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节点-场所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廊道发展潜能评价──以广州3条典型地铁线路为例
1
作者
王成芳
陈华馨
吴子超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2,共8页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评价多局限于站点层面,未能充分考虑廊道尺度的整体性与协调性的问题,以广州2号线、3号线和5号线3条典型地铁线路为实证研究对象,从廊道视角引入节点-场所模型,利用核密度及廊道平衡量化的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和对比分析...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评价多局限于站点层面,未能充分考虑廊道尺度的整体性与协调性的问题,以广州2号线、3号线和5号线3条典型地铁线路为实证研究对象,从廊道视角引入节点-场所模型,利用核密度及廊道平衡量化的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和对比分析沿线站点的发展状态及潜能,并对3条典型地铁线路的未来发展提出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2号线整体呈“从属”状态,节点与场所价值均偏低;3号线整体呈“失衡节点”状态,交通优势显著,但场所价值待提升;5号线整体相对接近平衡,节点与场所价值发展较为协调;建议3条线路从“廊道-站点”双尺度全面审视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地区未来发展的需求和潜力。研究结果可为研判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站点发展潜能及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场所模型
轨道交通廊道
核密度分析
廊道平衡量化
“廊道-站点”双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节点-场所”模型发展脉络解析与国内外应用述评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成芳
陈华馨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5-164,共10页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兼具“节点”和“场所”双重特征,通过回溯和系统梳理“节点-场所”模型提出及发展演变历程,深度剖析该模型应用拓展和发展脉络,将其分为“模型提出与完善、与TOD交叉融合、三维拓展”3个阶段,并对其应用和优化拓...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兼具“节点”和“场所”双重特征,通过回溯和系统梳理“节点-场所”模型提出及发展演变历程,深度剖析该模型应用拓展和发展脉络,将其分为“模型提出与完善、与TOD交叉融合、三维拓展”3个阶段,并对其应用和优化拓展方向进行讨论和反思。研究认为,源于欧洲城市再开发背景下提出的“节点-场所”模型具有定量分析优势和弹性评估框架,国内外学界从最初的单纯描述发展到站点分类和预测,逐步发展研究对城市再开发的推动作用,并与TOD理念进行互补和联动,但该模型在我国本土化应用实践中还需要继续加强国内城市站点地区持续性跟踪实证研究,应重视实地数据调研和网络数据校核,以期更好地促进轨道交通网络和站点全面融入到城市更新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e-Place(节点-场所)模型
再开发
发展演变
站点分类/评估
三维拓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节点-场所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廊道发展潜能评价──以广州3条典型地铁线路为例
1
作者
王成芳
陈华馨
吴子超
机构
亚热带建筑与城市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云南省曲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出处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2,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078217)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4A1515011998)。
文摘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评价多局限于站点层面,未能充分考虑廊道尺度的整体性与协调性的问题,以广州2号线、3号线和5号线3条典型地铁线路为实证研究对象,从廊道视角引入节点-场所模型,利用核密度及廊道平衡量化的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和对比分析沿线站点的发展状态及潜能,并对3条典型地铁线路的未来发展提出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2号线整体呈“从属”状态,节点与场所价值均偏低;3号线整体呈“失衡节点”状态,交通优势显著,但场所价值待提升;5号线整体相对接近平衡,节点与场所价值发展较为协调;建议3条线路从“廊道-站点”双尺度全面审视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地区未来发展的需求和潜力。研究结果可为研判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站点发展潜能及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节点-场所模型
轨道交通廊道
核密度分析
廊道平衡量化
“廊道-站点”双尺度
Keywords
node-place model
urban rail corridor
kernel density analysis
corridor balance quantification
“corridor-station”dual scale
分类号
U231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节点-场所”模型发展脉络解析与国内外应用述评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成芳
陈华馨
机构
亚热带建筑与城市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云南省曲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市政
规划
科
出处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5-164,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78217)
亚热带建筑与城市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2022KA01)。
文摘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兼具“节点”和“场所”双重特征,通过回溯和系统梳理“节点-场所”模型提出及发展演变历程,深度剖析该模型应用拓展和发展脉络,将其分为“模型提出与完善、与TOD交叉融合、三维拓展”3个阶段,并对其应用和优化拓展方向进行讨论和反思。研究认为,源于欧洲城市再开发背景下提出的“节点-场所”模型具有定量分析优势和弹性评估框架,国内外学界从最初的单纯描述发展到站点分类和预测,逐步发展研究对城市再开发的推动作用,并与TOD理念进行互补和联动,但该模型在我国本土化应用实践中还需要继续加强国内城市站点地区持续性跟踪实证研究,应重视实地数据调研和网络数据校核,以期更好地促进轨道交通网络和站点全面融入到城市更新过程。
关键词
Node-Place(节点-场所)模型
再开发
发展演变
站点分类/评估
三维拓展
Keywords
Node-Place Model
Redevelopment
Evolution
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Station
Third Dimension
分类号
U29-3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TU984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节点-场所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廊道发展潜能评价──以广州3条典型地铁线路为例
王成芳
陈华馨
吴子超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节点-场所”模型发展脉络解析与国内外应用述评
王成芳
陈华馨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