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蒸发量模型的云南省中期火险趋势分析与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高仲亮 周汝良 +3 位作者 龙腾腾 崔飞 李智 仝艳民 《热带农业工程》 2012年第5期21-25,共5页
利用平均相对湿度(x_1)、平均风速(x_2)、平均温度(x_3)、蒸发量(y)数据建立蒸发量预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模型表明主要蒸发量的影响因子依次为x_3>x_2>x_1;利用该模型预测蒸发量,并结合气象站的预报结果计算降雨量和蒸发... 利用平均相对湿度(x_1)、平均风速(x_2)、平均温度(x_3)、蒸发量(y)数据建立蒸发量预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模型表明主要蒸发量的影响因子依次为x_3>x_2>x_1;利用该模型预测蒸发量,并结合气象站的预报结果计算降雨量和蒸发量之间的差值即有效保水量;参照国家森林火险等级预报方法,结合森林资源和生态系统指标,使用权值打分法计算云南各地州火险等级评分,云南省森林火险划分为5个等级,指出森林防火工作的重点地区和针对不同火险级别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用易于获取的气象因子来预测蒸发量,实时完成数据测量,火险等级划分和预测的结果具有良好的时效性,可以实时分析中期火险趋势,有效地提出森林防火工作的重点地区和不同火险级别的相应措施,更好地遏制森林火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量模型 有效保水量 中期火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划烧除对森林碳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高仲亮 周汝良 +2 位作者 王军国 杨建明 瞿海斌 《森林防火》 2010年第2期35-38,共4页
计划烧除释放大量CO2,对森林碳汇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分析计划烧除对种子、叶子、树种、森林群落演替的作用和影响,肯定计划烧除,特别是低强度的计划烧除可以促进森林碳的吸收和固定,提高森林碳汇能力,并估算计划烧除CO2释放量以及火烧... 计划烧除释放大量CO2,对森林碳汇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分析计划烧除对种子、叶子、树种、森林群落演替的作用和影响,肯定计划烧除,特别是低强度的计划烧除可以促进森林碳的吸收和固定,提高森林碳汇能力,并估算计划烧除CO2释放量以及火烧后林下植物恢复碳汇量。同时根据我国森林资源现状,提出加强森林管理和增加森林碳吸收的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烧除 森林碳汇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林可燃物负荷量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浩 周汝良 +1 位作者 高仲亮 戴柔毅 《广东林业科技》 2011年第2期30-37,共8页
文章以云南省安宁市为例,研究和评价不同林分(纯林、混交林)、不同龄组的云南松林地表可燃物载量与林分因子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回归分析,建立数学模型。通过76个样地的林分因子测定分析,建立了云南松林地可燃物载量的四个预测模型。其中... 文章以云南省安宁市为例,研究和评价不同林分(纯林、混交林)、不同龄组的云南松林地表可燃物载量与林分因子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回归分析,建立数学模型。通过76个样地的林分因子测定分析,建立了云南松林地可燃物载量的四个预测模型。其中林分龄组、郁闭度因子建立的模型FL=1.4874e0.0095N,FL=3.2845M1.084,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方程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36 6,0.885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可燃物载量 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钳嘴鹳在中国西南地区的扩散 被引量:14
4
作者 韩联宪 韩奔 +1 位作者 梁丹 高歌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9-153,共5页
采用登录网站收集新闻报道,查阅报纸、文献,私人通讯和实地观察等方法,收集了亚洲钳嘴鹳Anastomus oscitans 2010—2014年5年间在中国西南地区出现地点、群体数量、停留时间、栖息生境等数据。依据野外观察,该鸟群体大小和停留时间长短... 采用登录网站收集新闻报道,查阅报纸、文献,私人通讯和实地观察等方法,收集了亚洲钳嘴鹳Anastomus oscitans 2010—2014年5年间在中国西南地区出现地点、群体数量、停留时间、栖息生境等数据。依据野外观察,该鸟群体大小和停留时间长短,与浅水沼泽面积和水体中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的密度有密切关系。在水域面积大和福寿螺数量多的分布点,亚洲钳嘴鹳可以停留3~32个月,群体数量达60~1100只。依据南亚地区此鸟种群数量近年快速增长的实际情况,认为其进入中国西南地区属于自然扩散,与全球气候变暖没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钳嘴鹳 自然扩散 生境特征 群体数量 停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温分布的空间模拟及三维可视化初探 被引量:5
5
作者 高仲亮 周汝良 +3 位作者 李智 龙腾腾 崔飞 仝艳民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82-184,F0003,F0004,共5页
选取云南省130个气象站点的积温(≥10.8℃)、海拔、纬度、经度、坡度和坡向实测数据,结合云南省1∶250000DEM地形图提取的5个环境梯度因子数据,并经相关处理和转化后,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和空间插值方法,构建海拔(x1)、纬度(x2)、经度(x3)... 选取云南省130个气象站点的积温(≥10.8℃)、海拔、纬度、经度、坡度和坡向实测数据,结合云南省1∶250000DEM地形图提取的5个环境梯度因子数据,并经相关处理和转化后,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和空间插值方法,构建海拔(x1)、纬度(x2)、经度(x3)、坡度(x4)、坡向指数(x5)与积温(y)的多元线性回归分布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预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y=28978.223-2.080x1-232.423x2-144.803x3,对积温分布的影响大小依次为x2、x3、x1。利用ARCINFO软件将相关环境梯度因子代入模型得到平面积温分布图,对DEM数据进行渲染操作得到地形立体效果图,将平面积温分布图和DEM立体效果图相叠加即实现积温分布立体效果图可视化,以更好地观察地势高低的积温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温 空间模拟 模型 三维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江大研古城古建筑消防安全对策 被引量:7
6
作者 崔飞 罗静 +1 位作者 高仲亮 郑艳琼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9年第4期89-91,共3页
通过对丽江大研古城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古城古建筑的火灾隐患,提出了古城消防安全的对策,以更好地保证我国古建筑的消防安全。
关键词 丽江 古建筑 消防安全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饰面型防火涂料已涂木质板材阻燃性能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罗静 郑艳琼 +1 位作者 黄颖 张仁兵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6-57,68,共3页
利用自行设计的试验台对经饰面型防火涂料不同程度处理的木质板材的边沿点燃时间和中心点燃时间进行了试验,分析了影响边沿点燃时间和中心点燃时间的因素,提出了饰面型防火涂料已涂木质板材阻燃性能的评价指标,即边沿点燃时间和中心点... 利用自行设计的试验台对经饰面型防火涂料不同程度处理的木质板材的边沿点燃时间和中心点燃时间进行了试验,分析了影响边沿点燃时间和中心点燃时间的因素,提出了饰面型防火涂料已涂木质板材阻燃性能的评价指标,即边沿点燃时间和中心点燃时间。研究结果表明,边沿点燃时间和中心点燃时间对饰面型防火涂料已涂板材的涂料质量、施工工艺以及阻燃性能可以进行综合评价;边沿点燃时间可以用于辅助评价饰面型防火涂料质量状况,中心点燃时间可以对饰面型防火涂料施工工艺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饰面型防火涂料 已涂木质板材 阻燃性能 点燃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View缓冲区分析的沾益县火源密度估算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高仲亮 周汝良 +3 位作者 李智 龙腾腾 崔飞 仝艳民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43-246,共4页
火源密度为火险等级预报和评估提供数据支持。将沾益县纸质地形图进行扫描、配准,利用R2V实现地形图屏幕矢量化,采用ArcView软件对研究区域的交通网、居民点分层数字化。以地形图数字化后的交通网、居民点图层为基础数据进行缓冲区分析... 火源密度为火险等级预报和评估提供数据支持。将沾益县纸质地形图进行扫描、配准,利用R2V实现地形图屏幕矢量化,采用ArcView软件对研究区域的交通网、居民点分层数字化。以地形图数字化后的交通网、居民点图层为基础数据进行缓冲区分析,根据交通网和居民点不同距离设置不同火险指数值,以建立交通网和居民点基于火源密度的火险指数数据,通过叠加分析生成基于火源密度的火险指标图,并对该数据进行重分类,得到按等级划分的火源密度分布示意图。该方法数据容易采集、操作简便,可以实时完成火源密度估算和火险等级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火源密度 火险等级 缓冲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思茅松林计划烧除中坡向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高仲亮 周汝良 +4 位作者 崔飞 龙腾腾 李智 仝艳民 李浩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2-315,共4页
比较常规林和计划烧除林阳坡、半阳坡、阴坡3个坡向的腐殖质层厚度、载量、有机碳储量,以及0~60 cm土壤层次的有机碳含量和储量,分析坡向在思茅松林计划烧除中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思茅松林3个坡向腐殖质层厚度、载量、... 比较常规林和计划烧除林阳坡、半阳坡、阴坡3个坡向的腐殖质层厚度、载量、有机碳储量,以及0~60 cm土壤层次的有机碳含量和储量,分析坡向在思茅松林计划烧除中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思茅松林3个坡向腐殖质层厚度、载量、有机碳储量增加均极显著(P<0.01),分别增加0.51 cm、3.048 t/hm2、1.946 t/hm2。0~60 cm层次各个相同坡向平均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极显著(P<0.01),增幅为阴坡>半阳坡>阳坡,分别增加了0.654、0.531、0.506。各个相同坡向平均土壤有机碳储量增加极显著(P<0.01),增幅为阴坡>阳坡>半阳坡,分别增加了45.636、37.308、35.870 t/hm2。这些数据说明,计划烧除可以增加土壤固碳效益,选择阴坡和阳坡进行计划烧除可获得更好的固碳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向 计划烧除 有机碳含量 有机碳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钢企业加热炉的模糊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仲亮 周汝良 +3 位作者 张凯 李智 龙腾腾 崔飞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24-130,共7页
轧钢企业生产过程中,加热炉使用煤制气作为燃料加热金属料坯,易发生火灾、爆炸及人员中毒等事故,一直是从事安全工作人员关注的重点,加热炉的安全综合评价因其系统复杂性也成为日常工作的难点。应用系统工程的层次分析方法对某企业轧钢... 轧钢企业生产过程中,加热炉使用煤制气作为燃料加热金属料坯,易发生火灾、爆炸及人员中毒等事故,一直是从事安全工作人员关注的重点,加热炉的安全综合评价因其系统复杂性也成为日常工作的难点。应用系统工程的层次分析方法对某企业轧钢加热炉使用过程、设备设施及安全管理进行了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研究,建立事故危险性的多级综合评价体系。应用结果显示模糊综合层次分析法在加热炉的生产安全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钢企业 加热炉 模糊综合层次分析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茅松林计划烧除防火隔离带设置宽度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1
作者 施绍军 高仲亮 +5 位作者 龙腾腾 李智 朱家进 张盛 宗发平 周劲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4期2113-2114,2139,共3页
依据实地调查和测量,结合室内燃烧床模拟野外计划烧除试验,考虑可燃物载量(x1)、温度(x2)、可燃物含水率(x3)、风速(x4)、坡向(x5)、坡度(x6)、林带高度(x7)、蔓延速度(x8)、火线强度(x9)及计划烧除防火隔离带宽度(y)等因子构建多元线... 依据实地调查和测量,结合室内燃烧床模拟野外计划烧除试验,考虑可燃物载量(x1)、温度(x2)、可燃物含水率(x3)、风速(x4)、坡向(x5)、坡度(x6)、林带高度(x7)、蔓延速度(x8)、火线强度(x9)及计划烧除防火隔离带宽度(y)等因子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预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y=-12.371+4.182x1+0.435x2+0.013x3+0.083x4+0.017x5+0.916x6+0.540x7,对计划烧除防火隔离带宽度的影响大小依次为x6、x7、x1、x4、x3、x2、x5,利用该模型,可以用易于获取的可燃物特征、地形因子、气象因子、林分因子来开设防火隔离带,为合理开展计划烧除和营林用火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烧除 防火隔离带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划烧除对思茅松林下可燃物碳贮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高仲亮 周汝良 +2 位作者 李浩 戴柔毅 李俊 《福建林业科技》 2011年第2期30-34,共5页
以云南景谷县思茅松林为典型案例,从追求最大固碳效率为出发点,研究和评价计划烧除林和常规林2种森林管理模式林下各类可燃物含水率、载量、碳贮量和腐殖层厚度等。试验结果表明:经计划烧除后林下枯落物载量和细小可燃物载量跟常规林没... 以云南景谷县思茅松林为典型案例,从追求最大固碳效率为出发点,研究和评价计划烧除林和常规林2种森林管理模式林下各类可燃物含水率、载量、碳贮量和腐殖层厚度等。试验结果表明:经计划烧除后林下枯落物载量和细小可燃物载量跟常规林没有明显区别,且可燃物载量变化幅度相对稳定,但腐殖质层的高载量致使林下可燃物载量比常规林高2.92t.hm-2,平均碳贮量比常规林高1.943 t.hm-2,且腐殖层厚度比常规林厚0.526 cm,说明计划烧除可增加森林的固碳量,达到森林增汇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计划烧除 可燃物载量 碳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PVC电工套管氧指数测定中的影响因素
13
作者 崔飞 罗静 +1 位作者 高仲亮 郑艳琼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44-447,共4页
通过对阻燃PVC电工套管氧指数测定中影响因素的试验及分析,对氧指数检验方法进行了讨论,为执法部门、建设单位和产品生产商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 氧指数 阻燃PVC 电工套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周边主要林型地表可燃物的燃烧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闫想想 王秋华 +4 位作者 李晓娜 龙腾腾 叶彪 陈启良 张文文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5-142,共8页
通过对昆明周边的云南森林自然中心6种主要林型开展外业调查、地表可燃物采样,并在实验室内模拟燃烧,测定并计算了地表可燃物的点着时间、火焰维持时间、无焰燃烧维持时间、蔓延时间,火焰高度、长度,火焰温度、无焰燃烧温度,火焰热辐射... 通过对昆明周边的云南森林自然中心6种主要林型开展外业调查、地表可燃物采样,并在实验室内模拟燃烧,测定并计算了地表可燃物的点着时间、火焰维持时间、无焰燃烧维持时间、蔓延时间,火焰高度、长度,火焰温度、无焰燃烧温度,火焰热辐射、无焰燃烧热辐射和火强度等燃烧性参数,分析了地表可燃物的特征及火行为。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种类的可燃物,无论是上坡火还是下坡火,基于火强度的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云南松(98.61 kW/m)、冲天柏(48.34 kW/m)、华山松幼林(44.09 kW/m)、华山松成林(19.72 kW/m)、栓皮栎(4.13 kW/m),柳杉和藏柏均为无焰燃烧的状态。对于同一种可燃物,上坡火的火强度大于下坡火的火强度。研究结果为昆明周边的森林可燃物管理、火险区划和林火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强度 烧损率 火行为 地表可燃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薇甘菊花芽分化前后内源激素及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梁晨 泽桑梓 +3 位作者 高燕珠 季梅 杨斌 赵宁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9-241,共13页
以云南省瑞丽市勐秀林场扦插种植的薇甘菊为试材,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对花芽未分化期和花序原基分化期花芽中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脱落酸(ABA)、反式玉米素(tZ)、异戊烯腺嘌呤(IP)、1-氨基环丙烷羧酸(ACC)、茉莉... 以云南省瑞丽市勐秀林场扦插种植的薇甘菊为试材,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对花芽未分化期和花序原基分化期花芽中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脱落酸(ABA)、反式玉米素(tZ)、异戊烯腺嘌呤(IP)、1-氨基环丙烷羧酸(ACC)、茉莉酸(JA)和水杨酸(SA)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基于转录组基因功能注释数据对内源激素合成、代谢及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进行表达分析,以探讨不同内源激素对薇甘菊花芽形成的调控作用,以及内源激素合成和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调控薇甘菊花芽分化的机制,为后期通过外源激素调控薇甘菊内源激素水平的方式来控制薇甘菊的有性繁殖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1)薇甘菊未分化期花芽中GA_(15)、GA_(19)、GA_(20)、GA_(24)、IAA、ABA和ETH含量低于花序原基分化期,而未分化期花芽中两种细胞分裂素tZ和IP含量显著高于花序原基分化期。(2)基于RNA-seq测序结果,在薇甘菊两个花芽分化时期共获得7 116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上调3 907个,下调3 209个。(3)在内源激素合成方面,参与GA_(15)、GA_(19)、GA_(20)、GA_(24)、IAA、ABA和ACC合成的大量DEGs在花序原基分化期上调表达,这与它们在薇甘菊花序原基分化期的高含量趋势相一致;参与IAA合成的YUCCA基因家族和ACC合成的ACS基因在花序原基分化期的高表达也可能参与促进薇甘菊花芽分化。(4)在植物激素转导途径中,在花序原基分化期,生长素信号转导途径通过AUX/IAA(gene-E3N88_07743)的下调表达和ARF(gene-E3N88_41119)的上调表达,乙烯信号转导途径通过ERF(gene-E3N88_41547)的上调表达,赤霉素信号转导途径通过GID1(gene-E3N88_19448)基因的上调表达,细胞分裂素信号转导途径通过B-ARR(gene-E3N88_28086)和A-RRR(gene-E3N88_40764)基因的下调表达,脱落酸途径通过AREB(gene-E3N88_18558)基因的上调表达,茉莉酸信号转导途径通过JAZ(gene-E3N88_05628)的上调表达和MYC2(gene-E3N88_32405)的下调表达来调控薇甘菊花芽分化。研究发现,高水平的GA_(15)、GA_(19)、GA_(20)、GA_(24)、IAA、ABA和ACC有利于薇甘菊的花芽分化;薇甘菊在花芽分化过程中通过改变不同种类内源激素合成、代谢基因的表达来调控激素浓度,而激素又通过信号转导途径引起下游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薇甘菊的花芽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花芽分化 内源激素 信号传导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诱导剂对花椒抗蚜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雨雯 杨斌 +1 位作者 泽桑梓 刘朝茂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6期54-57,共4页
为外源诱导剂应用于花椒蚜虫无公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叶片喷施研究水杨酸(SA)、2,6-二氯异烟酸(INA)、褪黑素(MT)、茉莉酸甲酯(MeJA)和壳寡糖(COS)5种外源诱导剂对花椒抗蚜虫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筛选防效最佳外源诱导剂的最适... 为外源诱导剂应用于花椒蚜虫无公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叶片喷施研究水杨酸(SA)、2,6-二氯异烟酸(INA)、褪黑素(MT)、茉莉酸甲酯(MeJA)和壳寡糖(COS)5种外源诱导剂对花椒抗蚜虫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筛选防效最佳外源诱导剂的最适施用浓度。结果表明:5种诱导剂处理后均对蚜虫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以INA诱导的防效最佳,MT其次,二者诱导的防效分别为96.69%和54.32%;INA 0.4~1.6 mmol/L诱导的防效为89.68%~99.52%,且INA浓度越高、诱导时间越长,花椒抗蚜虫的效果越好。从经济、高效、环保的角度出发,建议INA选择0.8 mmol/L为诱导花椒抗蚜虫的最适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蚜虫 诱导剂 诱导抗性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市昙华寺公园游客对红腹松鼠行为的影响
17
作者 次平 崔勇 李旭 《吉林林业科技》 2015年第5期44-47,共4页
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调查昙华寺公园红腹松鼠春季(3~5月)在投喂点的活动时间、游客活动人数及红腹松鼠活动点选择性,结果表明:春季红腹松鼠出现在投喂点的时间有2个高峰,分别发生在8:00~11:00和17:00;游客流量有1个高峰,发生... 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调查昙华寺公园红腹松鼠春季(3~5月)在投喂点的活动时间、游客活动人数及红腹松鼠活动点选择性,结果表明:春季红腹松鼠出现在投喂点的时间有2个高峰,分别发生在8:00~11:00和17:00;游客流量有1个高峰,发生在8:00~10:00。红腹松鼠对生境选择主要为安全和易获取食物两个因素,人类对红腹松鼠的干扰主要通过喂食行为发生。应注意不要过多地干扰红腹松鼠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腹松鼠 人类干扰 相互作用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