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江并流区金沙江流域不同海拔云南核桃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少瑜 吴涛 +3 位作者 肖良俊 宁德鲁 贺娜 潘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16,共7页
采用微卫星(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三江并流区金沙江流域153份3个不同海拔的云南核桃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30个等位序列,各序列在153份样本中的出现频率各不相同,其中A 122出现的频率最高,达到... 采用微卫星(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三江并流区金沙江流域153份3个不同海拔的云南核桃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30个等位序列,各序列在153份样本中的出现频率各不相同,其中A 122出现的频率最高,达到0.8301;有14个频率仅为0.0033的稀有序列;3个群体等位序列数量占总数的比例为80.00%~86.92%,Nei’遗传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6362,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为1.2911,期望杂合度(H e)平均为0.6384,遗传多样性属于中等水平;3个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分布由高至低依次为2000 m≤h(海拔)<2400 m群体、h<2000 m群体、h≥2400 m群体。其中值得关注的是h≥2400 m群体,高频率等位序列A 122的频率为0.8523,尤其是稀有等位序列数量有8个,占稀有等位序列总数的57.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核桃 三江并流区金沙江流域 不同海拔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强和土壤含水量对云南蓝果树幼苗生长及光合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珊珊 杨文忠 +1 位作者 康洪梅 诺苏那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23,共8页
采用盆栽室内受控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光强水平(100%光照、60%光照和20%光照)和不同土壤含水量(100%WHC、91.68%WHC、82.85%WHC、60.00%WHC、41.86%WHC和21.28%WHC)(田间持水力,WHC)对云南蓝果树幼苗生长和光合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 采用盆栽室内受控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光强水平(100%光照、60%光照和20%光照)和不同土壤含水量(100%WHC、91.68%WHC、82.85%WHC、60.00%WHC、41.86%WHC和21.28%WHC)(田间持水力,WHC)对云南蓝果树幼苗生长和光合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降低,云南蓝果树幼苗的叶片数目、叶总面积、株高、地下部分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都显著降低。高光强水平(100%光照)和深度遮阴(20%光照)均不利于云南蓝果树幼苗的生长及光合作用,适度遮阴(60%光照)最利于幼苗的个体发育。而且,当土壤含水量充足时,光合指标在不同光强水平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当土壤干旱时,不同光强水平处理间的差异显著,其中60%光照处理下其光合指标均高于其他两种光强水平处理。综合评价得分结果表明,60%光照和土壤含水量充足条件下各指标的综合评价得分都最大,进一步证明了适度遮阴可以促进云南蓝果树的幼苗生长,而光强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其生长发育。建立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表明,对于云南蓝果树生长指标来说,土壤含水量对云南蓝果树幼苗的影响要高于光强的影响;而对于云南蓝果树光合指标来说,光强的贡献率更高。因此,充足的土壤含水量(100%WHC)和中等光强水平(60%光照)最适合云南蓝果树幼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云南蓝果树 光强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9个油橄榄种质的ISSR分子鉴定 被引量:19
3
作者 陈海云 宁德鲁 +4 位作者 李勇杰 吴涛 李瑞 毛云玲 陈少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17,共5页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59个引种和国内选育的油橄榄(Olea euyopaea L.)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分子鉴定。11条筛选出的引物一共扩增出106条DNA谱带,其中有99条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9.60%。根据各品种的Nei's遗传距离,运用U...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59个引种和国内选育的油橄榄(Olea euyopaea L.)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分子鉴定。11条筛选出的引物一共扩增出106条DNA谱带,其中有99条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9.60%。根据各品种的Nei's遗传距离,运用UPGMA方法构建了所有品种的聚类图,59个油橄榄品种被聚成了4个大类。从聚类结果看,多数引种品种并没有按照地理起源而是依据引种材料来源地和主要用途进行聚类。另外,根据聚类结果对59个品种中可能存在的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的品种进行了分析和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Olea euyopaea L ) I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茅松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21
4
作者 姜远标 吴涛 +1 位作者 陈少瑜 袁瑞玲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6-19,共4页
从思茅松幼苗的嫩叶中提取基因组DNA作为模板,运用均匀设计方法,获得思茅松RAPD扩增反应的优化体系:20μL反应体系中,DNA模板用量50ng,引物浓度0.5mmol.L-1,Mg2+浓度4mmol.L-1,TaqDNA聚合酶用量2.0U,dNTP浓度0.75mmol.L-1。用19条引物... 从思茅松幼苗的嫩叶中提取基因组DNA作为模板,运用均匀设计方法,获得思茅松RAPD扩增反应的优化体系:20μL反应体系中,DNA模板用量50ng,引物浓度0.5mmol.L-1,Mg2+浓度4mmol.L-1,TaqDNA聚合酶用量2.0U,dNTP浓度0.75mmol.L-1。用19条引物进行验证,证实该体系重复性好、结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RAPD 均匀设计 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怒江州核桃种质资源坚果表型特征及多样性 被引量:9
5
作者 肖良俊 吴涛 +2 位作者 贺娜 宁德鲁 陈少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6-49,64,共5页
以怒江州4个群体122份核桃种质资源的坚果为材料,对其表型12个质量性状和10个数量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揭示其表型特征及多样性状况,为该区域核桃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及核心种质的构建提供基本资料。结果表明:怒江州核桃资源坚果表型具... 以怒江州4个群体122份核桃种质资源的坚果为材料,对其表型12个质量性状和10个数量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揭示其表型特征及多样性状况,为该区域核桃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及核心种质的构建提供基本资料。结果表明:怒江州核桃资源坚果表型具有丰富的变异及较高的多样性。22个坚果表型性状在4个群体间的变异系数为6.31%~67.62%,差异显著(P<0.05),平均为23.54%;变异程度最大的是种形,为67.62%,变异程度最小的是刻纹深度6.31%,且以刻纹深为主(占59.84%);单果质量的范围为5.46~31.80 g,变异系数29.91%,单果质量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群体遗传性状的Simpson指数为0.079~0.835,Shannon-Wiener指数为0.171~1.992。22个坚果表型性状群体内的变异系数为19.18%~31.62%,数据平均值为23.54%,群体间差异不显著,表明各性状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UPGMA聚类显示,GS(贡山群体)与FG(福贡群体)聚为一类,LS(泸水群体)和LP(兰坪群体)分别单独聚为一类,聚类结果与地理位置或立地条件呈显著正相关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坚果表型 多样性 群体 怒江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茅松成熟胚无菌萌发及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被引量:4
6
作者 吴涛 陈少瑜 +3 位作者 陈芳 王寅冰 易善军 陈善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12,15,共4页
以思茅松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其适宜的萌发培养基,并对其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成熟胚萌发的培养基为1/2MS培养基;卡那霉素的质量浓度为40mg·L-1,抑菌剂羧苄青霉素的质量浓度为800mg·L-1;遗传... 以思茅松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其适宜的萌发培养基,并对其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成熟胚萌发的培养基为1/2MS培养基;卡那霉素的质量浓度为40mg·L-1,抑菌剂羧苄青霉素的质量浓度为800mg·L-1;遗传转化的适宜条件为:菌液比色浓度的OD600为0.8,浸染时间15~30min,共培养时间1~2d;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到了GUS瞬时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成熟胚 无菌萌发 根癌农杆菌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育苗基质对须弥红豆杉移栽后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袁瑞玲 杨文忠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19,共4页
在滇西北须弥红豆杉的主要天然分布区丽江市,选择生产上广泛使用的腐殖土、红壤土等进行了育苗效果对比试验,并采用综合评分法评价基质对苗木移栽后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幼苗期(育苗盘育苗阶段)使用的不同基质,对移栽后须弥红豆杉... 在滇西北须弥红豆杉的主要天然分布区丽江市,选择生产上广泛使用的腐殖土、红壤土等进行了育苗效果对比试验,并采用综合评分法评价基质对苗木移栽后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幼苗期(育苗盘育苗阶段)使用的不同基质,对移栽后须弥红豆杉苗木的生长仍然具有极显著影响(P<0.001),且地径,苗高,地上部分、根鲜质量和全株生物量等生长指标,对不同育苗基质的响应不一致;结合5个观测指标的综合评分法,得到4种基质对促进须弥红豆杉苗木后期生长由优至劣的顺序为V(红壤土)∶V(腐殖土)=1∶1(4.588)、腐殖土(4.074)、红壤土(2.823)、丹麦泥炭基质(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弥红豆杉 育苗基质 苗木培育 综合评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分析的富民枳样本量对其遗传多样性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张珊珊 杨文忠 +2 位作者 张玉萍 高雪松 康洪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5-39,44,共6页
为了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富民枳(Poncirus polyandra)采取合理有效的保护措施,采用SSR分子标记作为遗传完整性检测标记,研究不同梯度的有效样本量对微卫星分析中遗传多样性指标的影响。本研究利用5对SSR引物,对65份富民枳种质材料进行遗... 为了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富民枳(Poncirus polyandra)采取合理有效的保护措施,采用SSR分子标记作为遗传完整性检测标记,研究不同梯度的有效样本量对微卫星分析中遗传多样性指标的影响。本研究利用5对SSR引物,对65份富民枳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完整性检测,并对富民枳种植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有效样本量的增加,有效等位基因数、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多态性信息量和Shannon信息指数等遗传指标均随之增加,有效样本量与遗传多样性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当以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性信息量(PI,C)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等来衡量时,有效样本量29株为曲线的拐点,此时代表了95%以上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而以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来衡量时,有效样本量为25株时,便达到了该总体遗传多样性水平的95%以上。综合分析表明,富民枳的有效样本量以25~29株较为合适,目前富民枳的种质保存是合理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富民枳(Poncirus polyandra) 遗传完整性 有效样本量 遗传多样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