斑潜蝇控制效果显著,而且因间作很好地改善了小麦和蚕豆的产量构成因素、增加了蚕豆叶片面积,从而明显地提高增产和增收效益。间作对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蚕豆赤斑病的控制效果分别为30.40%~63.55%,25.60%~49.36%和31.51%~45.68%,对小麦蚜虫、蚕豆斑潜蝇、蚕豆蚜虫的控制效果分别为23.00%~37.20%,15.40%~64.oo%和17.40%~25.20%;增加蚕豆单株叶面积85.33~574.92cm2,增加蚕豆单株根瘤生物量1.53~7.27g;增加小麦产量0.28~0.63t/hm2,提高蚕豆产量2.14~5.72t/hm2,提高经济效益22.46%~34.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蚕豆 间作 持续控制 病虫害 增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的氮钾营养对小麦锈病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62
5
作者 肖靖秀 郑毅 +3 位作者 汤利 李隆 朱有勇 杨进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40-645,共6页
田间小区试验表明: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间作有提高小麦氮吸收量的趋势.在低氮水平条件下间作优势和边行优势突出,间作平均提高小麦氮的吸收量2.33%~44.88%,边行优势平均为3.49%~66.66%;高肥料投入水平条件下,间作优势和边行优势减弱... 田间小区试验表明: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间作有提高小麦氮吸收量的趋势.在低氮水平条件下间作优势和边行优势突出,间作平均提高小麦氮的吸收量2.33%~44.88%,边行优势平均为3.49%~66.66%;高肥料投入水平条件下,间作优势和边行优势减弱.随着氮肥投入水平的提高,小麦氮的吸收量也随之提高,而增施钾肥不能明显提高小麦氮的吸收量.间作和不同的施氮水平均不能明显提高小麦钾的吸收量,但增施钾肥有提高小麦钾吸收量的趋势.小麦/蚕豆间作可以明显降低小麦锈病的发生,间作相对防效达22.2%~100%,增施钾肥平均降低小麦锈病46.15%~59.1%.锈病的发生与小麦体内的氮素营养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r=0.747** ~0.782 2**,与钾素营养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间作 小麦锈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对小麦条锈菌群体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李进斌 兰茗清 +4 位作者 杨进成 陈向东 李月秋 朱有勇 李成云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5,共5页
研究对不同栽培模式(净栽和混栽)下采集的113份感染小麦条锈病的新鲜叶片,从罹病叶片中直接提取罹病组织的DNA,利用我国及云南省的5个小麦条锈菌主要流行小种(条中32,条中29,条中31,条中23和水源类型)特异的分子标记对小麦条锈菌生理小... 研究对不同栽培模式(净栽和混栽)下采集的113份感染小麦条锈病的新鲜叶片,从罹病叶片中直接提取罹病组织的DNA,利用我国及云南省的5个小麦条锈菌主要流行小种(条中32,条中29,条中31,条中23和水源类型)特异的分子标记对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进行分子检测,明确不同栽培模式对小麦条锈菌群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栽条件下主要小种特异标记的检出率比净栽的低,净栽田块的优势小种特异标记为条中32和条中29,出现频率分别为81.5%和78.5%,而混栽田块的优势小种特异标记为条中29和水源类型,出现频率分别为41.7%和18.8%;混栽田块中41.7%的叶片中含有2个以上小种特异标记,58.3%的叶片中含有1个小种特异标记,而净栽田块中75.0%的叶片中含有2个以上小种特异标记,25.0%的叶片中含有1个小种特异标记。表明小麦品种混栽能有效地减少单个叶片中的小种数,并显著降低小麦条锈菌优势小种的出现频率,前者可能是减少病害严重度的重要原因,而后者则可能对病害的流行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生理小种 分子检测 小种特异标记 栽培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大金元”烤烟叶枯病发生原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杨绍聪 段永华 +4 位作者 张艳军 吕艳玲 陆松柏 孙钺 陆星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5期613-620,共8页
针对玉溪市地烤烟种植新区"红花大金元"烤烟叶枯病发生严重且面积大并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实际问题,采用对比分析方法,从叶枯病症状的田间分布、外部症状表现、内部养分变化等方面,对叶枯病的发生原因开展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 针对玉溪市地烤烟种植新区"红花大金元"烤烟叶枯病发生严重且面积大并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实际问题,采用对比分析方法,从叶枯病症状的田间分布、外部症状表现、内部养分变化等方面,对叶枯病的发生原因开展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种叶枯病是一种由于土壤有效K供应不足而导致烟株含K量显著下降的生理性缺钾病,同时烟株N/K,Ca/K,Mg/K过高也是引起该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红花大金元 叶枯病 缺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大田杂草种类调查及防除 被引量:1
8
作者 沈祥宏 杨淑艳 +1 位作者 张子伟 李艳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5-137,共3页
经过4年对灯盏花田杂草种类的调查确定,在云南玉溪地区灯盏花田常见杂草有32种,隶属16科,主要杂草是鹅肠菜、野燕麦、长芒棒头草、无芒稗、酸模叶蓼,6月下旬至7月初为发生第1高峰期,10月中至11月下旬为发生第2高峰期,可通过药剂土壤处... 经过4年对灯盏花田杂草种类的调查确定,在云南玉溪地区灯盏花田常见杂草有32种,隶属16科,主要杂草是鹅肠菜、野燕麦、长芒棒头草、无芒稗、酸模叶蓼,6月下旬至7月初为发生第1高峰期,10月中至11月下旬为发生第2高峰期,可通过药剂土壤处理、药剂茎叶喷雾防治和人工拔除控制灯盏花田杂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 杂草种类 杂草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迭香的栽培及开发利用 被引量:20
9
作者 杜刚 杨建国 安正云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2年第10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迷迭香 开发利用 形态特征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青枣优质壮苗繁育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桂芬 马文彬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台湾青枣 砧木苗 繁育技术 田间管理 果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麦53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程加省 于亚雄 +4 位作者 王志伟 杨金华 程耿 胡银星 施立安 《农业科技通讯》 2013年第11期81-83,共3页
通过对产量构成因素相关性及通径分析,旨在为云麦53能更好地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各产量构成因素中,基本苗、最高分蘖、有效穗和千粒重与产量正相关,相关性分析中成穗率对产量存在间接影响,穗粒数在偏相关和通径分析中对产量... 通过对产量构成因素相关性及通径分析,旨在为云麦53能更好地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各产量构成因素中,基本苗、最高分蘖、有效穗和千粒重与产量正相关,相关性分析中成穗率对产量存在间接影响,穗粒数在偏相关和通径分析中对产量存负效应。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最高分蘖数对产量正面作用最大,有效穗次之,因此保证基本苗的前提下,加强田间管理,促进分蘖、增加有效穗、提高千粒重是云麦53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麦53 产量 相关性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蕉组培快繁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军云 杨向红 《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 2002年第7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红蕉 快繁技术 组织培养 香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芹大棚高产栽培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张乃明 张玉娟 +2 位作者 史静 王树明 孟金贵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2期211-214,共4页
采用L9(34)正交设计,对影响西芹产量的主要因素--基肥比例及追肥次数、密度、氮肥用量、钾肥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因子对西芹产量影响大小的次序是:密度>氮肥>基肥>钾肥.最优组合是基肥比例及追肥次数2/5+5次+5211株/667m2+纯... 采用L9(34)正交设计,对影响西芹产量的主要因素--基肥比例及追肥次数、密度、氮肥用量、钾肥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因子对西芹产量影响大小的次序是:密度>氮肥>基肥>钾肥.最优组合是基肥比例及追肥次数2/5+5次+5211株/667m2+纯氮15kg/667m2+纯钾12kg/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芹 正交试验 密度 基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拉索芦荟大田杂草种类调查 被引量:1
14
作者 沈祥宏 张子伟 +6 位作者 王田珍 施成飞凤 方梓安 张艳军 瞿观 李家祥 柴文存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10年第6期55-58,共4页
为制定芦荟田杂草的防治措施,2007—2009年选择库拉索芦荟种植最适宜区云南元江县,应用最新的农田杂草评价体系对田间杂草种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库拉索芦荟田常见杂草有64种,隶属14科,主要杂草香附子、云南莎草、看麦娘.、无芒雀麦,在5... 为制定芦荟田杂草的防治措施,2007—2009年选择库拉索芦荟种植最适宜区云南元江县,应用最新的农田杂草评价体系对田间杂草种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库拉索芦荟田常见杂草有64种,隶属14科,主要杂草香附子、云南莎草、看麦娘.、无芒雀麦,在5—10月香附子、云南莎草、看麦娘、野稗、无芒雀麦、棒头草等大量发生,杂草随大田灌溉成阶段季节性发生。这一调查结果为库拉索芦荟田药剂防除杂草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拉索芦荟 杂草 种类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钙与硼砂及硫酸锌配施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15
作者 杨绍聪 吕艳玲 +1 位作者 杨庆华 周鹰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小麦 普钙 硼砂 硫酸锌 配方施肥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抗病耐贮番茄——美国4号
16
作者 王树明 瞿观 +1 位作者 张翠萍 龚跃华 《蔬菜》 2005年第8期9-9,共1页
关键词 番茄 美国4号品种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青枣引种及其栽培技术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有生 佘云伟 陈桂芬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台湾青枣 引种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素营养对防治番木瓜叶枯病的影响
18
作者 李明福 杨绍聪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1-145,共5页
对番木瓜叶枯病与植株营养、土壤相关养分的关系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番木瓜叶枯病是由于土壤有效钾缺乏而导致的一种生理性缺钾症;施用钾肥能有效控制该症的发生并获得较高产量。在发生缺钾叶枯病的番木瓜根、茎、叶片、叶柄等器官中... 对番木瓜叶枯病与植株营养、土壤相关养分的关系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番木瓜叶枯病是由于土壤有效钾缺乏而导致的一种生理性缺钾症;施用钾肥能有效控制该症的发生并获得较高产量。在发生缺钾叶枯病的番木瓜根、茎、叶片、叶柄等器官中镁含量均明显升高,说明番木瓜植株钾镁间存在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木瓜 钾素营养 叶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