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秆生物炭与化肥配施对烟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格 代快 +6 位作者 李江舟 孙华 张宇航 李莎 张立猛 龙怀玉 徐爱国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1-100,共10页
为探讨烟秆生物炭与化肥配施对烤烟经济性状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筛选烟田烟秆生物炭适宜施用量。2018年4~8月在云南省玉溪市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设置了4个生物炭水平和3个氮肥水平的双因素试验,研究不同用量的生物炭与化肥配施对烤烟的经济... 为探讨烟秆生物炭与化肥配施对烤烟经济性状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筛选烟田烟秆生物炭适宜施用量。2018年4~8月在云南省玉溪市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设置了4个生物炭水平和3个氮肥水平的双因素试验,研究不同用量的生物炭与化肥配施对烤烟的经济性状、农艺性状和病虫害的影响。结果表明:(1)烟草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施用96和120 kg·hm^(-2)化肥较不施化肥可分别提高烟草产量26.82%和32.91%,烟草产量随生物炭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当生物炭用量为6000 kg·hm^(-2)时烟草产量达到最大值;(2)肥料用量、生物炭用量及其交互作用均对烟草团棵期、旺长期和封顶期的株高、最大叶长和最大叶面积有显著(P<0.05)影响。6000 kg·hm^(-2)生物炭与120 kg·hm^(-2)化肥配施的烟草产量达到最高,为2346.21 kg·hm^(-2),其上中等烟比例达到了100%,其次为3000 kg·hm^(-2)生物炭与96 kg·hm^(-2)化肥配施,产量为2132.96 kg·hm^(-2),其上等烟比例达到了41.97%;(3)适量施用化肥可以减轻烟草黑胫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降低金龟虫株率和烟草旺长期的黄虫虫株率;施用少量生物炭(3000 kg·hm^(-2))则可抑制烟草旺长期和封顶期黑胫病的病株率和病情指数,降低烟草团棵期的金龟虫株率和黄虫虫株率。以上结果表明,适当施用烟秆生物炭和化肥可显著改善烤烟的农艺性状、提高烤烟产量与品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生物炭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蚜茧蜂的交配行为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柏天琦 杨硕媛 +3 位作者 谷星慧 计思贵 张宏瑞 张立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05-1610,共6页
【目的】明确烟蚜茧蜂的交配行为,探讨雌蜂传递的线索对引发雄蜂交配行为的作用,为烟蚜茧蜂的规模化繁殖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室内显微镜下和温室繁蜂棚内直接观察烟蚜茧蜂的交配行为,设死亡处女雌蜂(n=19)、碾碎的雌蜂腹部(n... 【目的】明确烟蚜茧蜂的交配行为,探讨雌蜂传递的线索对引发雄蜂交配行为的作用,为烟蚜茧蜂的规模化繁殖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室内显微镜下和温室繁蜂棚内直接观察烟蚜茧蜂的交配行为,设死亡处女雌蜂(n=19)、碾碎的雌蜂腹部(n=15)、接触过处女雌蜂的滤纸(n=15)、仅提供雌蜂视觉线索(n=20)和空白对照(n=20)5个不同的试验处理,观察雌蜂传递的嗅觉和视觉线索对引发雄蜂求偶行为的作用。【结果】雄蜂交配行为包括接近、求偶、爬背、敲打触角、交配试探、插入、交配、分离,处女雌蜂交配行为包括逃跑和拒绝交配或接受交配、交配、休息。雄蜂与处女雌蜂的交配过程可划分为搜寻和求偶、交配前期、交配和交配后期4个阶段,且试图交配的雄蜂求偶成功后一般能够与处女雌蜂完成整个交配过程。雄蜂会试图与交配过的雌蜂、死亡的雌蜂发生交配行为,但仅出现交配前期。接触过活体处女雌蜂的滤纸和压碎的雌蜂腹部能够引发雄蜂强烈的振翅反应,而密闭在透明容器中的处女雌蜂不能引发雄蜂的振翅反应。【结论】烟蚜茧蜂的交配行为由一系列固定行为组成,雌蜂传递的嗅觉线索是引发雄蜂求偶行为发生的关键因素,雌蜂腹部是短程雌性性信息素产生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蚜茧蜂 求偶行为 交配行为 生物防治 规模化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年持续施钾对烤烟/油菜轮作土壤钾素Q/I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代快 李江舟 +8 位作者 张立猛 计思贵 龙怀玉 徐照丽 段玉琪 杨宇虹 卢秀萍 焦永鸽 卜令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01-1413,共13页
研究长期施钾下烤烟/油菜轮作土壤钾素供应能力变化特征及其机制,为农田合理施用钾肥和农业土壤发生发育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烤烟/油菜轮作下选取连续20 a烤烟季施钾量0、187.5和375 kg·hm^-2处理,测算其土壤钾素表观平衡(Kab)以... 研究长期施钾下烤烟/油菜轮作土壤钾素供应能力变化特征及其机制,为农田合理施用钾肥和农业土壤发生发育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烤烟/油菜轮作下选取连续20 a烤烟季施钾量0、187.5和375 kg·hm^-2处理,测算其土壤钾素表观平衡(Kab)以及土壤钾素容量和强度关系曲线(Q/I曲线)的土壤钾素平衡活度比(ARe)、土壤活性钾(KL)、非专性活性钾(-ΔK0)、专性活性钾(KX)、土壤钾位缓冲容量(PBC)、K^+与Ca^2++Mg^2+交换自由能(-ΔG)等参数,以及速效钾(Kav)、缓效钾(Knex)、K^+饱和度(KS)、黏土矿物组分等土壤性质,分析Q/I曲线参数变化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经过20 a定位试验后,ARe在0.38×10^-3~8.91×10^-3(mol·L^-1)0.5之间,-ΔK0在0.02~0.55 cmol·kg^-1之间,KL在1.61~2.16 cmol·kg^-1之间,KX在1.06~2.14 cmol·kg^-1之间,PBC在6.20~7.76 cmol·kg^-1(mol·L^-1)-0.5之间,-ΔG在11.70~19.72 kJ·mol^-1之间。持续施钾土壤的ARe、-ΔK0较不施钾土壤显著增大,KL、KX、PBC、-ΔG较不施钾土壤显著减小。ARe、-ΔK0与Kav、Knex、KS、Kab呈极显著正相关,KL、Kx、PBC、-ΔG与Kav、Knex、KS、Kab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钾素Q/I曲线参数彼此之间显著相关。上述指标可被整合成一个主成分指标,不施钾肥土壤的主成分指标值显著大于施钾肥土壤。施钾肥土壤的活性钾主要保持在黏土矿物晶体的契形边缘点位,植物有效性较高,不施钾肥土壤的活性钾主要保持在黏土矿物晶体的层间点位,植物有效性降低。不施钾肥土壤的蛭石含量高于施钾土壤,而伊利石含量小于施钾土壤。综上,土壤钾素Q/I参数ARe、-ΔK0、KL、Kx、PBC和-ΔG可作为土壤供钾能力指标,土壤钾素表观平衡驱动了土壤钾素Q/I曲线形状与参数分异、土壤供钾能力分异及土壤黏土矿物变化,施钾肥量越大、土壤钾素盈余越大,土壤供钾能力越强。长期钾素亏缺下,矿物钾转化为专性活性钾的速率大于专性活性钾释放成非专性活性钾的速率。长期钾素亏缺导致伊利石向蛭石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油菜轮作 长期施钾定位实验 山原红壤 钾素Q/I关系 供钾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理来源蚕豆种质的绿豆象抗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新 杨峰 +9 位作者 吕梅媛 于海天 胡朝芹 王玉宝 郑爱清 代正明 唐永生 代快 王丽萍 何玉华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2-518,609,共8页
【目的】为探究不同蚕豆种质资源的绿豆象抗性,初步鉴定并筛选出抗虫材料。【方法】采用仓储条件下人工接种绿豆象饱和侵染法,对不同地理来源的874份蚕豆种质的绿豆象抗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参试蚕豆种质绿豆象抗性总体表现为感(S)... 【目的】为探究不同蚕豆种质资源的绿豆象抗性,初步鉴定并筛选出抗虫材料。【方法】采用仓储条件下人工接种绿豆象饱和侵染法,对不同地理来源的874份蚕豆种质的绿豆象抗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参试蚕豆种质绿豆象抗性总体表现为感(S)和高感(HS)材料占比极大,分别为30.9%和64.9%,而高抗(HR)和抗(R)性材料占比极小,分别为3.1%和1.1%;不同粒色蚕豆种质的绿豆象抗性有显著差异,青色、混合色和深色种质的抗虫率和虫重分别为4.8%和96.6 mg、8.7%和91.1 mg、2.4%和120.2 mg;大粒、中粒和小粒种质的抗虫率和虫重分别为2.5%和154.7 mg、3.8%和109.7 mg、8.1%和56.7 mg;不同地理来源蚕豆种质绿豆象抗性表现为国内种质与国外种质绿豆象抗性差异不显著,但国内各省间蚕豆种质中绿豆象抗性有较大差异,其中抗性较高的有重庆、湖南、浙江、安徽和江西,而来自云南、四川、陕西和贵州等省份种质的绿豆象抗性则相对较低。蚕豆资源对绿豆象综合抗性表现为混合色优于青色和深色种质,蚕豆种质的绿豆象抗性随百粒重的增加而降低,小粒种质的绿豆象综合抗性显著高于中粒和大粒种质。【结论】对蚕豆的绿豆象抗性资源的评价和筛选为抗性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潜在抗源和理论依据,但有关蚕豆抗绿豆象的内在机制和相关基因的发掘则需更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绿豆象 抗虫性筛选 抗虫资源 抗性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豆F_(1)代果荚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新 杨峰 +11 位作者 吕梅媛 于海天 胡朝芹 郑爱清 王玉宝 代正明 王丽萍 唐永生 代快 华青青 何贵兴 何玉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0期33-39,共7页
[目的]通过对蚕豆F_(1)代果荚性状关联规律的考察,提高蚕豆优良性状选择效率,为蚕豆优质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材料。[方法]利用云豆绿心2号和云豆1183杂交获得F_(1)代,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研究籽粒长、籽粒宽、籽粒厚、... [目的]通过对蚕豆F_(1)代果荚性状关联规律的考察,提高蚕豆优良性状选择效率,为蚕豆优质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材料。[方法]利用云豆绿心2号和云豆1183杂交获得F_(1)代,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研究籽粒长、籽粒宽、籽粒厚、荚长、荚宽5个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荚长、荚宽、籽粒长、籽粒宽和籽粒厚与单株产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33、0.004、0.005、0.010和0.006,除荚长与单株产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外,其余果荚性状与单株产量均无显著相关关系。籽粒长与籽粒宽、籽粒长和荚宽、籽粒宽和籽粒厚、籽粒宽和荚宽、籽粒厚与荚宽5对主要农艺性状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依次为0.871、0.363、0.367、0.420、0.251;籽粒长与籽粒厚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14;籽粒长、籽粒宽、籽粒厚、荚长和荚宽5个农艺性状符合正态分布,其中荚宽变异系数最大(10.56%),其次为荚长(7.77%),粒长最小(4.81%),5个农艺性状稳定性均较好。聚类分析发现籽粒厚、籽粒宽、籽粒长、荚长主要受母本的影响,荚宽主要受父本的影响。[结论]蚕豆F_(1)代果荚性状具有紧密的相互关联性且对父母本的遗传力优势指示性强,对更高代次的育种选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F_(1)代 相关分析 正态分布 变异系数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白粉病鲜食豌豆品种云豌18号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4
6
作者 胡朝芹 吕梅媛 +12 位作者 杨峰 于海天 杨新 王玉宝 王丽萍 郑爱清 代正明 杨建谷 金轻 代快 李江舟 何玉华 唐永生 《中国种业》 2022年第1期120-122,共3页
云豌18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澳大利亚、法国联合项目的国际圃试验中的优异种质材料L1413通过系统选育法育成的。该品种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白粉病,鲜籽粒形态性状好、粒色翠绿,口感鲜甜,是鲜籽粒豌豆生产优质品种。2... 云豌18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澳大利亚、法国联合项目的国际圃试验中的优异种质材料L1413通过系统选育法育成的。该品种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白粉病,鲜籽粒形态性状好、粒色翠绿,口感鲜甜,是鲜籽粒豌豆生产优质品种。2014年通过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委员会登记,2018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适宜不同生境推广种植,近5年每年在省内外推广种植10.0万~11.3万hm^(2),该品种的育成和应用可为我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促进乡村振兴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豌豆 云豌18号 系统选育 抗白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