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0年云南省黄脊竹蝗发生与防控 被引量:6
1
作者 泽桑梓 蔡茂伟 +2 位作者 林晓 周之宏 朱家颖 《中国森林病虫》 2021年第4期41-43,共3页
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隶属直翅目Orthoptera蝗总科Acridodea竹蝗亚科Ceracrinae,别名竹蝗,属东洋区特有种,主要分布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及临近国家和地区[1-2]。在我国,该害虫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 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隶属直翅目Orthoptera蝗总科Acridodea竹蝗亚科Ceracrinae,别名竹蝗,属东洋区特有种,主要分布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及临近国家和地区[1-2]。在我国,该害虫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多个南方竹子种植区,是长江以南地区严重危害竹林的重要害虫,常因其危害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脊竹蝗 重大经济损失 长江以南地区 发生与防控 淮河以南 重要害虫 东洋区 特有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防控跨境迁飞害虫工作现状及对策——以云南省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陈鹏 张家胜 陈凯 《中国森林病虫》 2021年第6期44-46,共3页
2019年以来,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等害虫相继跨境迁飞进入云南多地,给我国西南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和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以云南省为例,分析我国边境地区应对跨境迁飞害虫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2019年以来,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等害虫相继跨境迁飞进入云南多地,给我国西南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和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以云南省为例,分析我国边境地区应对跨境迁飞害虫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建立与邻国官方之间联防联控长效机制、完善跨境迁飞害虫风险评估机制、及时防控境外迁飞害虫突发灾害、加强迁飞害虫防控基础能力建设等对策建议,为防控跨境迁飞害虫进入我国境内危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脊竹蝗 草地贪夜蛾 迁飞昆虫 跨境入侵 联防联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切梢小蠹幼虫表皮碳氢化合物与龄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梦蝶 钱路兵 +2 位作者 泽桑梓 杨斌 李宗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1-159,共9页
【目的】探究一种能准确反映云南切梢小蠹幼虫发育状况的化学分类指标,以便提高虫害预测预报精度及害虫综合管理能力。【方法】基于形态指标,包括头壳宽、体长、上颚长与宽划分龄数,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云南切梢小蠹不同龄数幼... 【目的】探究一种能准确反映云南切梢小蠹幼虫发育状况的化学分类指标,以便提高虫害预测预报精度及害虫综合管理能力。【方法】基于形态指标,包括头壳宽、体长、上颚长与宽划分龄数,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云南切梢小蠹不同龄数幼虫的正己烷浸提液进行检测,结合谱库检索、科瓦特指数、C8-C40烷烃混合标品等确定化合物种类和含量,用主成分分析和随机森林进行成分分析,并对比龄级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结果】云南切梢小蠹幼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由正链烷烃、支链烷烃和烯烃3类19种化合物组成,正链烷烃以正二十五烷为代表,占比55.02%±8.20%;支链烷烃以13-甲基-二十九烷含量最高,占整个支链烷烃94.04%±14.02%;烯烃类以1,21-二十二烷二烯为主,占比63.03%±0.39%。随幼虫龄数增加,碳数、碳链长度和种类均明显增加,含量呈指数级递增(y=e 0.0865x-0.629,R=0.911),其中1龄幼虫有8种,含量为每虫2.32 ng±0.59 ng;2龄幼虫有8种,含量为每虫44.40 ng±11.46 ng;3龄幼虫有17种,含量为每虫280.75 ng±72.48 ng。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联合贡献率为81.7%,可将不同龄数的云南切梢小蠹幼虫明显区分开,龄级与龄级间无重叠,划分的标准明显优于形态指标法;化合物2,6,11-三甲基-十二烷、正十五烷、正十九烷、正二十三烷、正二十五烷具有较大的重要性,龄级间含量亦有显著差异(P<0.0001),2,6,11-三甲基-十二烷可用于1龄幼虫的标识性物质,正二十三烷和正二十五烷可识别2龄和3龄幼虫。【结论】云南切梢小蠹不同龄数幼虫的表皮碳氢化合物种类与含量有显著差异,2,6,11-三甲基-十二烷可用于1龄幼虫识别,正二十三烷和正二十五烷可用于识别2龄和3龄幼虫,幼虫表皮碳氢化合物能作为划分龄数的最佳分类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切梢小蠹 幼虫 表皮碳氢化合物 微量化合物 龄级 戴尔氏法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瘤小蠹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兴艳 梁文凯 +2 位作者 泽桑梓 赵宁 朱家颖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4-199,共6页
松瘤小蠹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多国以及我国危害松科植物,但尚缺乏其分子鉴定和种群遗传结构方面的研究。鉴于此,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该害虫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使用GetOrganelle软件组装得到了其完整线粒体基因组。结果表明:... 松瘤小蠹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多国以及我国危害松科植物,但尚缺乏其分子鉴定和种群遗传结构方面的研究。鉴于此,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该害虫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使用GetOrganelle软件组装得到了其完整线粒体基因组。结果表明:松瘤小蠹的线粒体基因组长17451 bp,包含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tRNA和2个r RNA,A、T、C、G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7.4%、33.45%、18.40%和10.75%。基于松瘤小蠹以及其他象甲科物种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松瘤小蠹与边瘤小蠹的亲缘关系较近,处于同一分支上,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相一致。该研究结果为今后筛选线粒体分子标记来开展松瘤小蠹分子鉴定和种群遗传结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瘤小蠹 象甲科 线粒体基因组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