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山州草果萎蔫性病害病原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泽桑梓 胡光辉 +5 位作者 阮玉灿 刘永国 常恩福 侬时增 陆明祥 李玉文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1年第1期57-61,共5页
为确定草果重大病害草果萎蔫病病原,解决其防治关键技术问题,在云南文山州的马关县仁和镇木腊村、古林箐乡瓢厂村草果种植区采集草果萎蔫性病害植株典型病征标本,进行切片、鉴定和按照柯赫氏法则分离、回接、鉴定。结果表明,镰孢属Fusar... 为确定草果重大病害草果萎蔫病病原,解决其防治关键技术问题,在云南文山州的马关县仁和镇木腊村、古林箐乡瓢厂村草果种植区采集草果萎蔫性病害植株典型病征标本,进行切片、鉴定和按照柯赫氏法则分离、回接、鉴定。结果表明,镰孢属Fusarium sp.菌株是草果萎蔫性病害发生的主要致病微生物;围小丛壳属Glomerella sp.(无性型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sp.)也能导致草果萎蔫性病征,同属于草果萎蔫性病害致病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 草果萎蔫性病害 病原 镰孢菌 炭疽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坑切梢小蠹在云南松上的繁殖特性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涛 周楠 李丽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7-49,共3页
由于云南不同的气候、寄主和环境特点,纵坑切梢小蠹在云南松上出现许多与在苏格兰松上不同的繁殖特点。在云南,纵坑切梢小蠹通常侵入云南松活立木干部繁殖,梢受害程度较重的云南松被选择作为繁殖材料的机率较大。11月至次年5月为该小蠹... 由于云南不同的气候、寄主和环境特点,纵坑切梢小蠹在云南松上出现许多与在苏格兰松上不同的繁殖特点。在云南,纵坑切梢小蠹通常侵入云南松活立木干部繁殖,梢受害程度较重的云南松被选择作为繁殖材料的机率较大。11月至次年5月为该小蠹蛀干繁殖的主要时期,其中1月中旬和3月中旬为转干的峰期,28.2%的成虫在这2个时期转干,蛀干多从大枝及树干上部开始逐步往下,2.6~5.5m为侵入孔较为集中的树段,72.7%的侵入孔分布在这一区域。在试验条件下,10%的雌虫没有蛀坑道产卵,35%的雌虫蛀一个坑道,55%的雌虫蛀2个以上坑道,坑道平均长度为5.6cm,每坑道平均卵刻数量为43.2个,卵刻数量与坑道长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坑切梢小蠢 云南松 繁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柏提取物对纵坑切梢小蠹侵害云南松松梢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宁 泽桑梓 杨斌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41,共3页
将藏柏提取物喷施在云南松上,测定不同浓度的藏柏提取物对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侵害松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藏柏提取物对纵坑切梢小蠹侵害松梢具有干扰作用,干扰强度与提取物剂量浓度、喷施持续时间及辐射范围有关。20%的... 将藏柏提取物喷施在云南松上,测定不同浓度的藏柏提取物对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侵害松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藏柏提取物对纵坑切梢小蠹侵害松梢具有干扰作用,干扰强度与提取物剂量浓度、喷施持续时间及辐射范围有关。20%的藏柏提取物干扰效果最好,处理1个月后,处理株受害梢增长率比对照株低78.2%,5 m范围内松梢被害增长率比对照组低22.3%,5~10 m范围内松梢被害增长率比对照组低28.1%。藏柏提取物处理2个月后,5 m和5~10 m范围内的云南松松梢被害增长率跟对照组相比没有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柏 提取物 云南松 纵坑切梢小蠹 侵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切梢小蠹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季梅 泽桑梓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46-148,共3页
利用RACE技术,从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中克隆获得了一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cDNA序列。该基因简写为TyunP450,其序列长1524bp,开放性阅读框为1269bp,编码422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48.50ku,pI为8.94。通过Motif Sca... 利用RACE技术,从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中克隆获得了一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cDNA序列。该基因简写为TyunP450,其序列长1524bp,开放性阅读框为1269bp,编码422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48.50ku,pI为8.94。通过Motif Scan分析发现,TyunP450氨基酸序列中潜在1个酰胺化位点(XGR265-268)、4个N-糖基化位点(NLSV33—36、NDSV87-90、NGST97—100和NASK372—375)、4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位点(SVTE176—179、TQRD187—190、SDED217—220和TIDE420—423)、5个N-豆蔻酰化位点(GNVFGF2—7、GNVYND40—45、GGQNAA163—168、GGILSD213—218和GTNIAI340—345)、8个蛋白质激酶C磷酸化位点(SLK77-79、STK99—101、TQR187—189、SLK210—212、SLR288—289、SFIK417—419、SLK431-433和TLR443-445)、1个P450细胞色素血红素铁配体的半胱氨酸位点(FSSGPRDCLG384—393),204~316氨基酸区域具有典型的细胞色素P450结合位点结构,317-441氨基酸区域具有典型的细胞色素P450结合位点结构,9~28氨基酸区域具有DUF321蛋白的未知函数结构域,1-441氨基酸区域具有典型的细胞色素P450结合位点结构。TyunP450与埃及伊蚊Aedesaegypt、家蚕Bombyxmori、丽蝇蛹集金小蜂Nasoniavitripennis、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rteum和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的P450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19%、20%、21%、23%和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切梢小蠹 P450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雄腮扁叶蜂羽化和生殖行为观察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凌 闫大琦 +3 位作者 祁荣频 刘登英 闫争亮 刘宏屏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17,共5页
楚雄腮扁叶蜂Cephalica chuxiongnica是云南省危害松树较严重的食叶害虫之一。为探明该虫羽化及生殖行为的发生规律,进行室内饲养观察和野外调查。结果表明:楚雄腮扁叶蜂集中在化蛹后6、7 d羽化,主要发生于11:00—17:00,雄蜂羽化高... 楚雄腮扁叶蜂Cephalica chuxiongnica是云南省危害松树较严重的食叶害虫之一。为探明该虫羽化及生殖行为的发生规律,进行室内饲养观察和野外调查。结果表明:楚雄腮扁叶蜂集中在化蛹后6、7 d羽化,主要发生于11:00—17:00,雄蜂羽化高峰较雌蜂早1h;当日羽化雌蜂即可求偶,主要发生于11:00—16:00,在13:00达到高峰;1、2日龄雌蜂求偶活性强,求偶率分别为56.1%和65.9%;11:00—17:00为楚雄腮扁叶蜂交配活跃期,1-4日龄雌蜂交配率分别为48.9%,55.6%,42.2%和28.9%,5日龄则很少交配;雌蜂林间产卵量41-68粒,平均(54.93±7.34)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雄腮扁叶蜂 羽化 求偶行为 交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薇甘菊颈盲蝽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的转录组分析(英文)
6
作者 朱家颖 季梅 +1 位作者 杨斌 泽桑梓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32,共9页
薇甘菊颈盲蝽Pachypeltis micranthus Mu et Liu(Hemiptera:Miridae)为世界性恶性杂草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的自然天敌。在该天敌取食寄主的过程中,存在于其唾液中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作为重要的果胶水解酶在降解寄主植物细胞壁和引... 薇甘菊颈盲蝽Pachypeltis micranthus Mu et Liu(Hemiptera:Miridae)为世界性恶性杂草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的自然天敌。在该天敌取食寄主的过程中,存在于其唾液中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作为重要的果胶水解酶在降解寄主植物细胞壁和引起寄主植物组织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至今未有关于该天敌的任何基因信息被报道,本研究旨在获得其转录组数据,并基于该数据鉴定获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采用Illumina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定,共获得约5.2 Gbps的数据量,拼接得到57 739条非冗余基因(unigene)。通过BlastX注释,23 549条非冗余基因能与NCBI(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非冗余蛋白数据库中的已知蛋白相匹配,7 048、8 548和16 135条非冗余基因分别被成功的注释到GO(Gene Orthology)、COG(Clustes of Orthologous Groups)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数据库中。基于构建的转录组数据库,共鉴定获得了24个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其中15个基因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该转录组数据可为今后从分子水平研进一步研究薇甘菊颈盲蝽的生态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特性和机理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鉴定获得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为深入研究揭示其在薇甘菊颈盲蝽与寄主互作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颈盲蝽 转录组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Illumi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的几种主要害虫防治方法
7
作者 张俊波 毋亚梅 陈云怒 《云南农业科技》 2002年第2期36-37,共2页
将板栗主要害虫根据为害部位分为叶、枝干、果实害虫 ,并按目、科分类列出名录。按季节进行综合防治 ,冬季剪枝、翻土、涂干 ;春夏按不同类别害虫防治 ;秋季施行果实害虫防治。
关键词 板栗 害虫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的几种主要害虫防治方法
8
作者 张俊波 《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 2002年第6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板栗 防治 食叶害虫 枝干害虫 果实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