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永胜分水岭矿区富碱斑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徐恒 崔银亮 +3 位作者 周家喜 张苗红 梁庭祥 姜永果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14-624,共11页
云南永胜分水岭矿区富碱斑岩体位于扬子地块西缘宾川-程海断裂与箐河断裂交汇部位,属于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带组成部分,主要由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BGDP)和花岗闪长斑岩(GDP)组成。两类岩石均具有富碱(BGDP的K2O+Na2O均值为8.22... 云南永胜分水岭矿区富碱斑岩体位于扬子地块西缘宾川-程海断裂与箐河断裂交汇部位,属于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带组成部分,主要由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BGDP)和花岗闪长斑岩(GDP)组成。两类岩石均具有富碱(BGDP的K2O+Na2O均值为8.22%、GDP的K2O+Na2O均值为8.13%)、富钾(BGDP的K2O/Na2O均值为1.08,GDP的K2O/Na2O均值为1.2)和准铝质(BGDP的A/CNK均值为0.95、GDP的A/CNK均值为0.94)特征,表明二者均属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的富碱斑岩。两类岩石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Pb、Sr)、Th、U和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和Ti),二者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为右倾平滑型,且Eu异常不显著(δEu=0.85~1.12)。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属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具有相似的源区特征和成岩动力学背景。花岗闪长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4.5±0.3 Ma(MSWD=1.5,n=19),落在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带岩浆活动的高峰期内(45~30 Ma)。综合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成岩年代学资料,认为分水岭矿区富碱斑岩形成的动力学条件和源区特征与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带一致,即形成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期后动力学性质转换背景下,是加厚下地壳和上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与金沙江–哀牢山走滑断裂构造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碱斑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成岩环境 云南永胜分水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小龙潭矿区富碱斑岩地球化学、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徐恒 崔银亮 +3 位作者 周家喜 张苗红 姜永果 曾敏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444-,共1页
小龙潭矿区地处扬子地块西缘丽江台缘褶皱带与滇中中生代盆地地体衔接部位宾川-程海断裂东侧,目前仅有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何明勤等,2004),对其岩石成因、成岩环境、成岩时代及动力学背景等的认识还不清晰,严重制约了对成... 小龙潭矿区地处扬子地块西缘丽江台缘褶皱带与滇中中生代盆地地体衔接部位宾川-程海断裂东侧,目前仅有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何明勤等,2004),对其岩石成因、成岩环境、成岩时代及动力学背景等的认识还不清晰,严重制约了对成岩成矿作用的理解和下步找矿的方向。本文以矿区近期钻孔所揭露的含矿斑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岩相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海断裂 岩石地球化学 衔接部位 中生代盆地 成岩环境 年代学研究 岩石成因 成岩成矿 台缘 岩相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宾川宝丰寺碱性斑岩成岩时代的精确厘定与地质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徐恒 崔银亮 +3 位作者 周家喜 张苗红 荣惠锋 姜永果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7-462,共6页
宾川宝丰寺碱性斑岩体位于扬子陆块西缘金沙江—红河断裂与宾川—程海断裂夹持部位,属于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带组成部分,由细晶含黑云母花岗斑岩和粗晶花岗斑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2件样品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 宾川宝丰寺碱性斑岩体位于扬子陆块西缘金沙江—红河断裂与宾川—程海断裂夹持部位,属于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带组成部分,由细晶含黑云母花岗斑岩和粗晶花岗斑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2件样品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4.99±0.37 Ma(MSWD=2.1,n=20)和33.53±0.27 Ma(MSWD=1.4,n=19),均属古近纪始新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宝丰寺花岗斑岩的成岩年龄与印—亚晚碰撞转换时限(41~26 Ma)和滇西三江富碱斑岩带碱性岩浆活动高峰期(45~30 Ma)一致,表明宝丰寺斑岩成岩作用是印—亚大陆碰撞的响应,形成于晚碰撞期伸展构造背景下。此外,本次获得的宝丰碱性斑岩成岩年龄与滇西斑岩型矿床成矿高峰期年龄(34±2 Ma)吻合,暗示宝丰寺碱性斑岩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斑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地质意义 云南宾川宝丰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姚六苴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6
4
作者 杨金富 和浪涛 +1 位作者 周仕雄 张荣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4-110,共7页
六苴铜矿为位于滇中楚雄盆地的典型砂岩型铜矿床,具有显著的浅色岩层与紫色岩层过渡带及金属矿物的分带性,长石石英砂岩粒间隙为金属矿物的有利赋存空间。结合矿区相关地质工作成果,对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 六苴铜矿为位于滇中楚雄盆地的典型砂岩型铜矿床,具有显著的浅色岩层与紫色岩层过渡带及金属矿物的分带性,长石石英砂岩粒间隙为金属矿物的有利赋存空间。结合矿区相关地质工作成果,对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矿床的主要赋矿层位为白垩系上统马头山组六苴下亚段(K1ml1)浅色层与紫色层交互带,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2)矿床金属矿物主要为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次生氧化物有(硅)孔雀石、赤铜矿、铜蓝等,矿床内原生金属矿物在水平、垂向上的分带性较明显;(3)矿床矿化主要受NW向断裂控制,NE向、近EW向及SN向断裂控制着矿体的形态及产状,矿化主要产于白垩系上统马头山组下部六苴下亚段(K_2ml^1)的长石石英砂岩内,矿体严格受地层、岩性控制,矿化富集于强氧化地带向强还原地带转化的过渡带的碱性介质环境中;(4)矿床成因属典型沉积成岩-后生改造型"红层"砂岩型铜矿床。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矿区小河—石门坎、界牌—火箭山深部为矿区下一步的重点找矿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铜矿 地质特征 控矿因素 矿床成因 找矿靶区 找矿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丘北飞尺角矿区铝土矿(岩)地球化学及成因 被引量:4
5
作者 崔银亮 徐恒 +1 位作者 王根厚 张文婷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2-384,共13页
丘北飞尺角铝土矿床是云南近年新发现的具大型规模的铝土矿床。针对矿区沉积型铝土矿(岩)石、下伏灰岩和玄武岩进行了主、微量和稀土元素研究结果表明:铝土矿(岩)主量元素主要由Al_2O_3、SiO_2、TFeO和TiO_2组成,具高铁、中硅、低铝特... 丘北飞尺角铝土矿床是云南近年新发现的具大型规模的铝土矿床。针对矿区沉积型铝土矿(岩)石、下伏灰岩和玄武岩进行了主、微量和稀土元素研究结果表明:铝土矿(岩)主量元素主要由Al_2O_3、SiO_2、TFeO和TiO_2组成,具高铁、中硅、低铝特点。铝土矿(岩)Al/Si(0.69~5.19)、Al/Ti(5.01~29.47)比值与下伏灰岩(Al/Si=0.65~1.33,Al/Ti=3.53~14.32)接近,Harker图显示玄武岩与铝土矿(岩)线性关系更为显著,表明铝土矿(岩)物源具多源性特点,灰岩和玄武岩均有贡献。铝土矿(岩)微量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Th、Nb、Zr、Hf和Ti)与下伏玄武岩相似。在Zr-Ti图上铝土矿(岩)相对集中分布在玄武岩区及其附近。铝土矿(岩)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缓右倾、稀土总量、δCe值与玄武岩相近。在LogCr-LogNi和w(La)/w(Yb)-w(REE)图上铝土矿(岩)分布接近玄武岩区而远离碳酸岩区。铝土矿(岩)具正Ce异常,中等Th/U和高Sr/Ba比值特点。综合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成矿地质背景分析认为飞尺角铝土矿(岩)是在富氧的海相环境下由沉积作用形成,其下伏玄武岩为成矿提供了主要物源,灰岩贡献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岩) 地球化学 物质来源 飞尺角矿区 云南丘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东川观音山铜矿成矿模式及找矿方向
6
作者 杨金富 莫向云 +1 位作者 李星 张荣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0-137,共8页
观音山铜矿是东川"五层楼"成矿系列中的沉积—热液改造型铜矿,发育"上铜下铁"的空间矿化结构,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昆阳裂谷会理—东川坳拉槽东缘。通过对观音山铜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系统阐述了... 观音山铜矿是东川"五层楼"成矿系列中的沉积—热液改造型铜矿,发育"上铜下铁"的空间矿化结构,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昆阳裂谷会理—东川坳拉槽东缘。通过对观音山铜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系统阐述了该铜矿的赋矿岩石、矿体特征以及矿石、蚀变、矿化等地质特征。研究表明:(1)矿床主要的赋矿层位为大营盘组二段绢云板岩与硅质板岩,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及透镜状产出;(2)大营盘组板岩呈"低钾高钠"特征,δ34S值集中于4.1‰~17.1‰,表明硫源以岩浆作用为主要来源,部分属海水硫酸盐硫来源;(3)石英流体包裹体测得的2个成矿温度区间分别为182~238℃和242~392℃,对应的盐度w(NaCl)为5.7%~13.2%和18.2%~25.4%,据此将矿床成矿阶段划分为中—低温中盐度的沉积成矿阶段以及中—高温低—高盐度的变质—改造—富集成矿阶段;(4)矿床严格受地层、构造控制,后期变质热液/构造热液沿构造裂隙、层面对早期形成的沉积型铜矿进行改造、富化,矿床成因总体属沉积—变质—改造型铜矿床。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圈定了菜园子—观音山、茂麓—帽壳山及小营盘—锅底荡等地区为矿区下一步的重要找矿靶区,该类区域找矿潜力较大,值得进一步开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 “五层楼”成矿系列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模式 找矿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南老君山成矿区不同成矿系列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贾福聚 念红良 +4 位作者 李星 伍伟 燕永锋 刘晓玮 郭跃进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9-557,共9页
该文以老君山锡多金属成矿区为研究对象,根据与成矿相关的地质作用的组合特征(加里东期火山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印支期区域变质作用和燕山期花岗岩叠加改造成矿作用),厘定了三大成矿系列。通过不同成矿系列矿床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对比研... 该文以老君山锡多金属成矿区为研究对象,根据与成矿相关的地质作用的组合特征(加里东期火山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印支期区域变质作用和燕山期花岗岩叠加改造成矿作用),厘定了三大成矿系列。通过不同成矿系列矿床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对比研究,发现各成矿系列矿床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明显区别如下:Ⅰ.加里东期海底火山喷流沉积-印支期变质成矿系列,分布于老君山花岗岩体的北东部外围,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海相火山喷流沉积岩(岛弧拉斑玄武岩)类似;Ⅱ.加里东期海底火山喷流沉积-印支期变质-燕山期花岗岩热液叠加改造成矿系列,分布于老君山花岗岩接触带附近,具海底火山喷流沉积岩和花岗岩并存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Ⅲ.燕山期花岗岩热液成矿系列,位于老君山花岗岩体及接触带,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地壳重熔型花岗岩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成矿系列 矿床成因 老君山锡多金属成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南老君山锡多金属成矿区含矿岩系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7
8
作者 贾福聚 高建国 +2 位作者 念红良 李星 严永平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58-664,共7页
老君山锡多金属成矿区是滇东南锡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矿化类型多样等特征。为约束成矿区内不同类型矿化的成矿流体来源,本文选取老君山成矿区内不同类型矿石及其对应的简单夕卡岩、复杂夕卡岩和花岗岩等围岩为研究对象,... 老君山锡多金属成矿区是滇东南锡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矿化类型多样等特征。为约束成矿区内不同类型矿化的成矿流体来源,本文选取老君山成矿区内不同类型矿石及其对应的简单夕卡岩、复杂夕卡岩和花岗岩等围岩为研究对象,进行稀土元素含量分析和配分模式对比研究。全部样品总稀土含量较低(∑REE=14.3×10-6~261.7×10-6),并具有轻稀土富集特征,其中简单夕卡岩的ZREE=14.3×10-6~71.49×10-6,具有Eu正异常(δEu=1.06~1.36)和Ce负异常(15Ce=0.84~O.93)特征,其对应的矿石EREE=48.7×10-6~62.94×10-6,δEu=3.01~3.74,δCe=0.80~0.87;复杂夕卡岩的YREE=25.14×10-6~261.7×10-6,δEu变化范围为0.54~2.68,8Ce变化范围为0.82~0.97,其对应的矿石YREE范围为77.95×10-6~243.2×10-6,8Eu=0.52~2.85,δCe=0.89~0.96;花岗岩的ZREE含量变化范围较窄(69.42×10南~152.8×10西),具有强负Eu异常(δEu=0.20~0.36)和弱正ce异常(δCe=1.01~1.15)特征,其对应的矿石ZREE=54.04×10-678.31×10-6,δEu=0.34~0.76,δCe=0.95~1.01。可见不同类型矿化的稀土含量及相关参数特征与对应的赋矿围岩极为相似,暗示不同类型矿化成矿流体中稀土可能来自对应的赋矿围岩。此外,简单夕卡岩及其相关矿石的稀土元素特征与海相火山喷流沉积岩类似,而复杂夕卡岩及其相关矿石的稀土元素特征具有海相火山喷流沉积与花岗岩叠加改造的双重特征,进一步说明老君山锡多金属成矿区内锡多金属的矿化存在多种成矿作用共同影响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夕卡岩 成矿流体来源 老君山锡多金属成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镇康水头山Pb-Zn矿床成矿流体及矿质来源探讨--H、O、S、Pb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5
9
作者 邓明国 赵剑星 +4 位作者 刘凤祥 余海军 孙柏东 刘飞 李仕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001-2017,共17页
滇西镇康水头山Pb-Zn矿床是保山地块镇康Pb-Zn-Fe-Cu多金属矿集区内又一重要找矿成果。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于上寒武统保山组大理岩化灰岩中,呈NEE向顺层产出,矿石矿物主要为闪锌矿和方铅矿,偶见黄铜矿和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白... 滇西镇康水头山Pb-Zn矿床是保山地块镇康Pb-Zn-Fe-Cu多金属矿集区内又一重要找矿成果。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于上寒武统保山组大理岩化灰岩中,呈NEE向顺层产出,矿石矿物主要为闪锌矿和方铅矿,偶见黄铜矿和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白云石、绿泥石、方解石、石英和绢云母等。本文基于对矿床地质特征的详细研究,结合矿床H、O、S、Pb同位素组成,对其成矿流体和矿质来源进行了探讨,同时与毗邻的芦子园超大型Pb-Zn-Fe-Cu多金属矿床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该矿床石英的δD值介于-101.1‰^-93.3‰之间,均值为-96.85‰(n=4),δ^(18)O_(H_2O)值为3.37‰~3.77‰之间,均值为3.57‰(n=4),表明成矿流体早期以原生岩浆水为主,有大气降水的混入。矿床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均为正值,介于4.1‰~12.2‰,均值为8.23‰(n=10),与旁侧的芦子园矿床δ^(34)S值(8.9‰~12‰)较为接近。该矿床可划分出三个成矿阶段,阶段Ⅱ为以闪锌矿和方铅矿为主的主要成矿阶段(δ^(34)S主要集中在4.1‰~6.2‰之间),其δ^(34)S均值可近似代表成矿热液中的δ^(34)S∑S值,即δ^(34)S∑S≈δ^(34)S均值=6.56‰(n=7),闪锌矿和方铅矿δ^(34)S值有部分重叠,但总体上具有δ^(34)S闪锌矿>δ^(34)S方铅矿以及不同颜色闪锌矿之间δ^(34)S深棕色闪锌矿>δ^(34)S棕褐色闪锌矿>δ^(34)S浅棕色闪锌矿的分布特征,暗示硫同位素在硫化物间的分馏达到平衡,表明S同位素组成较为稳定,显示水头山矿床具有深部壳源岩浆成因的特征。矿床金属硫化物的Pb同位素分析显示,Pb同位素组成非常集中(^(206)Pb/^(204)Pb=18.3408~18.4483,均值为18.3815,^(207)Pb/^(204)Pb=15.8337~15.9440,均值为15.8745,^(208)Pb/^(204)Pb=38.8224~39.4391,均值为38.9941,n=10),投点主要分布在上地壳演化线上方,表明其Pb主要来自于以岩浆作用为主的上地壳物质。本文认为矿区深部壳源岩浆热液是水头山矿床最重要的成矿流体与矿质来源,流体的混合作用是矿床金属元素沉淀和富集的重要机制,矿床具有低温、后生成矿特征,推测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晚期的岩浆热液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山地块 水头山Pb-Zn矿床 H-O同位素 S-Pb同位素 成矿流体 矿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乐铜多金属矿床找矿方向及EH4电磁测深证据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恒 崔银亮 +3 位作者 张苗红 荣惠锋 梁庭祥 杨丰铭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0期1-7,共7页
广西大乐铜多金属矿区位于大瑶山西侧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的北段,属典型的后期改造交代—充填型热液矿床。在对矿区实际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本区矿化体形成分布受"层+构"双重因素控矿模式制约。根据其控矿特征利用EH4电磁测深... 广西大乐铜多金属矿区位于大瑶山西侧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的北段,属典型的后期改造交代—充填型热液矿床。在对矿区实际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本区矿化体形成分布受"层+构"双重因素控矿模式制约。根据其控矿特征利用EH4电磁测深技术对其进行地球物理勘探,在显著的物性差异条件下,综合矿区地质情况和物探异常特征圈定异常区14个,为下一步深部找矿方向和深部验证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同时深部异常分布特点为提出的控矿模式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找矿方向 控矿模式 EH4电磁测深 铜多金属矿 广西大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