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明医科大学本科医学生《热带医学与热带病》课程的KAP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罗夙医 严敏 +2 位作者 李冰雪 宝福凯 柳爱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6期7-9,13,共4页
目的 了解昆明医科大学本科学生对《热带医学与热带病》课程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的现状。方法 2015年9月~12月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随机选取昆明医科大学2012级、2013级、2014级各专业选修热带医学的本科生共120例作为学习组... 目的 了解昆明医科大学本科学生对《热带医学与热带病》课程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的现状。方法 2015年9月~12月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随机选取昆明医科大学2012级、2013级、2014级各专业选修热带医学的本科生共120例作为学习组,随机抽取同年级各专业未选修热带医学本科生共109例,作为对照组,进行KAP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对热带医学这门课程的知识掌握情况之间没有差异(P〉0.05),学生在对热带病的处理态度和行为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调查对象的热带医学知识需要加强,学生应该主动了解更多的热带医学知识,开设《热带医学与热带病》有实用性及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热带医学 热带病 K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基孔肯雅热监测与防控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朱自伟 徐翠平 +2 位作者 冯时 宝福凯 柳爱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23期42-45,共4页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引起,经由蚊虫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基孔肯雅热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散在输入我国,并曾小规模爆发流行。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地区拥有基孔肯雅热爆发流行的条件,而应对基孔肯雅热爆发的防控...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引起,经由蚊虫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基孔肯雅热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散在输入我国,并曾小规模爆发流行。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地区拥有基孔肯雅热爆发流行的条件,而应对基孔肯雅热爆发的防控能力如何尚无报道。本文就国内应对基孔肯雅的防控对策及媒介监控现况做一概述,为防控其在我国的突然爆发和流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孔肯雅热 预防控制 媒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查菲埃立克体分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彭芸 赵桂萍 +1 位作者 宝福凯 柳爱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846-849,共4页
查菲埃立克体(Ehrlichia chaffeensis,EC)主要引起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病(human monocytic ehrlichiosis,HME),该病无特异的临床症状而容易误诊,延误治疗可使病情加重甚至造成患者死亡,故对HME实现早期诊断很重要。该文从临床诊断、血清... 查菲埃立克体(Ehrlichia chaffeensis,EC)主要引起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病(human monocytic ehrlichiosis,HME),该病无特异的临床症状而容易误诊,延误治疗可使病情加重甚至造成患者死亡,故对HME实现早期诊断很重要。该文从临床诊断、血清学诊断、病原学诊断到分子生物学诊断等方面对HME的诊断方法进行总结,并着重介绍操作简单、敏感且高效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菲埃立克体 诊断 血清学 分子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伯氏疏螺旋体膜蛋白OspC研究进展
4
作者 汪佳婕 宝福凯 柳爱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2期26-29,共4页
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即莱姆病螺旋体引起的多系统感染性疾病。伯氏疏螺旋体本身并不具有生物活性,不能分泌毒力因子,其唯一的致毒因子为外膜脂蛋白。其中,外膜脂蛋白C(O spC)相对于外膜蛋白A(O spA)以及鞭毛蛋白来说,其分子量... 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即莱姆病螺旋体引起的多系统感染性疾病。伯氏疏螺旋体本身并不具有生物活性,不能分泌毒力因子,其唯一的致毒因子为外膜脂蛋白。其中,外膜脂蛋白C(O spC)相对于外膜蛋白A(O spA)以及鞭毛蛋白来说,其分子量较大。并且,最重要的一点是O spC在宿主体内能引起早期免疫反应;同时O spC抗原性强,免疫O spC后可以检测出,血清中抗体的浓度明显上升。因此,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对O spC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氏疏螺旋体 莱姆病 OSP 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