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曲靖翠峰山云南含笑的叶部变异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郝佳波 司马永康 +3 位作者 陈潜娥 付玉嫔 祁荣频 耿云芬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6-83,共8页
为掌握云南含笑的叶部变异规律,以曲靖翠峰山天然分布的云南含笑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9株45枝共316片叶进行观测,分析了云南含笑叶部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云南含笑叶部所有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0.86%~56.85%,其中痕柄长比的变异系数最... 为掌握云南含笑的叶部变异规律,以曲靖翠峰山天然分布的云南含笑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9株45枝共316片叶进行观测,分析了云南含笑叶部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云南含笑叶部所有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0.86%~56.85%,其中痕柄长比的变异系数最小,叶片基部形状的变异系数最大;除基宽比、顶宽比和叶片形状外,云南含笑叶部的其他性状无论枝间还是株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云南含笑叶部性状的信息主要集中于叶片长度、宽度、长宽比、基顶长比和叶柄长度等5个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科 云南含笑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松小蠹致死木特性分析
2
作者 孙盟 杨斌 +4 位作者 季梅 翟雍善 赵宁 王大伟 泽桑梓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89-92,共4页
云南松松小蠹是一类严重危害云南松的蛀干害虫,为研究其致死特性,笔者在云南省蠹害发生地区进行调查,运用SPSS19.00以及DPS7.05对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蠹害致死云南松胸径越大蠹害发生越轻微,两者呈现线性负相关,相关系数r=-0.963,P=0.037... 云南松松小蠹是一类严重危害云南松的蛀干害虫,为研究其致死特性,笔者在云南省蠹害发生地区进行调查,运用SPSS19.00以及DPS7.05对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蠹害致死云南松胸径越大蠹害发生越轻微,两者呈现线性负相关,相关系数r=-0.963,P=0.037;林木郁闭度、树高、冠幅与蠹害致死率不相关。无论是云南松纯林,还是混交林,甚至二者间蠹害致死木上、中、下各部分成虫数量、松小蠹幼虫数量、每一母坑道对应幼虫数量均差异性不显著。云南松蠹害纯林、混交林间蠹害致死木上、中、下各部分间纵坑道数量、横坑道数量间差异性均不显著;纯林蠹害致死木纵坑道数量树干上部显著多于中部,中部显著多于下部;混交林蠹害致死木纵坑道数量树干上部显著多于中部及下部。纯林及混交林蠹害致死木横坑道数量树干上部显著小于中部及下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松小蠹 蠹害 致死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兰科濒危植物大果木莲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少瑜 韩燕 +3 位作者 吴涛 付玉嫔 司马永康 郝佳波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6-60,共5页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省3个大果木莲天然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物种水平上,大果木莲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70.71%;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12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433;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651。在...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省3个大果木莲天然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物种水平上,大果木莲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70.71%;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12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433;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651。在居群水平上,其PPB为44.1%;Ne为1.2704;H为0.1573;I为0.2343。通过Nei′s遗传多样性分析得到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3595,由遗传一致度进行了3个居群的UPGMA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木莲 濒危植物 I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馨香木兰的种群结构及动态 被引量:12
4
作者 徐加汉 司马永康 +2 位作者 徐涛 猫玉白 余鸿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期35-40,51,共7页
为了更好地掌握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馨香木兰的种群结构及动态情况,通过对云南省西畴县馨香木兰群落24个样方的调查,分析了馨香木兰的高度结构、年龄结构、空间分布格局,编制了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了生存曲线。结果表明,馨香木兰高度结构完... 为了更好地掌握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馨香木兰的种群结构及动态情况,通过对云南省西畴县馨香木兰群落24个样方的调查,分析了馨香木兰的高度结构、年龄结构、空间分布格局,编制了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了生存曲线。结果表明,馨香木兰高度结构完整,种群个体高度发育是连续的,在群落中属连续型种群;其相对年龄结构不完整,呈现明显的菱形,幼苗缺乏;其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集群分布,但到IV级立木阶段就已变成随机分布;其成长可分为幼苗、幼树、成树和老树等4个时期,幼树和成树时期死亡率最低,老树时期死亡率最高;其种群生存曲线接近于Deevey I型,种群正处于衰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馨香木兰 种群结构动态 生命表 生存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八蕊单室茱萸的种群状况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珊珊 袁春明 +1 位作者 陈剑 张永坤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2期82-87,共6页
八蕊单室茱萸为云南省特有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和濒危物种。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访问调查,确定八蕊单室茱萸可能分布的区域,开展种群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八蕊单室茱萸目前仅在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州有10个天然种群,其种群规模已低于最小... 八蕊单室茱萸为云南省特有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和濒危物种。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访问调查,确定八蕊单室茱萸可能分布的区域,开展种群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八蕊单室茱萸目前仅在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州有10个天然种群,其种群规模已低于最小可存活种群,属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和濒危物种,亟需开展保护工作。生境破坏和生境片段化是导致八蕊单室茱单室茱萸濒危的人为因素。提出收集种质资源、营建和管护近地保护种群、建立迁地和回归种群等保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蕊单室茱萸 种群现状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群落特征 生境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氮源对牛樟芝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6
6
作者 赵能 原晓龙 +3 位作者 陈剑 杨宇明 王娟 王毅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6年第4期7-12,共6页
为研究不同碳氮源对牛樟芝菌丝体生长的影响,采用不同碳源(甘露醇、麦芽糖、山梨醇、蔗糖、乳糖、葡萄糖、肌醇、果糖、可溶性淀粉)、不同氮源(麦芽浸粉、酵母提取物、番茄浸粉、马铃薯浸粉、大豆蛋白胨、胰蛋白胨、牛肉浸粉、酪蛋... 为研究不同碳氮源对牛樟芝菌丝体生长的影响,采用不同碳源(甘露醇、麦芽糖、山梨醇、蔗糖、乳糖、葡萄糖、肌醇、果糖、可溶性淀粉)、不同氮源(麦芽浸粉、酵母提取物、番茄浸粉、马铃薯浸粉、大豆蛋白胨、胰蛋白胨、牛肉浸粉、酪蛋白胨、麦芽浸粉肉汤)及不同浓度果糖(0.2%~3.2%)对牛樟芝菌丝体进行培养,观测其菌落大小、菌落长势、生长速率及菌丝生长指数。结果表明,以麦芽浸粉与酵母提取物为氮源,9种糖类中果糖作为碳源时,牛樟芝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培养30d时的菌丝生长速率为1.47mm/d,且菌丝呈红色,与野生牛樟芝子实体颜色接近。以麦芽糖和果糖为碳源,9种提取物中牛肉浸粉作为氮源时,牛樟芝生长最佳,培养30d时的菌丝生长速率为1.51mm/d,但其菌丝呈黄白色。果糖浓度在4%以内,生长的各个指标均随着果糖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本研究为今后研究牛樟芝菌种扩繁、大规模发酵及椴木接种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樟芝 不同碳氮源 生长速度 菌丝颜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脉含笑和醉香含笑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马惠芬 司马永康 +6 位作者 郝佳波 陈少瑜 韩明跃 李丹 徐亮 周彬 柴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10-113,共4页
为深入了解多脉含笑和醉香含笑开发利用价值,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分别提取多脉含笑叶、果实以及醉香含笑的叶和花的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油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多脉含笑的叶和果中共鉴定出3... 为深入了解多脉含笑和醉香含笑开发利用价值,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分别提取多脉含笑叶、果实以及醉香含笑的叶和花的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油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多脉含笑的叶和果中共鉴定出34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叶26种、果22种,醉香含笑的叶和花中鉴定出42种挥发性化合物,叶和花都为27种。多脉含笑的叶和果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α-金合欢烯、β-橄榄烯、香树烯、大根香叶烯B、大根香叶烯D、朱栾倍半萜和β-榄香烯等;醉香含笑叶和花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6,9-十八碳二烯酸甲酯、异长叶烯、橙花叔醇、α-古巴-11-醇、α-金合欢烯、β-橄榄烯、异石竹烯、δ-杜松醇、庚醛和大根香叶烯B等。多脉含笑和醉香含笑挥发油中都富含大量在香料和医药行业有重要用途的高生物活性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脉含笑 醉香含笑 挥发油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深纹核桃(Juglans sigillata)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肖良俊 陈少瑜 +2 位作者 宁德鲁 吴涛 贺娜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7-604,共8页
【目的】揭示滇西北深纹核桃(Juglans sigillata)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该区域深纹核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科学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卫星(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滇西北13个群体共332份深纹核桃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分子... 【目的】揭示滇西北深纹核桃(Juglans sigillata)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该区域深纹核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科学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卫星(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滇西北13个群体共332份深纹核桃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分子方差分析(AMOVA)揭示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状况;用Mantel检验估算群体间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的相关性。【结果】(1)滇西北13个核桃群体的期望杂合度介于0.456 5~0.630 0之间,平均为0.528 6;Shannon信息指数介于0.852 9~1.336 7之间,平均为1.026 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在0.442 1~0.622 5之间,平均为0.528 6,遗传多样性属于中等水平,遗传多样性呈由西北群体(迪庆和怒江)向东南群体(丽江和大理)逐步降低的分布格局。(2)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101 1,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AMOVA分析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群体内的分化是该区域种质资源变异的主要来源。(3) UPGMA聚类结果显示:13个群体在遗传一致度为0.85时被聚成了4组;Mantel检验结果表明:群体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性显著(r=0.644 1,P=0.002 0)。【结论】长期的自然选择及人为影响,导致了滇西北核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水平及特有的分布格局,该区域核桃资源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较低,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资源选育和保护时,在选择遗传多样性高的群体基础上,应侧重于群体内家系和单株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纹核桃 种质资源 滇西北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林树木的分类方法及观赏特性评价 被引量:21
9
作者 徐亮 司马永康 郝佳波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7年第1期123-126,共4页
以人为分类法为主论述了园林树木的分类方法,继而在阐述园林树木观赏特性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几种园林树木观赏特性的评价方法,据此提出了今后相关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园林树木 分类方法 观赏特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蒜头果中3-酮酯酰-CoA合酶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云琴 陈中华 +1 位作者 原晓龙 王毅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8-133,共6页
以蒜头果(Malania oleifera)为实验材料,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采用RT-PCR方法获得蒜头果3-酮酯酰-CoA合酶(KCS)基因的cDNA序列,命名为MoKCS1,GenBank登录号为MK210592。序列分析显示MoKCS1基因cDNA全长为1 539 bp,编码512个氨基酸,属于KC... 以蒜头果(Malania oleifera)为实验材料,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采用RT-PCR方法获得蒜头果3-酮酯酰-CoA合酶(KCS)基因的cDNA序列,命名为MoKCS1,GenBank登录号为MK210592。序列分析显示MoKCS1基因cDNA全长为1 539 bp,编码512个氨基酸,属于KCS家族。序列比对分析显示Mo KCS1拥有KCS家族特有的3个功能保守结构域,与榴莲(Durio zibethinus) KCS的蛋白序列同源性为80. 66%;与已知超长链KCS蛋白进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MoKCS1独立形成一个分支。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MoKCS1在蒜头果果实膨大期的表达量最高,而在叶中几乎不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头果 3-酮酯酰-CoA合酶基因 荧光定量PCR 基因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茨木霉基因组中NRPS基因多样性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原晓龙 赵能 +3 位作者 陈剑 王娟 杨宇明 王毅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7年第4期7-12,17,共7页
为了解哈茨木霉中非核糖体肽的生物合成,本文通过本地BLAST、结构域分析结合抗生素和次生代谢产物分析软件(antiSMASH)、天然产物结构域查找软件(NaPDoS)等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分析工具对哈茨木霉基因组中的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RPS... 为了解哈茨木霉中非核糖体肽的生物合成,本文通过本地BLAST、结构域分析结合抗生素和次生代谢产物分析软件(antiSMASH)、天然产物结构域查找软件(NaPDoS)等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分析工具对哈茨木霉基因组中的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RPS基因进行分析,通过本地BLAST获得42个可能具有NRPS基因的重叠群(contig),开放阅读框及结构域分析显示具A-T-C(A为腺苷酰化结构域、T为肽酰基载体蛋白结构域,又称为PCP结构域、C为缩合结构域)3个结构域的蛋白序列有21条;antiSMASH分析结果显示其基因组中合成NRPs的基因簇有10个;NaPDoS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哈茨木霉中的NRPS基因催化合成的NRPs包括铁载体类、毒素类、抗生素类及一些未知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 基因组发掘 NRPS基因多样性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盲蝽取食对薇甘菊叶片防御性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季梅 泽桑梓 +1 位作者 赵宁 杨斌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48-751,共4页
为探明颈盲蝽Pachypeltis sp.取食对薇甘菊叶片内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影响,以薇甘菊为材料,室内条件下测定颈盲蝽取食12,24,48,96 h后薇甘菊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结果表明,颈盲蝽取食后薇... 为探明颈盲蝽Pachypeltis sp.取食对薇甘菊叶片内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影响,以薇甘菊为材料,室内条件下测定颈盲蝽取食12,24,48,96 h后薇甘菊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结果表明,颈盲蝽取食后薇甘菊叶片中的POD和PAL的活性下降,PPO活性提高。取食48 h后,处理组叶片中POD和PAL活性分别下降了51.91%和75.00%,而相应的对照组叶片则分别下降了32.34%和49.86%;处理组和对照组叶片PPO活性分别上升了371.73%和121.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颈盲蝽 取食 防御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橄榄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与引物筛选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瑞 陈少瑜 +2 位作者 宁德鲁 李勇杰 毛云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0期5797-5799,共3页
[目的]对油橄榄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并筛选出多态性ISSR引物。[方法]以油橄榄嫩叶片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单因子试验针对反应体系主要因子Mg2+、dNTPs、引物浓度及模板用量进行油橄榄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结果]优化的油... [目的]对油橄榄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并筛选出多态性ISSR引物。[方法]以油橄榄嫩叶片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单因子试验针对反应体系主要因子Mg2+、dNTPs、引物浓度及模板用量进行油橄榄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结果]优化的油橄榄ISSR-PCR反应体系为:总体系20μl中含1×Taq Buffer,3.5 mmol/L Mg2+,0.4 mmol/L dNTPs,1.0μmol/L引物,1.0 U Taq DNA聚合酶,20 ng DNA模板。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52~55℃退火30 s,72℃延伸2 min,40个循环;72℃延伸10 min,4℃保存。同时利用上述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筛选出了扩增稳定、多态性高、扩增条带清晰的ISSR引物11条。[结论]为进一步油橄榄种质资源的多样性研究和品种鉴定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基因组DNA 体系优化 引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抗剂BTH对滇牡丹3种主要病害的诱抗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缪福俊 安曼云 +2 位作者 华梅 陈剑 王娟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期116-120,共5页
采用诱抗剂苯并噻二唑(BTH)对滇牡丹3种主要病害(牡丹红斑病Cladosporium red spot、灰霉病Grey mould和黑斑病Black spot)进行了诱抗试验,分析了发病指数、诱抗效果、生理等相关指标变化。结果表明:诱抗剂对滇牡丹3种病害诱抗效果显著... 采用诱抗剂苯并噻二唑(BTH)对滇牡丹3种主要病害(牡丹红斑病Cladosporium red spot、灰霉病Grey mould和黑斑病Black spot)进行了诱抗试验,分析了发病指数、诱抗效果、生理等相关指标变化。结果表明:诱抗剂对滇牡丹3种病害诱抗效果显著,其中以红斑病的诱抗效果最佳,并确定出BTH的最佳使用浓度为100mg/L;在此浓度处理后,叶片病斑面积停止增长,边缘逐渐愈合,SAFR和MDA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蛋白、色素和相关酶系活力指标均显著增加,这些变化与病害的抗性变化密切相关。诱抗剂BTH对滇牡丹3种病原菌不产生毒杀作用,而是诱导植物系统获得性抗性(SAR),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牡丹 诱抗剂 红斑病 灰霉病 黑斑病 诱抗效果 系统获得性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内壳腐熟配方基质对思茅松育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庞静 李娅 +2 位作者 赵永红 李翠萍 师春娟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4-59,共6页
为探讨咖啡内壳作为林木育苗基质的可行性,以无机氮肥、粪肥及微生物菌剂等为调理剂,按物料及物料配比的不同,配制成以咖啡内壳为主要原料的7个育苗基质配方,研究使用无纺布育苗成型机的咖啡内壳容器基质对思茅松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 为探讨咖啡内壳作为林木育苗基质的可行性,以无机氮肥、粪肥及微生物菌剂等为调理剂,按物料及物料配比的不同,配制成以咖啡内壳为主要原料的7个育苗基质配方,研究使用无纺布育苗成型机的咖啡内壳容器基质对思茅松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比的基质对思茅松苗苗高、地径、主根长、侧根数、生物量等苗木形态指标影响显著;从苗木质量指标QI和苗木矿质营养含量综合考虑,筛选出V(咖啡内壳)∶V(牛粪)=4∶1配置成的基质,以及按照咖啡内壳中混配酵素菌0.5 kg/m^3、过磷酸钙1.25 kg/m^3的配比组合经堆肥化处理的基质,适宜用作思茅松的优良育苗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内壳 基质 思茅松 生长性状 育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牡丹类黄酮7-O-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原晓龙 陈剑 +3 位作者 陈中华 华梅 王娟 王毅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25,共7页
以野生滇牡丹为试验材料,以其转录组数据为基础,采用反转录PCR技术克隆得到一个具完整开放阅读框的类黄酮7-O-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Pd7GT),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基因表达对该基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1 446bp (Gen Bank... 以野生滇牡丹为试验材料,以其转录组数据为基础,采用反转录PCR技术克隆得到一个具完整开放阅读框的类黄酮7-O-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Pd7GT),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基因表达对该基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1 446bp (Gen Bank登录号为KX394687),可编码481个蛋白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Pd7GT蛋白C末端含有典型糖基转移酶识别区(WAPQV)和UDP-葡萄糖基配体绑定位点(HCGWNS)的PSPG盒子,其蛋白序列GWAPQVMILEHEAVGGFVTHCGWNSTLEGISAGLPLVTWPIFAEQFYNEK,与可可(XP_007042481)、Herrannia umbratica (XP_021298085)、毛果杨(XP_006379195)、巨桉(XP_010066837)等以葡萄糖为糖基配体的类黄酮7-O-糖基转移酶聚为一类; Pd7GT基因在组织茎中表达量最高、不同花发育时期的花谢期表达量最高、不同颜色花瓣中黄花花瓣表达量最高。本研究为滇牡丹糖基转移酶异源表达、分子育种等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为未来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具新颖花色和抗性的滇牡丹新品种提供必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牡丹 类黄酮7-O-葡萄糖基转移酶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提取条件下竹叶黄酮中牡荆苷含量的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华梅 谭芮 +5 位作者 王毅 缪福俊 陈剑 马惠芬 杨宇明 王娟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4-168,共5页
用高效液相色谱对竹叶黄酮中牡荆素进行分析,并对其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研究了提取溶剂比、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对牡荆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条件为,提取溶剂比为70%乙醇水,料液比为1∶20,提取时间为2.0 h。采用牡荆苷作为外标... 用高效液相色谱对竹叶黄酮中牡荆素进行分析,并对其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研究了提取溶剂比、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对牡荆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条件为,提取溶剂比为70%乙醇水,料液比为1∶20,提取时间为2.0 h。采用牡荆苷作为外标物,建立牡荆苷标准曲线方程:m=4.725×10-7A+0.042 5(R2=0.999)。在最佳的提取条件下,采用大孔树脂对提取物进行纯化,对竹叶黄酮中牡荆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灰金竹中牡荆素的含量为(1.01%±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黄酮 牡荆素 提取条件 外标法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磷浓度对旱冬瓜幼苗生长与氮磷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徐亮 付玉嫔 白尚斌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共4页
在温室内以旱冬瓜幼苗为材料,探讨了4种不同磷浓度(磷质量浓度分别为25%、50%、100%、200%)处理下对旱冬瓜幼苗生长和氮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磷对旱冬瓜幼苗的生长产生不同的影响,且磷能明显促进地径的生长;不同磷浓度处理... 在温室内以旱冬瓜幼苗为材料,探讨了4种不同磷浓度(磷质量浓度分别为25%、50%、100%、200%)处理下对旱冬瓜幼苗生长和氮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磷对旱冬瓜幼苗的生长产生不同的影响,且磷能明显促进地径的生长;不同磷浓度处理明显影响旱冬瓜幼苗生物量的累积和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不同供磷水平下旱冬瓜幼苗各器官氮磷养分含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冬瓜 苗期 生物量 磷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竹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项伟 李玉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9-61,共3页
用溶剂提取法提取了灰竹的挥发性物质 ,用GC -MS法鉴定出22种化合物 ,其中主要成分(相对含量)为烯类 (19.0 % ) ,醇类 (39.9 %) ,酯类(1.0 %)、酸类(10.9 %) ,酮类(2.3 %)、芳香烃类(19.8 %)和烷烃类(3.6 %)化合物 ,占总检出量约97 %
关键词 灰竹 挥发性物质 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 分析 香料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茅松产脂力、松脂化学成分与割脂特征相关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能 施蕊 +2 位作者 李彪 熊智 王娟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期63-68,共6页
为研究不同产脂力思茅松样本的松脂化学成分与割脂特征之间的相关性,采用气象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研究了云南省景谷县10个具有代表性的不同产脂力思茅松松脂化学成分,并根据平均产脂力大小分为高(2.84g/10cm)、中(1.26g/10cm)、低(0.... 为研究不同产脂力思茅松样本的松脂化学成分与割脂特征之间的相关性,采用气象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研究了云南省景谷县10个具有代表性的不同产脂力思茅松松脂化学成分,并根据平均产脂力大小分为高(2.84g/10cm)、中(1.26g/10cm)、低(0.24g/10cm)产脂力样本。结果表明,产脂力与割脂角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枝下高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割沟长、割面负荷率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特征的相关性不显著。思茅松松脂主要化学成分为:α-长叶蒎烯、长叶烯、α-蒎烯、β-蒎烯、β-水芹烯、3-蒈烯、α-萜品油烯、胡椒酚甲醚、环苜蓿烯、洒剔烯、甲基丁子香酚、金合欢烯、长叶龙脑,其中α-长叶蒎烯、长叶烯、α-蒎烯和β-蒎烯的含量较高。α-长叶蒎烯、长叶烯的含量与产脂力呈显著正相关,而β-蒎烯、3-蒈烯的含量与产脂力呈显著负相关,α-蒎烯含量与割脂角度呈显著正相关,3-蒈烯含量与树皮厚度呈显著正相关,洒剔烯与割沟长、割面负荷率均呈显著正相关,金合欢烯与割面负荷率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产脂力 松脂化学成分 割脂特征 气象色谱-质谱联用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