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国家级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
1
作者 季梅 泽桑梓 +3 位作者 杨斌 朱家颖 赵宁 王大伟 《林业调查规划》 2013年第6期57-59,共3页
依据《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2013年第4号公告),云南省有过相关记录的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有松材线虫、松疱锈病菌、双钩异翅长蠹、锈色棕榈象、薇甘菊5种,占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种类的28.5%。文章分别对5种有害生物的危... 依据《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2013年第4号公告),云南省有过相关记录的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有松材线虫、松疱锈病菌、双钩异翅长蠹、锈色棕榈象、薇甘菊5种,占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种类的28.5%。文章分别对5种有害生物的危害对象、分布或发现地点、发生面积等情况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加大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加大相关科研技术投入,提高社会认知度、加强检验检疫执法工作,切实堵住源头等有效遏制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扩散、蔓延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 种类 危害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湿地资源保护进展及建议 被引量:3
2
作者 董磊 吴富勤 +1 位作者 马山俊 李玲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1期102-105,共4页
湿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现代林草工作重要的保护研究对象。全面保护湿地资源,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构建西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途... 湿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现代林草工作重要的保护研究对象。全面保护湿地资源,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构建西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途径。系统总结了云南省在湿地资源保护方面开展的工作,分析了云南省湿地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湿地资源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资源 湿地保护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职业教育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3
作者 杨磊 《林业调查规划》 2009年第A01期117-119,共3页
对高等职业教育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调查分析,指出存在的教学观念落后、校外实践难度大等问题,并从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创新教学方法,加快实验室、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 对高等职业教育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调查分析,指出存在的教学观念落后、校外实践难度大等问题,并从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创新教学方法,加快实验室、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园林技术专业 实践教学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巍山县天然云南松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汤明华 余正才 +1 位作者 李帅锋 刘娟 《林业调查规划》 2018年第4期35-41,共7页
云南松林是巍山县保存最好的森林生态系统之一。运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推理与方法,分析云南松林的种群年龄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空间分布类型等特征,探讨2002、2007和2012年3个5年期间的云南松林种群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个年份云南... 云南松林是巍山县保存最好的森林生态系统之一。运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推理与方法,分析云南松林的种群年龄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空间分布类型等特征,探讨2002、2007和2012年3个5年期间的云南松林种群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个年份云南松种群的径级结构皆呈"倒J型"现象,为增长型。云南松种群处于中幼林阶段,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Ⅲ型;随着树龄的增加,云南松的死亡率发生波动,2002年云南松种群的死亡率最高出现在第Ⅳ龄级,2007和2012年的死亡率最高出现在第Ⅴ龄级。3个年份云南松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单调减少,相应的积累死亡率呈单调增加,2012年下降或增加的幅度高于其它2个年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林 种群数量动态 径级结构 生命表 存活曲线 生存活力分析 巍山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土地利用转型与粮食安全保障研究
5
作者 孙燕 孙波 +5 位作者 夏娥梅 刘关所 张璐萍 陈磊 陈升东 万红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7期199-202,共4页
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对土地资源需求日益扩大的背景下,严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日益成为全国上下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基于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土地利用转型的新要求,在梳理土地利用转型研究成果、分析云南粮食安... 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对土地资源需求日益扩大的背景下,严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日益成为全国上下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基于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土地利用转型的新要求,在梳理土地利用转型研究成果、分析云南粮食安全状况及存在稳种粮面积压力大、耕地质量不高、粮食自给率不高、粮食种业发展滞后等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优化粮食种植结构、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方式、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的路径选择,着力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全力做强高原粮仓,确保云南人的饭碗装云南人的粮,努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粮食安全 问题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影响因子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赵琳 郎南军 +5 位作者 郑科 郭玉红 张立新 江期川 温绍龙 郭永清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9年第3期39-44,共6页
对影响云南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气候、水文、土壤、现存植被4个因子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据此得出在施行云南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此4因子的综合影响。对云南干热河谷区采取人工植被恢复措施所遵循的... 对影响云南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气候、水文、土壤、现存植被4个因子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据此得出在施行云南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此4因子的综合影响。对云南干热河谷区采取人工植被恢复措施所遵循的原则是: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干热河谷 退化生态系统 植被恢复 影响因子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切梢小蠹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赵琰明 朱家颖 +2 位作者 泽桑梓 赵宁 杨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38,共7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各组织,在机体抗氧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抗氧化酶。采用 RACE 技术,克隆获得了云南切梢小蠹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该基因 cDNA 序列全长768 bp,开放阅读框为462 bp,...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各组织,在机体抗氧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抗氧化酶。采用 RACE 技术,克隆获得了云南切梢小蠹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该基因 cDNA 序列全长768 bp,开放阅读框为462 bp,编码153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15.8 ku,等电点为5.68。同源性比对分析发现,云南切梢小蠹 SOD 与中欧山松大小蠹 SOD 在氨基酸水平上相似性高达93%,与赤拟谷盗、点蜂缘蝽、侵扰锥猎蝽、丽蝇蛹集金小蜂、佛罗里达弓背蚁、柑橘凤蝶、棉铃虫、黑果蝇、家蝇的相似性也都在67%~71%之间。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含有2个 Cu/Zn-SOD 的特异序列(GFHIHEFGDNT4252和 GNAGGRLACAVI136147),Cu 原子分别与 His44、His46、His61和 His118配位,Zn 原子分别与 His61、His69、His78和 Asp81配位,半胱氨酸 Cys55和Cys144基之间形成 Cu/Zn-SOD 链内二硫键。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克隆获得的云南切梢小蠹 SOD 隶属于铜锌SOD 家族(icCu/Zn-SOD)。实时荧光定量 PCR 表明,icCu/Zn-SOD 基因在云南切梢小蠹各发育阶段和不同部位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切梢小蠹 超氧化物歧化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瓣卫矛的城市绿化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学星 杨永平 +6 位作者 刘云彩 施莹 李丽全 邵金平 周筑 黄锐兵 何蓉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6年第4期84-88,共5页
在昆明树木园和丽江指云寺以及丽江香格里拉大道,开展了云南乡土树种脉瓣卫矛的城市绿化适应性研究。其内容包括脉瓣卫矛的苗木培育及抗性试验,实生及嫁接苗的开花结果效应观测,林木的抗城市污染性能以及萌生能力的调查研究等内容。结... 在昆明树木园和丽江指云寺以及丽江香格里拉大道,开展了云南乡土树种脉瓣卫矛的城市绿化适应性研究。其内容包括脉瓣卫矛的苗木培育及抗性试验,实生及嫁接苗的开花结果效应观测,林木的抗城市污染性能以及萌生能力的调查研究等内容。结果表明:疏松、肥沃的土壤利于脉瓣卫矛苗木的生长;1年生幼苗在-7℃低温下,生长良好,3年生苗木在42℃温室内,生长旺盛,其平均高达141.5?,平均地径1.83?,平均发枝数为8.99梢/枝;人工栽培的3年生实生苗及2年生嫁接苗的开花结果率分别为1.09%与36.46%,显现出具有较早的观赏性能;街道栽培的脉瓣卫矛叶片滞尘能力可达35.778 g.m-2,其叶片对重金属污染物的吸收总量为680.215 mg.kg-1。该树种表现出较强萌发能力和抗寒性及耐高温特性,对城市污染物具有较强的抗性和净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瓣卫矛 城市绿化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疯树白粉病的病原鉴定及药剂防治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袁瑞玲 郎南军 +4 位作者 陈鹏 向振勇 郑科 赵琳 蔡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3期16207-16208,16210,共3页
[目的]为控制基地麻疯树白粉病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制片镜检对云南省元阳县膏桐良种繁育基地的麻疯树白粉病进行病原鉴定。[结果]麻疯树白粉病病原为白尘粉孢(Oidium leucoconium Desm)。初选了1个杀菌剂组合进行田间药效试... [目的]为控制基地麻疯树白粉病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制片镜检对云南省元阳县膏桐良种繁育基地的麻疯树白粉病进行病原鉴定。[结果]麻疯树白粉病病原为白尘粉孢(Oidium leucoconium Desm)。初选了1个杀菌剂组合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初步结果表明,该药剂组合能促进植株正常生长发育,防治麻疯树白粉病效果明显,在病害发展较快时,间隔7d连续施药2次,防效高达85.3%;药剂处理有明显的促进生长作用,施用过试验药剂的麻疯树1月份不仅不落叶,枝梢还明显生长,并于3月份结果;且施用该药剂安全无药害。[结论]为麻疯树白粉病的防治提供了一种比较经济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白粉病 病原鉴定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豆象线粒体COX1和12S rRNA基因序列的克隆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培福 佟友贵 +3 位作者 王琳 潘涌智 熊忠平 窦报坤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4年第2期44-48,共5页
分别提取银合欢豆象和合欢豆象的基因组,对其COX1和12S rRNA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2种豆象的COX1和12S rRNA基因A、T含量较丰富;碱基C和T间有最高的转换率;偏向使用以A或T结尾的密码子;银合欢豆象与合欢豆象进化距离较远,与A.oblo... 分别提取银合欢豆象和合欢豆象的基因组,对其COX1和12S rRNA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2种豆象的COX1和12S rRNA基因A、T含量较丰富;碱基C和T间有最高的转换率;偏向使用以A或T结尾的密码子;银合欢豆象与合欢豆象进化距离较远,与A.oblongoguttatus进化距离最近,合欢豆象与多型豆象属聚在一个大的分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合欢豆象 合欢豆象 COX1 12S RRNA 测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麻疯树不同部位中挥发性化学物质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和丽萍 郎南军 +9 位作者 冯武 余珍 马惠芬 郑科 彭明俊 孔继君 袁瑞玲 赵琳 苏一 向振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9124-9126,9167,共4页
[目的]比较麻疯树不同部位(叶、皮及种子)临界CO2萃取物的化学物质成分和含量的异同,为进一步了解麻疯树各部位化学物质成分及研究麻疯树在医药、农药等领域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方法提取了麻疯树不同部位(叶、... [目的]比较麻疯树不同部位(叶、皮及种子)临界CO2萃取物的化学物质成分和含量的异同,为进一步了解麻疯树各部位化学物质成分及研究麻疯树在医药、农药等领域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方法提取了麻疯树不同部位(叶、皮及种子)中的挥发性成分,所得萃取物为深黄色或淡黄色液体,产率为叶0.53%、树皮0.56%、种子0.78%。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萃取物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分离鉴定了各组成及质量分数。[结果]从麻疯树叶、皮、种子挥发性物质中分别检测出26、26、17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性成分的66.88%、36.44%、88.31%。化合物类型以酮、酯、脂肪类、萜类化合物、甾醇类、有机酸类、烷烃等化合物为主。麻疯树叶、皮及种子中超临界CO2萃取物化学组成成分及相对含量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叶、皮及种子 超临界CO2萃取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河自然保护区西南桦天然次生林乔木种群生态位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汤明华 李帅锋 +1 位作者 徐崇华 刘娟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期139-143,共5页
采用种群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等研究方法,对云南省太阳河自然保护区的西南桦天然次生林进行群落的物种组成以及种群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西南桦和红木荷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明显,重要值分别是16.87%和15.17%;生态位... 采用种群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等研究方法,对云南省太阳河自然保护区的西南桦天然次生林进行群落的物种组成以及种群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西南桦和红木荷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明显,重要值分别是16.87%和15.17%;生态位宽度排前5位的物种分别是红木荷、西南桦、岗柃、红皮水锦树和截头石栎。西南桦天然次生林种群重要值与生态位宽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且可用Growth函数表示;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间生态位重叠值也往往较大,西南桦与其它种群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8的有6个,显示出西南桦种群与其它种群间存在较强的资源利用性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桦林 红木荷 重要值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效唑对麻疯树结实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向振勇 郎南军 +2 位作者 袁瑞玲 蔡芳 赵琳 《林业科技开发》 2010年第2期101-103,共3页
在麻疯树的花蕾期至初花期喷施多效唑,开展了多效唑对麻疯树生长影响及种子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多效唑对麻疯树具有抑制营养生长,增加果枝率比例,提高产量的综合影响。其中2 g/L浓度的多效唑喷施效果最为显著。
关键词 麻疯树 种子 多效唑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桦优良家系幼树期的选择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凤林 李清 史富强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6年第3期53-56,共4页
对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共计25个县(市)的381株西南桦优树的子代林进行了幼树期(2年生)的高生长性状选择。结果表明:在参试的381个家系中,幼树期高生长超过对照的优良家系有186个,占参试家系数的48.8%,其中Ⅰ级优良家系有63个,Ⅱ... 对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共计25个县(市)的381株西南桦优树的子代林进行了幼树期(2年生)的高生长性状选择。结果表明:在参试的381个家系中,幼树期高生长超过对照的优良家系有186个,占参试家系数的48.8%,其中Ⅰ级优良家系有63个,Ⅱ级优良家系有85个,Ⅲ级优良家系有38个;淘汰了195个家系,占参试家系数的51.2%,为评选适于云南热区的西南桦良种提供了阶段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桦 优良家系 幼树期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西族东巴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杨立新 赵燕强 裴盛基 《林业调查规划》 2008年第2期76-79,共4页
从东巴文化和造纸植物、纳西族传统生态信仰、纳西族信仰的圣山、圣境信仰与东巴文化、纳西族对神树和神兽的崇拜与保护、纳西族传统药用植物及其保护几方面论述纳西族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认为上述这些传统文化促进了生物多样... 从东巴文化和造纸植物、纳西族传统生态信仰、纳西族信仰的圣山、圣境信仰与东巴文化、纳西族对神树和神兽的崇拜与保护、纳西族传统药用植物及其保护几方面论述纳西族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认为上述这些传统文化促进了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东巴文化 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车厘子组织培养试验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玉玲 朱跃珍 +1 位作者 龙媛 杨宝明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2-175,共4页
采用美国思加图车厘子室内盆栽萌发的嫩芽和老芽作为外植体,分析不同处理时间对车厘子外植体萌芽效果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进行诱导增殖和生根培养,筛选最佳组培方法。结果表明:嫩芽是车厘子外植体的最佳选择,通过7 ... 采用美国思加图车厘子室内盆栽萌发的嫩芽和老芽作为外植体,分析不同处理时间对车厘子外植体萌芽效果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进行诱导增殖和生根培养,筛选最佳组培方法。结果表明:嫩芽是车厘子外植体的最佳选择,通过7 s酒精和0.1%升汞9 min消毒获得无菌体,污染率低、褐化率较低、萌芽率60%。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2 mg/L,增殖系数为3.92。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6 mg/L,生根率为100%。移栽炼苗基质比例为V(腐殖土)∶V(红土)=4∶6,盖膜驯化,保湿温度(25±2)℃,湿度80%,成活率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车厘子 外植体 培养基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茶属植物的护肤民族植物学研究与考证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立新 周慧敏 +4 位作者 赵燕强 王雅琴 李一泽 高路 薛达元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9-103,共5页
通过古籍考证,采用民族植物学编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山茶属植物在《四库全书》10部古籍中的传统命名、资源分布状况、使用部位、炮制方法和护肤功效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为山茶属植物护肤产品的研发提供古代医学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结果表... 通过古籍考证,采用民族植物学编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山茶属植物在《四库全书》10部古籍中的传统命名、资源分布状况、使用部位、炮制方法和护肤功效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为山茶属植物护肤产品的研发提供古代医学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古籍中记载的山茶属植物有山茶、油茶、滇山茶、茶梅、茶和普洱茶共计6种;叶片是使用最多的部位;炮制方法以煎煮和捣制为主;护肤功效中以治疗痈疮、脓肿提及频率最高。山茶属植物多被古人用于治疗皮肤科的疑难杂症,研究结果为山茶属植物的绿色、天然、功效良好的护肤产品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植物 护肤功效 民族植物学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疯树真菌病害调查及其病原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瑞玲 郎南军 +5 位作者 陈鹏 向振勇 郑科 赵琳 蔡芳 齐泮仑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4-67,共4页
调查鉴定了云南省元阳县膏桐良种繁育基地麻疯树(Jatropha curcas)上4种真菌病害及其病原菌,分别是:麻疯树叶斑病(Mycosphaerella aleuritidis),其病原为油桐叶斑球壳菌(Mycosphaerella aleuritidis);麻疯树白粉病(Oidium leucoconium)... 调查鉴定了云南省元阳县膏桐良种繁育基地麻疯树(Jatropha curcas)上4种真菌病害及其病原菌,分别是:麻疯树叶斑病(Mycosphaerella aleuritidis),其病原为油桐叶斑球壳菌(Mycosphaerella aleuritidis);麻疯树白粉病(Oidium leucoconium),其病原为白尘粉孢(Oidium leucoconium);麻疯树赤枯病(Pestalotiopsis heterocornis),其病原为异角状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heterocornis);麻疯树炭疽病(Colletotrichum sp.),其病原为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sp.)。对病害的症状和病原形态作了描述,并提出了加强管理、合理施肥以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清除病叶病果,药剂防治和种植抗病品种的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 真菌性病害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热河谷地区马鹿花造林模式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谷勇 文彬 +2 位作者 邹恒芳 孙汝林 李正红 《林业调查规划》 2007年第5期122-126,共5页
于1999~2001年在泸水、建水、南涧等县澜沧江、南盘江、怒江流域等海拔1 500m以下的干热河谷地区进行马鹿花不同造林方法、不同混交比例、不同造林模式试验研究,结果为直播造林株行距为1m×1.5m时的最佳播种量为4~6粒·塘^-1... 于1999~2001年在泸水、建水、南涧等县澜沧江、南盘江、怒江流域等海拔1 500m以下的干热河谷地区进行马鹿花不同造林方法、不同混交比例、不同造林模式试验研究,结果为直播造林株行距为1m×1.5m时的最佳播种量为4~6粒·塘^-1;最佳造林时间为6月份;土壤厚度≥20 cm有利于马鹿花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花 造林试验 干热河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为干扰强度对高大鹿药种群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曦 高峰 王趁 《林业调查规划》 2009年第4期46-52,共7页
高大鹿药作为滇西北一种重要的野生蔬菜,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人为采集压力.为检验不同人为干扰强度下高大鹿药种群特征的变化,运用对比样方带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以密度、株高、基径3个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 高大鹿药作为滇西北一种重要的野生蔬菜,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人为采集压力.为检验不同人为干扰强度下高大鹿药种群特征的变化,运用对比样方带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以密度、株高、基径3个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干扰强度下,其种群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在重度干扰区,3个指标都明显小于其他区域,且呈无规律变化,种群衰退趋势明显;在中度干扰区,3个指标变化幅度较大,反映了随着人为干扰强度的减弱,其种群特征发生了明显的改善;在轻度干扰区,3个指标平均值达到最大且变化幅度较小,反映了在人为干扰轻微的区域,其种群仍处于稳定的状态.人为干扰是造成高大鹿药分布面积萎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对高大鹿药资源进行合理采集和适当保护已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大鹿药 种群特征 人为干扰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