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普洱市HIV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段义军 詹琼芳 +3 位作者 王春 李云德 杨爱坤 苏红梅 《中国健康教育》 2009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究云南省普洱市艾滋病流行状况和趋势,为遏制艾滋病在普洱市的进一步蔓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和进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艾滋病监测数据,对普洱市1991~2007年间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422人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目的探究云南省普洱市艾滋病流行状况和趋势,为遏制艾滋病在普洱市的进一步蔓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和进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艾滋病监测数据,对普洱市1991~2007年间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422人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感染者男、女之比为100∶63.9;年龄以20~29岁组居多,占52.97%;民族以汉族为主,占49.34%,其次为傣族、拉祜族和佤族;职业以农民最多,占59.21%;文化程度以初中和小学为主,分别占40.30%和38.27%;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配偶、子女之间的感染逐年增多;地区分布以澜沧最多,占感染总数的41.99%;经性途径而感染者占48.22%,经静脉吸毒而感染者占39.69%。结论静脉吸毒继续在普洱市HIV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传播途径已由以静脉吸毒为主转变为以性传播途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流行趋势 传播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人和家畜立克次体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3
2
作者 常利涛 刀志宏 +5 位作者 梁长威 李娟 李云德 赵景波 禹惠兰 张丽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9-192,F0003,共5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正常人及主要家畜立克次体血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按地理位置,选择云南省东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西北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及南部的思茅地区3个调查点,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莫氏立克次体、黑龙江立克次体、恙虫病东方体、... 目的了解云南省正常人及主要家畜立克次体血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按地理位置,选择云南省东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西北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及南部的思茅地区3个调查点,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莫氏立克次体、黑龙江立克次体、恙虫病东方体、贝氏柯克斯体、横赛巴尔通体、查菲埃立克体及人粒细胞无形体等8种常见立克次体血清IgG或IgM抗体。结果3个调查点237份成人,莫氏立克次体、巴尔通体及贝氏苛克斯体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6.46%、6.33%、9.28%。50岁人群最高(21.74%、9.57%及14.78%),而4-6岁儿童调查结果显示,莫氏立克次体IgG抗体阳性率最高,达12.35%(10/81),动物8种病原体抗体IgG及IgM抗体均检出,其中莫氏立克次体阳性率最高(61.48%),且地区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云南省正常农业人群及家畜存在多种立克次体感染,以莫氏立克次体、巴尔通体及贝氏柯克斯体为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克次体 立克次体病 血清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人和家畜立克次体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英文) 被引量:6
3
作者 常利涛 刀志宏 +5 位作者 梁长威 李娟 李云德 赵景波 禹惠兰 张丽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24-729,共6页
目的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部,与缅甸、老挝、泰国等接壤,属亚热带地区,素有植物王国之称,特有地理特征及气候条件易于各种媒介滋生,是各种媒介源传染病高发地区,尤其是立克次体病。以往资料显示该地区存在有恙虫病、斑疹伤寒、斑点热以及... 目的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部,与缅甸、老挝、泰国等接壤,属亚热带地区,素有植物王国之称,特有地理特征及气候条件易于各种媒介滋生,是各种媒介源传染病高发地区,尤其是立克次体病。以往资料显示该地区存在有恙虫病、斑疹伤寒、斑点热以及Q热等立克次体病,然而缺乏系统的流行病学资料,特别是新发立克次体病如无形体病和埃立克体病的资料十分有限。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当地临床及疾控部门报告每到夏秋季节,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聚增,临床医生高度怀疑立克次体病,因为多数病人非特异的外斐实验阳性(OX19≥1∶160或OX2≥1∶160或OXK≥1∶160),且临床应用抗立克次体药物有效。为了解当地人群及家畜动物立克次体感染状况,2009年3-5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立克次体研究室与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进行了现场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实验设计按地理位置,选择东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西北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以及南部思茅地区3个调查点,分别代表山区半山区、丘陵、林区等地貌。按卫生部下发《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问卷,按注册户口单、双号随机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问卷调查。调查包括年龄、职业、居住地区、是否接触动物、是否被蜱叮咬等。每名调查对象抽取3mL静脉血分离血清,-20℃当地保存,然后72h航空运送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立克次体研究室进行实验室检测。按WHO推荐的间接免疫荧光(IFA)法检测8种常见立克次体包括莫氏立克次体、黑龙江立克次体、恙虫病东方体Karp型、贝氏苛克斯体、横赛巴尔通体、Hainan1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查菲埃立克体及人粒细胞无形体。Excel录入数据,SAS9.1软件统计分析不同地区人群、不同年龄组及性别间抗体阳性率以及不同地区不同种类家畜抗体阳性率。具体方法使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寻甸、玉龙及思茅3个地区成人立克次体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发现莫氏立克次体、巴尔通体及贝氏苛克斯体血清IgG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6.5%(39/237)、6.3%(15/237)和9.3%(22/237)。同样,儿童莫氏立克次体IgG抗体阳性率最高(12.4%)。而家畜动物莫氏立克次体IgG抗体总阳性率高达61.5%。8种立克次体在不同地区分布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存在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结论对于新发蜱传人粒细胞无形体及查菲埃立克体,尽管人群抗体阳性率很低,但家畜动物抗体流行率较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调查监测这类传染病的相关媒介、宿主以及发热病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强调加强当地临床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及时应用特效抗生素,避免病人多器官受累甚至死亡具有重要的临床及公共卫生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克次体 立克次体病 血清流行病学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