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种植模式对干热河谷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斌艳 何光熊 +6 位作者 王艳丹 杨淏舟 余建琳 冷鹏 方海东 史亮涛 冉林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7,共9页
[目的]探究干热河谷区不同种植模式坡耕地的径流分配及水土保持效益,为金沙江干热河谷水土保持型经果林营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原位径流小区监测试验,选取干热河谷坡耕地典型经果林经营的2种种植模式:单作(葡萄、枣树、柱花草)和... [目的]探究干热河谷区不同种植模式坡耕地的径流分配及水土保持效益,为金沙江干热河谷水土保持型经果林营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原位径流小区监测试验,选取干热河谷坡耕地典型经果林经营的2种种植模式:单作(葡萄、枣树、柱花草)和果草复合间作(葡萄+柱花草、枣树+柱花草)为研究对象,设裸地为对照,比较不同作物和种植模式下小区地表径流、壤中流及土壤侵蚀量的差异,探究不同种植模式的径流分配机理,评价不同种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益。[结果]干热河谷不同种植模式和裸地径流均以地表径流为主(53.20%~94.07%),降雨量、降雨强度和植被覆盖是影响干热河谷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关键因素,不同种植模式通过调控径流在深土层的分配从而显著减少地表径流(50.79%~89.70%)和径流泥沙量(54.66%~77.13%);果草复合的间作模式50 cm和100 cm壤中流均高于其他模式,果草复合间作模式(枣树+柱花草、葡萄+柱花草)的减流(78.53%,72.54%)、减沙(71.76%,63.21%)效益显著高于单作模式。[结论]果草复合的间作模式通过将表层径流导入土壤深层的机制实现降雨径流的再分配,从而发挥更佳的水土保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降雨特征 径流分配 壤中流 土壤流失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干热河谷草莓园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的影响
2
作者 杨玉皎 李义林 +11 位作者 包玲凤 李坤 鲁雯 潘志贤 陈大明 麻继仙 李建查 杨晓琼 余建琳 史亮涛 岳学文 方海东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0,共10页
为探明有机肥对草莓园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为干热河谷区优化草莓园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蚯蚓肥(TA)、油枯肥(TB)、蚯蚓肥+油枯肥配施(TC)以及不施肥作为对照(CK)为试验处理,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细菌... 为探明有机肥对草莓园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为干热河谷区优化草莓园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蚯蚓肥(TA)、油枯肥(TB)、蚯蚓肥+油枯肥配施(TC)以及不施肥作为对照(CK)为试验处理,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细菌群落丰度、多样性及其群落组成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均能提高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其中,TA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TB处理对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提升作用最明显,TB处理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脲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升高。不同施肥处理均显著影响了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其中,TA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Chao指数、Shannon指数,优化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使细菌共生群落变得丰富且更稳定;TB处理则显著降低了土壤Chao指数、Shannon指数,且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较小。冗余分析表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与pH、全钾呈正相关,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与碱解氮、有机质、全氮呈正相关,Firmicutes与全磷、容重、速效钾、有效磷呈正相关。细菌群落与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表明,增施蚯蚓肥可以调节pH值,提高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类群丰度,油枯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两者配施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升土壤养分供应水平,优化细菌群落结构,可优先作为干热河谷区草莓园土壤培肥改良的肥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草莓地 细菌群落 细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下游乌东德和白鹤滩库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特征
3
作者 廖丹琦 张连凯 +6 位作者 杨万涛 张亚 李强 刘朋雨 王杰 宋琳 兰明国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124-5136,共13页
干热河谷库区土壤养分的维持对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具有关键作用,但在库区不同位置的土壤养分特征尚不明确。研究以金沙江下游的乌东德和白鹤滩库区为案例,于库首、库中和库尾,按表层(0—10 cm)和次表层(10—20 cm)分层采集表层土壤样品... 干热河谷库区土壤养分的维持对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具有关键作用,但在库区不同位置的土壤养分特征尚不明确。研究以金沙江下游的乌东德和白鹤滩库区为案例,于库首、库中和库尾,按表层(0—10 cm)和次表层(10—20 cm)分层采集表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基于第二次土壤养分分级标准,集成模糊综合评价、随机森林模型和自然断点分析方法,构建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特征分析模型,厘清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特征,并提出分区管理策略。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呈弱碱性,土壤有机质、全钾、速效钾、有效锰和有效铜含量较高,处于1级,有效锌含量为2级,阳离子交换量、有效硼和有效钼含量较低,处于4级,全磷处于5级;(2)0—10 cm土层土壤养分整体较高,处在0.53—0.66范围内,高值出现在乌东德和白鹤滩的库尾区,10—20 cm土层土壤养分整体处于0.43—0.58之间,其中土壤养分指数高值则出现在水电站的库中区。(3)表层土壤主要受人为活动和植被影响,次表层则更多受地形和土壤属性影响,库首大部分区域处在土壤养分保持区,库中总体为养分恢复区,库尾则是风险防控区,对于库尾应更多考虑增加植被种植,控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研究通过系统构建可比的综合指标,能够分析梯级水电库区表层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以实现上下游库区的综合管理,指示干热河谷地区的生态修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土壤养分 梯级水电 金沙江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施不同有机肥对草莓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鲁雯 杨晓琼 +7 位作者 岳学文 李义林 李建查 李坤 陈大明 麻继仙 杨玉皎 方海东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1期36-42,83,共8页
为了探究配施不同有机肥对草莓生长及其果实品质的影响,并优化干热河谷地区草莓种植的施肥措施。以草莓妙七、章姬为供试品种,设置单施蚯蚓粪(A_(1)、A_(2)、A_(3))、单施油枯肥(B_(1)、B_(2)、B_(3))、蚯蚓粪+油枯肥配施(C_(1)、C_(2)... 为了探究配施不同有机肥对草莓生长及其果实品质的影响,并优化干热河谷地区草莓种植的施肥措施。以草莓妙七、章姬为供试品种,设置单施蚯蚓粪(A_(1)、A_(2)、A_(3))、单施油枯肥(B_(1)、B_(2)、B_(3))、蚯蚓粪+油枯肥配施(C_(1)、C_(2)、C_(3)、C_(4))、不施肥(CK)等处理,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草莓物候期、植株生长期、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均能够提高草莓的品质和产量,其中妙七的配施方案B_(2)、C_(2)对物候期、生长期、产量的提高较为显著;章姬的配施方案A_(3)、C_(2)对物候期、生长期、产量提高较为显著。综上,在云南干热河谷地区最适宜草莓生长的配施方案是蚯蚓粪+油枯肥配施(C_(2))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施肥 蚯蚓粪 油枯肥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20年滇中地区极端降水指标时空演变规律研究
5
作者 李加顺 赵伟华 +1 位作者 刘丽 周彩霞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目的】极端降水是产生洪涝灾害的首要原因之一,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为探讨云南省滇中地区极端降水指标的时空演变规律,【方法】利用1960—2020年滇中地区44个气象台站日降水数据,采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Sen斜率估计、连续小波... 【目的】极端降水是产生洪涝灾害的首要原因之一,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为探讨云南省滇中地区极端降水指标的时空演变规律,【方法】利用1960—2020年滇中地区44个气象台站日降水数据,采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Sen斜率估计、连续小波分析研究了极端降水指标的年内、年际及周期性变化特征。【结果】结果显示:60年来,发现在年内1 d最大降水量(Rx1day)、5 d最大降水量(Rx5day)、降水强度(SDII)、中雨以上日数(R10)、大雨以上日数(R20)、持续湿期日数(CWD)、强降水量(R95p)和特强降水量(R99p)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持续干期日数(CDD)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在年尺度上,Rx1day、SDII、R99p呈显著增加的趋势,CDD、Rx5day、R10、R20、R95p和总降水量(PRCPTOT)变化趋势不显著,CWD呈显著减小的趋势;Rx1day、Rx5day、R10、R20、R95p、R99p和PRCPTOT高值区位于滇中地区的西北部、东北部及东南部,低值区位于滇中地区的中偏西部;SDII高值区位于滇中地区的西北部,低值区位于滇中地区的中偏西部;CDD呈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的趋势;CWD高值区位于滇中地区的西北部、东南部和中部,低值区位于滇中地区的中偏西部;小波分析显示Rx1day、Rx5day、R10、R20、SDI、CDD、CWD、R95p、R99p和PRCPTOT均存在8a内的周期特性。【结论】结果表明:Mann-Kendall趋势分析对于降水要素时间序列变化趋势和突变点分析,能发挥重要的作用;Sen斜率估计针对降水要素长时间序列数据的趋势分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连续小波分析能够推断出降水要素存在的周期性变化,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通过对滇中地区极端降水指标时空演变规律研究,可为滇中地区灌溉排水规划及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指标 Mann-Kendall趋势分析 Sen斜率估计 连续小波分析 滇中地区 气候变化 时空分布 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事件影响下云贵高原植被指数时空变化及其恢复潜力评估
6
作者 丁剑宏 江曦 +3 位作者 孙珑 史尚渝 戈文艳 韩剑桥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7-154,共8页
[目的]探究云贵高原植被在极端干旱事件下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未来恢复潜力,并探讨云贵高原植被的干旱适应机制和恢复能力,进而为该地区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和恢复策略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方法]综合采用自适应帕默尔干旱指数(se... [目的]探究云贵高原植被在极端干旱事件下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未来恢复潜力,并探讨云贵高原植被的干旱适应机制和恢复能力,进而为该地区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和恢复策略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方法]综合采用自适应帕默尔干旱指数(self-calibrated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scPDSI),结合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分析了近20年云贵高原的干旱事件及其造成的植被损失,并使用相似生境理论,评估了植被恢复潜力。[结果](1)云贵高原在2003—2005、2009—2012年发生了持续干旱事件,且2009—2012年为极端干旱年;(2)尽管干旱事件频发,但云贵高原植被整体呈显著变绿趋势,EVI增加速率达0.021/10 a,其中中部地区变绿最为显著;(3)干旱造成的植被损失(EVI显著降低)与干旱程度密切相关,严重干旱年的植被损失面积比例超过50%;(4)植被恢复潜力的空间分布与气候干湿变化分布一致,在东部暖湿区植被恢复潜力高,而在西部暖干区较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的恢复潜力高于其他类型。[结论]2001—2021年云贵高原scPDSI波动剧烈、干旱频发,2000—2023年EVI年均值波动上升、有阶段与空间差异,一般干旱年植被损失相对较轻,严重干旱年中部受损严重,东部湿润区植被恢复潜力高于西部干旱区,各地类受水资源约束等影响表现出不同的恢复潜力,其中林地恢复潜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事件 植被覆盖 植被恢复潜力 云贵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陡坡水蚀特征对植被密度响应的降雨试验
7
作者 郭锐 张鹏 +3 位作者 李黎 李季孝 刘海波 吴光耀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4-190,229,共8页
工程建设扰动地表、破坏原地貌,易诱发水土流失,而植被种植是恢复工程扰动区域生态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开展了模拟降雨试验,以裸坡为对照,分析了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 Flugge,PF)在2种种植密度(PF10,10 cm×10 cm;... 工程建设扰动地表、破坏原地貌,易诱发水土流失,而植被种植是恢复工程扰动区域生态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开展了模拟降雨试验,以裸坡为对照,分析了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 Flugge,PF)在2种种植密度(PF10,10 cm×10 cm;PF20,20 cm×20 cm)条件下对工程陡坡(28°)产流产沙特征以及水沙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0,1.5,2.0 mm/min降雨强度下PF20地表径流发生时间比裸坡提前61.81%,0.88%,19.38%,而PF10在降雨强度1.5 mm/min和2.0 mm/min时起到延缓径流发生的效果,滞后效益分别达到76.61%和237.21%。②裸坡3种降雨强度下的平均产流率是PF10的3.23,4.55,1.28倍,降雨强度1.0 mm/min和1.5 mm/min下,裸坡平均产流率是PF20的1.10倍和1.27倍,但在降雨强度为2.0 mm/min时,PF20的平均产流率达到裸坡的1.08倍;在降雨强度≤1.5 mm/min时植被可显著减少陡坡侵蚀,但在降雨强度为2.0 mm/min时在产流中后期出现植被陡坡侵蚀大于裸坡,但总体上3种降雨强度下裸坡平均产沙率分别达到PF20的7.83,2.86,1.24倍,是PF10的23.01,6.98,3.13倍。③PF20和PF10的平均减沙效益分别为57.26%和83.11%,平均减流效益分别为7.08%和56.22%,PF10的减流和减沙效益分别是PF20的7.94倍和1.45倍。方差贡献率分析表明降雨强度对工程陡坡累计产流量和累计产沙量的贡献率是植被密度的7.18倍和4.31倍,但植被密度的调控产沙效果高于产流。研究结果可为工程扰动边坡开展植被生态修复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陡坡 植被密度 产流产沙 减水减沙 模拟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象级间隙填充与SG滤波的Sentinel-2 NDVI时间序列重建
8
作者 高崇 陈国坤 +4 位作者 段兴武 唐伯惠 温庆可 左丽君 赵海娟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12-220,共9页
时间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的相互制约是资源环境定量遥感监测中的共性问题。为解决山区云雾天气下光学影像时空不连续性问题,并提升复杂地形和异质景观区域NDVI重建的精度和效率,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对象级间隙填充策略的高时空分辨率NDV... 时间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的相互制约是资源环境定量遥感监测中的共性问题。为解决山区云雾天气下光学影像时空不连续性问题,并提升复杂地形和异质景观区域NDVI重建的精度和效率,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对象级间隙填充策略的高时空分辨率NDVI重建方法(object-level gap filling and Savitzky-Golay filtering method,OLF-SG)。该方法以MODIS NDVI为参考,利用对象级间隙填充策略对Sentinel-2 NDVI中的缺失值进行填补,并通过加权Savitzky-Golay滤波对填补后的NDVI时间序列进行平滑处理,以消除噪声误差,最终生成高时空分辨率的NDVI产品(8 d、10 m分辨率)。在洱海流域选取两个具有不同地表特征的异质下垫面(A和B)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间隙填充和SG滤波方法(gap filling and Savitzky-Golay filtering method,GF-SG)及对象级时空自适应反射融合模型(object-level spatial and temporal adaptive reflectance fusion model,OL-STARFM)相比,OLF-SG在提高空间分辨率的同时提升了重建精度,其中区域A的RMSE为0.060,R^(2)为0.984,区域B的RMSE为0.068,R^(2)为0.952。OLF-SG生成的高时空分辨率NDVI时间序列可以有效捕捉复杂地表的物候模式,在农作物生长监测、植被物候分析、土壤侵蚀评估和农业管理实践等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NDVI 洱海流域 对象级间隙填充 时间序列 时空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密度对工程陡坡径流水动力特性影响
9
作者 李季孝 郭锐 +2 位作者 谢淑彦 徐小坤 吴光耀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6-185,共10页
为探索植被密度对工程陡坡径流水动力特性的影响,基于野外模拟降雨试验,以裸坡(Bare slope,BS)为对照,分析3种降雨强度下2种种植密度的百喜草(PF10:10 cm×10 cm,PF20:20 cm×20 cm)工程陡坡水动力特征及其与裸坡差异,揭示植被... 为探索植被密度对工程陡坡径流水动力特性的影响,基于野外模拟降雨试验,以裸坡(Bare slope,BS)为对照,分析3种降雨强度下2种种植密度的百喜草(PF10:10 cm×10 cm,PF20:20 cm×20 cm)工程陡坡水动力特征及其与裸坡差异,揭示植被防护陡坡侵蚀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①裸坡和植被陡坡径流均属于层流(Re<100),但流态受不同降雨强度影响在缓流和急流间变化,PF10、PF20削减平均雷诺数效益分别为54.49%和5.95%,对平均弗劳德数削减效益分别为41.69%和33.80%。②降雨强度不大于1.5 mm/min时植被能降低流速,2.0 mm/min时PF20增大流速而PF10仍降低流速,PF10削减平均流速效益是PF20的1.98倍。但两种密度植被均能显著提高径流阻力系数,其中PF10增大阻力系数效益是PF20的1.47倍。③PF10削减平均径流剪切力和径流功率的效益分别为23.06%和54.89%,而PF20削减平均径流功率效益为9.79%,但增大了平均径流剪切力(增大幅度为22.87%);径流功率作为表征陡坡侵蚀的最优水动力参数,PF20和PF10的可蚀性分别是裸坡的98.44%和48.43%。研究结果可为工程陡坡开展植被修复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陡坡 水动力 植被密度 模拟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区域尺度视角下的丽江市玉河健康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彦辰 芮茂刚 +2 位作者 许斌 申其明 周筱妍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28,共6页
随着社会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河湖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且呈现更复杂的发展态势,进行河湖健康评价,开展河湖健康问题诊断,针对性地提出河湖生态系统精准治理、生态修复与保护等对策显的尤为迫切.结合丽江市典型河流玉河,以水... 随着社会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河湖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且呈现更复杂的发展态势,进行河湖健康评价,开展河湖健康问题诊断,针对性地提出河湖生态系统精准治理、生态修复与保护等对策显的尤为迫切.结合丽江市典型河流玉河,以水域岸线状况、水量水质状况、生物状况、社会服务功能等4个准则层为重要抓手,构建11个指标层的河流健康评价体系,将玉河划分为农村段、城镇段、复合段3个小区域尺度进行综合评价,探讨了小区域尺度河流健康评价差异性特征,研究表明:玉河全河段、各分段均处于亚健康状态,玉河农村段、复合段、各城镇段岸线部分指标层、准则层间健康状况差异性显著,主要存在水资源禀赋差,生态流量小,底栖动物少,局部岸线状况较差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健康评价 准则层 指标层 小区域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洱海流域常用非同源LULC产品一致性分析和精度评估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燕 陈国坤 +4 位作者 唐伯惠 段兴武 温庆可 刘字呈 王颖 《农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35-247,F0003,共14页
高精度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land use/land cover,LULC)信息对于应对当前的环境挑战至关重要。尽管全球高分辨率LULC数据产品蓬勃发展,但多源数据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在区域尺度如何选择适宜的LULC产品成为各领域应用中的难题。该... 高精度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land use/land cover,LULC)信息对于应对当前的环境挑战至关重要。尽管全球高分辨率LULC数据产品蓬勃发展,但多源数据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在区域尺度如何选择适宜的LULC产品成为各领域应用中的难题。该研究以洱海流域为例,结合国土变更调查数据,通过公里网格采样、实地调查、高分影像解译获取了2947个验证样本,对7套常用非同源LULC数据产品进行了面积、空间一致性、混淆程度分析和精度评估,定量分析了LULC产品制图精度的影响因素以及各数据集优缺点与适用性。结果表明:1)洱海流域8套土地覆被数据集中高一致性区域、中一致性、低一致性区域分别占总面积的64.13%、34.00%和1.87%,且均存在对灌木和草地的错分、混淆严重的现象,不同产品对不同区域、不同地类的刻画能力差异明显。2)各LULC产品的总体精度在69.5%~81.1%之间。相较其他开源LULC数据,ESA_WC提供了较好的数据质量和空间细节,尤其对于破碎景观下的耕地识别。3)香农多样性指数对洱海流域土地覆被空间一致性差异影响最大,其次是灌木林地占比,而高程标准差、斑块面积大小和云覆盖频率的影响并不明显。对洱海流域土地覆盖进行全要素研究时,10 m分辨率数据可选择总体精度最高的ESA_WC;30 m分辨率数据中CLCD数据的精度较高,但相比其他产品显著低估了不透水面面积,不适用于城市扩张等研究。针对特定的应用需求,可参考该文提供的7种LULC产品的分类精度和优缺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数据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土地利用 混淆程度 空间一致性 精度验证 驱动因素 洱海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