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中引水工程白云岩砂化隧洞涌水突泥处理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新有 胡开富 +3 位作者 张文涛 施峻峰 万宇 周云中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2-108,共7页
为了解滇中白云岩砂化特征,剖析其形成机理,探索滇中白云岩砂化隧洞涌水突泥的处置方法和措施,以滇中引水工程松林隧洞为例,对上述3个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滇中白云岩砂化为白云岩中可溶的方解石溶蚀流失后,不溶物石英砂... 为了解滇中白云岩砂化特征,剖析其形成机理,探索滇中白云岩砂化隧洞涌水突泥的处置方法和措施,以滇中引水工程松林隧洞为例,对上述3个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滇中白云岩砂化为白云岩中可溶的方解石溶蚀流失后,不溶物石英砂颗粒填充溶蚀通道形成的砂化现象。由于进入白云岩砂化洞段前围岩条件好,导致涌水突泥具有突发性。②白云岩砂化段因结构松散易发生垮塌,在地下水的持续冲蚀下,断层带内松散的岩块发生软化和进一步垮塌形成空腔,产生集中涌水通道,形成反复涌水突泥。③白云岩砂化洞段涌水突泥处理措施包括快速抽排清淤、反压及封闭掌子面、布置超前排水孔降低空腔水压、对渣体进行灌浆形成支撑体、采用超前大管棚和小导管灌浆、利用超前探孔找出空腔位置并采用混凝土回填等方面。④超前地质预报是预防白云岩砂化洞段涌水突泥的基础,初期塌方快速封闭和反压处理是预防涌水突泥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砂化 涌水突泥 隧洞塌方 松林隧洞 滇中引水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P和地质雷达在岩溶隧洞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开富 邵正楠 程丰波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2期215-219,共5页
为排查岩溶隧洞施工中潜在的地质风险、指导隧洞安全施工。利用TSP和地质雷达两种方法开展超前地质预报。TSP法能够对隧洞掌子面前方100~150 m的距离展开预报,其特性是预报距离长、快速分析围岩情况、预报精度无法控制;地质雷达法可实... 为排查岩溶隧洞施工中潜在的地质风险、指导隧洞安全施工。利用TSP和地质雷达两种方法开展超前地质预报。TSP法能够对隧洞掌子面前方100~150 m的距离展开预报,其特性是预报距离长、快速分析围岩情况、预报精度无法控制;地质雷达法可实现隧洞短距离精准预测,能够有效弥补TSP法在短距离方面的不足。研究表明:采用二者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综合预报,可提升在隧洞中对岩溶构造预报结论的准确度。TSP法结合地质雷达法成功预报的应用实例可为类似风险围岩隧洞的超前地质预报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水隧洞 超前地质预报 TSP 地质雷达 岩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法在某引水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程丰波 杨长林 邵正楠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6期256-261,共6页
常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通常采用单一物探方法,单一物探方法均有自身的局限性,预报精度相对较低,很难满足工程需求。选择多种物探方法结合地质调查资料以及超前钻探法进行综合预报分析,通过多方法优势互补,降低物探多解性,提高预报精度,... 常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通常采用单一物探方法,单一物探方法均有自身的局限性,预报精度相对较低,很难满足工程需求。选择多种物探方法结合地质调查资料以及超前钻探法进行综合预报分析,通过多方法优势互补,降低物探多解性,提高预报精度,更好地查明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从而指导隧洞安全掘进。在分析对比常见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体系。并在某引水工程实例中,采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法精确地预报了掌子面前方岩溶管道,为施工单位采取有效的避灾措施提供了指导依据,从而避免了隧洞突水灾害,保障了隧洞安全掘进,也可为今后的隧洞高风险洞段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法 引水工程 隧洞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雨对三峡库区4种植物幼苗光合生理及根际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凤 刘安芳 +3 位作者 王云琦 王玉杰 裴承敏 李信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0-292,共13页
近年来酸雨的酸性和频率越来越高,酸雨类型逐渐由硫酸型向硫酸-硝酸混合型及硝酸型转变。该研究以两年生马尾松、杉木、青冈和毛竹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4个月的盆栽实验对幼苗进行硫酸型(SAR)、硝酸型(NAR)和混合型(MAR)酸雨及其各自3个... 近年来酸雨的酸性和频率越来越高,酸雨类型逐渐由硫酸型向硫酸-硝酸混合型及硝酸型转变。该研究以两年生马尾松、杉木、青冈和毛竹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4个月的盆栽实验对幼苗进行硫酸型(SAR)、硝酸型(NAR)和混合型(MAR)酸雨及其各自3个酸雨浓度(pH 2.5、pH 3.5、pH 4.5)的处理,并以pH 5.7的蒸馏水为对照组,对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树种株高变化量以及植物根际土壤pH值和交换性盐基离子含量进行测定,以探究植物幼苗对模拟酸雨的敏感性及抗性特征,为酸雨受灾区的植被建设和抗酸树种的培育提供参考数据。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及类型酸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阻碍叶绿素的合成,即酸雨浓度越高,植物净光合速率越低,叶绿素含量越少。(2)低浓度酸雨能够促进植物株高的增长,但随着酸雨浓度的增大,植物株高增长量受到严重抑制,且马尾松和青冈的表现最为明显。(3)植物根际土壤在低浓度酸雨胁迫下能够有效释放出盐基离子中和酸根离子从而降低酸雨的毒害,但随着酸雨浓度的增大,盐基离子含量不断衰减,土壤pH值逐渐减小。(4)杉木、马尾松、毛竹、青冈的平均隶属度值在不同酸雨类型作用下的表现不尽相同,总体上杉木对硫酸型和混合型酸雨的抗性最强,而毛竹能耐受硝酸型及混合型酸雨,青冈相比其他3种树种对酸雨的抗性最弱。研究发现,马尾松对硝酸型酸雨最敏感,且受胁迫的pH阈值为2.5~3.5,但对硫酸型酸雨表现出明显的抗性;杉木对3种类型酸雨的抗性较其他3种树种要强,毛竹抵抗硝酸型酸雨能力强于其他2种酸雨,而青冈对硝酸型酸雨的抵抗力强于其他2种酸雨且是抗酸能力最弱的树种,毛竹、杉木及青冈受酸雨胁迫的pH阈值为3.5~4.5;4种植物对酸雨的综合抵抗能力表现为杉木>毛竹>马尾松>青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净光合速率 交换性盐基离子 敏感性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