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边疆多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佳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9-46,共8页
尽管云南省在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无论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产品与服务供给、服务效能提升、体制机制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要实现云南边疆多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建设跨越... 尽管云南省在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无论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产品与服务供给、服务效能提升、体制机制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要实现云南边疆多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建设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科学规划,逐步推进;加大政策倾斜与投入力度,加强标准化建设;以重点地区为突破,推进均等化实现;同时,整合资源,统筹推进社会化,并在服务效能提升、体制机制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多民族地区 公共文化建设 跨越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四大少数民族剧种传承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佳云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8-94,共7页
在民族文化艺术土壤中滋养、在内地戏曲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云南四大少数民族剧种,既有中华戏曲综合性特点,又各具个性,其传承具有群体性特点。全球化背景下的时代变迁和社会转型,使云南四大少数民族剧种面临传承环境消失、传承主体分化... 在民族文化艺术土壤中滋养、在内地戏曲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云南四大少数民族剧种,既有中华戏曲综合性特点,又各具个性,其传承具有群体性特点。全球化背景下的时代变迁和社会转型,使云南四大少数民族剧种面临传承环境消失、传承主体分化解体、传承队伍后继乏人、观众流失、市场缺位等窘境。传承与发展云南四大少数民族剧种,要以政府为主导,出台全省性民族剧种传承发展规划;坚持科学有效传承;加强院团建设,建立剧目生产保障机制;注重对业余剧团的扶持,建立观众培养、市场培育与剧种传播机制等多层次多渠道的保护传承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剧种 传承与发展 群体传承 体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民间文艺学“天鹅处女型故事”的舞剧改编研究——以傣族舞剧《召树屯与婻木诺娜》为例
3
作者 唐白晶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4,共6页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第一部傣族舞剧《召树屯与婻木诺娜》取材于傣族叙事长诗《召树屯》。这部叙事长诗在民间文艺学中属于“天鹅处女型故事”的母题,从民族叙事长诗到少数民族舞剧的改编,需要依据舞剧艺术规律创作舞剧结构,建构民族...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第一部傣族舞剧《召树屯与婻木诺娜》取材于傣族叙事长诗《召树屯》。这部叙事长诗在民间文艺学中属于“天鹅处女型故事”的母题,从民族叙事长诗到少数民族舞剧的改编,需要依据舞剧艺术规律创作舞剧结构,建构民族舞剧语言塑造舞剧形象。这一时期,大量以“天鹅处女型故事”的传说题材进行舞剧改编的作品,都用一种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反映了当代中国人对清明政治、美好生活的向往,可以说是一种新时期“伤痕文学”的文化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民间文艺学 舞剧改编 文化隐喻 《召树屯与婻木诺娜》 天鹅处女型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小的我》:疾病叙事的“白描-情绪”具身向探索与主体性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欣琳 张明浩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5,共7页
本文运用文本分析、对比研究及叙事学的相关方法与视角对《小小的我》如何探索疾病叙事的具身向创新进行剖析。研究发现,相对于以往疾病隐喻式叙事或采用“情节-冲突”法来建构疾病叙事、讲述疾病故事的电影而言,《小小的我》采用一种... 本文运用文本分析、对比研究及叙事学的相关方法与视角对《小小的我》如何探索疾病叙事的具身向创新进行剖析。研究发现,相对于以往疾病隐喻式叙事或采用“情节-冲突”法来建构疾病叙事、讲述疾病故事的电影而言,《小小的我》采用一种“纪录+情绪流”的非常规疾病叙事手法。这种手法是该片导致评论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但在此手法之下,该片借助“白描-纪录”来营造具身氛围,借助“情绪-氛围”来建构疾病“临场美学”,借助反常规英雄叙事的“反抗-接纳-豁然”式叙事方式来传递正向的如把握当下、享受生命和正视疾病等“疾病-哲思”观念,表达出对疾病“超越”及“超越疾病”心境观的呼吁。该片所尝试的以“零度写作”方式书写疾病的模式,需持续在“零度”与“温度”之间调和、探索、折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小的我》 疾病叙事 叙事转向 具身叙事 情绪具身 主体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化社会时间的节日再生产——昆明各民族务工群体的左脚舞实践 被引量:3
5
作者 马翀炜 杨英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0-98,共9页
社会时间结构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所形成的影响人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社会行为规范和秩序。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在不断地规定着秩序也在调整着秩序而使社会时间得以结构化,节日便是结构时间的重要节点。近年来,昆明市出现了务工群体从... 社会时间结构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所形成的影响人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社会行为规范和秩序。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在不断地规定着秩序也在调整着秩序而使社会时间得以结构化,节日便是结构时间的重要节点。近年来,昆明市出现了务工群体从偶然组织过节迅速转变为频繁组织过节的节日涌生现象。无论是传统节日还是现代节日,跳左脚舞都是节日的主要内容。在从偶发性的、事件性的过节发展为新规范指导的理性的集体行为过程中,具有组织性、程式性和时代性的城市节日涌生现象建构了新的社会时间结构。昆明市各民族“三交”实践中的节日再生产具有坚实的社会、文化和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时间 务工群体 “三交” 左脚舞 节日再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大理白族佛教法舞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蕙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52,共8页
大理白族佛教法舞是中国现存少有的佛教法舞科仪之一,它作为佛教与大理白族传统民间歌舞相交叉的边缘艺术类型,既是佛教仪轨与传统民间歌舞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佛教艺术本土化的典型案例,是值得学术界重视的宝贵乐舞文化遗产。研究大理白... 大理白族佛教法舞是中国现存少有的佛教法舞科仪之一,它作为佛教与大理白族传统民间歌舞相交叉的边缘艺术类型,既是佛教仪轨与传统民间歌舞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佛教艺术本土化的典型案例,是值得学术界重视的宝贵乐舞文化遗产。研究大理白族佛教法舞不仅是对佛教艺术的直白记录,更是对佛教法舞所昭示的宗教意义、文化表征以及在佛教传播与艺术发展规律下的佛教在西南少数民族民间的生存张力的探索。大理白族佛教的生存张力,是大理白族佛教法舞本土化变迁的内在力量与外在环境共同促使下生成的复杂的自我调节能力,这是大理白族佛教乐舞艺术呈现出不同于世界任何地方的佛教艺术形式的重要根源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法舞 阿吒力 白族民间舞蹈 文化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昌族音乐现状调查 被引量:2
7
作者 何婷婷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4-126,共3页
阿昌族是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云南省7个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据2006年人口的统计数,阿昌族居55个少数民族第38位,占全国总人1210.003%、少数民族总人口0.03%;由于其特殊的社会生活形态,在阿昌族的音乐和生活中... 阿昌族是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云南省7个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据2006年人口的统计数,阿昌族居55个少数民族第38位,占全国总人1210.003%、少数民族总人口0.03%;由于其特殊的社会生活形态,在阿昌族的音乐和生活中,保留了极为丰富的人类早期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生活内容。然而近几十年,这些具有特殊历史价值和认识价值的传统音乐类型,有的已消亡或正在消亡,有的已失传。鉴于此,我们在所收集到的阿昌族民间音乐和文化资料的基础上,对德宏州梁河县和陇川县阿昌族的音乐进行了一次实地调查,本文将对对阿昌族音乐的现状、音乐分布和存在状况进行一次简要的梳理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类型 阿昌族 调查 现状 社会生活形态 少数民族 总人口 生活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醒吧 歌剧《前进!前进!进!》之田汉的咏叹调
8
作者 徐畅海(词) 邓波(词/曲)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49,共6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