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地应力软岩隧洞挤压型大变形的非线性流变属性及采用让压支护的工程整治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孙钧 江宇 +1 位作者 汪波 樊勇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27-1633,共7页
针对软岩大变形工程处置目前大多仍沿用传统强支硬顶施工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分析挤压型大变形隧洞中采用让压支护的必要性,认为在挤压型大变形隧洞施工中,采用刚性支护进行“硬扛”是不行的;可缩式钢拱架在大变形(如δ≥500 mm)隧洞中是... 针对软岩大变形工程处置目前大多仍沿用传统强支硬顶施工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分析挤压型大变形隧洞中采用让压支护的必要性,认为在挤压型大变形隧洞施工中,采用刚性支护进行“硬扛”是不行的;可缩式钢拱架在大变形(如δ≥500 mm)隧洞中是不能用的,需要“另辟蹊径”,创新求变。经5处工程实践证明,在软岩挤压大变形隧洞施工中,施作让压锚杆/预应力长让压锚索是一种更为有效可行的对策措施。阐述让压支护“边支边让、先柔后刚“的设计理念,阐明其工作原理,对让压锚杆及预应力让压锚索进行比选,从施工和受力2方面考虑,建议采用预应力长让压锚索。并对锚杆、锚索参数、锚固头形式、锚腔位置等关键技术指标进行分析推荐。讨论让压支护的经济性,经与传统“硬扛”的方式对比估算,认定采用让压支护是完全划得来的。首先,对软岩挤压型大变形隧洞计算分析中的若干问题作简要说明,包括:1)二、三维分析模式的选择问题;2)几何非线性问题;3)非线性、非定常黏弹塑性围岩流变/蠕变时效的耦合相互作用问题;4)几何非线性与材料非线性耦合专用程序软件研发及应用问题。然后,简述了挤压大变形隧洞中考虑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的耦合作用的研究进展。最后,对下一步深化研究提出5点建议:1)进一步积累大量流变试验和隧洞现场实测资料,提出数值模拟预测挤压大变形更有理论依据、更加可信、适用的方法;2)非线性黏弹塑性流变本构模型分析的编程工作,需引入和拓展至三维非线性黏弹性流变属性并选用相应的流变本构模型;3)完善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收集更为详细的研究资料和现场实测与流变试验数据,并将试验手段、数值计算与理论演引三者相结合,对几类不同软弱岩性的挤压型非线性流变力学行为进行更细致完善的系统研究;4)深入分析挤压型大变形问题时,应考虑多场耦合问题;5)本研究仅局限于软岩,基于连续介质理论所建立的大变形理论,不适用于软黏土隧洞的大变形破坏问题,这应作为今后拓展研究的一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中引水工程 输水隧洞 围岩挤压型大变形 让压支护 让压锚杆 预应力让压锚索 “边支边让 先柔后刚” 让压量 扩挖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充分灌溉原理的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及决策软件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杨玲 邱苑梅 +1 位作者 张慧颖 王飞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3-56,共4页
根据非充分灌溉理论,按大系统分解协调原理,建立了以总效益最大为目标的灌区灌溉水资源递阶控制优化模型,对灌区多水源进行优化配水研究。在理论研究基础上,还对灌区水资源的优化利用引入决策支持系统知识,研制"大型灌区水资源决... 根据非充分灌溉理论,按大系统分解协调原理,建立了以总效益最大为目标的灌区灌溉水资源递阶控制优化模型,对灌区多水源进行优化配水研究。在理论研究基础上,还对灌区水资源的优化利用引入决策支持系统知识,研制"大型灌区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软件。经实际运行,该程序具有友好的图形界面,较强的计算功能和数据库的管理功能,可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资源管理研究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优化配置 大系统分解一协调 非充分灌溉 水分生产函数 决策支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墨江三江口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体计算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玲 王飞 +1 位作者 文俊 赵亚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3-127,153,共6页
采用简化B ishop法,分析了三江口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坝坝坡在施工期和正常运行期下的抗滑稳定性,针对河床冲积层特性进行了下游坝坡稳定敏感性分析,并采用E-B模型完成了竣工期、正常运行期的坝体的应力应变计算。结果表明,三江口水电站混... 采用简化B ishop法,分析了三江口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坝坝坡在施工期和正常运行期下的抗滑稳定性,针对河床冲积层特性进行了下游坝坡稳定敏感性分析,并采用E-B模型完成了竣工期、正常运行期的坝体的应力应变计算。结果表明,三江口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坝的设计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化BISHOP法 抗滑稳定性 稳定敏感性 E—B模型 应力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泗南江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坝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杨玲 赵亚明 王飞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89-191,共3页
泗南江水电站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采用Duncan E-B非线性模型对坝体进行三维有限元应力应变分析,并考虑了混凝土面板与垫层料之间的接触面特性。通过分析,得出竣工期和蓄水期坝体的应力变形,以及蓄水期混凝土面板的应力、变形和面... 泗南江水电站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采用Duncan E-B非线性模型对坝体进行三维有限元应力应变分析,并考虑了混凝土面板与垫层料之间的接触面特性。通过分析,得出竣工期和蓄水期坝体的应力变形,以及蓄水期混凝土面板的应力、变形和面板周边缝及垂直缝的变形。依据计算结果分析评价了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应力变形性状。评价结果表明,泗南江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坝的设计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模型 线弹性模型 周边缝与垂直缝 应力应变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氯离子为例的北大港水库水质调控技术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晨 高学平 +1 位作者 朱慧芳 赵世新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2,共7页
针对南水北调配套水库——北大港水库水质咸化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应用EFDC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形成水库水质模拟技术,调控水库运行方式,提高水库蓄水利用率.以氯离子为模拟指标,通过实测数据与模拟结果比较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针对南水北调配套水库——北大港水库水质咸化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应用EFDC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形成水库水质模拟技术,调控水库运行方式,提高水库蓄水利用率.以氯离子为模拟指标,通过实测数据与模拟结果比较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将北大港水库分为主库区和辅库区两部分,利用该模拟技术调控水库运行方式,对水库3种典型蓄供水方案进行水质模拟研究,探讨底泥氯离子释放对水质的影响,指出主辅库联合调度为较优的调控方案.该套水库水质模拟技术可推广应用于其他南水北调配套水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配套水库 水质安全 北大港水库 底泥氯离子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SM远程水文监测软件的研制 被引量:7
6
作者 杨玲 潘文浩 +2 位作者 王飞 王建雄 张凌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725-728,733,共5页
利用GSM引擎模块,结合单片机系统和串口,通过V isual Basic编写程序代码,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开发远程水文监测软件。分析了该系统存在的功能限制并提出了改进系统。
关键词 远程水文 GSM AT指令 VISUAL Basic 串口编程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跌坎型消能工附壁射流区域掺气特性试验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锦 王海军 +1 位作者 林赛 李明敏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6-108,共3页
采用水力学试验的方法,测量了弗劳德数为3.08~5.42时,跌坎型底流消能工在不同流量、跌坎深度以及入射角度下,附壁射流区及其附近水域的掺气浓度值,通过对比分析,得到入池流量、跌坎深度以及入射角度对该区域掺气浓度沿程分布的... 采用水力学试验的方法,测量了弗劳德数为3.08~5.42时,跌坎型底流消能工在不同流量、跌坎深度以及入射角度下,附壁射流区及其附近水域的掺气浓度值,通过对比分析,得到入池流量、跌坎深度以及入射角度对该区域掺气浓度沿程分布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当入射角度、跌坎深度一定时,该区域掺气浓度随入池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当流量一定、单一改变跌坎深度或单一改变入射角度时,该区域掺气浓度值无明显变化;无论入池流量、跌坎深度、入射角度改变与否,该区域临底掺气浓度均沿程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而其他水深断面的掺气浓度则沿水流方向呈沿程衰减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跌坎型底流消能工 掺气浓度 流量 跌坎深度 入射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沙池流场特性及泥沙运动数值模拟 被引量:4
8
作者 赵志鹏 谢新生 林开放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5-108,134,共5页
沉沙池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是一种十分必要的水工建筑物,在处理泥沙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后续下级设备正常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采用标准k-ε模型,建立石门坎水电站现状、优化后的沉沙池模型,模拟了沉沙池内的三维流场,并运用离散相DPM模... 沉沙池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是一种十分必要的水工建筑物,在处理泥沙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后续下级设备正常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采用标准k-ε模型,建立石门坎水电站现状、优化后的沉沙池模型,模拟了沉沙池内的三维流场,并运用离散相DPM模型模拟了泥沙运动,得到了更加精细的沉沙池内水流形态、流速场分布及池内泥沙运动轨迹和沉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沙池 标准k-ε模型 数值模拟 沉降率 离散相DP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